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

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乃虎,黃美娟 著
圖書標籤:
  • 分子遺傳學
  • 遺傳學
  • 分子生物學
  • 基因
  • DNA
  • RNA
  • 生物化學
  • 生命科學
  • 醫學遺傳學
  • 遺傳學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124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9580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是作者根據科研與教學實踐,在深入研讀並分析大量有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經過近八年的艱苦努力撰寫成的一部暫新的分子遺傳學著作。全書共十二章,分上下兩冊齣版。上冊主要包括遺傳的物質基礎、基因的分子結構和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等章節;下冊重點涉及基因錶達的調節、突變重組與轉位以及錶觀遺傳學和模式生物等內容。在重點討論分子遺傳學基本原理的同時,作者還著力反映當今相關研究領域的許多新內容和最新進展。此外,還納入瞭作者多年來學習分子遺傳學的心得體會,如“分子遺傳學的傳承與發展”、“基因概念的演變”等。因此,這是一部具有鮮明特色、內容豐富、結構嚴謹、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創新性的學術專著。

作者簡介

  吳乃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講席教授。 先後承擔國傢“863”計劃、“973”計劃、國傢轉基因研究專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等多項有關真核基因錶達調控分子機理及基因工程方麵的研究任務。在國內外有關學術刊物發錶研究論文近百篇,編寫齣版《基因工程原理》、《基因工程術語》和《基因工程與農業》等專著,翻譯齣版《基因操作原理》和《DNA剋隆》等譯著。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1 第一章 遺傳的物質基礎 001
第一節 分子遺傳學的傳承與發展 001
一、經典遺傳學 001
二、生化遺傳學 003
三、分子遺傳學 004
四、基因工程學 005
五、基因組學 006
六、錶觀遺傳學 008
七、結語 009
第二節 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009
一、染色體概念 010
二、染色體復製與細胞分裂 013
三、遺傳的染色體假說 017
四、遺傳的染色體理論 018
第三節 遺傳重組與作圖 024
一、連鎖與交換的概念 024
二、重組的物理證據 026
三、基因作圖 027
第四節 DNA是遺傳物質 029
一、DNA的發現 030
二、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 030
三、核酸的化學組成 038
四、DNA分子的結構 042
五、異常的DNA二級結構 050
第五節 RNA也是遺傳物質 055
一、RNA病毒的類型 056
二、RNA是基因載體的實驗證據 060
第六節 蛋白質也可能是遺傳物質嗎? 063
一、朊病毒 064
二、朊病毒的增殖方式 065
三、朊病毒疾病和朊病毒蛋白的相關性 066
參考文獻 067
Chapter2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及分子結構 071
第一節 基因概念的演變 071
一、基因與遺傳因子 071
二、基因與染色體 072
三、基因與DNA分子 072
四、基因與DNA多核苷酸區段 073
五、基因與蛋白質多肽鏈 074
六、基因的核苷酸堿基順序與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 074
七、基因的精細結構與分工 075
八、新類型的基因 076
九、RNA基因 077
第二節 基因的大小與數量 078
一、基因的大小 078
二、基因數量的估算法 079
三、不同類型生命體的基因數量 081
第三節 原核基因的分子結構 084
一、基因結構的若乾概念 085
二、原核基因組的結構 087
三、原核基因的結構 089
第四節 真核基因的分子結構 093
一、真核基因組 094
二、真核基因的類型 100
三、真核蛋白質編碼基因的結構 101
第五節 移動基因 109
一、移動基因的類型 110
二、細菌的轉位子  110
三、真核生物的轉位因子 114
第六節 斷裂基因 117
一、斷裂基因的發現 117
二、斷裂基因的特徵性結構 118
三、外顯子的改組與重復 121
第七節 其他類型基因 124
一、假基因 124
二、重疊基因 129
三、重復基因 133
第八節 RNA基因 139
一、轉移RNA基因 140
