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學界公認的國史入門經典

中國通史:學界公認的國史入門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思勉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曆史
  • 通史
  • 曆史
  • 國史
  • 入門
  • 經典
  • 文化
  • 教育
  • 學術
  • 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329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344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含章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36
字數:29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易中天尊崇的史學大師——呂思勉
  以一己之力完成深刻而生動的通史書寫
  第一部以進化史觀編撰的的國史教材
  黃仁宇認為,有本書在手,讀史不再犯難

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於抗戰期間創作的。為適應當時曆史教學的需要,本書簡明扼要,語言通俗易懂。齣版後,成為民國時期發行量的中國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眾多讀者入門曆史的選擇。全書概括講述瞭中國從上古到現代幾韆年的曆史變遷,對重大曆史事件、社會經濟、政治製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都進行瞭係統的總結。
  《中國通史:學界公認的國史入門經典》不僅可以滿足讀者想瞭解中國曆史大事的需求,而且對瞭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製度以及學術文化等方麵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 ~ 1957),中國史學四大傢之一。15 歲入縣學,21 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於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傢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後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有《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呂著史學與史籍》《文字學四種》《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傳世。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編 緒論 /001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002
第二章  我國民族的形成 /005
第三章  中國疆域的沿革 /007
第四章  中國史時期的劃分 /009
第二編 上古史 /013
第一章  我國民族的起源 /014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會 /017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020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023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026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029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製度 /031
02
第八章  我國民族的滋大 /034
第九章  春鞦的霸業 /037
第十章  戰國的七雄 /040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廣播和疆域的拓展 /042
第十二章 春鞦戰國的學術思想 /044
第十三章 春鞦戰國的政製改革 /046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 /049
第三編 中古史 /053
第一章  秦之統一及其政策 /054
第二章  秦漢之際 /057
第三章  前漢的政治 /061
第四章  新莽的改製 /063
第五章  後漢的政治 /066
第六章  兩漢的製度 /069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 /072
第八章  兩漢對外的交通 /075
第九章  兩漢的學術 /078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082
第十一章 兩漢的社會 /085
第十二章 三國的鼎立 /088
第十三章 晉的統一和內亂 /091
03
第十四章  邊徼民族和漢族的同化 /094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對峙 /100
第十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製度 /103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 /105
第十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 /108
第十九章  隋之統一與政治 /111
第二十章  唐的開國及其盛世 /114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117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對外交通 /120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製度 /123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學術和文藝 /126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輸入 /129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觸 /131
第二十七章 唐中葉以後的政局 /134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會 /138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亂 /141
第三十章  宋的統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144
第三十一章 變法和黨爭 /147
第三十二章 遼夏金的興起 /150
第三十三章 宋和遼夏的關係 /153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關係 /156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160
第三十六章 宋的製度和社會 /163
04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興和各汗國的創建 /167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172
第三十九章 元的製度 /175
第四十章  元帝國的瓦解 /178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182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關係 /185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 /188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191
第四十五章 明的製度 /195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198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會 /201
第四編 近代史 /205
第一章   明清之際 /206
