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Smith),美國耶魯大學政治科學阿爾弗雷德科爾斯(AlfredCowles)教授及布蘭福特學院前院長。他於198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服務於耶魯期間,曾任政治科學研究所主任、人文課程大學部主任及猶太研究代理主席。他的研究重點是古今之爭、宗教與政治、代議製政府理論等政治哲學史專題。曾齣版《斯賓諾沙、自由主義及猶太人身份》(Spinoza,Liberalism,andJewishIdentity,1997)、《斯賓諾沙的生命之書》(Spinoza’sBookofLife,2003)、《閱讀列奧史特勞斯》(ReadingLeoStrauss,2006)及《劍橋列奧施特勞斯指南》(TheCambridgeCompaniontoLeoStrauss,2009)等專著。他曾經獲得包括愛默生奬在內的多項學術奬項,2009年榮獲萊剋斯希剋森(LexHixon)社會科學領域傑齣教師奬。
賀晴川,中國人民大學外國哲學專業碩士。
耶魯學生是有福的,有學術大傢以如此流暢、易懂的生動語言,道盡兩韆年來西方哲學中的政治智慧。這個福分今天輪到瞭中國的讀者。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這是一部極為難得的政治哲學入門讀物。作者兼具教師與學者的卓越品質,循循善誘地引領讀者,深入到偉大思想傢們的問題與論述的核心地帶。他的講解格外清晰生動,但不失深刻與豐富;他呈現個人的獨到見解,卻保持著中肯開放的對話氣質。毫無疑問,這是政治哲學課程為理想的讀本之一,是深入淺齣的典範之作。
——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學導論,讀完此書,你會明白,為什麼通過閱讀偉大哲人的偉大著作會有助於理解我們當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第1章
為什麼是政治哲學?
按慣例,我得在一開始談談這門課的主題。這麼做也許是本末倒置,因為在研習政治哲學之前,你怎麼能說政治哲學是什麼呢?不管怎樣,我會盡量說點有用的東西。
就某種意義來說,政治哲學隻是政治科學的一個分支或“子領域”。它與政治探究的其他領域平行,例如美國政府、比較政治學和國際關係。但是另一方麵,政治哲學是政治科學最古老、最基礎的部分。政治哲學是最古老意義上的政治科學,或者說,政治哲學就是古典的政治科學。
政治哲學旨在澄清各種塑造瞭政治探究的基本問題、基礎概念與範疇。
在此意義上,與其說它是政治科學的一個分支,不如說它是這門學科的
根本和基石。
今天,研習政治哲學常常從研習該學科的偉大著作入手。政治哲學是所有社會科學當中最古老的學科,它比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更加古老,並以擁有眾多巨擘而自豪:從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一直到馬基雅維利、霍布斯,再到黑格爾、托剋維爾、尼采、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瞭解“什麼是政治哲學”的最佳途徑,不過就是研習那些被公認為政治哲學宗師的人的作品與思想。最好的研習之道,難道不就是小心謹慎地閱讀它們嗎?
這種途徑並非毫無危險,我可以舉幾個例子:是什麼使一本書或一位思想傢稱得上偉大?誰說瞭算?為什麼偏偏要研習這些思想傢,而非彆的一些人呢?任何一份開列瞭所謂偉大的思想傢或文本的書單,不也很可能是主觀的嗎?而且,這種書單所排除的不也可能比它所收入的能教給我們更多東西嗎?此外,對昔日經典和偉大思想傢的研習很容易墮落成迂腐和好古癖。或許,我們會覺得自己很容易受一長串偉大的名字所裹挾,最終放棄為自己而思考。研習這些常常是十分古老的書籍,難道不會冒著忽視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問題的危險嗎?對於這個有著全球化、恐怖主義和種族衝突的世界,亞裏士多德和霍布斯能告訴我們什麼?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政治科學難道沒有一點兒進步嗎?畢竟,經濟學傢不再閱讀亞當·斯密,心理學傢也不讀弗洛伊德瞭。那麼,為什麼政治科學就應該繼續研習亞裏士多德和盧梭?這些都是很嚴肅的問題,我會盡量迴答。
政治科學傢們普遍持有這樣一種看法:政治研究就像自然科學,也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領域。就像粒子物理學傢沒必要研究物理學史,政治科學的史前時期也隨著當今政治科學的成熟而不再需要。人們常說,實驗主義和行為主義的社會科學所使用的方法與技術,命中注定會帶來這樣一個結局:亞裏士多德、馬基雅維利或盧梭的作品中那些古老的也是不成熟的思考將被人遺忘。要是我們還在研究這些思想傢,那也隻不過更像是一位館長或檔案管理員,僅僅是對這些東西對現代社會科學知識的共同大廈還有什麼貢獻感興趣。
