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国语》以其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树一帜,历来为后人所重视。《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国语》作为各国史料汇编,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及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勾勒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阶段的时代轮廓,对我们研究上古社会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目录
周语上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
邵公谏厉王弭谤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
仲山父谏宣王立戏
穆仲论鲁侯孝
仲山父谏宣王料民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
内史过论神
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
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
周语中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
襄王拒晋文公请隧
阳人不服晋侯
襄王拒杀卫成公
王孙满观秦师
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
单襄公论陈必亡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
周语下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
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敬俭让咨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鸠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
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
鲁语上
曹刿问战
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匠师庆谏庄公丹楹刻桷
夏父展谏宗妇觌哀姜用币
臧文仲如齐告籴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
臧文仲说僖公请免卫成公
臧文仲请赏重馆人
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文公欲弛孟文子与邱敬子之宅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里革更书逐莒太子仆
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
子叔声伯辞邑
里革论君之过
季文子论妾马
鲁语下
叔孙穆子聘于晋
叔孙穆子谏季武子为三军
诸侯伐秦鲁人以莒人先济
襄公如楚
季冶致禄
叔孙穆子知楚公子围有篡国之心
叔孙穆子不以货私免
子服惠伯从季平子如晋
季桓子穿井获羊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公父文伯之母论内朝与外朝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孔丘谓公父文伯之母知礼
孔丘论大骨
孔丘论桔矢
闵马父笑子服景伯
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
齐语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管仲佐桓公为政
桓公为政既成
管仲教桓公亲邻国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
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
桓公霸诸侯
晋语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献公伐翟桓
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献公作二军以伐霍
优施教骊姬谮申生
申生伐东山
晋语二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
宫之奇知虞将亡
献公问卜偃攻虢何月
宰周公论齐侯好示
宰周公论晋侯将死
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冀芮答秦穆公问
晋语三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
惠公改葬共世子
惠公悔杀里克
惠公杀丕郑
秦荐晋饥晋不予秦籴
秦侵晋止惠公于秦
吕甥逆惠公于秦
惠公斩庆郑
晋语四
重耳自狄适齐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
卫文公不礼重耳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骨并胁
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
郑文公不礼重耳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重耳婚媾怀赢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重耳亲筮得晋国
秦伯纳重耳于晋
寺人勃鞮求见文公
文公遽见竖头须
文公修内政纳襄王
文公出阳人
文公伐原
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
郑叔詹据鼎耳而疾号
箕郑对文公问
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胥臣论教诲之力
文公称霸
晋语五
臼季举冀缺
甯赢氏论貌与言
赵宣子论比与党
赵宣子请师伐宋
灵公使□麂杀赵宣子
范武子退朝告老
范武子杖文子
邰献子分谤
张侯御郤献子
师胜而范文子后入
郤献子等各推功于上
苗棼皇谓郤献子为不知礼
车者论梁山崩
伯宗妻谓民不戴其上难必及
晋语六
赵文子冠
范文子不欲伐郑
晋败楚师于鄢陵
邰至勇而知礼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
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范文子论私难必作
栾书发郤至之罪
长鱼矫胁栾中行
韩献子不从栾中行召
晋语七
栾武子立悼公
悼公即位
悼公始合诸侯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魏绛谏悼公伐诸戎
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
悼公使魏绛佐新军
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
司马侯荐叔向
晋语八
阳毕教平公灭栾氏
辛俞从栾氏出奔
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
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訾柘死范宣子勉范献子
师旷论乐
叔向谏杀竖襄
叔向论比而不别
叔向与子朱不心竞而力争
叔向论忠信而本固
叔向论务德无争先
赵文子请免叔孙穆子
赵文子为室张老谓应从礼
赵文子称贤随武子
秦后子谓赵孟将死
医和视平公疾
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禄
郑子产来聘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晋语九
