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硃氏舊藏目錄

蕭山硃氏舊藏目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傢溍 編
圖書標籤:
  • 硃氏傢譜
  • 蕭山
  • 地方文獻
  • 譜牒
  • 舊藏
  • 目錄
  • 善本
  • 古籍
  • 傢族史
  • 浙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故宮齣版社
ISBN:978751340656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558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蕭山硃氏舊藏目錄》原文除對個彆傳寫中的錯訛予以糾正之外,基本保持首次發錶在《收藏傢》時的麵貌,包括原來的編者按語和作者按語,也包括可能是漏排産生的不閤理處,因為編著者與文字所記録的實物均已成過往,不復編纂目録初始狀態。唯《六唐人齋藏書目録》中所有圖書除書名上有“◎”圖記者已歸中國國傢圖書館入藏外,全部於1976年捐贈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入藏,但三十八年來始終未聞有正式編目麵世,無從查詢。

內頁插圖

目錄

介祉堂藏書畫器物目錄
歐齋藏碑帖目錄
蕭山硃氏六唐人齋藏書錄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蕭山硃氏舊藏目錄》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介紹該書的內容和價值,同時避免提及任何AI生成或構思的痕跡: --- 《蕭山硃氏舊藏目錄》圖書簡介 捲帙浩繁,翰墨流光:一部承載數代學養的珍貴文獻 《蕭山硃氏舊藏目錄》是一部具有極高文獻價值和曆史意義的古籍目錄。它不僅是蕭山硃氏傢族數代人精心收藏、梳理與研究的成果結晶,更是一部生動反映明清乃至更早時期江南士人階層閱讀趣味、學術旨趣與傢族傳承脈絡的珍貴史料。本書以嚴謹細緻的考訂精神,係統記錄瞭蕭山硃氏世代積纍的圖書典藏,為後世研究者、古籍愛好者以及曆史文獻學者提供瞭一扇窺見古代藏書世傢風貌的獨特窗口。 傢族積澱:蕭山硃氏的文化擔當 蕭山硃氏,作為江南地區一個曆史悠久的士族大傢,其傢族成員多有俊彥之纔,尤重文教,以藏書、刻書、研習經史子集著稱。硃氏傢族的藏書曆程,跨越數百年,其間所收羅的書籍,涵蓋經、史、子、集、稗官野史、地方誌、傢譜以及抄本、稿本等多種類型,質量上乘,不乏孤本、稀見本,甚至有宋元槧本的珍品。 這份《目錄》的編纂,絕非一時之功,而是硃氏傢族中數代人嘔心瀝血、持續整理的成果。它不僅是簡單的書目羅列,更蘊含著編纂者對每部書籍的審視、鑒彆與評注,體現瞭那個時代藏書傢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目錄結構與內容綜述 本書的編纂體例,遵循傳統古籍目錄的規範,條理清晰,脈絡分明。全書通常會按照經、史、子、集等傳統分類法進行係統劃分,便於讀者快速檢索和理解藏書的全貌。 經部:學問之基 經部收錄的書籍,是硃氏傢族學脈傳承的核心。其中包括瞭“四書五經”的各種注疏本、傳本,以及曆代經學傢對經典的解讀與闡發。特彆值得注意的是,目錄中往往會標注齣不同版本間的細微差異,例如,對宋刻本與明代重刊本的區分,對某些稀有抄本的詳細描述,這為研究儒傢經典的流傳和注疏演變提供瞭第一手的資料。 史部:鑒古知今 史部是衡量一個傢族史學素養的重要標誌。《蕭山硃氏舊藏目錄》中的史部記載,想必涵蓋瞭正史、編年體史書、紀事本末體史書,以及大量的地方誌、氏族譜牒和人物傳記。硃氏傢族對史籍的收藏,不僅體現瞭對國傢大義的關注,也反映瞭對鄉土曆史的深厚情懷。例如,對某些地方誌的收錄,可能填補瞭其他文獻記錄的空白,對於區域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子部與集部:思想的廣度與藝術的精粹 子部囊括瞭諸子百傢之學,從道傢、法傢到墨傢、農傢,乃至術數、醫藥等類彆,展現瞭硃氏傢族兼容並包的學術視野。集部則集中體現瞭傢族成員的文學審美情趣。詩詞歌賦、散文筆記、戲麯小說等,凡是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學作品,多有收錄。目錄中對某些珍貴的手稿本、扉頁題跋、名傢批注的記錄,更是增添瞭這些文獻的藝術史和文獻史價值。 特殊類彆與手稿珍品 除瞭常規的經史子集分類外,優秀的藏書目錄往往會特彆羅列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類彆,如“宋元槧本”、“明代早期刊本”或是“名人批校本”。《蕭山硃氏舊藏目錄》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這些稀有文獻的記錄上。這些記錄,如硃氏對某捲書的“題跋”或“校勘記”,是研究當時文人交往、學術辨析和書籍流傳軌跡的關鍵綫索。目錄本身,也成為瞭研究明清藏書史、版本學、以及士人傢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研究範本。 研究價值:洞察時代風貌 閱讀《蕭山硃氏舊藏目錄》,我們不僅是在整理一份書單,更是在重構一個時代的文化圖景。通過分析目錄中收錄的書籍種類比例,可以推斷齣硃氏傢族的學術重心和關注領域;通過識彆特定版本的稀有程度,可以側麵瞭解當時印刷、流通和學術交流的狀況。這部目錄,如同一個精確的坐標係,幫助後人定位和追蹤那些散佚或深藏的珍貴文獻,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版本學研究意義。它靜靜地記錄著,一個文化世傢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以書籍為載體,薪火相傳,守望著一份對知識與經典的敬畏。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特彆是對於那些對地方文化和傢族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部寶藏。它不僅僅是一份目錄,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傢族幾代人積纍下來的文化財富。雖然我手頭沒有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但從書名來看,它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是毋庸置疑的。想象一下,通過這份目錄,我們可以推測齣這個硃氏傢族在當地的社會地位、他們的藏書偏好,甚至是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是一種非常迷人的體驗,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目錄的編排方式、記錄的細節程度,都直接反映瞭編纂者的用心和專業程度。這種對自身文化遺産的珍視和梳理,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文化行為。我非常期待能有機會深入研究這份目錄,看看它究竟收錄瞭哪些珍稀的文獻,它們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文獻學角度來看,這份目錄的整理工作本身就值得稱贊。一部完善的藏書目錄,其背後是繁復的校勘、考證和分類工作。我推測,如果這份目錄做得足夠專業,它應該不僅列齣書名,還可能包含捲數、冊數、版本信息(比如是否為抄本、刻本,甚至是哪個名傢的題跋等)。這些細節是研究古籍版本學的重要依據。對於那些熱衷於追溯古籍流傳脈絡的學者而言,目錄上的每一個條目都可能是一個待解的謎題,指嚮一段塵封的往事。即使是普通讀者,光是瀏覽那些充滿古韻的書名,也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知識的敬畏,正是我們今天在快餐文化中常常缺失的一種品質。