第二章   歐人的東略 /210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學的傳入 /213
第四章   清初的內政 /217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220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224
第七章   清中葉的內亂 /229
第八章   鴉片戰爭 /232
第九章   太平天國和撚黨之役 /236
05
第十章   英法聯軍之役 /241
第十一章  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 /244
第十二章  西北事變和中俄交涉 /247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251
第十四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 /254
第十五章  中日戰爭 /260
第十六章  中俄密約和沿海港灣的租藉 /264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和戊戌政變 /267
第十八章  八國聯軍和辛醜條約 /270
第十九章  遠東國際形勢 /274
第二十章  日俄戰爭和東三省 /277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憲政運動 /281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製度 /284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學術 /288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會 /292
第五編 現代史 /297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興和孫中山先生 /298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運動 /301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304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經過 /307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外交和濛藏問題 /310
06
第六章   帝製運動和護國軍 /314
第七章   “二十一條”的交涉 /316
第八章   復闢之役和護法之戰 /319
第九章   參戰的經過和山東問題 /323
第十章   華盛頓會議和中國 /326
第十一章  軍伐的混戰 /329
第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成立 /331
第十三章  五卅慘案和中國民族運動的進展 /334
第十四章  國民革命的經過 /336
第十五章  五三慘案和對日之交涉 /338
第十六章  關稅自主的交涉經過 /340
第十七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經過 /343
第十八章  中俄的齟齬 /346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東北 /348
第二十章  國民政府的政治 /352
第二十一章 現代的經濟和社會 /356
第二十二章 現代的教育和學術 /359
第六編 結論 /363
第一章   我國民族發展的迴顧 /364
第二章   中國對於世界的使命 /367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曆史是怎樣一種學問?究竟有什麼用處?
  從前的人,常說曆史是“前車之鑒”,以為“不知來,視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為戒。這話粗聽似乎有理,細想卻就不然。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絕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唯無效,更恐不免加重。我們初和西洋人接觸,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敗的。
  又有人說:曆史是“據事直書”,使人知所“歆懼”的。因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壞,就不免“遺臭萬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顧惜名譽。強悍的人,就索性連名譽也不顧。況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難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眾所共知的就不過是其錶麵;其內幕是永不能與人以共見的。又且事情愈大,則觀察愈難。斷沒有一個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說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據以直書,那就非愚則誣瞭;又有一種議論,以為曆史是講褒貶、寓勸懲,以維持社會的正義的,其失亦與此同。
  凡講學問必須知道學和術的區彆。學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術則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舊話說起來,就是“明體”和“達用”。曆史是求明白社會的真相的。什麼是社會的真相呢?原來不論什麼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為什麼成為這樣的一個我?這絕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樣的傢
  庭中?受過什麼教育?共些什麼朋友?做些什麼事情?這都與我有關係。閤這各方麵的總和,纔陶鑄成這樣的一個我。個人如此,國傢社會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風俗;各種人有各種人的氣質;中國人的性質,既不同於歐洲;歐洲人的性質,又不同於日本;凡此都絕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須追溯到既往;現在是絕不能解釋現在的。而所謂既往,就是曆史。
  所以從前的人說:“史也者,記事者也。”這話自然不錯。然而細想起來,卻又有毛病。因為事情多著呢!一天的新聞紙,已經看不勝看瞭。然而所記的,不過是社會上所有的事的韆萬分之一。現在的曆史,又不過是新聞紙的韆萬分之一。然則曆史能記著什麼事情呢?須知道:社會上的事情,固然記不勝記,卻也不必盡記。我所以成其為我,自然和從前的事情,是有關係的;從前和我有關係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為我的。我何嘗都記得?然而我亦並未自忘其為我。然則社會已往的事情,亦用不著盡記;隻須記得使社會成為現在的社會的事情,就夠瞭。然則從前的曆史,所記的事,能否盡閤這個標準呢?
  怕不能吧?因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瞭。一事如此,而況社會的全體?然則從前曆史的毛病,又是齣在哪裏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說:其病,是由於不知社會的重要。唯不知社會的重要,所以專注重於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專描寫英雄、記述政治和戰役之類。殊不知特殊的事情,總是發生在普通社會上的。有怎樣的社會,纔發生怎樣的事情;而這事情既發生之後,又要影響到社會,而使之政變。特殊的人物和社會的關係,亦是如此。所以不論什麼人、什麼事,都得求其原因於社會,察其對於社會的結果。否則一切都成空中樓閣瞭。
  從前的人不知道注意於社會,這也無怪其然。因為社會的變遷,是無跡象可見的。正和太陽影子的移動,無一息之停,人卻永遠不會覺得一樣。於是尋常的人就發生一種誤解。以為古今許多大人物,所做的事業不同,而其所根據的社會則一。像演劇一般,劇情屢變,演員屢換,而舞颱則總是相同。於是以為現在艱難的時局,隻要有古代的某某齣來,一定能
  措置裕如,甚而以為隻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執陳方以藥新病。殊不知道舞颱是死的,社會是活物。
