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丛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 [High Concurrency Oracle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数据库技术丛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 [High Concurrency Oracle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松 著
图书标签:
  • Oracle
  • 数据库
  • 高并发
  • 架构设计
  • 数据库技术
  • 性能优化
  • 系统设计
  • 数据库系统
  • 并发控制
  • PL/SQL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822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220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数据库技术丛书
外文名称:High Concurrency Oracle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拥有10余年数据库从业经验的资深数据库架构师撰写,盖国强等多位业内数据库专家联袂推荐;
  
  秉承大道至简思想,从内部扩展、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3个维度对架构与设计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思想、方法、核心技术进行深入讲解和剖析;

内容简介

  《数据库技术丛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是国内一本深度讲解如何架构与设计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著作,也是国内一本系统讲解内存数据库Times Ten的专著。作者是拥有10余年Oracle从业经验的资深数据库架构师,《数据库技术丛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的内容也得到了业界以盖国强为代表的数位数据库专家的一致认可。《数据库技术丛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秉承大道至简的思想,技术与艺术并重,从技术、方法论、原理和思想等角度讲解了如何架构与设计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技术丛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主要内容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内部扩展的维度,深入探讨了高效B树索引、高效表设计、查询优化器等数据库架构设计与优化的核心技术,以及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架构与设计的方法论和常见的高并发案例;其次是纵向扩展的维度,首次详细讲解内存数据库Times Ten的基本使用、高可用架构设计、缓存应用、监控方法、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迁移以及高并发场景;是横向扩展的维度,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Golden Gate构建数据库群,重点是结合链路原理的实现,介绍了拓展数据集成平台和异构数据库群的设计思路。此外,还从容灾和高并发的角度介绍了Data Guard的妙用,以及超出纯技术范围的一些实践。

作者简介

  侯松,网名:麻袋爸爸,资深数据库架构师、PMP、北美寿险管理师,现就职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拥有10余年数据库开发、管理和运维经验。精通Oracle数据库相关技术,掌握ITIL运维体系,擅长金融行业(银行、保险、投资)的项目管理和数据库系统的架构设计,有世界500强IT团队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的经验。活跃于ITPUB等技术社区,2013年中国数据库大会演讲嘉宾。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如今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下,作者能坐下来将自己的经验编写成书分享,让我报以深深的敬意。该书基于Oracle基本架构体系和TimesTen内存数据库架构体系,拨开各类潮流技术的迷雾,大道至简、艺术性地向读者阐述了高并发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很值得静下心来研读和体会。如果你正在为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架构而费神,或正在为选择一项新技术应用而犹豫,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无疑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帮助。
  ——何月华,太平电商系统规划经理
  
  
  ★与作者相交多年,深知其在数据库架构设计方面的过人造诣,当得知作者要出书之时,为之高兴的同时也是非常期待。在2013年DTCC大会和OOW大会上,作者与我多次就TimesTen内存数据库技术进行探讨,如今在其新书中有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凝聚了作者自身实践经验,颇为难得,且介绍TimesTen的书籍在国内也尚属首本。全书从Oracle内政讲起,到纵横扩展的实践,无不透露出作者的独到之处,堪称数据库架构设计方面的典范之作。
  ——杨志洪,Oracle ACE,上海新炬技术总监
  
  
  ★一直以来,Oracle管理、开发、优化类书籍在市场上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却很难找到一本专门讲解应对高并发应用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架构与设计的书籍。侯松兄这本书的面市,真是让人欣喜不已,仔细研读,可以让你了解到一个大型高并发系统所需的Oracle数据库架构方面的相关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不仅立足于技术,还有很多技术之外的方法论与经验之谈。我相信,读完此书,你会受益匪浅。
  ——丁俊(dingjun123),ITPUB Oracle开发版资深版主
  