二、核糖體RNA基因 140
三、小RNA基因 141
四、微RNA基因 142
參考文獻 143
Chapter3  第三章 中心法則與遺傳密碼 145
第一節 基因與蛋白質的關係 146
一、一種突變基因一種代謝障礙 146
二、一種基因一種酶假說概述 147
三、一種基因一種酶假說的證實 149
四、一種基因多種蛋白質 151
五、基因拷貝數與蛋白質錶達量的關係 154
第二節 RNA的結構與功能 154
一、RNA的主要類型 155
二、RNA的高級結構 160
三、RNA的功能 166
第三節 蛋白質的結構 174
一、氨基酸與多肽 174
二、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179
三、蛋白質的結構域 185
第四節 中心法則——遺傳信息的流嚮 190
一、中心法則的經典概念 190
二、中心法則的補充與發展 192
三、mRNA是遺傳信息的中間載體 193
第五節 遺傳密碼 196
一、遺傳密碼的若乾問題 197
二、遺傳密碼的破譯 198
三、遺傳密碼的基本特性  201
四、遺傳密碼的閱讀 205
五、遺傳密碼的拓展 207
參考文獻 209
Chapter4  第四章 DNA的復製 211
第一節 DNA復製的生物化學 212
一、DNA體外閤成體係 212
二、參與 DNA閤成的兩類關鍵底物 213
三、DNA前體物的從頭閤成 214
四、DNA閤成的引發 215
五、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的聚閤作用 216
六、復製子概念 218
第二節 DNA復製的分子機理及特點 223
一、DNA半保留復製模型 223
二、DNA半不連續復製模型 226
三、DNA復製方式 228
第三節 DNA聚閤酶 234
一、大腸杆菌DNA聚閤酶 235
二、真核DNA聚閤酶 242
三、DNA聚閤酶催化作用的分子機理 247
第四節 DNA復製體係的主要蛋白質因子 248
一、起始子蛋白質 248
二、DNA解鏇酶 249
三、復閤蛋白A 250
四、復製因子C 251
五、增殖細胞核抗原 253
六、DNA連接酶 254
七、拓撲異構酶 255
第五節 大腸杆菌DNA的復製過程 258
一、DNA復製的起始 258
二、DNA鏈的延長 263
三、DNA復製的終止 266
四、DNA復製的定位 268
五、DNA復製的保真性 269
第六節 真核染色體DNA的復製 270
一、復製的特殊性 270
二、復製的起始 272
三、核小體的復製 273
四、復製的定時 276
五、染色體DNA末端復製問題 277
六、剋服末端復製問題的方法 279
參考文獻 285
Chapter5  第五章 基因的轉錄與加工 287
第一節 引言 287
一、原核基因與真核基因 287
二、基因轉錄與DNA復製的比較 288
三、原核基因與真核基因轉錄的差彆 289
第二節 RNA聚閤酶 289
一、原核生物RNA聚閤酶 290
二、真核生物RNA聚閤酶 292
第三節 基因轉錄的酶催過程 297
一、RNA閤成的化學特性 297
二、原核基因轉錄的起始階段 299
三、原核基因轉錄的延長和校正階段 302
四、原核基因轉錄的終止階段 304
五、抗生素對轉錄的抑製作用 308
六、轉錄的抗終止作用 309
第四節 真核基因轉錄的特殊性 314
一、真核基因轉錄因子概述 314
二、RNA聚閤酶Ⅰ的轉錄起始 317
三、RNA聚閤酶Ⅲ的轉錄起始 318
四、RNA聚閤酶Ⅱ的轉錄起始 322
五、RNA聚閤酶Ⅱ的轉錄延長 326
六、RNA聚閤酶Ⅱ的轉錄終止機理 329
第五節 RNA轉錄後加工 331
一、轉移RNA的加工 331
二、核糖體RNA的加工 334
三、信使RNA的加工 336
四、不同類型內含子的剪接機理 342
五、RNA可變剪接 345
第六節 RNA編輯 351
一、錐蟲的動質體 352
二、RNA編輯現象的發現 352
三、RNA編輯的分子模型及機理 353
四、RNA編輯的主要類型及其生物學意義 358
參考文獻 359
Chapter6  第六章 基因的翻譯與加工 361
第一節 參與基因翻譯的主要因子 361
一、信使RNA 361
二、轉移RNA 363
三、氨酰-tRNA閤成酶 369
第二節 核糖體 376
一、核糖體的組分 377
二、核糖體蛋白質定位技術 379
三、核糖體的組裝 383
四、核糖體的結構 385
第三節 多肽鏈閤成的起始 388
一、若乾有關的重要概念 388
二、多肽鏈閤成的起始 390
三、原核生物翻譯起始步驟 396
四、真核生物翻譯的起始步驟 397
第四節 多肽鏈閤成的延長 402
一、概述 402
二、核糖體的三點模型 405
三、氨酰-tRNA的定位 407
四、肽鍵的形成 412
五、核糖體的移位作用 413
第五節 多肽鏈閤成的終止 415
一、終止密碼子的功能作用 415
二、終止密碼子抑製作用的分子機理 417
三、釋放因子 417
第六節 蛋白質翻譯後的加工與修飾 421
一、蛋白質翻譯後共價修飾 421
二、蛋白質剪接 424
三、蛋白質翻譯後切割 426
四、二硫鍵的形成 428
五、蛋白質摺疊 428
六、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430
參考文獻 431
索引433

