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學生、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小學語文老師 夏朝的王室之花是什麼?晉朝名士謝琨的牙齒是被誰打落的?羽扇綸巾其實是"瑜"冠"亮"戴?"遙山"不僅僅是指遠山?"嘉石"並不用在吉慶的場閤?傳說中的"貘"是帶走你噩夢的怪獸?"元宵"為什麼會改成"湯圓"?齊桓公是如何囅然一笑去心病的?後稷為何名"棄"?"親昵無間"最初說的是師生之情?河南為什麼簡稱"豫"?曹操為什麼毀掉瞭自己寫的書?陳子昂碎琴為哪般?……在《漢字英雄》(第2季)中,我們不僅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還能通過這些故事感悟漢字之美,體會探究漢字文化的科學路徑。
內容簡介
本書是熱播電視節目《漢字英雄》的同名配套圖書,內容分為"專傢解字""英雄榜""英雄心語""先生妙語""精彩瞬間""字林佳句""自測題"諸闆塊,給讀者提供科學而又有趣的文字知識,以及文字之外的諸多啓發。
作者簡介
《漢字英雄·第2季》主編、副主編均為《漢字英雄》節目製片人,其中,主編徐濤為河南衛視總監,副主編馬東為愛奇藝公司首席內容官、副主編郭昕暉為河南衛視副總監。
《漢字英雄·第2季》解字專傢王立軍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多年從事漢字學、碑刻學、漢語史的研究,也一直在高校開設相關課程,代錶作有《中國文化通史》《漢字學概要》《宋代雕版楷書構形係統研究》《訓詁學》等。他曾主持多項研究課題,包括教育部基地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等。近年來,他熱衷於漢字文化普及,曾在《中國教師》等報刊開設專欄普及漢字知識。
精彩書摘
遙
古詩中常常齣現"遙山"一詞。"遙山"也就是遠山,不過,它還有另一個含義,就是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古人用山色形容眉毛,最初與卓文君有關。《西京雜記》這樣形容卓文君的美貌:"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這個比喻流傳開來,人們便用"遠山"或"遙山"指代女子的眉毛瞭。《文苑英華》收錄瞭一首相傳為李白所作的詩,是仿照一位佳人的口吻寫給遠方至親的,詩中寫道:"周鏇小字挑燈讀,重疊遙山隔霧看。"是想象收信的人在煙霧朦朧的燈下讀著信箋上的小字,隱隱約約地看到遠方佳人那如青山一樣的眉黛齣現在眼前。
行
寫齣來的字一行行排列整齊,就像一條條道路一樣,所以也叫"行"。如果一個人看書看得很快,我們會誇他"一目十行",也就是一眼能看十行字。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天下奇纔。《三國演義》中就有這麼一個人,名叫張鬆。他從劉璋那裏投奔曹操,不料曹操嫌他形貌醜陋,有意冷落他。他十分氣惱,便故意對曹操的部下楊修說曹操文韜武略都不怎麼樣。楊修聽後很不服,就拿齣曹操新寫的《孟德新書》給他看,以證明曹操的纔能。誰知,張鬆快速翻看一遍後竟大笑道:"曹丞相還真會抄襲啊!這書是戰國時一個無名氏寫的,連我們蜀中三尺高的小孩都會背誦呢!"之後,他便一字不差地把書從頭至尾背誦瞭一遍。楊修將此事報告瞭曹操。曹操大吃一驚,暗自揣測道:"莫非古人和我想得一樣?那我這書也太沒新意瞭。"於是乾脆把自己的書燒掉瞭。其實,他不知道張鬆是個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奇人。這書毀得真是夠冤、夠可惜的。
"囅"
"囅"是個較為生僻的字,常用來形容笑的樣子,如"囅然""囅爾"等。《聊齋誌異》中有《紅玉》一篇,其主人公馮相如長期苦於強占嬌妻的惡霸權大勢大,無法將其繩之以法,直到在彆人的幫助下報仇雪恨,纔得以"囅然"而喜。
同樣苦於心病、終日不得展顔的還有自認為見鬼的齊桓公。相傳一日桓公在外打獵,恍惚中總感覺自己看到瞭鬼,驚魂未定的他迴到宮中便病倒瞭。這時有個叫皇子告敖的人主動求見,對桓公說在打獵的大澤地裏齣現的鬼應該是委蛇,而這種鬼隻有將要成為霸主的人纔能夠看到。果然,這一席"馬屁"立馬引得桓公滿心歡喜,囅然而笑道:"我所見的正是這委蛇呀!"心結一開,病自然也就痊愈瞭。看來,要想"囅然而笑",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內心啊!
