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第二版)

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明贵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制图
  • 工程制图
  • 机械工程
  • 图学
  • 识图
  • 绘图
  • 机械设计
  • CAD
  • 教学
  • 实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5352
版次:2
商品编码:115957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2
字数: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
  该书通过典型案例编排为若干项目,全面地介绍了机械绘图与识图的基本内容和画图、读图的方法与技巧。所讲内容均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实例→实践训练”的形式来完成,使读者感到学有目的、学有所用、学完会用,极大的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
  全书内容有:制图与识读的基本知识、物体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轴测图、机件结构形状的表达方法、零件的常见结构与通用零部件的表示法、零件工作图、装配图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周明贵,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1978年至今,一直从事工程图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相关教材4套,获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会员,陕西工程图学学会理事。组织编写了《机械绘图与识图300例》以及《机械制图》等教材多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制图与识读的基本知识题目一绘图的基本知识任务一了解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1�蓖贾椒�面及格式(GB/T 14689-2008)2�北壤�(GB/T 14690-1993)3�弊痔澹℅B/T 14691-1993)4�蓖枷撸℅B/T 4457��4-2002)5�背叽缱⒎ǎ℅B/T 4458��4-2003)任务二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任务三掌握基本作图方法1�钡确忠阎�线段2�闭�多边形画法3�毙倍群妥抖�4�痹不×�接5�逼矫嫱夹蔚幕�法题目二绘制支撑块的三视图任务一掌握支撑块三视图的绘制1�蓖队胺ǖ幕�本知识2�比�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3�敝С趴榈娜�视图绘制方法4�笔道�任务二掌握支撑块上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分析1�钡愕耐队胺治�2�敝毕叩耐队胺治�3�逼矫娴耐队胺治�4�敝С趴樯系牡恪⒅毕吆推矫娴耐队胺治�5�笔道�题目三实践与训练第2章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题目一绘制支架的三视图任务一掌握基本体和切割体的画法1�被�本体的分类2�被�本体的画法3�鼻懈钐宓幕�法4�笔道�任务二掌握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投影特征并绘制支架的三视图1�绷私庾楹咸宓淖楹闲问�2�闭莆兆楹咸甯餍翁灞砻婀叵导盎�法3�被嬷浦Ъ苋�视图的方法和步骤4�笔道�题目二识读轴承座和压块的三视图任务一掌握形体分析法读图要领和方法步骤1�绷私舛镣嫉幕�本要领2�倍林岢凶�的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3�笔道�任务二掌握线面分析法读图要领和方法步骤1�毕呙娣治龇ǖ亩镣家�领2�毕呙娣治龇ǘ镣嫉姆椒ê筒街�3�笔道�题目三实践与训练第3章 绘制物体的轴测图题目一根据物体的视图绘制轴测图任务一了解轴测图的基本知识1�敝岵馔嫉男纬�2�敝岵庵帷⒅峒浣羌爸嵯蛏焖跸凳�3�敝岵馔嫉姆掷�4�敝岵馔嫉奶匦�任务二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1�闭�等轴测图的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2�闭�等轴测图的画法3�笔道�任务三掌握斜二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1�毙倍�等轴测图的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2�毙倍�等轴测图的画法3�笔道�题目二实践与训练第4章 机件结构形状的表达方法题目一运用视图表达支架和压紧杆的结构形状任务一运用基本视图和向视图表达支架的结构形状1�闭莆栈�本视图和向视图基本内容2�焙侠碓擞没�本视图表达支架3�笔道�任务二运用局部视图和斜视图表达压紧杆的结构形状1�闭莆站植渴油己托笔油蓟�法2�痹擞镁植渴油己托笔油急泶镅菇舾�3�笔道�题目二运用剖视图表达座体和四通管的结构形状任务一运用剖视图表达座体的结构形状1�逼适油嫉母拍�2�闭莆掌适油嫉闹掷�3�焙侠碓擞闷适油急泶镒�体结构形状4�笔道�任务二运用不同剖切面剖切表达四通管的结构形状1�闭莆掌是忻娴闹掷�2�彼耐ü芙峁剐巫吹谋泶�3�笔道�题目三运用断面图和其他表达方法表达机件的结构形状任务一运用断面图表达机件的断面形状1�闭莆斩厦嫱嫉母拍�2�币瞥龆厦�3�敝睾隙厦�4�笔道�任务二了解其他表达方法1�本植糠糯笸�2�惫娑ɑ�法和简化画法题目四实践与训练第5章 零件的常见结构与通用零部件的表示法题目一零件常见结构的表示法任务一掌握螺纹的基本知识及表示法1�甭菸频男纬�2�甭菸频囊�素3�甭菸频墓娑ɑ�法4�背S寐菸频闹掷嗪捅曜�5�笔道�任务二了解零件的常见工艺结构1�敝�造工艺结构2�被�械加工工艺结构题目二通用零部件的表示任务一掌握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画法1�甭菸平艄碳�的种类和标记2�甭菸平艄碳�的连接画法3�笔道�任务二了解键、销连接画法1�奔�连接2�毕�连接3�笔道�任务三了解滚动轴承及其画法1�惫龆�轴承的种类2�惫龆�轴承的代号3�惫龆�轴承的画法任务四了解齿轮的基本知识及其画法1�背萋值姆掷�2�痹仓�齿轮的规定画法3�敝背菰沧冻萋值墓娑ɑ�法4�蔽下治细说墓娑ɑ�法任务五了解弹簧的画法1�痹仓�螺旋压缩弹簧的各部分名称及尺寸计算2�痹仓�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题目三实践与训练第6章 