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遥远,对我平常——恐惧和误解源于一无所知;
一位新疆维吾尔族摄影师,100位普通新疆人,用影像和纪录展现真实的新疆。
一百个图文故事,蕴涵着“大爱”,也阐释着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与困惑;
这是一部纸上的“群像纪录片”,说的是新疆人的经历,讲述的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
摒除标签和偏见——换一个角度看新疆,用了解化解误解;
分清普遍和特殊——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拿个人的行为代表整个地域和民族;
带给社会正能量——鼓励年轻人不抱怨、不懈怠、不极端,勇于拼搏实现梦想。
海报:
库尔班江·赛买提是一个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青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纪录片摄影师,也是一个跳出地域、民族的限制,能够客观看待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思考者。
他看到了本民族同胞的困惑,也看到了造成困惑的原因。即使饱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理解,他仍然没有极端的怨念,而是意志坚定地举起手中的相机,用微笑面对社会。
他将真实存在的新疆和生活着的新疆人展现给所有人,帮助我们站在新疆的角度,看看另一个视野里的中国。
这本书说的是新疆人的经历,讲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它记录了摄影师本人库尔班江·赛买提和100个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东乡族、藏族;有着不同的年纪和性别;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于中国社会的各个区域和角落;工作在各行各业,有演员、主持人、企业主,有社会知名人士、企业高管、飞行员,还有创业青年、在校学生、地摊小贩……
《我从新疆来》自开始拍摄到出版图书,一直受到关注;作者库尔班江本人及其影像背后的故事被媒体争相采访,如《中国日报》、《新京报》、网易“看客”、腾讯“中国人的一天”、香港Now TV、《凤凰周刊》、《纽约时报》中文网、英国BBC等。
库尔班江·赛买提,来自新疆和田,维吾尔族,1982年出生,自由摄影师、纪录片摄像师、独立策展人。曾在北京、平遥等国际摄影节以及新疆多个城市举办个人影展,并在2014年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获“年度优秀青年摄影师”称号;参与拍摄《森林之歌》《时·光》《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时尚圈》《牦牛》《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等多部纪录片。
推荐序 1 光明的《我从新疆来》 王蒙
推荐序 2 他们也是你的兄弟姐妹 那日松
我这三十年
无法忘却的记忆是割不断的热爱
为后代留下自己的脚印
最爱的还是那故乡
美好很短,梦想很长
在差异中感受新疆
跋 我是哪里人? 黄章晋
编后记 我从新疆来 库尔班江·赛买提
我叫库尔班江·赛买提,维吾尔族,和田人,今年32了。我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做摄像,同时也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专注于纪实摄影,有拍摄专题包括《喀什葛尔老茶馆》、《采玉者的致富梦》等。
我的家庭和我这三十年经历了一些风浪,《凤凰周刊》第505期“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库尔班江一家的“开放年代”讲述的就是我家人和我的故事。2014年,我拍摄了一组环境肖像,主人公是一百多位来自新疆在内地生活的新疆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十几个新疆的主要民族。
我讲的故事无关乎民族、宗教、地域,就是普通人的故事。而新疆人,往往离开家乡才会被打上家乡的标签。当他们回到新疆,并不会感觉到自己是人群中的少数。在家乡,他们可以放心做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而新疆人来到内地,便被动地开始代表新疆、代表自己的民族,从而成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在这里,从外貌到语言,从生活方式到宗教信仰,新疆人从普通成为特殊,甚至很多时候备受困扰。而这更多的是由于内地对新疆认知的缺乏。
我曾经拍摄了很多很多新疆的俊美风光和人文风情,我曾经以为这些美好的景物和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对新疆有美好的印象,我也经历过一些风浪,我发现最动人的还是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因为一个特殊事件而对一个群体产生特殊印象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特征和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话题。风景、歌舞和瓜果是不变的,表面的事物也固然美好,力量却很脆弱,人们只会被吸引一时。而一个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一个群体生产生活的产物,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能表现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为之所动,如蝴蝶效应,其实个体所散发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这也是我应该关注和记录的事实。少数人的错误做法可以改变一个群体的印象,那么多数人的正确理解和积极行动更应该可以改善一个群体的印象,现在最能改变人们的看法的是我自己,和像我一样从新疆来到内地的勤劳上进的新疆人的模样。我想我必须做点儿什么,因为心里有那么一种力量在猛烈撞击我的内心,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我会后悔。从去年年末,我就开始了《我从新疆来》的策划。
在拍摄和采访策划、调研的过程中,国内暴力恐怖事件频繁发生,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件,无论犯罪分子是哪儿的人、有什么信仰,对我来说这种行为都是令人深恶痛绝的,同时更对受害人和家属表示哀悼。这样的社会安全现状,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也同样需要担心我的家人还有朋友们的安危,特别是昆明事件之后,我着实陷入了恐惧之中。到底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何解决,是全社会共同的话题,而不是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单独面对和负责的事情。这两年,我开始从很多的网络评论发现,人们不再关心新疆的秀美风光,而是开始问候新疆,问候身边的新疆人,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难找,机会很少,特别是在新疆对于维吾尔族年轻人的空间更加狭窄,很多拜金、拼爹等消极思想以及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使他们更多地处在一种精神空虚的状态,不愿意付出,不肯吃苦,而网络暴力可以没有界限的表达自己,即便是空虚,也是一种间接地肯定。这使我突然发现《我从新疆来》正好可以给人们一个答案,让大家重新对新疆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
人类进步需要大爱,而我想要做的就是让大爱回到人们的心中。这无关宗教或政治宏旨,专题讲述的是普通新疆人最平常、最卑微、也最动人的故事,用最简单真实的角度让镜头里的人物传递出一种沉静且直接的力量,与对“新疆人”这个词汇的异化进行小小的抗争。从2014年3月开始,我联络、调研了几百人,跑了20多个城市,最终拍摄记录了100多组新疆人的形象和故事,而这个拍摄不会停止,会继续下去。他们在内地各行各业工作生活,去掉新疆人这个标签,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最普通的公民中的一员。在寻找内地的新疆人,和他们聊天,记录拍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同时,我发现这也是在记录我自己。当他们叙述自己的过去、近况和未来的梦想的时候,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对自己不断反省,以希望更加努力去完成这件事。
