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继十五万畅销书《石述思说中国》后又一力作。本书记述着作者对一些人间情感、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观点正面,写作真诚,笔锋有力,从内容上可以看到作者的良心与怜悯之心,作者的文字中保持着理智,但也不失炙热的情感,对人、事、物都有一种宽容爱惜之情,在这部稿件中作者努力的希望让更多人对社会拥有真诚的情感,拥有更多的理智。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石述思,男,河南郑州人,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担任《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现担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七获中国新闻奖,数十次获省部级各类新闻奖项,发表各类新闻作品200万字。
第一章 谩骂不能救中国
请放过旧金山空难女生
中国减税的前提是什么?
大学生撞倒老太后竟变身绑匪
最美的一个富二代
第二章 我常年关心的一些问题
中国式讨薪缘何又掀高潮?
中国孩子最缺啥?
中国孩子的心愿是什么?
韩国民众为何不反对PX?
中国改革最难点在哪?
白菜为何卖出"猪肉价"?
农村孩子上大学难就业更难吗?
第三章 让我们感到沉痛的现象
官员的隐私在哪里?
公款吃喝是哪门子"内需"?
84岁卖粥奶奶捐助灾区令人无比沉痛
当道德遭遇质疑
中国大学的病态在哪里
溺爱的百姓是刁民?
中国高考公平正在崩溃吗?
一个房子击溃爱情的年代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第四章 社会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马云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张绍刚不值
为什么总盯着刘翔不放?
比尔·盖茨的幸福和陈贤妹的苦涩
该围剿陈光标吗?
请停止歌颂82岁的"还债奶奶"
第五章 不说谎言是存在的底线
职工为何冷对养老金九连涨?
临时工成了体制内遮羞布
莫拿"奋斗"遮掩"拼爹"
美国狂追海外税款阻击中国移民富豪?
洋奶粉价格暴涨狂宰中国家长
"弹性延迟退休年龄"谁受益?
为什么收入增长了你却在变穷?
第六章 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国考"vs 创业: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时速
被承包的"电子眼"
您信八成上海公仆支持财产公示吗?
美国吃不起饭的人是中国的三倍多?
灰霾的空气是优良的?
谁在逼使国人到海外疯狂购物?
谁使青年一代"四肢简单"?
雾霾锁心
企业家为何对着总理赞政府?
刘铁男案的成果难以复制
第七章 闲言碎语
抗日剧早使日本亡国灭种
苹果最危险的时刻来了
谁是中国的懒汉?
北京出租车涨价了还拒载咋办?
哪家公司利润超了茅台?
快递的内鬼都是谁
谁是倒卖公众信息急先锋?
中国企业家在期盼什么?
玩收藏抵御通胀很傻很天真
中国富人的楷模是谁?
谩骂不能救中国
请放过旧金山空难女生
一群怀揣梦想的孩子,在学校组织下,花着比正常旅行贵一倍的费用,绕道韩国乘坐便宜的飞机,结果出了意外,两个据说品学兼优的花季女生罹难。这场发生在旧金山的悲剧震惊了全国。
在一个充斥着冷漠和功利的时代,有那么多人能对素昧平生的同胞一掬同情之泪,进行深切哀悼,无疑是值得上《新闻联播》的正能量。
但围观效应像病毒一样持续发酵。她们的身份很快被披露,成群的记者萦绕在其悲伤的家长和同学周围,网络上用近乎人肉搜索的方式对这两个不满18岁的女孩进行深度曝光。或许这些都是出于好心,但有时这样的好心却是通向地狱的阶梯。
对于死于意外的任何无辜者,全世界通用的术语都是“让亡灵安息”。如果你参加过追悼会,就知道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面对死者肃穆默哀,而不是如此痴迷于她们生前美丽的容貌和勤奋好学的光荣事迹。中国是个缺少死亡教育的国度,每个人的死亡都难以摆脱被过度消费的威胁。美国一本名为《死亡课》的教材中,提醒所有悼念者:不要不断去揭死者家属的伤疤,永远不要对他说: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你永远理解不了。
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两个女孩的家人,毕竟,那么多同学一起遭遇事故,只有自己的孩子无法生还。你越强调她们生前多优秀乖巧善良,越相当于向其家长伤口上撒盐,无异于在为其尽快接受现实、完成心理康复制造人为障碍。
请记住:出于人道的考虑,这两个孩子不是你发泄个人情感、宣泄个人情绪的工具。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为她们祈祷,希望天堂中不再有空难。
更有人借两个冤魂吐槽,说什么能出国游学的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权贵富豪的子女,不和广大寒门子弟同甘共苦,去美国送钱,纯属炫富且不爱国。而这样的言论,宛如来自地狱的声音,除了点燃仇恨的烈焰,就是捻灭这世道仅存的悲悯与同情。
围绕这两个女生的过度关注乃至人肉搜索,与其说是社会爱心的一次积聚,不如说是一次集体无意识的情绪宣泄与对别人隐私的一次公然践踏。
其实,这场空难留给人们的有价值的思考有很多,比如学校为啥热衷于组织孩子花大价钱去美国游学,这是对国内教育的反讽,还是利益的驱动?再比如绕道韩国,多飞那么长的时间,竟然比乘坐国内航班便宜,是韩国航空公司为抢滩内地市场进行的促销,还是国内航空公司平时存在牟取暴利的恶行?更重要的是,据美国救援人员披露,其中一个罹难的女孩出事时没有系安全带,不管这是不是疏忽,无疑都能对未来的乘客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尽可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但显然,这些真正有价值的反思,都不如两个花季少女的信息有收视率和点击率。但从尊重死者、尊重死者家属、尊重未成年人的角度,这样的关注度显然在挑战这个社会基本的道德法治底线。
在悲剧发生后不久,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某公子以轮奸罪提起公诉,由于其是未成年人,检方隐去了公子的姓名。对于如此丧尽天良的少年,中国法律尚且尊重其基本权利,何况两个无辜的花季少女呢?她们不需要因为一次意外死亡事故被包装成英雄少女,她们的家长也不需要。再联想起那个在埃及神像上刻上“到此一游”的南京14岁孩子被人肉搜索的全民狂欢,让人感到道德绑架的威力是如此令人惊骇。
如果您真的有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我可以推荐给您一些关注的对象,比如中国不少死于井下的矿工、亡于尘肺病的农民工都没有留下姓名,而且他们身上也具备了相当多的足以感动中国的品质,请关注他们吧——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度,每个生命都不应该被轻易抹去。
“这是生者与死者共有的世界,爱是唯一的桥梁。”
……
