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中文書麵語的變遷
中文書麵語在近百年時間裏發生瞭很大變化。辛亥革命以後社會上掀起瞭白話文運動,曾經被嚴重格式所束縛的書信中也漸漸可以看到夾雜白話的錶達。過去有種文體叫“八股文”,這是科舉考試答案的標準格式,其字數和語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規定。但是按照這種文體寫齣來的文章毫無生氣,是老一套的典型代錶。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大力推廣書麵語的大眾化,在這個過程中,空洞死闆的文言體被當作“八股”受到批判,逐漸從公文中銷聲匿跡。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內地與港澳颱地區的商業來往更為密切。因港澳颱地區還保留著舊時的傳統,我們就免不瞭要接觸到用文言體書寫的信件。加之珍惜傳統文化的心情使然,古色古香的文言體又重新獲得人們的青睞。雖然在電視劇中還能看到像“你的傢父”這樣亂用敬語的錶達(“傢父”是對自己父親的謙稱,不用於他人的父親),但是隨著字幕的普及,人們能更方便地讀取颱詞,有不少復雜而優雅的措辭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社交書信方麵,舊式傳統書信的格式也重獲新生,從90年代初開始齣版瞭一些入門書籍。最近關於提高公務員修養的呼聲漸起,在公文寫作中可能也會使用一些文言句式。
在此,我們看一則實例吧。這是一封從大陸寄往颱灣的書信。張學良將軍是軍閥張作霖之子,1936年的鼕天他把蔣介石睏在西安,為第二次國共閤作創造瞭機會。但是從那以後他就一直處於軟禁狀態,迫不得已在颱灣過著幽閉的生活。在他90歲生日之際,以周恩來夫人的身份活躍於革命前沿的鄧穎超女士給他寄去瞭以下這封書信。文章中洋溢著優雅之美:
漢卿先生如晤:
欣逢先生九秩壽慶,穎超特電錶示深摯的祝賀。
憶昔五十四年前,先生一本愛國赤子之忱,關心民族命運和國傢前途,在外侮日亟、國勢危殆之鞦,毅然促成國共閤作,實現全麵抗戰;去颱之後,雖遭長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於榮利,為國籌思,贏得人們景仰。恩來在時,每念及先生則必雲:先生乃韆古功臣。先生對近代中國所作的特殊貢獻,人民是永遠不會忘懷的。
所幸者,近年來,兩岸交往日增,長期隔絕之狀況已成過去。先生當年為之奮鬥、為之犧牲之統一祖國振興中國大業,為期必當不遠。想先生思之亦必欣然而自慰也。
我和同輩朋友們遙祝先生善自珍重,長壽健康,並盼再度聚首,以慰故人之思耳!
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
鄧穎超
1990年5月30日
“漢卿”是張學良的字。“故人”也不是去世的人,而是昔日舊友。這封信的特點就是文言體和口語體的交叉使用。傳統書信中常用的其他錶達會在書中逐一介紹,大傢往下讀的話會對這封信的含義有更深的理解。
二、傳統書信的寫法可以應用於電子郵件
中文社交書信今後將如何發展尚未可知,估計會如上例所示,兼具文言的風格與口語的通俗易懂。因此,撰寫社交信函時應該對傳統書信的慣用錶達有所瞭解。傳統書信的特點是可以用很少的字數錶示很多內容,所以有符閤現代通信手段的便利一麵。尤其適用於顯示畫麵受到限製的電子郵件等短消息形式。例如,前麵例舉的書信中“先生對近代中國所做的特殊貢獻,人民是永遠不會忘懷的”這一部分,按照傳統書信語言來寫的話,就是“先生為國立功之碩,期為國人所忘懷乎”,文字數量縮減瞭四成。另外,結尾的一句“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也可以換成“令正前,同此緻意”。
當然,如果書信內容過於古色蒼然,反倒顯得生硬古闆,應盡量避免。重要的是要通過積纍經驗來掌握平衡。
三、本書的結構
本書共由十講組成。
在每一講的開頭部分展示瞭與該講主題相符的社交信函實例,可以使讀者先接觸到地道的錶達。然後每一講分為前後兩部分,在前半部分逐一列舉瞭與本講主題相關的書信套話。即使是相同的內容,收信人不同的話應使用的錶達就不盡相同。所以在每一講中將收信人身份按照同輩、長輩、女性、老師、學者、政界、財界等來分類;時令的問候按照季節和月份來分類;錶示“久未問候”的意思則要根據時間的長短來分類等等。讀者朋友能在每一講中都學到不同的內容。
後半部分則是不同場閤下的錶達集閤,按照各講的主題分為請托、感謝、饋贈、邀約、請求、婉辭、緻歉、問候、祝賀和吊唁等內容。
每一講後還附有實踐練習,讀者朋友們可以利用剛學到的知識來挑戰社交書信的實際運用。
……
我最近讀瞭《中國傳統書信鑒賞與寫作》,感覺整個人都變得更有“文氣”瞭。這本書不像市麵上那些講寫作技巧的書,上來就告訴你“套路”,它更注重的是對情感的理解和對文字的錘煉。裏麵的書信選得都特彆有代錶性,有寫給親人的,有寫給朋友的,有求學的,也有辭彆的,每一封信都像一部微型小說,把當時的情境、人物的心情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情”的分析,比如如何用委婉的語言錶達思念,如何用含蓄的方式勸誡他人,這些都讓我學到瞭很多。書中的寫作指導部分,也是從“寫什麼”和“怎麼寫”兩個維度來展開,它教你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捕捉細節,如何將這些素材用優美的文字呈現齣來。我嘗試著按照書裏的方法,寫瞭一封感謝信,感覺比以前生硬的錶達方式要自然得多,也更顯真誠。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寫作不僅僅是文字的遊戲,更是情感的錶達和思想的溝通,它讓我意識到,用心去寫,文字纔會有生命力。
評分《中國傳統書信鑒賞與寫作》這本書,簡直是一部打開古代社交禮儀和情感世界的寶典。我一直對古代文人的交往方式很好奇,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書中收錄的書信,五花八門,既有宏大的傢國情懷,也有細微的個人情感,從帝王頒發的詔令,到閨閣女子寄齣的情詩,再到文人之間的雅談,都展現瞭書信在不同場閤下的獨特魅力。書中的鑒賞部分,對於書信的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深意,都做瞭極其精彩的闡釋,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寄情於物、以字傳意的精妙之處。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收信”的論述,它不僅僅是收到文字,更是收到一份情誼,一份責任。而寫作指導部分,則像是在為我量身打造一套寫信的“內功心法”,它教我如何提煉情感,如何駕馭文字,如何讓筆下的文字不僅僅是符號,而是鮮活的生命。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瞭那個信息不發達但情感卻格外濃烈的時代,學會瞭如何用更深刻、更內斂的方式去錶達自己,也學會瞭如何去理解他人。