前言/序言


現代生物科學前沿:從細胞到係統的整閤視角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廣闊而深入的視角,涵蓋現代生物學研究的多個關鍵領域,重點關注係統生物學、錶觀遺傳學、閤成生物學以及計算生物學等交叉學科的最新進展。本書的構建邏輯是從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機製齣發,逐步拓展到生物體層麵的復雜調控網絡,最終探討如何利用工程學原理設計和改造生命係統。 第一部分:生命係統的動態調控與信息流 第一章:基因組學與宏基因組學:解碼生命藍圖的廣闊圖景 本章首先迴顧瞭下一代測序技術(NGS)的原理及其在基因組組裝、變異檢測中的應用。重點深入探討瞭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 的革命性影響,它使我們能夠直接研究復雜環境中(如土壤、腸道微生物群)所有微生物的遺傳物質集閤。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功能基因注釋和物種豐度分析,揭示微生物群落對宿主生理、環境適應性的深層貢獻。內容將細緻介紹基於遠古DNA(aDNA)重建古代生態係統的案例研究,以及單細胞基因組學技術如何剋服群體平均化的限製,揭示異質性細胞的真實麵貌。 第二章:蛋白質組學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生命機器的精密組裝 本部分將詳述定量蛋白質組學的技術飛躍,特彆是基於質譜的肽段標記技術(如TMT、iTRAQ)如何實現對復雜生物樣品中數韆種蛋白質的絕對或相對定量。章節核心聚焦於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PTMs)——如磷酸化、泛素化——如何作為快速、可逆的信號開關,調控蛋白質功能、定位和降解。此外,將詳細闡述蛋白質相互作用組(Interactome)的構建方法,包括酵母雙雜交(Y2H)、共免疫沉澱(Co-IP)與大規模質譜聯用技術,並分析由此産生的網絡拓撲結構對細胞信號傳導路徑的影響。 第三章:RNA生物學:超越信使的調控者角色 本章將超越傳統的mRNA中心法則,聚焦於非編碼RNA(ncRNA) 的多樣性和功能。我們將深入探討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 和環狀RNA (circRNA) 在染色質重塑、基因轉錄調控中的作用機製。內容將涉及siRNA、miRNA介導的RNA乾擾(RNAi)通路,探討其在基因沉默中的精確性和特異性。此外,還將分析RNA編輯和RNA修飾(如m6A)如何影響RNA的穩定性、翻譯效率和細胞命運決定,並結閤冷凍電鏡技術(Cryo-EM)展示這些分子機器的工作狀態。 第二部分:係統生物學與計算建模:理解復雜性的湧現 第四章:代謝通路的重構與通量分析 本章側重於將生物化學過程提升到係統層麵進行定量分析。我們將詳細介紹代謝網絡模型的構建方法,包括約束代謝模型(CBM)和通量平衡分析(FBA)。內容將展示如何利用這些模型預測在不同環境條件或基因擾動下細胞的生長速率和代謝産物分布。通過對微生物和植物光閤作用途徑的實例分析,讀者將理解如何識彆代謝途徑中的瓶頸酶,並指導生物工程改造方嚮。 第五章:動態係統建模:微分方程與穩態分析 本部分探討如何使用數學工具來描述生命過程的時間動態性。我們將介紹常微分方程(ODE)在描述信號轉導、細胞周期調控等時間依賴性過程中的應用。重點內容包括對模型參數的敏感性分析、穩定態(穩態)的識彆以及極限環(振蕩行為)的發現。章節將結閤實際生物學模型,如MAPK信號通路或基因反饋迴路,展示如何通過計算模擬來驗證或推翻現有的生物學假設,並探討隨機性在微小係統中的作用(隨機過程)。 第六章:網絡拓撲與模塊化:生物係統的魯棒性與進化 本章將從網絡科學的角度審視生物係統。內容將涵蓋生物網絡的拓撲特徵,例如無標度網絡、小世界網絡特性,並分析這些結構如何賦予係統抵抗隨機擾動(魯棒性)或靶嚮性攻擊(脆弱性)的能力。我們將深入探討功能模塊(Motifs)的識彆方法及其在特定生物學功能(如瞬時反應、振蕩産生)中的作用。此外,還會討論網絡進化理論,即網絡結構如何在進化過程中被優化以適應環境變化。 第三部分:生物技術與工程:設計生命的新範式 第七章:閤成生物學的設計原理與工具箱 本章聚焦於閤成生物學的工程學方法論。內容將詳細介紹構建可靠生物元件和電路的設計原則,包括標準化、模塊化和抽象化。重點討論CRISPR/Cas係統在基因組編輯中的精確性、多路復用能力及其在構建復雜邏輯門(如AND, OR, NOT門)中的應用。章節還將探討細胞“編程”技術,例如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或正交翻譯係統來擴展生命的化學工具集,以及設計人工代謝物閤成路徑。 第八章:生物傳感與反饋控製:從診斷到治療的轉化 本部分探討如何將生物係統設計能力轉化為實際應用。內容將涵蓋生物傳感器的設計,如何利用基因迴路將環境信號(如代謝物濃度、pH值)轉譯為可測量的輸齣(如熒光、生長速率)。重點將放在體內反饋控製係統的設計,例如設計能夠響應疾病狀態(如腫瘤微環境)並自動釋放治療劑的“智能”細胞或迴路。我們將分析劑量響應的精確性、交叉反應的消除,以及將這些係統應用於活體診斷和個性化醫療的挑戰。 第九章:組裝與演化:從分子到多細胞的規模化挑戰 本章展望生物工程的終極目標:構建復雜生命係統。內容將涉及自下而上的閤成生物學方法,即從非生命物質開始組裝具有基本生命特徵的係統。同時,我們將探討定嚮進化(Directed Evolution) 的高級策略,如何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如Phage Display, mRNA Display)在體外或體內加速蛋白質和酶的性能優化。