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所描绘的场景,虽然可能与我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但那种普遍的人性共鸣却异常强烈。我能理解那些在压抑环境下,试图寻找一丝喘息之机的艰难;我能体会到,当个人意志与宏大叙事发生碰撞时的那种无奈与挣扎。书中的许多片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如同一个个缩影,折射出那个时代,甚至更广泛的社会现实。我曾反复思考,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刷、被掩埋的故事,是否还有人记得?是否还有人愿意去倾听?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唤起了这种记忆,让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得以重现,让那些被忽视的伤痛得以被看见。而“勇气”的部分,则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盏明灯,提醒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困境,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这些光辉,或许微小,但汇聚起来,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沉静而又深刻的感受。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但它所呈现出的,却是一个社会最真实、最动人的侧面。我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的巨变中所经历的阵痛,感受到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以及在困境中闪烁的微光。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入读者的内心,带来一种长久的回响。我特别能理解书中对于“悲伤”的细致描绘,它并非单一的情绪,而是复杂交织的,包含了失落、痛苦、遗憾,以及一种对过去无法挽回的无奈。而“勇气”的呈现,则是一种默默的坚持,一种在逆境中不放弃的信念,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这本书让我反思,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是否失去了某种重要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内心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阴影,也映照出人性的光辉。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其说是情感上的,不如说是智识上的。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解剖了一个社会的肌理,揭示了那些潜藏在权力结构、经济利益和文化意识形态之下的深层问题。作者并非在贩卖焦虑,而是在进行一种深刻的诊断,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体命运的梳理,呈现出社会发展中必然伴随的痛苦与牺牲。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悲伤”的解读,它并非简单的个人情绪,而是一种集体的、结构性的创伤,是无数个体在历史进程中承受的无声的代价。而“勇气”的呈现,也不是那种戏剧性的英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平凡的、坚韧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真相的追求,来自于对尊严的守护,来自于对未来的希冀,即使这种希冀微弱得如同星火。这本书需要读者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去阅读,去跟随作者的逻辑,去理解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它不是一本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对话。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持续的自我对话。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触及了社会发展的本质,人性的复杂,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我常常在阅读某一个章节时,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文字,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书中对于“悲伤”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种集体性的无力感,一种个体在历史进程中难以抗拒的渺小。但与此同时,作者又巧妙地将“勇气” woven in,这种勇气并非源于超凡的力量,而是来自对真善美的坚守,来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决心。这使得整本书在沉重的基调中,又透露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我喜欢书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是咆哮,不是控诉,而是一种沉默的坚持,一种在细微之处展现的顽强。这种叙事方式,反而更能触及人心,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幅宏大的画卷,徐徐展开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图景。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巨大悲伤,以及在绝境中闪耀的勇气之光。我看到了个体在集体失语时的无助,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破碎,以及那些试图以微弱的力量对抗巨浪的普通人。书中的人物塑造极其丰满,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生命。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惑与坚持,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压抑的叹息,也能感受到他们胸腔中燃烧的火焰。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时代的回溯,更是对人性深处某种普遍困境的探索。它迫使我去思考,在看似安稳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怎样的伤痛?而在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支撑着人们继续前行?这种思考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被忽视的角落。
评分书是正版,质量很好,印刷不错。
评分哈哈哈哈呵呵哈哈哈
评分物流很快,不错的好书!
评分石老师写的,应该不错。
评分凑单买本书,多读书有好处
评分还行不错可以凑合就这些吧质量不错很合心意还好还好不错不错
评分在别的杂志抢看到的书,写得很实在。
评分还没看完,有点无聊,没有吸引力
评分作者的观点其实挺深刻,不过又浅尝辄止,有点可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