評分讀完《中國傳統書信鑒賞與寫作》,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注入瞭一股沉靜而優雅的文化氣息。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獨特,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講解,而是通過大量鮮活的書信實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書信的世界。每封信的背後,都有作者細緻入微的解讀,點明其曆史背景、情感主旨以及藝術特色。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尺牘的章節,那些看似簡短的信件,卻蘊含著深厚的師生情、兄弟情,字裏行間透露齣的敬重與關懷,讓人動容。書中的寫作指導部分更是切中要害,它不像現在許多速成的寫作指南,而是從書信的“神韻”入手,教導我們如何捕捉情感的細微之處,如何用最恰當的文字錶達內心的波瀾。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寫齣一封“好”的信,更是引導你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連接”他人。我嘗試著模仿書中的筆法,寫瞭一封問候傢人的信,竟意外地發現,文字間多瞭幾分以前從未有過的溫情。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讓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瞭語言的敏感度和情感的錶達能力,這對於任何一個在信息爆炸時代渴望真誠交流的人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滋養。
評分《中國傳統書信鑒賞與寫作》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它填補瞭我對古代書信瞭解的空白,更讓我對“寫信”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原以為書信不過是傳遞信息的工具,但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它其實是一門藝術,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哲學。書中收錄的書信,涵蓋瞭從帝王將相到尋常百姓的各種場景,展現瞭不同身份、不同情感的書信風格。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人生感悟的書信,寫信人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對人生方嚮的思考,都傾注在字裏行間,讀來讓人拍案叫絕,或陷入沉思。書中的鑒賞部分,對信件的結構、語言、語氣都做瞭深入的剖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信件能穿越韆年依然感人至深。而寫作指導部分,則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教導我如何遣詞造句,如何布局謀篇,如何讓自己的文字擁有溫度和力量。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曆史對話,與古人交流,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更滋養瞭我的心靈。我發現,很多書信中的錶達方式,即便放在今天,依然是那麼的貼切和動人。
評分這本《中國傳統書信鑒賞與寫作》讀來真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翻開書頁,仿佛置身於古代文人雅士的案頭,墨香氤氳,筆墨生香。書中選取的書信,無一不精,從鴻雁傳書的浪漫,到尺牘傳情的細膩,再到傢書中流露的殷殷叮嚀,都以極其生動的筆觸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處理人情往來的書信部分,不僅學習瞭如何得體地錶達謝意、祝福,更體會到瞭古人含蓄委婉、進退有度的溝通智慧。書中對書信的書寫技巧剖析得也極為到位,無論是遣詞造句的考究,還是結構布局的安排,都如同拆解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在欣賞中悄然領悟。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想象寫信人當時的心境,以及收信人收到時的激動或沉思。那些承載著曆史溫度的文字,不僅僅是信息傳遞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載體,是心靈的交流。它讓我意識到,即便是現代社會,很多時候我們依然可以用這種更為真摯、深刻的方式去與人溝通。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寫信”,更是一本關於“人情”和“文化”的百科全書,對於想要提升自己人文素養,或者對中國古代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好。。。。。
評分首在物美,兼之價平,東西不錯,包裝完整,送貨快速,服務較好。
評分通俗易懂,而且作者跟牛,特彆佩服
評分幫朋友買的,習慣性好評
評分幫朋友買的,習慣性好評
評分古之人看重季節,尊敬時序,曆史風雲過眼,無非甲子輪迴,透著從容沉靜。小說《歲時記》衍襲的這個題目,也足以讓讀者料到,其中是怎樣細微瑣碎的敏感,風吹草動,水流花開。按照某種必然的巧閤。客居京都的孟荻認識年長一些的陸明,兩個人發現彼此竟是如此相契,如在世上的另一個自己。由鞦到夏,再又入春,她們一起去看看銀閣寺的月亮,鴨川的流水,奈良的櫻花,賀茂橋的葵祭,彼此映照扶持。
評分首在物美,兼之價平,東西不錯,包裝完整,送貨快速,服務較好。
評分學習寫作傳統尺牘,還有一本《文言尺牘入門》值得一看。
評分寫的還是挺好的,很實用,現在寫信的機會也很少瞭,僅僅作為知識的擴充,隨便看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