政治科學的這種進步主義或科學主義的範式,常常與另一類人結閤起來,即曆史主義者或相對主義者。根據這種觀點,一切政治思想都是其時間、地點與處境的産物。我們不應當指望,為15 世紀佛羅倫薩、17世紀英格蘭和18 世紀巴黎的人所寫的東西,能夠為21 世紀的美國讀者提供任何教益。一切思想都受到其時間和地點的限製,嘗試從過去的作者或文本中提煉齣永恒智慧是錯誤的。這個信念為今天許多人所持有,但它簡直是在自我反駁。如果一切思想都受製於其時間和地點,那麼這條真理也適用於其自身。然而,所謂的相對主義或曆史主義堅稱,隻有這句話是真的,隻有這句話是永恒有效的,與此同時卻宣布其他一切思想都屬於各自的曆史處境。我們無需成為一位高深的邏輯學傢,就知道相對主義甚至單就自身來說都是不融貫的。
曆史主義者的解讀方式否認,存在著將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與馬基雅維利、霍布斯、盧梭及其後來者的著述聯結起來的唯一傳統。他們輕衊地將這種念頭斥為“編造神話”。在追求更高的曆史準確度的名義下,曆史主義所導緻的結果就是:刻意將偉大的著作變得褊狹,將它們完全限製在其時其地的背景和利害關係之中。曆史主義者的論題通常會認為,觀念隻不過是各種“閤理化”(rationalizations)或“意識形態”,它們錶達的是先前存在的不同的社會利害關係。然而,事實是觀念自身就有一種因果力量(causal power):觀念不僅會帶來結果,其結果還時常遠遠超齣它們當下的背景和處境。像在英格蘭的一係列條件中發展起來的約翰·洛剋的憲政理論,在被移植到彆處之後常常還能煥發生機,典型例子就是北美大陸。20 世紀的曆史帶有共産主義、法西斯主義和民主的意識形態交鋒,這就證明觀念的力量能塑造世界。諷刺的是,恰恰在闡明一種純然經濟學式的曆史理論的局限性上,沒有人比經濟學傢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更加權威。凱恩斯寫道:“經濟學傢和政治哲學傢的觀念,正確也好,錯誤也罷,都比通常認為的要強大得多。的確,世界幾乎就是由它們統治著的。實踐者認為他們能相當程度上免於任何知識的影響,卻常常是某些已故經濟學傢的奴隸。那些憑空聽取靈感的掌權狂徒,其狂妄則常常是從幾年前尚存學界的某個不入流學者的思想中提煉而成。
政治哲學研究,並不簡單地是某種曆史附屬品,隸屬於作為主乾的
政治科學;它也不是在履行某種看守或管理的職能,保存過往時代的偉大
榮耀,就像自然曆史博物館裏保存的木乃伊那樣。政治哲學是對政治生
活最根本、最棘手和最經久不息的問題的研究。這種問題的數量絕非無限,
或許還相當少。政治哲學研究總是圍繞著這樣一些問題,例如:“為什麼
我應該遵守法律?”“何謂公民?公民應當得到怎樣的教育?”“誰是立
法者?”“自由與權威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政治與神學之間應當有
著怎樣的關係?”或許還有其他一些這樣的問題。
我們即將閱讀的思想傢們為我們準備瞭基本的框架,即基本的概念
與範疇,藉此我們纔能著手思考政治。對於那些在他們的軌道裏工作的人而言,正是他們提供的分析方式,使這些較為晚近、也較為次要的思想者的工作得以可能。我們一直在追問柏拉圖、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提齣的關於法律、權威、正義與自由的問題,盡管我們並不總是以同樣的方式迴答這些問題。我們或許不會通盤接受他們的答案,但他們總是以一種無與倫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齣問題。這些問題並沒有簡單地消失不見,而是構成瞭政治研究的核心問題。事實上,現在還有人自稱亞裏士多德主義者、托馬斯主義者、洛剋主義者、康德主義者、馬剋思主義者和海德格爾主義者。他們的學說絕對沒有遭到駁倒或取代,沒有像已經失效或不受信賴的科學理論或宇宙論那樣被扔進曆史的垃圾堆。在我們身邊,這些學說依然大量存在,它們始終是我們最基本的立場和態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很快就會發現一件事實:政治哲學研究中沒有永恒的答案,隻有永恒的問題。在正義、權利、自由以及權威的適當範圍等最根本的問題上,偉大思想傢的答案也常常有著深刻的不一緻。與常識(popular wisdom)不同,一切偉大的心靈顯然並不一定有相似的思想。但是,這樣也有好處。偉大思想傢之間的不一緻,使我們能夠走進他們的對話:首先是傾聽,思考他們的差異,然後為自己作齣判斷。我承認我不是個偉大的思想傢,但我還得補充一句,你在耶魯或其他大學碰到的某些教授也絕對不是。那些自詡為哲學傢的人,實際上大多數隻不過是哲學教授罷瞭。差彆何在?真正的哲人鳳毛麟角,一個人一生能碰到一個實屬萬幸,有可能一個世紀纔齣現一位。但這就是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一個人可以是個平庸的曆史學傢或化學傢,但他仍然能發揮相當有效的作用。但是,一個平庸的哲人這種說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一個平庸的哲人根本就不是哲人。然而,不是偉大思想傢的我們至少還能努力成為稱職的學者。相比於被訓練得小心謹慎、有闆有眼的學者,偉大的哲人無所畏懼,用《星際迷航》的話來講,他們“勇敢地航嚮前人未至的宇宙洪荒”。學者始終依賴偉大思想傢們的著作,無法達到這些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學者
之所以可能,就在於傾聽偉大思想傢們的對話,並對他們的差異保持敏感。與過去的偉大思想傢相比,我至少還有一樣優勢。亞裏士多德和霍布斯過去都是偉大的思想傢,但他們如今早已不在人世。你們像我一樣,也具有這種優勢,那就是“我還活著”。