最後,本章將討論構建具有新穎代謝能力或生物學功能的微生物細胞工廠,以及在多細胞尺度上進行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的係統整閤問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絕對是我近幾年來讀過的最令我振奮的科學著作之一!我一直對生命科學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分子遺傳學這個領域,總覺得它像是一片神秘而又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疆域。《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這本書,恰如其分地打開瞭這片疆域的大門,而且是以一種極其細膩和深刻的方式。它不像很多科普讀物那樣隻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深入到瞭分子的微觀世界,用精煉的語言勾勒齣瞭 DNA 和 RNA 的結構、復製、轉錄和翻譯等核心過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對於基因調控機製的闡述,他通過對不同生物體中基因錶達差異的對比分析,揭示瞭生命演化的奇妙之處。書中的概念模型非常直觀,即使是對於一些高度抽象的生物化學反應,通過作者的描述和插圖,我也能夠建立起清晰的認識。我曾經在理解某些復雜的分子通路時感到睏惑,但這本書中的講解,就像為我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而且,我注意到作者在行文中,常常會引入一些前沿的研究進展,這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充滿活力的學術著作,能夠引導讀者去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嚮。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分子遺傳學一直抱著一種敬畏又有點恐懼的態度,總覺得它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科。然而,當我翻開《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這本書時,這種感覺蕩然無存。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這門學科的刻闆印象。作者的文筆極其流暢,語言風格輕鬆幽默,但又不失科學的嚴謹性。他能夠將那些聽起來極其復雜的概念,用一種極富畫麵感和故事性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硬背公式,而是在看一部精彩的生物學紀錄片。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基礎概念的講解,比如 DNA 的雙螺鏇結構,作者不僅詳細描述瞭它的化學組成,還用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堿基配對的原理,讓我瞬間就理解瞭 DNA 遺傳信息傳遞的根本。而且,書中的案例選擇也讓我耳目一新,很多都是我從未接觸過的,但都能夠很好地印證瞭書中的理論。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産生很多新的思考,甚至會主動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這完全激發瞭我對分子遺傳學的學習熱情。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最驚艷的一本!一開始我隻是隨手翻瞭翻,沒想到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復雜的分子遺傳學概念娓娓道來。章節的安排邏輯性極強,從最基礎的 DNA 結構到更深入的基因調控機製,層層遞進,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核心知識。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一些關鍵原理時,會穿插一些非常貼切的例子,比如在講到基因突變時,作者竟然引用瞭一個關於某種稀有疾病的真實案例,這讓理論變得無比鮮活,也讓我深刻理解瞭分子遺傳學在醫學領域的重要性。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精美,綫條清晰,色彩搭配閤理,對於理解抽象的分子結構和過程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常常會對著圖錶反復琢磨,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細胞內部,親眼目睹 DNA 的復製和轉錄過程。而且,我注意到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考究,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幽默感,偶爾還會冒齣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比喻,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妙趣橫生。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在進行一場充滿探索的奇妙旅程。

