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音乐课:儿童趣味扬琴入门(二)(附光盘1张)

孩子们的音乐课:儿童趣味扬琴入门(二)(附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玲玲,吴璜璜 编
图书标签:
  • 儿童音乐
  • 扬琴
  • 入门
  • 教材
  • 乐器
  • 音乐启蒙
  • 少儿
  • 趣味学习
  • 光盘
  • 音乐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6503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62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孩子们的音乐课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
字数: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如今家长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学习扬琴的儿童越来越多,然而市面上的教材普遍存操作偏难和曲目陈旧过时等问题,《孩子们的音乐课——趣味扬琴演奏入门》特别根据我国儿童的特点,在教程上力求通俗易通,曲目选编上兼顾经典和流行,书中我们尽可能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解说,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学扬琴。

内容简介

  《孩子们的音乐课——儿童趣味扬琴入门(一)》是为初学扬琴的儿童而编写,系我社出版的《宝贝的扬琴课——儿童趣味扬琴入门》的修订版。书中选取了36首中外儿童歌曲作为编写素材,结合每首乐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把扬琴的基本技法和常规技法融入其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进行编写,使小朋友在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旋律陪伴下轻松入门,愉快地学习扬琴。为了更地提高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在这本书中我们尽可能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解说,更多技术上的要求都是提示给老师的,并配有卡通插图和cd乐曲演奏示范光盘。

作者简介

  李玲玲,著名扬琴演奏家。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扬琴教育家项祖华及著名音乐理论家李西安,198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研毕业,成为我国第1位扬琴女硕士并留校任教。1996年、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世界扬琴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及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扬琴专组第yi名)。先后在北京、匈牙利、瑞士、台湾、香港等地成功举办扬琴独奏音乐会。她的演奏专辑已由中国唱片社等多家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乐曲《声声慢》、《竹林涌翠》、《觅》、《土家摆手舞曲》、《林冲夜奔》等,均是以她首演并广为流传。曾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和讲学。1991年出席在匈牙利举行的第1届世界扬琴大会,成为创始会员。作为艺委会秘书长筹办及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作为艺术总监发起、组织了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06北京国际扬琴音乐周”。2004年,创建了“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作为中国第1个个专业扬琴艺术团,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艺术活动,2008年“蝶梦飞竹”扬琴组合荣获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小型民族乐器组合组铜奖和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非传统乐器组合”优秀奖。近年来撰写发表了《扬琴演奏基础教程》、《现代扬琴音乐作品竹法探讨》、《扬琴新韵——作品专集》、《中国扬琴演奏技法及特色》、《蝶梦飞竹——扬琴重奏、合奏曲集》、《儿童趣味扬琴入门》、《扬琴考级辅导大全DVD》、《对现代扬琴音乐佳作‘觅’的艺术处理》等论文和教材。撰写了首部《扬琴乐器法》专著。2006年设计研发了新一代扬琴产品——蝶梦扬琴,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并撰写发表了《扬琴制音类技法研究及运用》、《扬琴改革的新起点——蝶梦扬琴的研发》等论文。

内页插图

目录

老师注意
1.我爱北京天安门
2.小毛驴
3.娃哈哈
4.读书郎
5.歌唱二小放牛郎
6.小小粉刷匠
7.劳动最光荣
8.春天在哪里
9.这是一个小世界
10.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老师注意
11.数鸭子
12.蜗牛和黄鹂鸟
13.海鸥
14.小号手之歌
15.七色光

老师注意
16.小小的船
17.虫儿飞
18.小小少年
19.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0.嘎达梅林