零件工作图题目一绘制轴承座的零件工作图任务一掌握零件的视图表达原则和方法1�绷慵�工作图的视图表达特点和要求2�笔油佳≡竦脑�则3�笔油佳≡竦姆椒ê筒街�4�敝岢凶�的视图表达任务二完成轴承座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绷慵�工作图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2�绷慵�工作图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3�敝岢凶�的尺寸标注任务三掌握零件工作图中技术要求的标注1�绷慵�工作图常见的技术要求2�敝岢凶�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3�笔道�题目二典型零件的分析与零件工作图绘制任务一掌握轴套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任务二掌握盘盖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任务三掌握叉架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任务四掌握箱体类零件的分析与图样绘制题目三识读零件工作图任务一了解识读零件工作图的要求任务二读零件工作图的方法和步骤题目四 实践与训练第7章 装配图题目一绘制球阀的装配图任务一球阀的视图表达1�弊芭渫嫉墓娑ɑ�法和特殊表达方法2�鼻蚍У氖油急泶�3�庇闪慵�图拼画装配图任务二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弊芭渫汲叽缰掷�2�鼻蚍ё芭渫嫉某叽绫曜�任务三 球阀装配图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1�绷慵�序号的编写2�泵飨咐�3�奔际跻�求4�蓖瓿汕蚍ё芭渫�题目二识读齿轮油泵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任务一识读齿轮油泵装配图1�倍磷芭渫嫉囊�求2�倍磷芭渫嫉姆椒ê筒街�任务二由齿轮油泵装配图拆画零件图1�狈掷肓慵�的方法和步骤2�倍粤慵�结构形状的处理3�倍粤慵�表达方案的处理4�倍粤慵�图上尺寸的处理5�奔际跻�求的处理题目三实践与训练实践与训练答案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与《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第二版)》内容不相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城市肌理与空间叙事:当代都市规划的在地性探索》 作者: 张文涛 出版社: 建筑与城市研究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 导言:在急速变迁中重塑城市身份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城市空间正在经历剧烈的重塑。然而,伴随快速扩张的,往往是对在地文化、历史记忆与社区肌理的消解。传统的城市规划范式,过多依赖于宏大的、自上而下的蓝图设计,往往忽略了城市作为复杂生命体的内在逻辑与居民的真实生活体验。 《城市肌理与空间叙事:当代都市规划的在地性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本关于技术规范或工程图示的教学手册,而是深入探讨城市规划如何回归其“为人服务”的本质,如何通过精妙的空间设计,重拾并强化城市独有的“身份感”(Sense of Place)。作者张文涛教授凭借其在城市地理学、空间社会学和实践规划领域数十年的积累,构建了一套以“肌理”为核心,以“叙事”为目标的规划新思路。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真正的城市活力并非来源于摩天大楼的密度,而是源自其不可复制的肌理结构——那些由历史演变、社会互动、自然环境共同塑造的、看似无序却内在和谐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复杂交织。规划师的角色,应从“构建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聆听者”,旨在保护并激活这些肌理,并通过空间设计讲述城市的故事。 第一部分:肌理的解构与重构——理解城市的底层代码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肌理”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论构建与方法论阐释。作者首先将城市肌理细分为物质肌理、社会肌理与时间肌理三个维度,并指出当前规划实践中对这三者的割裂性处理,是造成“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 物质肌理部分,本书避开了传统的用地分类,转而深入分析街区尺度、尺度序列(Scale Sequence)以及灰空间(Grey Space)的密度与渗透性。例如,作者详细分析了欧洲老城区的“内向型”街道与现代功能分区的“外向型”地块之间的对比,强调了“可步行性”不仅是距离的概念,更是空间渗透性的体现。书中通过大量手绘的城市剖面图和尺度分析图集,直观展示了不同肌理下的阳光渗透、风道组织及视觉连续性差异,这些分析对于理解空间体验至关重要,但与机械制图中的标准件或装配图绘制方法截然不同。 社会肌理则关注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非正式网络。张文涛教授引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第三空间”的物质载体——从邻里尺度的小卖部到社区公园的边界设计如何影响社会资本的积累。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社会学观察,而非工程力学分析。 时间肌理是本书的创新之处,它探讨了城市空间如何容纳“叠合的时间层”。许多规划决策往往只关注未来十年的规划期,而忽略了场地中历史残留的印记。本书提出了“时间切片模型”,旨在识别出哪些元素是可塑的(Adaptable),哪些是不可替代的(Irreplaceable Heritage),为保护性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叙事的注入——从空间到意义的转化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关于如何“看懂”城市,那么第二部分则聚焦于如何“讲述”城市,即将被解构的肌理元素重新组织成富有意义的空间体验,即“空间叙事”。 路径的文学性: 作者挑战了效率至上的交通规划思想,强调步行与骑行路径不应仅是点对点的最短距离。本书探讨了如何设计具有转折、开合、高潮与停顿的“叙事性路径”,使行进本身成为一种发现和学习的过程。这涉及到对视线引导、半私密空间的设置以及公共艺术嵌入的精细化设计,与机械设计中对零件连接方式和受力分析的关注点完全不同。 地标的文化重塑: 传统地标常被简化为孤立的纪念碑。本书则主张“事件驱动型地标”的构建,即通过创造可以承载特定社区仪式或季节性活动的场所,使地标成为动态的叙事节点,而非静态的符号。内容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微介入(Micro-Intervention)而非巨型工程来达成这一目标。 