叔向论三奸同罪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
董叔欲为系援
赵简子欲有斗臣
阎没叔宽谏魏献子无受贿
董安于辞赵简子赏
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
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铎
铁之战赵简子等三人夸功
卫庄公祷
史黯谏赵简子田于蝼
少室周知贤而让
史黯论良臣
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
窦□谓君子哀无人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智果论智瑶必灭宗
士茁谓土木胜惧其不安人
智伯国谏智襄子
晋阳之围
郑语
史伯为桓公论兴废
平王之末秦晋齐楚代兴
楚语上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子囊议恭王之谥
屈建祭父不荐芰
蔡声子论楚材晋用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范无宇论国为大城未有利者
左史倚相儆申公子害
白公子张讽灵王宜纳谏
左史倚相儆司马子期唯道是从
楚语下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观射父论祀牲
子常问蓄货聚马斗且论其必亡
蓝尹□避昭王而不载
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或礼于父
蓝尹□论吴将毙
王孙圉论国之宝
鲁阳文子辞惠王所与梁
叶公子高论白公胜必乱楚国
吴语
越王句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王夫差与越荒成不盟
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
夫差胜于艾陵使奚斯释言于齐
申胥自杀
吴晋争长未成句践袭吴
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告于周
句践灭吴夫差自杀
越语上
句践灭吴
越语下
范蠡进谏句践持盈定倾节事
范蠡劝句践无蚤图吴
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至
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成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
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范蠡谏句践勿许吴成卒灭吴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精彩书摘
《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国语》: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周穆王将要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谏说:“不可以征讨。先王的做法是耀明文德而不显示兵威。兵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敛藏,只在特定时节出动,一出动便显示兵威,若单纯显示兵威,那就是黩武,而黩武是不会有兵威的。所以周文公的《颂》诗说:‘把楣戟收藏起来,将弓矢收进弓韬。周王追求的是美德,他要将美德广布这华夏大地,武王真正做到保有华夏。’先王对于人民,勉励他们端正德行,致力于加厚民生,增加人民的财富,改善兵器和农具,给人民指明利害的方向,修文德教化人民,使他们趋利避害.让远方之人感怀明君恩德而畏惧兵威,因此先王能够保有世传王业而发扬光大。
“从前我们周人先君世代担任后稷之职,侍奉虞、夏两朝。到了夏朝衰落的时候,夏王废弃后稷农官,不再重视务农,我先王不窗因此失去后稷官职,只好自己隐匿到戎、狄之间。他不敢怠惰先人基业,时时论叙先人的美德,继承先人的事业,修整先王的教训典籍,从早到晚恭敬勤劳,坚守敦厚,奉行忠信,世代被人称颂为有德,不曾辱没先人。到了武王,昭显先王的光明德行,更加上慈爱和善,敬事天神,怀保小民,没有人不喜欢他。商纣王帝辛,大施虐政于民。庶民不能忍受纣王暴政,欣然拥戴武王,商周在牧野决战。这说明先王并非崇尚武力,而是尽心体恤人民的痛苦,为民除害。
“先王的制度是:王畿之内的邦国为甸服,王畿之外的邦国为侯服,从侯圻到卫圻的邦国为宾服,蛮、夷邦国为要服,戎、狄邦国为荒服。甸服邦国助天子日祭,侯服邦国助天子月祀,宾服邦国每季奉献祭品,要服邦国每年入朝进贡,荒服邦国三十年一次入朝尊王。天子日祭祖考,月祀曾祖和高祖,每季祭祀远祖宗庙,每年献享于祭神的坛蝉,戎狄新君嗣位时应入朝尊王:这些都是先王留下的训示。甸服邦国若有不助日祭者,天子就要修治志意以示自责;侯服邦国若有不助月祀者,天子就要修治号令;宾服邦国若有不以时献享者,天子就要修治典法;要服邦国若有不入朝进贡者,天子就要修治尊卑名号;荒服邦国新君若有不入朝尊王者,天子就要修治德行;如果上述次序已经完成仍有不入朝的邦国,那就要修治刑诛。
于是对不助日祭者有刑罚之治,对不助月祀者有攻伐之兵,对不以时献享者有征讨之备,对不入朝进贡者有威责之令,对戎狄新君不入朝尊王者有文辞之告。
文告辞令发布之后仍然不至,那就要加倍修德,而不要劳民远征。所以近处邦国没有不听,远方邦国没有不服。
“自从大毕、伯士死后,犬戎新君都是携宝入朝见王。天子说:‘我一定要按照宾服之礼征讨犬戎,而且要对犬戎展示兵威。’这样做大概会废弃先王的训示,君王也会因此疲惫吧!我听说那个名叫树的犬戎君主,敦朴地遵循旧德,始终专一地遵守荒服之礼,他恐怕是有抵御王师的理由了。”穆王不听祭公劝谏,于是发兵征讨犬戎,获得四头白狼、四头白鹿而归来。从这以后,荒服的邦国就不再入朝见王了。
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周恭王在泾水边游玩,密康公扈从,有三个同姓美女奔嫁密康公。密康公母亲说:“你一定要将这三个美女献给周王。三只野兽称为群,三个人称为众,三个女人称为美。王打猎不会同时打三只野兽,诸侯出行时遇三人则凭轼致礼,王不会娶三个同一族姓的女人做嫔妃。粲,是美好的东西。三个美女同时嫁给你,你有什么德行能够承受?王尚且不能从同一族姓娶三女,何况你是小人之类呢?德行细小而美物皆备,最终一定会灭亡。”密康公不愿献出三个美女。一年之后,周恭王消灭密国。
邵公谏厉王弭谤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卫国的巫师,命他监察指责者。卫巫将指责者告诉厉王,厉王就将其杀死。国人没有人敢再说话。在路上遇见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厉王大喜,告诉邵公说:“我能够止息指责了,国人不敢说话了。
”邵公说:“这是把人民的口堵住了。堵人民的口,后果比堵塞大河还要严重。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排除壅塞,使之畅流,治民的人要宣导人民,让他们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大夫、士奉献讽谏诗歌,乐师向天子进献乐曲,史官献书,小师进献箴言,盲人朗诵讽谏诗篇,青光眼的乐师也参与诵读,各类工匠进谏,平民托人将意见带给天子,左右侍卫大臣进陈规谏,天子的同宗大臣弥补督察,瞽史以天道史事教诲,师傅老臣修饬政令,而后天子对各种意见进行斟酌,因此天子的一切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有山川,财富用度就是从山川生产出来的。土地有原、隰、衍、沃,衣食才从此产生。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人民认为好的就推行,人民认为坏的就防范,才能使人民的衣食财用大大增多。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呢?如果把他们的口堵住了,又能有多少帮助呢?”厉王不听。于是国人没有人敢说话。
……
前言/序言
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国语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