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 [Technical Code for Seepage Prevention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 [Technical Code for Seepage Prevention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石油化工
  • 防渗技术
  • 国家标准
  • GB/T 50934-2013
  • 工程规范
  • 技术标准
  • 行业标准
  • 规范
  • 石油化工工程
  • 防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187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1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Seepage Prevention in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范,最后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污染防治分区、设计、材料、施工及质量检验等。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污染防治分区
5 设计
6 材料
7 施工及质量检验
附录A 建设场地相关特征分类
附录B 气压、真空、破坏性检测及电火花测试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内容详析 引言 为规范石油化工工程的防渗设计、施工与验收,保障工程安全,防止污染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应运而生。本规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石油化工工程中涉及的各类防渗要求和技术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 适用范围与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石油化工工程中的防渗设计、施工、验收及监测等活动。它明确了防渗工程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理念,并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 二、 基本规定 1. 材料选择与要求: 规范详细规定了各类防渗材料的性能指标、质量要求以及选用原则。这包括了对沥青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聚氯乙烯(PVC)膜、丁基橡胶防水卷材、膨润土防水衬垫(GCL)等多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抗老化性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够抵抗石油、化工产品及衍生物的侵蚀,并保证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2. 结构设计: 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防渗结构,如防渗衬垫、防渗墙、密封覆盖层等,提供了详细的设计要求。 防渗衬垫设计: 重点在于衬垫的选型、铺设方式、搭接处理、固定方式以及防渗层的厚度计算。例如,对于液态储罐基础,要求设计合理的防渗衬垫系统,以防止泄漏物渗入土壤和地下水。 防渗墙设计: 明确了防渗墙的材料、宽度、深度、搭接方式以及施工工艺,以形成有效的地下水隔渗屏障。 密封覆盖层设计: 针对地面或堆场,要求设计有效的密封覆盖层,防止雨水渗透或挥发性物质逸散。 3. 施工技术: 规范对各类防渗材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施工质量。 材料的检验与准备: 明确了进场材料的检查程序,包括外观、尺寸、性能测试等。 铺设与连接: 详细阐述了膜材的铺设、搭接、焊接、锚固等关键工艺。例如,对于HDPE膜,要求采用热熔焊接,并进行严格的焊缝检测。 保护层施工: 强调了防渗层上保护层的设置,以防止施工或运营过程中对防渗层造成损伤。 质量控制: 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点和验收标准。 4. 验收与监测: 竣工验收: 规范明确了竣工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包括外观检查、渗漏检测(如真空检测、气压检测)以及材料性能复核等。 监测: 针对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要求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防渗层的完整性、地下水水质、土壤渗漏情况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三、 各类防渗工程的具体技术要求 规范根据石油化工工程的不同组成部分,提出了更具体、更具针对性的防渗技术要求: 1. 储罐区防渗: 液态储罐基础防渗: 详细规定了储罐底部防渗层的设计与施工,包括衬垫材料的选择、搭接方式、焊接质量要求,以及围堰或集液沟的设计,以防止原油、成品油或化工品泄漏。 储罐区地面防渗: 对储罐区内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要求采用耐油、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并设置有效的坡度和排水系统,防止地面上的泄漏物长时间滞留。 2. 工艺装置区防渗: 设备基础防渗: 对工艺设备(如反应器、分离器、泵等)的基础进行防渗处理,防止设备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泄漏物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管廊下方防渗: 对架空或埋设的管廊下方进行防渗处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管道泄漏。 3. 风险废物贮存与处理设施防渗: 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 详细规定了危险废物填埋场底部防渗系统(包括排水层、防渗衬垫、保护层等)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不会渗入地下。 事故应急池防渗: 要求对事故应急池进行可靠的防渗处理,以储存和收集可能发生的工艺泄漏事故。 4. 污水处理区防渗: 沉淀池、调节池等构筑物防渗: 对污水处理厂内的各类构筑物进行防渗设计,防止污水渗漏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 地下构筑物防渗: 地下油罐、地下管线等防渗: 针对埋在地下的构筑物,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侵入或内部物料泄漏。 四、 质量控制与管理 规范强调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从材料的进场验收、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到最终的竣工验收,都设置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点。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配备专业的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确保防渗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 结论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规范的全面应用,将有效提升石油化工工程的本质安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为石油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环保领域工作的学者,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当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时,我深感欣慰。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材。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新型防渗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的介绍,以及它如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的标准。书中对于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防渗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技术要求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为我们未来的科研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同时,它还强调了防渗工程的绿色化和可持续性,鼓励采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以及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与我一直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文献。

评分

作为一名在石油化工行业工作的安全工程师,我深刻理解防渗工作的重要性。一旦发生渗漏,不仅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还会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巨大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的出台,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防渗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仔细阅读了关于防渗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章节,发现书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这为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提供了清晰的依据。例如,书中对于防渗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老化性能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在施工方面,它详细规定了材料的铺设、接缝处理、锚固方式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预警。这本书的出现,使得防渗工程的质量有了坚实的保障,也为我们安全工程师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评分