场所精神的营造: 场所精神(Genius Loci)是本书叙事策略的终极目标。作者通过分析若干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材料的选择(如本地石材、回收木材的使用)、光影的编排以及声景(Soundscape)的设计,将抽象的文化内涵物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品质。这是一种高度依赖人文感知和美学判断的规划实践。 第三部分:在地性实践与适应性规划 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在多重约束(政治、经济、环境)下推行“在地性规划”。 自下而上的介入: 张文涛教授倡导一种“共创式规划”模式,其中社区居民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规划决策的积极参与者。书中详细描述了运用参与式地图绘制、城市漫步观察日志等非传统工具,来捕捉居民对空间的情感地图,这与传统制图和识图所强调的精确测量和图例识别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适应性利用(Adaptive Reuse): 面对大量功能衰退的工业遗产或历史建筑,本书强调“限制性设计”的智慧。它不是简单地将旧建筑转化为新用途,而是尊重其原有的结构限制和时间痕迹,通过最小干预实现最大价值转化。这要求规划师具备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对现有结构的敬畏心,而不是从零开始绘制符合新标准的图纸。 生态韧性与空间融合: 现代规划必须考虑气候变化。本书的生态韧性章节,将城市视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关注雨水花园、绿色屋顶、以及渗透性铺装的组织,这些设计旨在增强城市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其核心在于生态系统的整合,而非单一机械结构的性能优化。 结语:面向未来的城市人文关怀 《城市肌理与空间叙事》是一部面向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城市地理学者及关注城市发展的公众的深度论著。它提供了一套审视和介入城市复杂性的全新思维框架,引导专业人士超越纯粹的技术层面,重新拾起对城市生命力的敬畏与关怀。本书的核心不在于教人如何精确绘制平面或剖面,而在于教人如何阅读城市这部宏大的、充满隐喻的文本,并为其续写更富有人文温度的章节。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醒我们,最好的城市规划,是那些能让居民感到“归属”的地方。 --- (总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接触过不少工程制图类的书籍,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堆砌着国家标准和晦涩的术语,读起来枯燥乏味,要么就是实例过于简单,根本无法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然而,这本《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第二版)》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性极强,从基础到深化,层层递进,让人感觉每学完一节,自己的“制图功力”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公差与配合”部分的讲解。这个主题在其他教材里常常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但在这里,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用对比鲜明的图例展示了不同配合对零件功能的影响,甚至深入到了尺寸链的分析。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实用性的强调,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本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我甚至在准备一个复杂装配体的图纸时,直接翻阅了这本书里关于视图组合的章节,发现它提供的视角比我之前习惯的方式更清晰、更符合机械工程师的阅读习惯。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工作需要经常与机械图纸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来说,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至关重要,选错了书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没有把我们当成未来的制图设计师来要求,而是聚焦于“识图”这一核心技能的培养。它假设读者可能只需要快速、准确地理解图纸上的信息,而不是精通所有复杂的几何公差或曲面建模。因此,它的案例设计非常巧妙,大多集中在常见的机械结构,比如齿轮箱、联轴器、简单的夹具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能频繁遇到的对象。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每当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比如倒角、圆角、螺纹的画法,都会立刻附带一个清晰的剖面图或局部放大图进行说明,让你“眼见为实”。这种注重直观理解和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教材更新换代很快,但核心内容变化不大。但翻阅这第二版后,我发现它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了许多现代制造和标准更新的元素。比如,在标注规范方面,它明显比我大学时用的老教材更加贴合最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遵循最新的规范以确保图纸的通用性和准确性。此外,书中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关联性分析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初学者在绘制装配图时,总是把零件图孤立地看待,导致装配关系出现矛盾。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由零件到总装的案例推演,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分解零件的细节设计中,预先考虑到它在整体中的作用和与其他部件的交互。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远比死记硬背几个标注规则要高明得多。它真正培养了我们从宏观到微观的工程视野。