  
  ★《剑破冰山:Oracle开发艺术》副主编
  以艺术之心打造架构之美,本书浅品之下,颇感独具匠心,作者以大道至简为主导思想,从Oracle内部优化到纵横扩展,只阐述核心内容,并以此来激发读者的思考。书中关于TimesTen和GoldenGate的介绍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有助于传统行业的数据库架构设计,对于互联网电商的应用也有着相当的指导性,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数据库架构设计读本。
  ——韦连友,一号店数据部经理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内政篇
第1章 大道至简
1.1 初见高并发
1.1.1 从一次谈话说起
1.1.2 问题就在那里
1.1.3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2 说句时髦话
1.2.1 谈谈去IOE
1.2.2 开源的作用域
1.3 在Oracle的世界里
1.3.1 数据库森林体系
1.3.2 大道至简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效B树索引
2.1 索引扫描识别
2.1.1 B树索引
2.1.2 全表扫描
2.1.3 ROWID扫描
2.1.4 索引唯一扫描
2.1.5 索引范围扫描
2.1.6 索引全扫描
2.1.7 索引快速全扫描
2.1.8 索引跳跃扫描
2.1.9 索引组合扫描
2.1.10 索引联立扫描
2.2 索引与排序
2.2.1 B树索引内部结构
2.2.2 输出排序
2.2.3 降序索引
2.2.4 聚合查询min()与max()
2.3 索引设计优化
2.3.1 索引选择度
2.3.2 数据分布的影响
2.3.3 索引聚簇因子
2.3.4 数据存储的影响
2.3.5 复合索引
2.3.6 索引被无视
2.4 索引分裂
2.4.1 分裂原理
2.4.2 实例分析
2.5 索引维护
2.5.1 为何重建索引
2.5.2 何时重建索引
2.5.3 如何重建索引
2.5.4 废旧索引清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效表设计
3.1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3.1.1 什么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3.1.2 架构模型设计
3.1.3 数据分层存储
3.2 常用字段类型选择
3.2.1 VARCHAR2与CHAR
3.2.2 NUMBER与VARCHAR2
3.2.3 主键字段的选择
3.2.4 LOB字段
3.3 字段顺序
3.3.1 热字段靠前排
3.3.2 行宽需要控制
3.4 行链接与行迁移
3.4.1 行链接原理
3.4.2 行迁移原理
3.4.3 发现问题
3.4.4 解决问题
3.5 分区表的使用
3.5.1 何时使用分区表
3.5.2 分区表设计思路
3.5.3 分区表特性
3.6 适当的冗余
3.6.1 反范式建模
3.6.2 物化视图
3.6.3 结果集缓存
3.6.4 直接路径插入
3.7 碎片分析与整理
3.7.1 碎片的产生
3.7.2 DBMS_SPACE包
3.7.3 碎片的整理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查询优化器
4.1 优化器概述
4.1.1 优化器简介
4.1.2 参数配置
4.2 像优化器一样思考
4.2.1 成本计算机制
4.2.2 成本计算公式推导
4.3 统计信息管理
4.3.1 统计信息分类
4.3.2 制定收集策略
4.3.3 管理收集方式
4.3.4 制定备份策略
4.3.5 收集直方图
4.4 执行计划管理
4.4.1 获取执行计划
4.4.2 固化执行计划
4.5 性能影响分析
4.6 数据库重放
4.6.1 普通数据库重放特性
4.6.2 强化数据库重放特性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常见高并发案例
5.1 锁相关问题
5.1.1 Lock、Latch、Pin、Mutex
5.1.2 游标争用问题解决
5.1.3 索引争用问题解决
5.1.4 LOB争用问题解决
5.1.5 全表锁问题解决
5.2 REDO相关问题
5.2.1 REDO块的大小
5.2.2 DIO与AIO
5.2.3 进程优先级
5.2.4 log file sync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纵横篇
















