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幾何技術規範標準匯編:幾何公差

産品幾何技術規範標準匯編:幾何公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全國産品幾何技術規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産品幾何
  • 幾何公差
  • 技術標準
  • 機械設計
  • 製造工藝
  • 質量控製
  • GD&T
  • 工程製圖
  • 尺寸公差
  • 技術規範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758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53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頁數:52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産品幾何技術規範標準匯編:幾何公差》收集瞭截至2014年5月底以前批準發布的幾何公差標準共28項。包括:GB/T118220086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形狀、方嚮、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GB/T113362004《直綫度誤差檢測》和GB/T1667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等內容。

目錄

GB/T 1182—2008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形狀、方嚮、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
GB/T 1184—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2004産品幾何量技術規範(GPs)—形狀和位置公差—檢測規定
GB/T 4380—2004圓度誤差的評定—兩點、三點法
GB/T 7234—2004産品幾何量技術規範(GPS)—圓度測量—術語、定義及參數
GB/T 7235—2004産品幾何量技術規範(GPS)—評定圓度誤差的方法—半徑變化量測量
GB/T 11336—2004直綫度誤差檢測
GB/T 11337—2004平麵度誤差檢測
GB/T 13319—2003産品幾何量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位置度公差注法
GB/T 1667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
GB/T 16892—1997形狀和位置公差—非剛性零件注法
GB/T 17773—1999形狀和位置公差延伸公差帶及其錶示法
GB/T 17851—2010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基準和基準體係
GB/T 17852—1999形狀和位置公差—輪廓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8780.1—2002産品幾何量技術規範(GPs)—幾何要素—第1部分:基本術語和定義
GB/T 18780.2—2003産品幾何量技術規範(GPS)—幾何要素—第2部分:圓柱麵和圓錐麵的提取中心綫、平行平麵的提取中心麵、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
GB/T 24630.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平麵度第1部分:詞匯和參數
GB/T 24630.2—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平麵度—第2部分:規範操作集
GB/T 24631.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直綫度—第1部分:詞匯和參數
GB/T 24631.2—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直綫度—第2部分:規範操作集
GB/T 24632.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圓度—第1部分:詞匯和參數
GB/T 24632.2—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圓度—第2部分:規範操作集
GB/T 24633.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圓柱度—第1部分:詞匯和參數
GB/T 24633.2—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圓柱度—第2部分:規範操作集
GB/Z 24637.1—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通用概念第l部分:幾何規範和驗證的模式
GB/Z 24637.2—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通用概念第2部分:基本原則、規範、操作集和不確定度
JB/T 5996—1992圓度測量三測點法及其儀器的精度評定
JB/T 7557—1994同軸度誤差檢測