  所以現在的研究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現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為社會正是在這裏頭變遷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風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風化,當然不會知道山崩。若明白瞭風化,則山崩隻是當然的結果。
  一切可以說明社會變遷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來說明社會的變遷。社會的變遷,就是進化。所以:“曆史者,所以說明社會進化的過程者也。”
  曆史的定義既明,曆史的價值,亦即在此。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中國曆史的圖書簡介,不包含《中國通史:學界公認的國史入門經典》的內容,力求詳盡且自然流暢: --- 《華夏脈絡:一部多維視角的中國曆史敘事》 【圖書簡介】 《華夏脈絡:一部多維視角的中國曆史敘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帝王將相流水賬,亦非僅側重於政治軍事鬥爭的單嚮敘事。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更具深度、廣度和生命力的中國曆史圖景,它將曆史的筆觸伸嚮瞭那些構成社會肌理的日常、思想的變遷、技術的進步以及普通個體在宏大曆史洪流中的生存狀態。 一、 重構敘事框架:從“朝代更迭”到“文明演進” 本書的核心創新在於其敘事框架的重塑。我們不再將曆史簡單地劃分為秦漢、唐宋、明清等固定單元,而是采用“文明形態的轉型與重構”作為主綫。曆史被視為一係列相互關聯、互相影響的係統性變革,而非孤立的斷代。 首先,史前與早期文明的“地理決定論”分析被深入探討。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早期農業實踐如何塑造瞭不同的社會結構?二裏頭文化與良渚文化的並存與競爭,預示著華夏文明早期多元一體化的復雜路徑。書中詳細梳理瞭中國早期國傢形態的形成過程,強調瞭禮製與血緣在早期權力構建中的核心作用。 其次,“帝國模式”的內在邏輯與張力被細緻剖析。秦漢大一統的建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對戰國時期各種治理模式(如法傢、道傢、儒傢)的吸收與整閤。我們著重分析瞭郡縣製、察舉製等製度的運行機製,並關注瞭豪強地主與中央集權之間的權力博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分裂與融閤”,被視為中華民族基因庫的關鍵時期,文化、民族的交流與衝突如何催生齣更具彈性的社會結構。 再者,宋代商業革命與思想解放被視為中國曆史的又一高峰。本書對宋代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崛起、以及理學等新儒學思潮的興起進行瞭詳盡的論述。宋代的“文官政治”與“重文抑武”的政策選擇,不僅影響瞭軍事態勢,更深刻地塑造瞭士人階層的自我認知與社會功能。 最後,晚期帝國時期的內捲化與適應性成為晚捲的重點。明清兩代,麵對內部的人口壓力和外部世界的挑戰,中國社會的自我調節機製如何運轉?技術革新停滯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本書引入社會學模型,探討瞭區域經濟差異、人口流動與社會控製體係之間的復雜關聯。 二、 多元視角的引入:超越“政治史”的藩籬 《華夏脈絡》堅持多元史觀的原則,曆史不僅僅是帝王頒布的詔書,更是蕓蕓眾生生活經驗的總和。 1. 經濟史與社會結構: 本書詳細考察瞭曆代土地製度的變遷(井田製瓦解、均田製興衰、兩稅法、一條鞭法等)如何直接影響瞭社會財富的分配和農民的生産積極性。我們深入研究瞭鹽鐵專營、漕運係統、以及區域間物資交換網絡對全國統一性的維係作用。例如,對唐代“飛錢”到宋代“交子”的演變,不僅是金融史的記錄,更是商業信任體係構建的縮影。 2. 思想史與知識傳播: 思想不再被局限於儒傢正統的闡述。本書係統梳理瞭諸子百傢思想的流變,關注魏晉玄學的“超越性”追求、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禪宗的興起),以及明清之際西學東漸初期的思想衝擊與本土學者的迴應(如顧炎武、黃宗羲的實學轉嚮)。知識的生産與傳播(如雕版印刷、私學的普及)如何改變瞭精英階層的構成,是本書關注的焦點。 3. 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 物質文化史的研究為冰冷的史料增添瞭溫度。書中探討瞭服飾、飲食、居住空間(如四閤院、江南園林)的演變,揭示瞭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嚮。對喪葬習俗、節日慶典的分析,則反映瞭民間信仰與倫理觀念的傳承。例如,通過對宋代瓷器和茶葉貿易的研究,可以窺見中國內部市場一體化的深度。 4. 區域史與邊緣群體: 曆史不應是單一中心的敘事。本書專門開闢章節,研究瞭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東北邊疆以及海洋貿易沿綫的特殊曆史進程。對“藩部”治理模式、邊疆政策的調整,以及非漢族政權(如遼、金、元)的文化吸收與製度創新,提供瞭審視“大一統”概念的新視角。同時,對女性、工匠、商賈等邊緣群體的能動性,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 三、 史料的批判性運用與研究方法 《華夏脈絡》堅持嚴謹的史學精神,注重對原始史料的批判性解讀。作者團隊並未簡單地羅列文獻,而是深入探討瞭史料的形成背景、作者立場和潛在的“史傢之見”。例如,對於《史記》和《漢書》的對比分析,不僅是文體比較,更是對不同曆史時期史學思想差異的探究。本書廣泛藉鑒瞭考古學的新發現、文獻學的新成果以及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力求還原一個既有宏大結構又充滿細節的真實曆史。 【本書價值】 本書的撰寫目的,是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立體、富有動態感的中國曆史知識體係。它不是為瞭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激發讀者對曆史復雜性的思考。通過理解華夏文明在漫長歲月中如何應對挑戰、如何自我革新、如何在繼承中創造,讀者將能更好地理解當代中國所處的曆史方位。 適閤讀者: 曆史愛好者、人文社科領域學生、對深度曆史分析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國通史》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每次捧讀都有新的感悟。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將曆史簡單地視為一係列事件的堆砌,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結構、思想變遷和文化脈絡。作者的敘事功力非凡,能夠將紛繁復雜的曆史綫索梳理得井井有條,讓讀者在宏大的曆史圖景中也能清晰地把握關鍵節點。尤其是在探討古代政治製度的演變時,作者的分析鞭闢入裏,既有對製度本身運作的剖析,也有對其背後深層社會動因的解讀,讓人茅塞頓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曆史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有瞭一個係統而紮實的框架。它不僅僅是一本入門讀物,更像是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深入探究中國曆史文化的寶庫。書中的許多觀點都發人深省,激發瞭我去查閱更多原始資料的興趣,這對於任何一個想要真正瞭解本國曆史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既權威又不至於晦澀難懂的通史。這本書簡直是完美契閤瞭我的需求。它的史料運用極為審慎,引用的觀點和論據都具有相當的說服力,體現瞭紮實的學術功底,但行文風格卻保持瞭極高的可讀性。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曆史爭議點時的態度——他沒有簡單地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客觀呈現瞭不同學派的觀點,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這種對待曆史的審慎和尊重,讓我對這部作品充滿瞭敬意。它教會瞭我,真正的曆史學習,是不斷提問和求證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結論。這本書為我的曆史學習旅程打下瞭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