老师注意
21.卖报歌
22.友谊地久天长
23.小机灵之歌
24.八月桂花遍地开
25.小小牵牛花
26.长城谣
27.蓝精灵

老师注意
28.小鸟小鸟
29.樱花
30.踏雪寻梅
31.种六阳

老师注意
32.红蜻蜓
33.菊次郎的夏天
34.快乐的小社员
35.草原赞歌
附:G调、C调音位图
D调音位图

前言/序言


音乐启蒙与探索: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精选集 面向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音乐素养拓展读物 本书并非针对特定乐器(如扬琴)的入门教程,而是一本旨在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普遍兴趣、培养其早期听觉辨识能力和音乐感知力的综合性基础读物。全书围绕“听、唱、动、玩”四大核心要素展开,力求将音乐学习融入到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日常活动中,为孩子打开通往美妙音乐世界的大门。 --- 第一部分:听觉的魔力——声音的发现之旅 (The Magic of Listening) 本部分专注于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对不同声音元素的敏感度。我们深知,音乐的感知始于倾听,而儿童的注意力跨度相对较短,因此,所有的听觉训练都设计成类似“寻宝游戏”的形式。 章节一:我们身边的声音世界 自然之声的采样簿: 引导孩子区分和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声、雨滴声、鸟鸣、虫叫。通过图文对照,记录孩子在不同天气和环境中听到的声音,并尝试用简单的拟声词或节奏来复述它们。 生活中的节奏骨架: 探讨日常生活中隐藏的节奏——时钟的滴答声、脚步的轻重、水流的快慢。分析这些声音的规律性,为理解乐曲中的节拍打下直观基础。 乐器家族的初次见面(非演奏技巧): 引入常见乐器家族(弦乐、管乐、打击乐)的宏观概念,侧重于描述每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特征(比如圆润、明亮、厚重),而不是它们的构造细节。通过大量音频示例(此处假设配套资源提供),让孩子学会用形容词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章节二:旋律与情感的连结 高低起伏的探索: 使用生动的比喻(如“爬楼梯的音符”、“小溪的流淌”)来解释音高概念。通过手指的上下移动或身体的起伏来模仿简单的旋律走向。 快乐与忧伤的音符: 引入大调和小调的初步概念,但完全不涉及乐理术语。通过故事和情境,让孩子感知不同调式带来的情感差异(如进行曲的坚定与摇篮曲的温柔)。 “找朋友”的游戏: 设置听辨练习,播放几组音程(如纯五度、八度),让孩子指出哪一组听起来“最和谐”或“最跳跃”,强化听觉记忆。 --- 第二部分:我的声音我做主——唱与表达 (Singing and Expression) 本部分的核心是鼓励孩子大胆发声,建立自信,并学习用声音来表达意义。 章节三:童声的魔法棒 有趣的暖嗓操: 设计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口腔肌肉训练活动,如模仿动物的叫声、进行夸张的元音和辅音发音练习,为正确的歌唱做准备。 节奏儿歌的韵律感: 收录大量节奏感强、音域适中的经典童谣和儿歌。重点不在于演唱技巧,而在于准确地抓住节拍,进行合唱练习。 “声音的接力赛”: 一种即兴哼唱和模仿的练习。一个人唱一个短小的旋律片段,另一个人立即重复,训练即时听觉反馈和模仿能力。 章节四:故事与歌曲的交织 歌剧与音乐剧的初体验(故事版): 用精简的语言讲述著名歌剧或音乐剧中的经典桥段,重点放在歌曲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让孩子理解音乐在叙事中的作用。 原创歌词的创作工坊: 提供一些固定的旋律框架(如“玛丽有只小羊”的曲调),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一天或对某件玩具的喜爱来填词,释放创造力。 --- 第三部分:动起来的音乐——身体与节奏 (Movement and Rhythm) 本部分强调音乐与身体动作的自然结合,将抽象的节奏概念具象化。 章节五:节拍的舞步 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形状命名): 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长音符”(走一步)和“短音符”(跑两步)来代替。通过原地踏步、拍手等方式来感知不同时值的区别。 指挥家的梦想: 教授孩子如何打出基本的二拍子和四拍子的节拍。鼓励孩子为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即兴指挥”,体会控制节奏的乐趣。 音乐“雕塑”游戏: 播放快慢不同的音乐,当音乐停止时,孩子必须保持停止时的身体姿势,如同变成一座“音乐雕塑”。这训练了反应速度和对音乐中止点的把握。 章节六:打击乐的探索 自制打击乐器: 引导家长和孩子利用家中常见物品(如米罐、钥匙串、锅盖)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探索它们各自不同的音色和击打方式。 集体节奏的合作: 设计简单的分层节奏,例如一组敲击“咚-咚”,另一组敲击“嗒-嗒”,学习如何在整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保持同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 第四部分:游戏化的音乐实践 (Playful Musical Practice) 这一部分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低门槛的家庭音乐游戏和活动,巩固前三部分的学习成果。 章节七:音乐记忆迷宫 听觉序列重排: 播放由三到五个不同音高组成的简单序列,然后打乱顺序,让孩子重新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可以用积木或卡片代表不同的音高)。 情绪音乐配对: 准备一系列描绘不同场景的卡片(如“下雨天”、“生日派对”),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背景音乐,让孩子将场景卡片与最匹配的音乐进行匹配。 章节八:故事音乐剧场 无词歌剧排练: 选择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如《三只小猪》),分配角色,并为每个角色或场景设计一段固定的“音乐主题”(可以用哼唱或乐器模仿),让孩子在表演过程中运用他们听到的、模仿的声音和节奏。 总结语: 《音乐启蒙与探索》的核心理念在于“玩中学,学中乐”。它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为了塑造拥有良好音乐素养的未来听众和热爱生活的探索者。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这本书的任务,就是提供最安全、最有趣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释放这份天赋。配套资源(光盘或数字链接)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音频示例和伴奏,确保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互动性,使音乐真正成为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童趣和活力!那种明亮的色彩搭配,加上可爱的小乐器插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那七岁女儿的目光。她一看到封面,就嚷着要学“那个亮晶晶的琴”。我特意选这本,就是看中了它的“趣味性”介绍,因为我深知枯燥的教学对小孩子来说简直是灾难。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教基础知识,又能让她觉得学习过程像玩游戏一样的教材。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就很友好,不像那些传统的乐理书,厚厚一沓,看得人头晕。光是翻阅这几页介绍,就能感觉到作者在努力地将那些复杂的音符和节奏,转化成孩子们能理解的形象符号。我特别期待光盘里的内容,希望能有生动的动画或者有趣的伴奏,让练习不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变成一场小小的音乐会。如果书里能多一些动手制作乐器的小环节,那就更棒了,毕竟实践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参与进来,兴趣才能持久。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中带着亲和力,是那种让家长放心的入门选择。