对于一位从事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士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简直是一部“宝典”。它系统、全面地涵盖了防渗工程的各个方面,从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到中期的施工、监理,再到后期的验收、运维,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指导。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防渗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不仅仅关注施工阶段的质量,更强调了设计阶段的科学性、材料选择的合理性,以及后期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性。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防渗材料的性能指标、适用范围、施工要求以及检测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为我们在项目设计和招投标过程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控制项目风险。此外,书中还对防渗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后期出现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防渗技术,以一种系统化、标准化、可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和项目质量。

评分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对于我们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的人员来说,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在石油化工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防渗工程的失效无疑是其中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之一。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各类防渗措施的适用性、可靠性以及潜在的风险点,这为我们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着重阅读了关于防渗材料的选型原则以及不同材料在特定介质和环境下的失效模式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预测和防范潜在的风险。书中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的后果,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为我们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了基础。此外,它还强调了防渗工程的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份风险管理的宝典,它帮助我们从源头上堵住漏洞,确保石油化工项目的安全运行。

评分

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对于我们从事环保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长期以来,石油化工区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有效的防渗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源头。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的各个环节,从设计理念的更新,到具体施工技术的优化,再到后期监测手段的完善,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行的指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防渗体系的选型部分,它结合了不同介质的性质、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度、科学化的决策依据。书中对于不同防渗材料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分析,以及在特定场景下的适用性评估,都非常细致。例如,在处理高腐蚀性介质的区域,它明确推荐了哪些材料,并给出了相应的施工注意事项。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对防渗工程的监测和评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监测频率、监测指标、异常情况的处理预案等,这使得我们的日常监测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有成效。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防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让不同项目、不同单位在防渗工程的实施上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基准,这对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

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石油化工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特别是防渗技术的应用,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态环境的安全。当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的出台,我感到非常振奋。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规范,更体现了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决心。它从宏观层面为防渗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防渗材料的耐久性和老化性能的论述,这是决定防渗工程长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书中对于不同材料在紫外线、温度变化、化学侵蚀等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预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都给出了科学的建议。此外,它还强调了防渗工程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初期的设计、中期的施工、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以及最终的退役处理,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这说明我们不再仅仅是关注“建起来”的防渗工程,而是要确保它能够“长久有效地工作”。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和系统性的规划,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至关重要。

评分

刚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就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它所承载的行业责任和技术深度。作为一名长期在石油化工领域摸爬滚打的技术人员,我深知防渗工程在整个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性,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环保事故和经济损失。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威、系统、可操作的技术指南。翻开目录,就能看到它涵盖了从设计、施工、验收、监测等防渗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特别是其中关于不同类型防渗材料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等内容的详细阐述,让我在面对复杂工况时,能有章可循,不再感到无从下手。我尤其关注关于高分子材料防渗衬垫的要求,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材料(如HDPE、LDPE、PVC等)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不同温度、化学介质环境下的耐受性,还细致地规定了接缝处理的要求,包括焊接方式、温度、压力控制等关键参数,这对于确保防渗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基础处理、防渗层铺设、回填保护等施工环节的规范性描述,也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让质量检查有了明确的依据。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标准,更是保障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绿色发展的基石,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有底气,也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在石油化工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技术人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防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书中对不同类型防渗材料的性能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适合的防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防渗层变形、老化、穿刺等方面的应对措施,以及相应的监测和修复技术。这些内容为我们制定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书中还强调了防渗工程的经济性与环保性的统一,鼓励我们采用更经济、更环保的防渗材料和施工方法。这本书的颁布,不仅提升了整个行业的防渗技术水平,更彰显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营造更清洁、更安全的生产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我仿佛看到了国家在推动石油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上的决心和力度。这本书就像一个“定海神针”,为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防渗这一关键领域,树立了一个清晰、明确、权威的标准。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设计理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不渗漏”层面,而是更加注重从整体上来考虑防渗体系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型和设计。书中对不同防渗方案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如何在复杂地质和气候条件下选择最佳方案,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这对于我们进行项目前期规划和设计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书中对施工工艺的精细化要求,也极大地提升了防渗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它让曾经可能存在的“经验主义”在标准化面前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严谨、可操作的工程实践。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在石油化工项目现场负责施工管理的工程师,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后,我第一感觉就是“终于有了一本能够真正指导实践的权威手册”。以往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我们有丰富的经验,但在一些细节的把握上,尤其是在面对新型材料和复杂工艺时,总会有些模棱两可。这本书则不同,它用非常严谨的语言,清晰地界定了各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我仔细研读了关于防渗材料的铺设、焊接、检测等章节,发现其中很多细节都考虑到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比如不同气候条件下材料的适应性、现场接缝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如电火花检测、真空检测、水压试验)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防渗层的搭接处理,以及在转角、穿刺点等复杂部位的施工要点,这些都是现场施工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最实用的是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验收标准,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判定依据,这极大地减少了因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争议,也为我们进行工程验收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这本书真正实现了技术规范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让我在带领团队进行防渗工程施工时,心中更有底气,也更加自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