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打响抗战di一枪的国军将领,前后坚持抗战十四年,是国军中抗日时间zui长的将领;解读从抗日到诈降,再到抗日的心路历程;呼应目前热播的电影《铁血江桥》;非虚构类长篇小说,结合了历史和小说的优点。
内容简介
《马占山传奇》为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传记,讲述其传奇的一生。
马占山(1885年~1950年),字秀芳,汉族,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6岁。
作者简介
丁川,《新闻选刊·下半月刊》执行主编。著有长编小说《绝密指令》《神龙帮主》《情报三大天王》等。
目录
第一章 乱世出英雄
东北出枭雄
落草为寇
成了“大老疙瘩”
替天行道
接受收编
第二章 初战江桥
制造事端
九一八事变
汉奸张海鹏
九十九挺轻机枪
徐景隆毙命
第三章 走马上任
北平急电
宣布就职
说客盈门
玩外交软硬兼
第四章 抗战第一枪
不可一世的多门师团
少校副官韩家麟
扬眉吐气的一个巴掌
神武将军天上来
打日本,吃日本
“关敬陶”的原型
第五章 血战嫩江桥
中国军旗
“中国人!”
水泥碉堡里的国魂
揍日本飞机
一着险棋
固守反击
刀光剑影显神威
第六章 决战三间房
日军的“钢盔头”
进攻的信号
孤军无援
神秘会晤现曙光
杀出奇兵
马占山历险
悲壮抗战
第七章 政治诱降
撤省城百姓挥泪
退守海伦
倚老卖老为诱降
日军诱降藏歹心
阴差阳错
铸遗憾
难解诈降谜中谜
第八章 再举义旗
回头是岸终不悔
妙计解除后顾之忧
抗战烈火重新燃
绝地反击勇者胜
“上天入地”土行孙
马占山巧用离间计
倾尽家产为抗日
“击毙马占山”终成笑柄
第九章 报国无门
退入苏境
庐山“请缨”
天津遇厄运面不改色
为西安事变驱散“战云”
东北挺进军
第十章 万世留英名
借道延安获惊喜
毛泽东亲临看望情深意切
屹立在哈拉寨的“马公德政碑”
北平和平解放功不可没
安慰九泉名留青史
精彩书摘
《马占山传奇》:
东北平原辽阔,白山黑水,民风剽悍粗犷,性烈刚强。这地方邪乎得很,它跟内地不同。东北穷苦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既不是考科举,也不靠拉门子走关系,求个一官二职,而是进山当土匪,占山为王。尤其是自清朝开禁以来,大量关内生活不下去的人们拥进了大东北,成功者跑马占荒,成了大地主,也有的就当上了胡子。所以民国时代东北多出枭雄,而少出学问家。如张作霖张大帅一干弟兄,就都是土匪出身。
人说东北出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但过去东北还有另一“特产”,也是举世闻名,那就是:土匪。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这些土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猖獗一时。有句歌谣形容土匪的生活:“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那些个土匪都有绿林报号,报号也叫报字,也有叫报匪号的,所谓匪号,一般是以匪首的特征、特长、爱好、个性和目标等情况而定。五花八门,个性鲜明。以特长报号的如什么“一支枪”、“双镖”等;以特征报号的如什么“大金牙”。‘‘李大下巴”等;以目标志向报号的如什么“占中华”、“三江好”,“平南洋”等;有说属地的如什么“天边好”、“老山东”等等。报号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这些多如牛毛的土匪,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是在这些土匪中,也不全都是打家劫舍的亡命之徒,按我们的俗话说,也就是不全是“坏人”,他们中有许多也都是穷苦人出身,没忘了自己的本分,特别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也能舍生取义,前赴后继。又因为他们生性剽悍,而且大凡能在一方称王者,也都有相当的本事,有些绝招儿,所以在枪林弹雨中,个个不怕死,枪法又准,本领又强,也够对手头痛的。
日本人在东北就尝到了“胡子”们的厉害。