前言/序言


現代材料科學前沿探索:納米結構與功能化錶麵技術 本書聚焦於21世紀材料科學領域最活躍、最具顛覆性的兩個核心方嚮:納米尺度的結構控製與功能化錶麵的精密設計。它並非專注於機械製造中的幾何公差與測量標準,而是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對物質在納米尺度上的精確調控,實現材料性能的革命性突破,以及這些技術在尖端應用中的實際部署。 --- 第一部分:納米結構的構築與錶徵(Nanostructure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本部分旨在全麵梳理當前製備和分析各類新型納米結構的核心技術與理論基礎,涵蓋從零維到三維的各類結構,並強調其在光、電、磁學等功能特性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量子點與納米晶體的精準閤成 本章詳述瞭用於光電器件、生物成像和催化劑的半導體量子點(QDs)和金屬納米晶體的化學閤成方法。重點分析瞭溶液法(如熱注射法、微乳液法)對粒徑均勻性、形貌控製以及錶麵配體選擇的影響機製。深入討論瞭核殼結構(Core-Shell Structures)的構建策略,以鈍化錶麵缺陷、提升量子産率和實現波長可調諧發光。此外,對新型鈣鈦礦量子點(Perovskite QDs)的閤成挑戰、穩定性問題及其在顯示技術中的潛力進行瞭深入剖析。 第二章:低維材料的自組裝與定嚮生長 本章側重於二維(2D)和一維(1D)納米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和碳納米管(CNTs)的規模化製備與形貌控製。 石墨烯及其衍生材料: 詳細闡述瞭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在製備大麵積、高質量單層石墨烯中的工藝參數優化,包括襯底選擇(銅、鎳箔)、碳源種類及反應溫度對晶界形成的影響。同時,探討瞭氧化還原法製備石墨烯氧化物(GO)及其還原過程的機理,以及GO在復閤材料中的分散性挑戰。 納米綫與納米帶的垂直陣列: 介紹瞭溶液外延法、模闆輔助生長法和磁控濺射法在製備高密度、高垂直度的納米結構陣列中的應用。重點討論瞭各嚮異性生長所需的錶麵能調控和外延應力管理。 第三章:高分辨率納米結構錶徵技術 準確的錶徵是理解納米材料性能的關鍵。本章係統介紹瞭先進的顯微鏡技術及其在納米尺度結構解析中的應用。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STEM): 強調瞭球差校正(Aberration-Corrected)TEM在解析晶格缺陷、界麵結構和原子序列方麵的能力。討論瞭能量過濾TEM(EFTEM)和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在元素分布和化學價態分析中的應用。 原子力顯微鏡(AFM)的應用拓展: 不僅限於形貌成像,更深入講解瞭利用力譜(Force Spectroscopy)測量納米材料的機械性能(如彈性模量、粘附力)以及利用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KPFM)繪製錶麵電勢圖,揭示電荷分布。 --- 第二部分:功能化錶麵與界麵工程(Functionalized Surfaces and Interface Engineering) 本部分關注如何通過分子層麵的設計和精確的錶麵修飾技術,賦予材料新的或增強的特定功能,特彆是針對環境、能源和生物醫學領域的需求。 第四章:自組裝單分子層(SAMs)的構建與功能化 SAMs是實現錶麵精密功能化的基礎技術之一。本章詳細探討瞭利用硫醇、矽烷和羧酸等分子在金屬、氧化物或半導體基底上形成有序排列的單分子膜的化學過程。 界麵相互作用控製: 分析瞭基底材料的錶麵能、環境濕度和分子鏈長度對SAMs覆蓋度和有序性的影響。 功能性基團的引入: 講解瞭如何通過在末端引入反應性基團(如-OH, -NH2, 疊氮基團)實現後續的生物分子固定、催化位點錨定或疏水/親水性能的調控。 第五章:等離子體錶麵處理與薄膜沉積技術 本章集中於利用高能粒子或反應性氣體實現材料錶麵的化學或物理改性,以提高其耐磨性、生物相容性或催化活性。 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與反應性濺射: 探討瞭在低溫下製備高質量、高緻密性無機薄膜(如氮化鈦、氧化鋁)的工藝窗口。重點分析瞭等離子體參數(射頻功率、氣體流量、偏壓)對薄膜的內應力、晶粒結構和錶麵粗糙度的調控機製。 大氣壓等離子體(APP)技術: 介紹瞭APP在處理熱敏感基底(如聚閤物、紡織品)時,實現快速、環保的錶麵親水化或功能化接枝(Grafting)的優勢與局限性。 第六章:多孔材料與界麵的催化活性調控 本章深入探討瞭如何設計具有高比錶麵積的多孔結構(如金屬有機框架MOFs、介孔二氧化矽)的內外錶麵,以優化其在多相催化、氣體吸附和分離中的性能。 孔道尺寸與拓撲結構的設計: 結閤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分析瞭特定催化反應物分子與孔道壁活性位點之間的動力學和熱力學匹配規律。 界麵電子態工程: 討論瞭通過元素摻雜或缺陷工程(如引入氮空位、氧空位)來調節材料的費米能級,從而影響電子轉移速率和催化反應的活化能。 --- 第七章:跨學科應用案例分析(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本章將前兩部分的技術與現代工程需求相結閤,展示納米結構和功能化錶麵在解決重大科學挑戰中的實際應用。 能源轉化: 詳細分析瞭納米結構電極在提高鋰離子電池(如矽基負極的體積膨脹抑製)和燃料電池(如鉑基納米催化劑的載體穩定性)性能中的作用。 生物傳感與靶嚮遞送: 介紹瞭基於錶麵等離子體共振(SPR)的納米傳感器如何利用錶麵配體捕獲生物標誌物,以及如何通過pH敏感或酶響應性錶麵塗層實現藥物在特定病竈部位的智能釋放。 抗汙與自清潔錶麵: 探討瞭仿生學原理在構建超疏水(如荷葉效應)和超親水錶麵中的應用,以及這些錶麵如何減少生物膜的附著和提高光學元件的清潔度。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微電子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研發人員。它旨在提供一個紮實的理論框架和前沿的技術視野,指導讀者在納米尺度的工程實踐中實現創新。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翻閱這本書時,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在內容深度上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涵蓋瞭從基礎的尺寸鏈到高級的形位公差體係的幾乎所有關鍵要素。這絕不是一本麵嚮初學者的入門讀物,更像是為資深工程師或質量控製人員量身定製的“兵器譜”。書中對於不同國際標準(比如ISO和ASME體係)之間的細微差異進行瞭對比分析,這一點對於處理跨國項目或者需要進行標準轉換的工程師來說,價值無可估量。我特彆關注瞭形位公差的測量原理部分,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定義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基準的選取原則、測量儀器誤差的控製,甚至連統計學在公差分析中的應用都有所涉及。這種深度意味著閱讀和理解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相關的背景知識,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帶著計算器和測量圖紙來研讀的專業手冊,而不是輕鬆翻閱的指南。它成功地將工程實踐中的“痛點”——那些在實際加工中經常産生爭議的公差問題——提煉並納入規範體係進行瞭解釋。

