“发现之旅”系列图书是引进百年老店的品牌产品,是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经营近30年,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文化普及类读物。伽利玛出版社有着百年历史,它的6位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普鲁斯特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就出自伽利玛。
“发现之旅”系列图书是伽利玛出版社的明星产品。很早于1986年开始出版,近30年间品种数已超过600种,版权售至多个国家,被翻译成25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500万册。
这套书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文化与生活、艺术、科学与自然科学史、文学等几大领域,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作者,采用图说的形式,梳理文化发现之路。在选题特色方面,系列图书知识严谨、结构科学,体系性、思想性强;图说和启发引导式的讲述方式,又使图书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套系统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备的优质文化普及读物。
《发现之旅10·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是法国伽利玛出版的畅销世界的文化类丛书“发现之旅”中的一本,介绍了世界近代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一生经历及其音乐成就。
《发现之旅10·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融艺术与专业知识于一体,还有艺术家精辟的独特论述,给人以百科全书的深刻与通俗读物的亲切。
《发现之旅10·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编辑观点新颖,图片丰富精美,让读者既可配合正文同时理解,又可单独欣赏。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彩页是正文,记史叙事,追本朔源;黑白页是文献与传记。
波勒·迪布歇,生于1951年,早年学习哲学和音乐,后来成为钢琴家。1979年后,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继而转向青少年读物出版和写作事业。1980年,学习演奏羽管键琴,现为巴黎Gallimard出版社发现之旅丛书音乐系列负责人。
刘君强,资深翻译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代表性译作有《小王子》《漂亮朋友》《夜航·人类的大地》(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丛)等。
★几分任性,几分暴躁,几分粗犷。日常洋溢的才华,处处显露。
只消几笔就勾勒出一个人的肖像——他从未考虑写传世之作,也从未着意宣泄倾诉,而只是发自内心地留下自己的作品。
——德国音乐史家、理论家、传记作家,福克尔
第一章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在马丁·路德的家乡
第二章 学艺
第三章 伟大的管风琴师
第四章 《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五章 乐长巴赫
第六章 《音乐的奉献》
见证与文献
唱片分类目录
引用作品目录
图片目录与出处
索引
他非常擅长给自己的各种乐器调音,就像他给整个乐队调音一样。别人给他的乐器调音……都不合他的意。他总是亲自动手。他善于安排乐队的乐师,使每一处的音质都恰到好处。他一眼便能看出每座建筑物的特点。有一个令人惊奇的例子:他到柏林来看我,我带他去看新建的歌剧院。他马上便注意到这座剧院的优缺点(有关聆听音乐方面的)……他看了看屋顶,然后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建筑师的杰作,可能他自己还没意识到,也没人觉察到。的确,如果有人站在长方形大厅的一个角落,面对着墙低声讲话,另一个人斜对着站在另一边,脸也朝着墙,就可以听清楚每一句话,但在大厅中间或其他地方,便什么也听不到。这真是罕见而奇妙的建筑杰作。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就在于拱顶上的圆拱,而他马上就注意到了。甚至在最复杂的分谱中稍有一个错
误的音符,他也听得出来。他最喜欢的乐器是中提琴,因为他是和声的专家。他从年轻到老,演奏小提琴始终非常出色,这就使他更能掌管弦乐团,而在键盘乐器上可能无法做到这点。他了解各种弦乐器的表现力。他的小提琴、大提琴无持续低音独奏曲就是绝佳的例子。一位著名小提琴家对我说,要成为优秀的小提琴家,只要能拉奏这些无持续低音小提琴独奏曲便不同凡响,他找
不到比这更好的作品了……根据他在和声方面的功力,他不止一次地为三重奏伴奏。他在心情愉快,并且知道这些三重奏的作曲家不会误解时,便即席作一首四重奏。这时,三重奏的作曲家总是感到惊奇不已。他听到一首多种乐器的多声部赋格时,在主题反复后,立刻便能说出可能有哪几种对位法,并指出作曲家该怎样写。每遇这样的场合,如果我在他身旁,他便告诉我他认为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且显得很高兴。这时他会用臂肘碰碰我,仿佛表示他早就看出来了。汉堡,1774年末。
原载《巴赫传记》
……
1685年3月23日,“城镇乐师”约翰·安布罗修斯·巴赫(JohannAmbrosiusBach)在日耳曼爱森纳赫(Eisenach)的格奥尔根教堂(Georgenkirche),为他的第四个儿子举行洗礼。孩子取名约翰·塞巴斯蒂安(JohannSebastian)。
约翰是祖名,塞巴斯蒂安则是孩子教父的名字。150年以前,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就是从这个教堂的讲坛上向教皇发起了迅猛的挑战,从而打开了宗教改革的大门。这是历史的巧合吗?