評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如此厚重的曆史著作抱有一定的畏難情緒,擔心自己難以消化其中的大量信息和復雜概念。然而,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銜接得十分自然,邏輯鏈條清晰可見,仿佛一條主綫貫穿著數韆年的演變。即便是初次接觸某些復雜史實的讀者,也能順著作者的思路,逐步建立起對中國曆史發展脈絡的整體認識。此外,書中對關鍵概念的解釋清晰透徹,避免瞭大量不必要的術語堆砌,使得即便是對古代官製、哲學思想不太瞭解的人也能迅速入門。可以說,它的結構設計極大地降低瞭深度曆史閱讀的門檻,卻絲毫不犧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

我本以為這本“入門經典”可能會流於錶麵,但事實恰恰相反。它在保持閱讀流暢性的同時,對曆史細節的把握達到瞭驚人的程度。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社會生活風貌的描繪,那栩栩如生的場景再現,仿佛能讓人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古代人民的喜怒哀樂。例如,書中對唐宋時期商業的繁榮、城市生活的細膩描寫,遠比我過去讀的任何教科書都要生動具體。作者的筆觸細膩而不失宏觀視野,成功地平衡瞭“大曆史”與“小人物”之間的關係。這使得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獨角戲,而是包含瞭蕓蕓眾生在特定曆史環境下所做齣的選擇和努力的綜閤體現。這種多維度的視角,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厚重感,讓我對那段段逝去的歲月産生瞭深切的共鳴。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所蘊含的時代洞察力。它不隻是在“講故事”或“羅列事實”,更是在探討曆史規律與現實的關聯。作者巧妙地將古代的經驗教訓與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進行隱性的對比和呼應,使得曆史的學習不再是緬懷過去,而成為一種反思當下、預見未來的智慧來源。讀到一些關於權力製衡、社會變遷的論述時,我常常會停下來深思良久,覺得這不僅僅是古代史,而是關乎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的深刻探討。這種超越時間限製的價值,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超越瞭一般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部充滿哲理的史詩,值得反復品讀,每次都會有新的體悟。

評分

一下子買瞭好多本書,有空慢慢看,陶冶情操

評分

剛收到,還未來及看,不過印刷精美,包裝很好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很值得看一看

評分

很好!趁活動買的,超值超劃算!

評分

包裝精美,是正版,發貨真的太快瞭!活動價格非常給力

評分

在圖書館看的書,感覺不錯就在京東下單,都很好,相信京東自營

評分

等瞭好久終於買到這本,大師之作

評分

很不錯,挺劃算,印刷精美

評分

很不錯,挺劃算,印刷精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