前言/序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写一本Oracle数据库方面的技术书籍,是我一个持续了四五年的想法。本着自我总结和快乐分享的初衷,不只一次地咨询过eygle大师关于写书的细节,eygle大师也热情地予以指导。遗憾的是,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想法迟迟不能落地。
  2013年的夏天,我有幸作为微博特使参与了甲骨文全球大会(OracleOpenWorld)上海站的活动,跟一位甲骨文的朋友闲谈中,不经意聊到了与Oracle数据库“共事”已经快十年了。朋友说我应该有不少心得了,鼓励我花一年的时间来做一个总结,可以写一本书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十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它彻底激发出我写书的热情。凌乱的思绪,不知该写些什么的时候,联想到再游十年未见西湖的感触:
  云恸风摧山
  北暮,桥断平湖,西子颜如故。曲院风荷香暗渡,余晖昨日穿朱户。
  月澹星稀闻浪住,对酒当歌,言莫愁时苦。意若随心晴若雨,谁知明日鸿归处?
  对于技术人来说,杭州渐渐演变成技术之城,然而因为西湖,她应该是艺术的。正如以艺术之眼去欣赏Oracle数据库,不仅仅是纯技术活,更能发现其艺术之美。怀着一颗附庸风雅之心,我决定写一本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数据库架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方面的书。
  回顾十年技术之路,如大多数同行一样,一切都是从OCP认证开始的,没能赶上8iOCP的末班车,只好搭乘了9iOCP的头班车。如今认证不如以前受重视了,然而我一直认为OCP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其价值不在于那一张纸而已。现在,DBA工作内容逐步实现了流程化和模块化,一些初学者已经可以轻松地完成一些复杂架构的搭建,却时常会因为一些基础的概念性的东西而纠结不清,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他们去进行OCP教材的学习。只有建立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才能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才能开始专职DBA之路。
  在十年之前,有专职DBA的公司可以说少之又少,早期的DBA都是从开发转过来的,做的人多了,也就有专职DBA这个概念,进而很多不愿意写代码的人也纷纷投身其中。各个公司也出于系统安全和精细分工的考虑,开始禁止DBA了解、熟悉业务,禁止DBA访问业务数据等,以至于现在很多DBA没有开发能力,也不懂得业务应用,仅仅是一个数据库技术的支持者,进而导致DBA被误读为夕阳职业。早期的DBA为什么能备受重视,不仅仅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更多的是因为有开发背景,了解业务流程,具备复合能力,这才是最可贵的。可以说不懂得DBA技能的开发不是好开发,不懂得开发的DBA不是好DBA。
  可喜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数据库架构师的概念应运而生,他们是一群复合能力的拥有者,是开发人员和DBA之间的桥梁。然而,复合能力也是有较强的行业依赖性的,没有可以跨行业的万能复合,也没有能完全跨行业实现的万能数据库架构。我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也是以我熟悉的金融行业为立足点,尽可能地兼顾全面阐述。
  本书将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秉承大道至简的主导思想,只介绍高并发数据库架构设计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不在于某种技能的分享,而致力于一种方法论的建立,希望能抛砖引玉,以个人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为读者拓展出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路。