但是,我們應該從哪兒進入這場對話,應該從哪些問題或思想傢入手?我們應該從哪兒開始?與所有事業一樣,從最初的地方起步總是最好的。政治哲學所特有的主題就是政治行動。一切行動的目標,要麼是保守(preservation),要麼就是變革。當我們追求變革時,為的是讓某種事物變得更好;當我們追求保守時,為的是避免某種事物變得更壞。即使選擇不作為,袖手旁觀也是一種行動。由此可見,一切行動都預設瞭某種對於更好和更壞的判斷。然而,如果不是我們對善好(good)多多少少有所思慮,我們就不可能對更好和更壞做齣思考。我們做齣行動,目的是發揚某種關於善好的理念或意見;因而,我們做齣政治行動,目的就是發揚某種關於政治的善好或公共善好(common good)的理念。政治哲人們稱為“公共善好”的東西,隱藏在各式各樣的名號之下,有時是“美好社會”或“正義社會”,有時就是簡單的一句“最佳政製”。在政治生活的一切問題中,最古老也最基礎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最佳政製?
……
說實話,我購買《耶魯大學公開課:政治哲學》這本書,更多的是一種“好奇心驅使下的嘗試”。我通常對理論性太強的書籍敬而遠之,總覺得它們過於抽象,脫離現實。然而,“耶魯大學公開課”這個標簽,讓我覺得這本書或許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我希望它能以一種更貼近現實,更具啓發性的方式,來講解政治哲學的基本概念。比如,當我聽到“公平”、“正義”這些詞匯時,我總會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不平等現象。我想知道,政治哲學傢們是如何從最根本的層麵去定義這些概念的,他們提齣瞭哪些理論模型來解決社會分配的問題?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關於“權利”與“義務”的辯證關係,以及在不同的政治體製下,它們是如何被解讀和實踐的。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瞭解,為什麼有些政治思想在曆史長河中被淘汰,而另一些則經久不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學會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政治現象,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它應該是一本能夠引導我思考,而非直接給我答案的書,一本能激發我更多問題的書,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拿到《耶魯大學公開課:政治哲學》這本書,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幾個我一直思考但缺乏係統梳理的問題。比如,為什麼說“天賦人權”?這背後究竟有哪些哲學依據?又是誰最早提齣瞭這些概念,並賦予瞭它們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一直對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之間的區彆感到睏惑,也想瞭解它們在核心理念上的傳承與斷裂。這本書,我希望它能為我解答這些疑惑。我想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西方政治哲學史上那些偉大的思想傢,不僅僅是他們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論證過程和思想方法。例如,康德關於絕對命令的倫理學,如何被轉化為政治哲學中的普遍性原則?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構建的城邦模型,其對後世政治思想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同樣對現代政治哲學中的一些前沿議題感到好奇,比如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如何挑戰傳統的權力結構,後殖民主義思想又如何反思帝國主義留下的政治遺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這些復雜而深刻的論題呈現齣來,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政治哲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並從中獲得啓發,去探索更多未知。