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大批原东北军将士,不服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脱离国民党军队,联合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抗El力量,英勇地进行反击、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由于世道混乱,没有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当时一下子便涌出了几百股反日武装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了原就存在的土匪武装,东北一时成了“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混乱局面。
1935年.田汉,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战歌,成为了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电影《风云儿女》里的主题歌,是一部表现东北义勇军抗战的歌曲。义勇军是指九一八以后,东北抗日战场上所有抗日武装的总称。现在,当我们唱着形容义勇军英勇战斗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时,仍会想起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勇军将士,想起那些在家国沦丧之时誓不解甲的30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男儿!人们都说8年抗战,其实东北抗战整整打了14年!在全国开始抗战的时候,东北抗联战士就已经在深山老林和大雪壳子里,和日本人苦苦打了已6年114年的腥风血雨,其艰苦、残酷程度远非常人所能想象:一是东北人的抗战是在没有国民政府直接援助下展开的。当年的关东,那是日本人的心脏,又驻有几十万最为强悍的日本关东军。而我们东北抗联的军队呢?却啥也没有,没有番号,没有给养,甚至连名称都是五花八门的,有抗日救国军、抗日自卫军、围民救国军、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等等,还有大刀会、红枪会之类,这哪像个军队呢?更有的连名都没有,拉起杆子就扯出一支队伍,就跟日本人干起来。
就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没有番号,没有给养,没有后方的队伍,跟日本最精锐的70万关东军作殊死的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二是抗联的斗争环境极为艰苦,东北人在杨靖宇将军、赵尚志、佟麟阁等英雄的带领下,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雪中作战,由于经常遭到敌人“围剿”,经常夜宿风雪山林中,其艰辛可想而知;三是东北人对日开枪的那一天,由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而且还在陕北打内战。
……
前言/序言
沧海遗珠:大唐风云录 卷一:长安暮雨 故事的开端,并非波澜壮阔的沙场角逐,而是浸润着长安城特有湿气的初秋。天宝年间,繁华至极的都城,暗流涌动。表面上,是“开元盛世”的余晖尚未完全散尽,胡姬的歌舞仍在梨园上演,但底层士人的挣扎、边疆将领的野心,以及宫闱深处的猜忌,如同潜藏的暗礁,随时准备撕裂这层精致的太平外衣。 主角,李玄机,一个出身于没落关陇世家、却在翰林院担任校书的小人物。他身形清瘦,常年与故纸堆为伴,精通音律和古籍校勘,但骨子里却怀着一种对“经世济民”的渴望。他的日常,是清晨踏着晨雾,穿过朱雀大街,在充斥着墨香与脂粉气的官署中度过。然而,这份安稳很快被打破。 一桩牵扯到吐蕃密谍和漕运贪墨的案件,意外地落到了李玄机的头上。他并非探案高手,只是因为他曾无意中发现了一份被篡改的太史公手稿,其中暗藏了一条关于南方盐铁专营的秘密章程。这份发现,让他无意中触碰到了权力核心的一块逆鳞。 长安城内的猫鼠游戏,从此时开始拉开序幕。 李玄机发现,他所面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他们不仅仅是贪官污吏,更是深谙权谋之道的朝堂宿老。他的直属上司,一个以正直著称的中书舍人,实际上是“青龙会”——一个活跃于南方,掌控着半个漕运命脉的秘密组织——的安插的棋子。 为了自保并查清真相,李玄机不得不走出书斋,步入江湖。他依靠的不是武功,而是他的记忆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他开始接触到长安城中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物:卖艺为生的老卒,精通刑房文书的胥吏,以及活跃在西市的波斯商人。 