评分

这本《机械制图与识图实例教程(第二版)》真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宝典”!我刚翻开第一章,就被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作者似乎完全理解初学者的困惑,从最基础的线条种类、图例符号讲起,就像手把手带着你走进一个全新的机械语言世界。特别是那些关于投影法的解释,以往我总觉得那些二维平面图是如何准确还原三维实体的过程很抽象,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精妙的配图和深入浅出的文字阐述,让我豁然开朗。那些剖视图、断面图的绘制技巧,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活生生的空间想象力的训练。而且,书中的实例选择非常贴近实际生产一线,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我记得有一个关于复杂曲面零件的绘制练习,我尝试了好几次才勉强理解,但对照书中的解析步骤,才发现自己遗漏了关键的观察点。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只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看懂”图纸背后的设计意图和制造逻辑。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和车间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这简直是必备的“翻译手册”。

评分

这套教程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辅助视图和特殊视图”部分的详尽阐述。过去我对这些视图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总觉得它们是用来凑数的,但在学习了书中的相关章节后,我才明白它们在消除图纸歧义、优化视图布局方面的关键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不规则的零件,如何选择最佳的投影方向、如何使用局部放大图来清晰表达关键特征,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图文解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连接件时,那种“化繁为简”的思路。他们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教你如何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样去“简化”思考路径,用最经济的视图组合来表达最复杂的信息。此外,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非常好,即使经常翻阅和在车间带着看,也不会轻易损坏,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应用无缝对接的精品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提升机械制图理解能力的朋友们。

评分

总体上不错,但存在部分需校正文字的小瑕疵。

评分

还有不少范例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方便,减少外出购书

评分

挺好,挺好啊,相信吗?真的挺好啊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