核心内容 本书深入探讨了构建和优化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技术与设计理念。在当今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和业务对系统可用性、响应速度要求日益严苛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和实现能够承载海量并发请求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实力和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书旨在为数据库管理员、架构师、开发工程师以及对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和高可用性有深入需求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案。 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高并发场景下的Oracle数据库核心挑战 1. 并发概念的深入理解: 定义与类型:区分物理并发、逻辑并发,以及用户并发、事务并发、连接并发等不同维度。 资源争用:分析锁(Row Lock, Table Lock, DML Lock, DDL Lock, Redo Lock等)、闩锁(Latch)、缓冲池(Buffer Pool)等关键资源的竞争机制。 性能瓶颈的识别:介绍AWR(Automatic Workload Repository)、ASH(Active Session History)、STATSPACK等性能监控工具,以及如何通过分析等待事件(Wait Events)来定位瓶颈。 并发对事务的影响:讲解事务隔离级别(Read Committed, Read Repeatable, Serializable)在高并发环境下的表现,以及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机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2. Oracle并发控制机制详解: 锁机制: 行级锁:DDL语句对表结构的影响,DML语句的行级锁竞争,死锁的产生与检测(v$lock, v$session, dba_blockers, dba_waiters视图)。 表级锁:分析什么时候会发生表级锁,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表级锁。 其他锁类型:如ITL(Interested Transaction List)锁、句柄锁(Handle Lock)、回滚段锁(Rollback Segment Lock)等,以及它们在高并发下的作用。 事务与回滚段: 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撤销表空间(Undo Tablespace):其在Oracle中的作用,undo_management参数的设置(AUTO, MANUAL),undo_retention参数的调整。 MVCC:深入剖析Oracle是如何通过MVCC实现读一致性的,undo log的作用,一致性读(Consistent Read)的原理。 事务的提交与回滚:两阶段提交(Two-Phase Commit)在分布式事务中的应用。 闩锁(Latch): 概念与作用:解释闩锁是保护Oracle内存结构(如数据块、字典缓存)的低级锁。 常见闩锁争用:如buffer busy waits(buffer 锁争用),cache buffer chains latches,library cache latches等。 闩锁争用的诊断与优化:通过trace文件和等待事件分析。 第二部分:高可用性架构设计与实现 1.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深入解析: RAC核心概念:实例、节点、集群、全局缓存、GC/IC(Global Cache/Instance Coordination)服务。 RAC的网络架构:Public Network, Private Interconnect(SCAN Listener, VIPs, SCAN Addresses)。 RAC的缓存融合(Cache Fusion): 数据块的传输与同步:详细介绍GS/X, RX/S, XA/S等缓存融合模式。 GC/IC服务的作用:GD, GRD, GCS, ICS的职责。 RAC的性能影响:分析RAC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GC/IC争用的产生。 RAC的负载均衡与故障转移:TBR(Transparent Application Failover), SCAN Listener的负载均衡。 RAC的配置与管理:OCR(Oracle Cluster Registry), Voting Disk, Clusterware(Grid Infrastructure)。 RAC的性能调优:共享池(Shared Pool)调优,RAC特定参数的调整。 2. Data Guard(容灾备份): Data Guard角色:Primary, Standby(Physical, Logical, Snapshot Standby)。 Redo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SYNCHRONOUS, FAR SYNC。 Data Guard的配置与管理:Standby Control File, Redo Apply Process(MRP/LSP), Log Transport Services。 Data Guard的故障切换(Failover)与故障恢复(Switchover):自动与手动流程。 Data Guard在RPO/RTO中的应用:满足不同业务连续性要求。 3. Active Data Guard: 只读Standby的应用:分析Physical Standby在Active Data Guard模式下的读能力。 性能影响与优化:Active Data Guard对Primary数据库的性能影响,以及Standby数据库的优化。 第三部分:高并发下的性能优化策略 1. SQL优化与索引设计: SQL执行计划分析:使用EXPLAIN PLAN, SQL Trace, TKPROF, DBMS_XPLAN等工具。 索引的类型与选择:B-tree, Bitmap, Function-based, Composite Indexes。 索引失效的常见原因:函数应用、数据类型不匹配、低选择性等。 索引的维护:重建、合并、收集统计信息。 优化器统计信息:其重要性,如何收集和调整。 2. 内存结构调优: SGA(System Global Area): Buffer Cache(数据块缓冲):LRU(Least Recently Used)列表,多缓冲区,LRU List Length, Dirty Buffers Written 等等待事件。 Shared Pool(共享池):Library Cache, Data Dictionary Cache, Cursor Cache。 Large Pool:RMAN, Parallel Execution。 Java Pool:Java VM。 Redo Log Buffer:Log File Sync, Redo Writes。 PGA(Program Global Area): Work Area:Sort Area, Hash Area, Bitmap Merge Area。 PGA_AGGREGATE_TARGET:其作用与优化。 3. I/O子系统优化: 磁盘I/O瓶颈的识别:I/O Load, I/O Throughput, I/O Latency。 存储配置:RAID级别选择,SSD vs HDD。 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其优势,磁盘组配置, ASM Mirroring。 数据库文件布局:数据文件、Redo Log文件、控制文件的放置。 I/O调度器(Linux):CFQ, NOOP, Deadline。 4. 并发连接与连接池管理: Max_connections:合理设置,避免资源耗尽。 连接池(Connection Pool): 客户端连接池:如JDBC连接池(HikariCP, C3P0, Apache DBCP)。 Oracle Database Resident Connection Pooling (DRCP):其工作原理,配置与使用。 连接的创建与销毁开销: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 5. 数据库参数调优: 核心参数:SGA_TARGET, SGA_MAX_SIZE, PGA_AGGREGATE_TARGET, DB_CACHE_SIZE, SHARED_POOL_SIZE, LARGE_POOL_SIZE, LOG_BUFFER, OPTIMIZER_INDEX_COST_ADJ, OPTIMIZER_MODE, etc. 参数调整的原则:基于监控数据,逐步调整,验证效果。 第四部分:高并发场景下的数据库架构设计原则 1. 分库分表与读写分离: 分片(Sharding)策略:Hash Sharding, Range Sharding, Directory Based Sharding。 读写分离(Read/Write Splitting):如何配置和实现,Proxy Server(如ProxySQL, MaxScale)的应用。 面临的挑战:分布式事务、跨节点查询、数据一致性。 2. 微服务架构与数据库选型: 数据库服务化:将数据库作为独立的微服务。 polyglot persistence:为不同微服务选择最适合的数据库技术(SQL, NoSQL)。 API Gateway:集中处理访问请求。 3. 缓存技术在数据库层面的应用: Oracle In-Memory Database:其优势与应用场景。 外部缓存(Redis, Memcached):与数据库的集成策略,数据一致性保障。 4. 数据归档与生命周期管理: 重要性:随着数据量增长,对性能的影响。 归档策略:分区表、历史数据迁移、冷热数据分离。 第五部分:高并发系统的监控、诊断与维护 1. 性能监控体系建设: 主动监控:定期运行AWR/STATSPACK报告,分析等待事件。 实时监控:Enterprise Manager, OEM Cloud Control,第三方监控工具。 告警机制:设置合理的告警阈值。 2. 故障诊断与问题排查: 常见问题:数据库缓慢、连接失败、死锁、RAC节点异常。 诊断工具与方法:SQL Trace, Event Tracing, DTrace, Logminer。 故障复现与定位:模拟场景,层层深入。 3. 数据库安全加固: 权限管理:最小权限原则,角色分离。 审计:数据库审计策略,审计日志的分析。 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及时更新Oracle的Patchset。 4. 自动化运维: 脚本化操作:备份、恢复、补丁应用。 配置管理:Ansible, Chef, Puppet。 CI/CD在数据库中的应用:版本控制,自动化部署。 总结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Oracle数据库的特性介绍,更是关于如何在严苛的高并发场景下,运用系统性的思维和实践技巧,打造稳定、高效、可扩展的数据库解决方案。通过对Oracle核心机制的深度剖析,对高可用架构的全面阐述,以及对性能优化策略的细致讲解,本书将帮助读者构建起一座坚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石,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最近拿到一本《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书名就吸引人,因为我们公司正在经历业务爆发期,之前搭建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在高峰期响应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卡顿,稳定性也受到了严峻考验。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如何在Oracle架构层面解决高并发带来的瓶颈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契合了我的需求。封面上“架构与设计”这几个字,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解一些零散的调优技巧,而是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宏观的系统设计理念,到微观的组件配置优化,都能够有条理地阐述。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分布式数据库、RAC集群、以及各种高可用性策略的论述,这都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痛点。想象一下,读完这本书,我能带着一套清晰的蓝图去指导我们团队进行数据库的升级改造,能够自信地应对未来的业务增长,而不是被动地处理层出不穷的性能问题。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案例分析,我也非常感兴趣,真实世界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往往比纯理论更能激发灵感。