评分

说实话,我更看重的是教材的“故事性”和“代入感”。我的孩子属于那种需要情境驱动才能集中注意力的类型。如果教材能把枯燥的音阶练习编织成一个小小的探险故事,比如“小音符去旅行”之类的,她肯定会更投入。我翻看了几页展示的内页,感觉那些卡通形象和背景设计非常用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把文字堆砌上去。我希望作者在编排曲目时,不仅仅是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的儿歌,更应该加入一些跨文化的、节奏感强的世界名曲改编版,拓宽孩子的音乐视野。比如,如果能有一段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乐器的对比,那就太赞了。光盘里的音频质量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必须是专业录制的,清晰、饱满,不能有那种廉价的合成音效。毕竟,耳朵的培养是从听觉开始的,好的听觉输入是构建良好音乐审美的基石。

评分

对于我这个非音乐专业的家长来说,教材的“可操作性”和“自学友好度”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我不可能随时随地都盯着孩子练习,所以教材本身必须能充当一个“隐形老师”。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描述是面向孩子们的日常用语,而不是充满术语的“教科书腔”。例如,讲解“断奏”时,是说“像小兔子一样轻轻跳起来”,还是直接说“Staccato,缩短音符时值”?显然前者更有效。此外,对于家长,如果书后附带一份简单的教学指导或者常见问题解答(FAQ),那就太贴心了。比如,孩子出现什么常见错误,家长应该如何纠正,而不是只能干着急。这本书的厚度适中,不像有些教材厚得像砖头,反而让人望而生畏。这种适度的篇幅,反而暗示着内容是精炼且聚焦的,直奔主题,不会让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

评分

我是一个对音乐教育有着非常高要求的家长,尤其关注基础的扎实程度。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儿童趣味”教材,往往为了迎合孩子,牺牲了太多严谨性,导致学到后面不得不推倒重来。我认真研究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它似乎在平衡“趣味”和“规范”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支点。我注意到它对于五线谱的引入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可能会先从简化的图谱入手,这对于初次接触乐器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能有效降低畏难情绪。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指法和持弓的讲解部分,希望它能用清晰的图解说明,而不是含糊不清的文字描述。如果这些基础动作能在一开始就定型,后续的学习速度会快很多。另外,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似乎也挺不错的,毕竟是经常翻阅和使用的工具书,纸张的厚度和耐用性很重要,不能用几次就卷边或者开裂。我希望这本教材能成为我们家未来两三年内主要的学习指南,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玩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扬琴入门”的明确指向性。扬琴作为一种击弦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与钢琴、小提琴等有很大区别,对初学者,尤其是儿童的手部协调性和力度控制要求非常高。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如何处理“力度变化”(p, f, mf 等)的入门教学的。如果能将力度变化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比如“温柔地抚摸”对应弱音,“用力敲打玩具”对应强音,会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另外,我非常期待光盘中能有示范视频,清晰地展示专业演奏者手腕的运动轨迹和触弦点,这对学习扬琴至关重要。好的入门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期纠正起来极其困难,甚至可能损伤孩子的手指。这本书如果能在“保护性教学”和“技能提升”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对孩子未来音乐学习的负责任的规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