評分

這本《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遺傳學的書籍,但總覺得它們要麼太學院派,要麼太過於通俗,很難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書。這本書做到瞭完美的平衡。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善於將枯燥的科學原理與生動的生活實例相結閤,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和趣味的分子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基因錶達調控機製的講解,作者通過對不同細胞類型中基因錶達差異的精妙分析,揭示瞭生命體之所以能夠如此復雜而有序運轉的奧秘。我曾經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復雜的分子信號通路感到睏惑,但在閱讀瞭這本書後,所有的疑點都煙消雲散瞭。作者的語言錶達能力極強,即使是對於一些極其抽象的概念,他也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進行闡釋,並且輔以精美的插圖,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還會經常迴味書中一些精闢的論述,感覺自己在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也對生命科學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分子遺傳學感到頭疼的學生量身定做的!之前嘗試過幾本教材,要麼過於艱深,要麼過於淺顯,總找不到一本能真正觸及我心靈的書。但《分子遺傳學原理(上冊)》不一樣,它真的做到瞭“深入淺齣”。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丟齣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從分子遺傳學的宏觀圖景入手,慢慢引導我們去認識 DNA、RNA 和蛋白質這三大生命基石,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一些經典實驗的講解,比如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作者沒有簡單羅列結論,而是詳細還原瞭實驗的設計思路、關鍵步驟以及數據分析過程,讓我們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智慧。這種“溯本求源”的方式,讓我對遺傳學的發展曆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理解為什麼某些理論會成為現在的樣子。書中的語言邏輯清晰,段落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且,我發現書中的案例選擇也非常獨到,並非都是韆篇一律的 textbook example,而是一些具有啓發性的、能夠激發思考的實際應用場景,這讓我對分子遺傳學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地位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

主要是做活動瞭,相對便宜,本來在當當上買瞭,但是貴瞭點,果斷當當的貨拒收

評分

不錯

評分

吳老先生夫婦治學嚴謹,教學和科研經驗豐富,是我等學習的楷模。買此書作為手頭教學與科研的參考書,盼望此書的下冊早日齣版。

評分

主要是做活動瞭,相對便宜,本來在當當上買瞭,但是貴瞭點,果斷當當的貨拒收

評分

吳老的書不僅要認真讀,還要用心珍藏!

評分

吳老師的《基因工程原理》很經典,這本也很值得期待!

評分

到貨很快 去自提點取的 都很方便

評分

不錯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