巴赫的一生证明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巧合。
关于《发现之旅—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书中对于巴赫音乐中“秩序”与“情感”完美结合的深刻剖析。我一直觉得,巴赫的音乐,就像一座精密的建筑,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和弦都仿佛经过了严谨的计算,但同时,它又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情感的起伏。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展示了巴赫如何在严谨的对位技巧中,注入蓬勃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巴赫如何运用“变奏”手法来丰富音乐内容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他音乐创作的无穷智慧。即使是简单的旋律,在他的手中也能变化出万千姿态,令人回味无穷。同时,书中并没有回避巴赫生活中的一些挑战和困难,反而通过这些经历,展现了他音乐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让我更加敬佩这位音乐大师,他不仅仅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更是一位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勇者。
评分这本《发现之旅—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给我的印象,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巴赫音乐的纯粹鉴赏,而是试图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解读这位音乐大师。书中对18世纪德国的社会风貌、宗教氛围以及当时音乐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铺垫,这使得我对巴赫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发现,巴赫的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土壤中。他吸收了当时的各种音乐风格,并将它们熔铸成独具一格的巴赫风格。书中的一些分析,让我对一些我曾听过但未曾深入理解的巴赫作品有了新的启发。比如,书中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解读,让我不仅仅感受到其音乐的活力与创意,更体会到了巴赫在处理不同乐器音色融合上的高超技艺。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敏锐的音乐评论家,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巴赫音乐的全新视角。
评分读完这本《发现之旅—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我最大的感受是,巴赫的音乐,不仅仅是精妙绝伦的技艺展现,更是一种深刻的信仰表达。书中对巴赫个人生平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坚毅而虔诚的灵魂,他将对上帝的敬畏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中,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神性的光辉。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巴赫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描述所打动。例如,他如何在一首赋格中编织出层层叠叠的旋律,又如何在康塔塔中用音乐描绘出人性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书中提到的巴赫家族的音乐传承,也让我对音乐的血脉相连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不仅仅是天赋的传递,更是对音乐理想的代代相传。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巴赫在那个时代,坚持不懈地进行音乐创作?这本书,给我了一些答案。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是源于内心的深情,是对生命的热爱,更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发现之旅—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彻底改变了我对巴赫音乐的某些固有印象。在此之前,我总觉得巴赫的音乐有些过于“严肃”和“理性”,似乎离我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然而,通过这本书的细致解读,我惊喜地发现,巴赫的音乐中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如此鲜活的生命力。书中对巴赫一些管风琴作品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宏伟的教堂之中,感受着那庄严而又震撼人心的音乐。同时,书中对一些小提琴奏鸣曲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分析,则让我看到了巴赫音乐中那份细腻、内敛的情感表达。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能够触动人心的、充满共鸣的表达。这本书,就像一次美妙的邂逅,让我重新认识了巴赫,也让我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音乐充满好奇的朋友。
评分这本《发现之旅—巴赫:世人称颂的乐长》吸引我的,绝不仅仅是书名中“巴赫”这两个字。我一直觉得,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而巴赫,这位被誉为“世人称颂的乐长”,他的音乐早已渗透进我的生活,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窥探到这位音乐巨匠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创作的源泉,那些流淌在音符里的情感,究竟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我很好奇,在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时代,他是如何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和勤奋,将神圣的音乐创作推向新的高峰的?他是否也曾经历过灵感枯竭的时刻?面对世俗的压力和生活的困顿,他又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巴赫灵魂深处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透过它,去感受那位伟大心灵的跳动,去理解他音乐中那份超越时空的庄严与虔诚。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深入巴赫的音乐宇宙,去发现那些被隐藏在旋律背后的故事,去理解那些看似复杂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乐句。
评分好好好好好
评分还行
评分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巴赫的作品含有一定的哲学伦理的意义,但他的表现形式却不是抽象的、教条的。相反,在他的作品中,哲学伦理思想是和抒情、写景密团结合的‘,他虽然不像亨德尔那样大量运用造型手法,但是为了烘托一定的内心情绪,巴赫也不避免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吹、河流)。巴赫的音乐内容的舰极性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的版活性和综合性。巴赫的声乐风格和器乐风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他创造了声乐器乐综合的新风格。
评分巴赫的作品含有一定的哲学伦理的意义,但他的表现形式却不是抽象的、教条的。相反,在他的作品中,哲学伦理思想是和抒情、写景密团结合的‘,他虽然不像亨德尔那样大量运用造型手法,但是为了烘托一定的内心情绪,巴赫也不避免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吹、河流)。巴赫的音乐内容的舰极性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的版活性和综合性。巴赫的声乐风格和器乐风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他创造了声乐器乐综合的新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