《我从新疆来》不是要树立少数的个别的偶像,除了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的故事重新认识新疆人,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希望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所散发出的榜样的力量,能够鼓舞所有年轻人,特别是新疆的年轻一代,鼓励年轻人能够不抱怨、不懈怠、不极端,激励年轻人勇于拼搏,敢于吃苦。越努力才会越幸运,越勇敢才能有改变。
……
这本书最让我心动的,或许是它所蕴含的那种难以言喻的“在场感”。作者没有站在高高在上的观察者角度去评判,而是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了叙事之中,用一种近乎“在场体验”的方式来记录一切。这种真诚的态度,是很多当代作品中难得一见的。我注意到,即便是描述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片段,文字中也充满了对生命力的尊重与赞美。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在作者的笔下被放大,获得了史诗般的重量。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是对“坚韧”二字最好的诠释。它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或廉价的安慰,而是用最质朴、最厚重的文字,呈现了生活的真相——美好与残酷并存,希望与绝望交织。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并且值得向每一个热爱深度阅读的朋友郑重推荐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我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带着我亲身走进了那些广袤无垠的土地,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蓬勃。尤其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那种大气磅礴又暗藏温柔的笔力,着实让人惊叹。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尘土和植物混合的气息,耳边仿佛响起了悠远的风声。叙事节奏的把握恰到好处,时而如山间溪流般轻快活泼,时而又像深秋的湖水般沉静深邃,引导着读者的情绪自然而然地流淌。更令人赞叹的是,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细腻到近乎残酷的真实,让人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处境与选择。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你放慢脚步,去品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力量,去体会那些未曾言明的留白。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仿佛这本书拥有着生命力,会随着读者的心境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它不仅仅是记录,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有一种古朴的韵味,但又不失现代的张力。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反复揣摩某些句子的构造,那份遣词造句的功力,绝非一日之功可以练就。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快速的阅读快感,而是更注重文字本身的质感和回响。每一次呼吸之间,都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后的沉思。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成功地将地理环境的冷峻与人性的温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荒凉之美与坚韧生命力的对比,在字里行间形成了强烈的张力,使人读来既觉心酸,又被鼓舞。我感觉自己仿佛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却又开满奇花的道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让我们跳出日常的局限,去思考更宏大的人类经验。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因为故事的转折而感到意外,作者设置悬念和揭示真相的节奏拿捏得极其精准,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读者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回应。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与周遭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这种命运共同体的描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群人集体的记忆和挣扎的缩影。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历史碎片和民间传说,这些元素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层次感,让整个故事的底色变得更加深邃厚重。这些穿插的内容处理得非常自然,绝非生硬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如同河流中的鹅卵石,光滑圆润地融入了主线之中。读完后,那种满足感,就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而富有意义的探险,心头充满了敬意与感慨。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会陷入空泛的抒情或刻板的描绘。然而,这本作品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叙事结构极其巧妙,采用了多线并行的手法,看似松散,实则暗藏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在牵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冲突与融合时的那种克制与尊重,没有一味地褒贬或简化复杂的社会议题,而是呈现出一种多维度的、充满人情味的面貌。那些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们,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日常琐事,被赋予了不容忽视的重量。读完后,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充满烟火气的场景。这更像是一部深度田野调查式的作品,但又完美地融入了文学的想象力,使得枯燥的记录变得引人入胜。那种对生活细枝末节的捕捉能力,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更多关于那个地方的真实故事。
评分很喜欢。和第一部对比起来 感觉内容更深了一层。看到了进步。
评分好好睡觉送思念是就是就是那我呢室内设计师就手机搜索尼克松手机上你说说看
评分可以6636556856?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没什么可看,里面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民族情绪,真不知道怎么能出版的
评分一篇篇@人的生活写照,很琐碎,不深入。一本评价言过其实的书。书友慎入。
评分还没看
评分内容挺真实
评分不错。好看。细节,喜欢的不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