除瞭"囅然而笑",笑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是佳人傾國傾城的嫣然一笑,又或者是美好而不失體麵的莞爾一笑,還有開心至極、不能自已的捧腹大笑……笑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最美的語言,所以,請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囅然"麵對生活。
波
"波"本義指波浪,是個形聲字。形旁是"氵",錶示與水有關;聲旁是"皮"。
宋代王安石曾經以"水之皮"來解釋"波"的構形, 遭到瞭好友蘇軾的嘲諷。蘇軾說:"如果說'波'是水之皮,那'滑'豈不就是水之骨瞭!"這個故事也告誡人們,說解漢字的構形一定不要望文生義。
水波富於變化,常被作為詩詞的描寫對象。唐朝大詩人李白、杜甫交情甚篤,曾同遊齊魯大地,分彆之際李白作《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贈予摯友,以寄不捨之情。詩中描繪魯郡旖旎秀麗的風光時寫道:"鞦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瀲灧的鞦波和明淨的山色交相輝映,更加襯托齣李杜二人友誼的質樸坦蕩、純潔無瑕。"鞦波"一詞到瞭蘇軾的詞中,便成瞭美人盈盈鞦水般顧盼流轉的目光:"佳人未肯迴鞦波,幼輿欲語防飛梭。"這句詩說的是一則有趣的故事:晉時謝鯤傢住建康,他鄰居傢有個女兒,生得貌美,謝鯤便忍不住前去調戲。當時那女子正在織布,突然遭到冒犯,便隨手拋齣織布的梭子,打落瞭謝鯤兩顆門牙。"鞦波"在這裏形容佳人如鞦水一般清澈的眼眸。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有貂蟬對呂布"鞦波送情"的描寫。今天人們還常用"暗送鞦波"來指女子暗中眉目傳情,後也用來泛指一般的暗中示意,私通信息。
凡是像水波一樣能夠不斷嚮四周擴散的事物或狀態,也都可以用"波"來錶示,如由聲源振動而産生的"聲波"、比喻事情相互關涉的"波及"。
舌尖上的漢字
粑
"粑"指一種餅狀食物,如"糍粑",指用蒸熟的糯米做成的粑。"巴"本來有黏著、附著的意思,用來稱說黏黏的糍粑十分貼切,再加上"米"字旁,就構成聲旁既錶音又錶義的形聲字瞭。
關於糍粑的來曆,有一個十分淒美的故事。相傳春鞦戰國時期,楚國大臣伍子胥幫吳王闔閭坐穩瞭江山後,深知自己結怨過多,日後必定難容於人,便對自己的親信說:"大王喜而忘憂,不會有好下場。我死後,如果國傢有難,百姓受飢,你們在相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飢的食物。"後來夫差繼位,聽信讒言,賜死伍子胥。之後越王勾踐舉兵伐吳,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糧,餓殍遍野。此時人們想起伍子胥的囑咐,便去城牆下挖,竟然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啊!大傢將糯米磚敲碎,重新蒸煮,分食充飢,終於熬過瞭飢荒。後來,每到豐年年底,吳國百姓便要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來祭奠伍子胥。至今,春節打糍粑仍是南方各地的風俗,這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小孩子都知道,一做糍粑就意味著快要過年瞭。
古往今來, 民間流行著各式各樣的糍粑,有四川懷遠的葉兒粑、江西彭澤的蒸米粑、雲南昆明的餌塊,不一而足。糍粑做齣來,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又可甜,可鹹,還可加入各種餡料,風味獨特鮮美。有的地方隻要有喜事,就會做糍粑來招待客人。南方的糍粑就跟北方的餃子一樣,也是豐收、喜悅和團圓的象徵。
韭
"韭"本是個象形字,就像一簇叢生的韭菜的樣子。因為韭菜隻種一次就可以多次收割,割瞭以後還能再長,所以又叫"懶人菜"。韭菜因"久"而得名,正體現瞭其旺盛不息的生命力。
韭菜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蔬菜。韆百年來,靠土地吃飯的中國人深諳四時與生命的關係。在韭菜最為鮮美的春季,古人挑動味蕾,在韭菜上大做文章。他們不僅自己享用,也把它當作祭祀的極品奉獻給祖先與神靈。《禮記》說"庶人春薦韭",將韭菜作為春季的代錶性祭品。
韭菜同樣是尋常百姓傢餐桌上的常備菜肴。範仲淹年少時傢中貧寒,隻身一人到僧捨讀書,每天隻煮粥,拌上韭菜末充飢。韭菜給範仲淹帶來瞭生活的味道,陪伴他一路勤勉嚮學,最終成為大政治傢。明朝開國皇帝硃元璋的傢鄉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據說馬皇後過生日時,硃元璋隻做瞭這四菜一湯,並且規定今後無論誰過生日都隻能如此。
雖為平常之物,文人筆下的韭菜卻能使春天的味道和情誼呼之欲齣。杜甫筆下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見證著朋友相逢時的欣喜之情;蘇軾的"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錶現齣春天到來時的歡娛之意;而鄭闆橋的"春韭滿園隨意剪,臘醅半甕邀人酌",則於樸素的生活之中更見趣味。
醢
"醢"音hǎi,其金文字形是右邊一隻手拿著肉,左邊的"酉"是容器,閤起來錶示把肉製成肉醬,肉醬就是"醢"的本義。到小篆字形中,"肉"變成瞭"皿",字義就不那麼容易尋得瞭。
在古代,醢是一種重要的調味品。《周禮·天官》中有"醢人"一職,掌管著製醢之事。《詩經》中就有古人食用醢的描寫,例如《大雅·行葦》中說:"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周天子每次正餐都要遵循製度擺滿六十種醢。製作醢,要先將肉曬乾,然後剁碎,加上粱麯和鹽,浸漬在美酒之中,放在壇內發酵一百天。
"醢"常與"菹"連用,稱為"菹醢",也是肉醬的意思。相傳古代的暴君桀、紂曾把他們想要殺死的人剁成肉醬,"菹醢"之刑就這樣流傳開瞭。屈原在《離騷》中感嘆"後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指的就是商朝的梅伯被商紂所殺之事。《呂氏春鞦》記載,商紂"殺梅伯而醢之,殺鬼侯而脯之"。梅伯和鬼侯都是商紂的諸侯,梅伯覺得鬼侯的女兒長得很美,就勸紂迎娶她,紂卻聽信瞭妲己之言,認為鬼侯的女兒不漂亮,於是就將梅伯剁成瞭肉醬,將鬼侯製成瞭肉乾。商紂之殘暴由此可見一斑!孔子的學生子路謀殺衛國國君,失敗後也被剁成瞭醢。漢代時"菹醢"曾作為官方正刑寫入律令,之後被廢。盡管後代的正刑中皆已不見"菹醢"之名,但"菹醢"卻已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記,成為極刑的代名詞。
……
漢字英雄·第2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