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玉面判官”,一个江湖中闻名遐迩的神秘人物,以其公正无私的仲裁和令人捉摸不透的身份而著称。李玄机设法与这位判官取得了联系。判官的真实身份,是退隐多年的前禁军教头,因对朝政失望而避世。他看出李玄机身上的正直,决定在暗中予以指点。 卷二:边关烽火与丝路迷踪 案件的线索,指向了西北边镇的军情物资采购。李玄机带着一封伪造的圣旨,以外派校勘官的名义,踏上了前往河西走廊的漫长旅途。这次出行,表面是查账,实则是避祸,也是追寻那份被盗走的《盐铁志》原稿。 河西走廊,是盛唐的脊梁,但此时,随着安禄山势力的崛起,边镇已现出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李玄机在敦煌城外遭遇了第一次真正的生命危险。他被一群受雇于青龙会的沙陀雇佣兵追杀。 在此危急关头,他被一支隶属于河西节度使幕府的斥候小队所救。小队的领队,是一位名叫韩霜的女将。韩霜性格刚烈,精通骑射,对朝廷的文官抱有天然的不信任感,但她对边疆的忠诚毋庸置疑。 李玄机与韩霜之间,从最初的误解与摩擦,逐渐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目标的合作关系。韩霜负责提供保护和情报,李玄机则利用他的文书和对朝廷体系的了解,帮助韩霜梳理节度使幕府内部混乱的军需供给系统,揭露其中层层克扣的黑幕。 在敦煌的莫高窟中,他们发现了一批被秘密转移的军械,这些军械本应运往最前线的碎叶城,却被中途截获,准备走私出境,换取西域的珍稀物资——一种被用于制作麻沸散的罕见药材。 卷三:洛阳迷局与权力的代价 调查的深入,牵出了一个更大的阴谋:青龙会并非简单的贪腐组织,他们似乎与一股意图分裂朝廷的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标直指太子一系的权力真空。 李玄机与韩霜乔装打扮,秘密潜入洛阳。洛阳,这座东都,在盛世之下更显奢靡与腐朽。他们追踪到了关键人物——一位深居简出,号称精通佛学和茶道的王公。这位王公,是青龙会名义上的“供养人”。 在洛阳大相国寺的斋宴上,李玄机设下了一个精妙的圈套。他利用自己对音律的精通,在宴会上演奏了一曲被认为已经失传的宫廷乐章《霓裳羽衣曲》的残谱片段。然而,他巧妙地修改了其中一个关键的音符,这个音符的指法,实际上是昔日陇右军中流传的一种暗号。 那位王公在听到这个“错误”的音符时,瞬间失态,下意识地用西域的方言低语了一句暗号的应答。这一瞬间的破绽,被李玄机记录了下来,并被隐藏在随身携带的描金漆盒之中。 此时,他们也得知了《盐铁志》的真正价值。它记录的并非物资分配,而是一套完整的,关于如何合法“黑吃黑”,将朝廷物资转移至私库的“账房密册”。拥有此册,便能洗白数十年来的所有贪墨,并以此要挟朝堂。 卷四:归途与抉择 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李玄机发现幕后黑手远比想象中强大,他们甚至可以轻易调动长安的禁卫军。韩霜的节度使幕府也受到了来自朝廷的猜忌和掣肘,军权被削弱。 李玄机面临着最后的抉择:是带着这份足以震动朝野的账册返回长安,与猛虎共舞,还是选择销毁证据,保全自己和身边人的性命? 在回归长安的最后一夜,他们被截在了函谷关外。一场雪夜的伏击战爆发。李玄机展现了他作为读书人的坚韧,他没有选择正面硬拼,而是利用地势和对古关隘防御体系的了解,引导追兵陷入了陷阱。他用火药(这是他从边关工匠那里学到的知识)制造了声势浩大的假象,成功脱险。 最终,李玄机没有将账册直接呈上皇帝。他明白,在一个腐朽的系统中,最高的权力者往往也是最被蒙蔽的。他选择了一种更迂回的方式:他将账册中的核心罪证,以“民间舆情”的形式,通过一批信誉卓著的士人和商贾,匿名散播到天下。 结局:清风拂过长安 青龙会的核心成员在舆论的压力和内部矛盾下土崩瓦解。那位王公被架空,秘密的走私网络被剪除。 李玄机回到了长安翰林院,他依然是那个校书,但他的目光中多了一份洞悉世情的深邃。韩霜则回到了河西,她将利用这次事件换来的政治空间,整顿军务,为即将到来的更大的风暴做准备。 《马占山传奇》的故事在此告一段落。这是一个关于文人如何在乱世中寻找自身定位、如何以智慧对抗蛮力、以及在繁华背后的阴影中坚守初心的故事。它不涉及具体的战役或英雄的个人传奇,而是聚焦于权力结构中的微妙平衡与知识分子的抗争。故事的落点,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个体的努力,或许只能改变一时的风向,但终究汇聚成了历史的长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