評分

這本書的編輯和校對工作看起來非常嚴謹,尤其是在那些復雜的數學符號和公式錶達上,幾乎找不到任何筆誤或排版錯誤,這對於技術規範類書籍是至關重要的“生命綫”。我特地比對瞭幾個關鍵的擬閤算法描述,發現其錶達的精確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一個讓我感到略微睏惑的地方在於,盡管它匯編瞭大量標準,但關於如何處理“新興製造技術”帶來的公差挑戰,信息顯得有些滯後。例如,在增材製造(3D打印)環境下,由於材料的各嚮異性、層間結閤力的不均一性,傳統的基於減材製造的公差模型可能需要進行修正或補充。書中現有的大部分內容似乎仍然牢固地建立在傳統的銑削、車削等工藝基礎上,對於如何為激光熔融沉積(LMD)或選擇性激光燒結(SLS)工藝設定閤理的幾何公差,缺乏明確的指導或討論。這使得這部看似全麵的匯編,在麵對前沿的工程實踐時,缺少瞭一點與時俱進的銳氣。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說實話,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顯得有些過於“百科全書式”和缺乏引導性。它似乎預設瞭讀者已經對機械製圖和基礎幾何學有著紮實的瞭解,直接切入瞭高度專業的術語和公式推導。在查閱特定公差符號(比如獨立原則、最大實體要求等)時,雖然能迅速找到對應的條文,但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銜接有時候顯得有些跳躍,缺乏一個漸進式的學習路徑。我希望書中能增加一個專門的“應用案例分析”章節,用實際的零件圖來反嚮推導公差的製定邏輯,而不是僅僅羅列規則。例如,在講解配閤公差時,如果能加入一個具體的軸承安裝或箱體連接的例子,說明公差選擇如何直接影響最終的可靠性和製造成本,讀者的代入感會強很多。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本權威的“字典”或“法典”,而不是一本能手把手教你“如何做”的“教科書”。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如何將這些規範轉化為實際的圖紙語言,可能還需要他們自己去摸索。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確實值得稱贊,紙張手感厚實,油墨清晰,排版也顯得十分專業和嚴謹。作為一本技術規範匯編,它在實體呈現上給人一種可靠的信賴感,這對於需要經常查閱標準的用戶來說至關重要。打開書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目錄結構,雖然內容本身聚焦於幾何公差的復雜細節,但編排者顯然花瞭不少心思梳理脈絡,使得初次接觸的用戶也能大緻把握全書的知識框架。不過,我個人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雖然規範本身是權威的,但對於那些依賴圖示來理解抽象概念的讀者來說,有些章節的插圖數量或者精細度似乎還有提升空間。比如在講解一些復雜特徵關係時的截麵圖,如果能提供更多不同角度的立體透視圖,對於深化理解無疑是極大的幫助。總而言之,從物理媒介的角度看,這是一本製作精良、適閤長期保存和參考的工具書,為嚴謹的技術工作打下瞭良好的物質基礎,盡管在教學輔助方麵,也許還能更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

評分

從實用工具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毋庸置疑,它提供瞭一個統一的參照框架,避免瞭團隊內部因標準理解不一而産生的巨大返工成本。不同部門的人員拿到這本書,可以確信他們討論的是同一個“垂直度”的定義和範圍。我非常欣賞其中關於“理論最小/最大要求”(TIR)計算方法的詳細論述,這對於進行嚴格的公差分析(如濛特卡洛模擬的前置數據準備)至關重要。但反過來說,這本書的“厚重感”也限製瞭它的便攜性。我通常需要帶著它去生産車間或檢測實驗室進行現場核對,但其尺寸和重量使得它在有限的工作空間內顯得有些笨重,不太方便快速翻閱或放在工具箱裏。如果未來能推齣一個高度精簡的、專注於核心圖例和快速查詢的袖珍版附錄,或者配套一個內容更精煉的電子數據庫,將能夠極大地方便工程師在實際操作環境中的即時參考需求,提升其作為“現場工具”的實用效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