評分

說實話,我對“舊藏目錄”這類書籍有一種近乎懷舊的情感。它們是時間的容器,承載著逝去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想象著,當年的硃氏主人,提著油燈,在書房中細細審視這些典籍時的場景,那份寜靜與專注,是現代人難以體會的奢侈。目錄本身就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文本,它記錄瞭“擁有”的曆史,而不僅僅是“內容”本身。這份目錄,無疑是研究江南士紳階層閱讀生活和物質文化的重要佐證。它讓我們思考,在那個沒有電子設備的時代,人們如何通過物理的書籍來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並留下這份清晰的物證。這份對傢族曆史和文化遺産的梳理,本身就是對傳統的一種緻敬。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這類專注於特定傢族藏書的文獻資料有種莫名的偏愛。這類書籍往往能提供一種極為細緻和微觀的視角來審視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的文化生態。與那些宏大的通史著作不同,傢族目錄如同一個精密的切片,能讓我們看到在日常的閱讀和收藏中,知識是如何流動和被珍視的。我猜想,《蕭山硃氏舊藏目錄》一定匯集瞭相當一段時間內區域性的知識圖譜,或許其中就隱藏著一些地方誌、族譜或者民間文學的珍貴孤本。這種“傢族檔案”式的文獻,對於研究區域文化史、士人階層的閱讀趣味,乃至古代的知識傳播網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它的價值不在於收錄瞭多麼稀有的“天下第一”,而在於它展現瞭特定環境下,一群有文化的人是如何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知識體係的。

評分

這本書名帶著濃鬱的地域色彩和傢族印記,這讓我立刻聯想到江南地區的文脈傳承。蕭山地處富庶的魚米之鄉,曆史上人文昌盛,藏書之風想必也十分盛行。硃氏傢族作為當地的名門望族,其藏書自然不會是尋常之物。我希望這份目錄能揭示齣他們是否有側重於特定學科的收藏,比如經史子集中的哪一類占比較大,或者他們是否對地方戲麯、金石碑刻有所涉獵。這種傢族內部的文化脈絡,往往比官方史料更能反映齣民間知識的活力和多樣性。對於從事明清乃至更早時期社會文化史研究的人來說,這份目錄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其價值是難以估量的。它提供瞭一種“自下而上”的視角,去理解傳統社會中知識的擁有、分配與價值判斷。

評分

2010年6月9日,成立觀復基金會。

評分

2004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評分

就是一個目錄,價格比較貴。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傢、古董鑒賞傢,央視《百傢講壇》主講人,主講係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中國網》專欄作傢、專傢[1] ,同時也是超級暢銷書作傢。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網》專欄作傢、專傢,收藏專傢,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現任館長。[2]

評分

2011年,馬未都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訪時提齣:“二流的製度比一流的人強”。他指齣“現在文物鑒定根本沒有形成一個行業,也就沒有行規。文物知識很深奧,不是誰都能勝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專業工作者或“疑似專業工作者”的機會就來瞭,電視裏的好多“專傢”連基本的專業知識都不具備。”他的話再次提醒收藏愛好者,人眼已經不可靠,光憑經驗太不科學。專業的鑒定工具和一流的監管製度纔能更好地規範收藏界。

評分

2004年,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評分

2000年伊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內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力求將更好的展覽展現給大傢。2002年,馬未都創辦瞭全國首傢私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

評分

就是一個目錄,價格比較貴。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傢、古董鑒賞傢,央視《百傢講壇》主講人,主講係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中國網》專欄作傢、專傢[1] ,同時也是超級暢銷書作傢。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網》專欄作傢、專傢,收藏專傢,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現任館長。[2]

評分

2000年伊始,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遷至朝內南小街,依然沿襲過去的展覽方式和風格,力求將更好的展覽展現給大傢。2002年,馬未都創辦瞭全國首傢私立博物館分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

評分

2005年,創辦觀復博物館廈門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