評分最近,我偶然接觸到一本叫做《耶魯大學公開課:政治哲學》的書。我之所以對它産生瞭興趣,主要是因為我對社會契約論和自由主義思潮在現代政治體係中的演變過程感到格外好奇。我想知道,在耶魯這樣一所享譽世界的學府裏,政治哲學的課程是如何構建的?它是否會從啓濛時代的思想傢們,比如洛剋、盧梭、霍布斯等人的經典文本齣發,深入剖析他們關於國傢起源、政府閤法性以及個人權利的論述?更進一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展示這些早期思想是如何在後來的曆史進程中被繼承、發展,甚至是顛覆的。比如,自由主義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對國傢權力邊界的不斷討論。我特彆期待能夠看到書中如何將這些宏大的理論與現實世界的政治實踐相結閤,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現政治哲學的生命力。例如,關於民主製度的挑戰,關於社會不公的根源,以及不同政治體製的優劣比較。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政治環境,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所洞察。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一種麵對復雜社會問題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拿到《耶魯大學公開課:政治哲學》這本書,我內心其實帶著一種“挑戰自我”的心態。我平日裏更喜歡閱讀曆史類和文學類的書籍,對於政治哲學這種偏嚮抽象思辨的學科,我總覺得難以入門。然而,我一直相信,瞭解政治哲學的基本原理,對於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我們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路人”的角色,為我揭開政治哲學的神秘麵紗。我期待它能用清晰易懂的語言,介紹政治哲學史上那些奠基性的理論,比如亞裏士多德關於城邦的論述,以及他如何將政治學看作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我也想瞭解,在經曆瞭漫長的中世紀之後,馬基雅維利是如何打破傳統,將政治的現實性擺在首位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現代社會如此重視“民主”和“法治”,它們在政治哲學上有哪些理論支撐?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建立起一套初步的政治哲學知識體係,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下社會存在的各種政治現象和爭論,並從中獲得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見解,從而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
評分在無意間翻閱書店的哲學類區域時,一本帶有熟悉校徽的書籍吸引瞭我的目光——《耶魯大學公開課:政治哲學》。雖然我對政治哲學並非全然陌生,也曾涉獵過一些經典著作,但“耶魯大學公開課”這個前綴,總能勾起我對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期待。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頂尖學府教學模式和治學嚴謹的嚮往。我設想著,這本書或許能以一種係統性、啓發性的方式,帶領我重新審視那些關於權力、正義、權利、義務等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題。我尤其好奇,在公開課的形式下,那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被具象化,那些晦澀的論證是如何被清晰地闡釋,以至於能夠被廣泛的受眾所理解和接受。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的脈絡,梳理齣政治哲學史的發展脈絡,並引介不同流派的思想傢,讓他們各自的觀點得以碰撞和交流。同時,我也希望能藉此機會,學習如何以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分析社會現象,如何去辨析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政治論調背後的邏輯和偏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政治哲學的讀物,更是一扇通往更深刻思考和更理性判斷的大門,我希望它能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給我帶來一些啓迪和力量。
評分聚聽我的可是不是說痛6部騎士
評分公開課經典,值得一讀
評分物美價廉,符閤要求,快遞給力,服務周到,為京東打call
評分多讀書,享受生命的喜悅與充實。很慶幸作為中國人,能買到這麼多便宜且優質的書。
評分經典好書,發貨挺快,值得擁有
評分從“權力”與“選擇”兩個角度來剖析解讀政治,通過這條主綫,將零碎的知識組閤成完備的政治學體係。作者從政治的概念、國傢與公共政策、公民與政體、國傢機器、國際政治這五方麵入手,引導讀者全麵詳盡地理解政治學的知識領域
評分發貨快,貨品好,沒啥意見。
評分點點滴滴點點滴滴的
評分發貨快,貨品好,沒啥意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