评分

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一直从事着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库架构工作,深知在高并发环境下,Oracle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市面上充斥着各种Oracle调优的书籍,但往往缺乏对整体架构的宏观指导。这本书的“架构与设计”定位,让我看到了解决根本问题的可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Oracle的集群技术,比如RAC的部署、维护、以及集群节点间的通信和同步机制。同时,对于数据库的伸缩性问题,如如何通过分片(sharding)或读写分离(read/write splitting)等方式来分散压力,我也希望能够有详细的阐述。此外,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在高并发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关的架构设计思路。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性能压测、容量规划和未来趋势预测的实践方法,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第三段评价: 这本《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绝对是我近期最期待的技术书籍之一。作为一名资深的Oracle DBA,我们经常会面临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的双重压力。市面上关于Oracle调优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表面,或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版本。我更关注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构建一个能够应对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这本书的“架构与设计”定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希望它能够涵盖从物理存储、内存管理、CPU资源分配,到网络连接、连接池管理等各个层面。特别是对于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集群的部署、配置、以及集群环境下的高并发处理策略,我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软件架构的调整,例如使用read replica、sharding等技术来分担主库压力,那将非常有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具弹性、更易于扩展的数据库架构。

评分

第四段评价: 《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所在的团队负责维护着一个用户量庞大、交易频繁的在线服务系统,Oracle数据库是其中的核心。近期,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在高并发场景下,数据库的性能瓶颈正在制约着业务的发展。我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讲解高并发Oracle数据库架构设计原则的书籍,而不是零散的技巧罗列。这本书的“架构与设计”侧重点,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合理的数据库物理设计,例如表空间、数据文件、以及文件布局的优化来提升I/O性能。同时,对于Oracle内存结构(SGA、PGA)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根据业务负载进行精细化调整,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此外,我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Oracle的并发连接管理、会话管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连接池策略来提升资源利用率。如果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场景下的架构选择,那将是极好的。

评分

第二段评价: 拿到这本《高并发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架构与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是一名在数据库领域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技术人员,虽然日常工作接触Oracle,但对于高并发场景下的架构设计,总感觉有些隔靴搔痒,不够深入。这本书的标题——“架构与设计”——就直击我最想解决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性能问题并非简单的参数调优就能解决,而是需要从整体架构上去思考。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设计思路,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索引策略,以及更加精妙的SQL编写方式来规避高并发下的冲突?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Oracle的各种并发控制机制,比如锁的粒度、事务隔离级别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参数配置来优化这些机制。此外,对于Oracle的缓存机制、IO调度、以及网络通信部分的优化,我也非常期待有详细的论述。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数据库容量规划、性能监控和负载均衡的实践经验,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大了。

评分

自学专业技术用书,对我工作很有帮助.

评分

不知道为啥没有塑封。。。是不是旧的

评分

翻了翻,还不错,晚上慢慢看看

评分

好书,公司买的,正在学习中。

评分

很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

书不错 值得购买

评分

goodgood

评分

整体不错。作者还是年轻。总觉得在结构上还是不清晰。深入点又不够。80分水平。

评分

书写的还不错,刚开始看,看一部分再做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