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國內首部係統介紹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專業書籍;
眾多業界專傢傾力奉獻,揭秘如何實現軟件定義數據中心;
理論與企業案例完美融閤,呈現雲計算時代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
內容簡介
《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技術與實踐》從與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有關的基本概念入手,通過實例介紹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涉及的技術、應用、前景。在此基礎上,深入介紹構建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計算、網絡、存儲、安全、自動化管理和高可用性等基本技術,並輔以解決方案和大型實例,力求使讀者全麵瞭解當前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技術動態和發展趨勢,為實際構建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技術與實踐》適於作為數據中心分析、設計、研發、管理工程師的技術普及讀物,亦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
作者簡介
陳熹,EMC中國研發集團高級研發經理、中國研發集團技術委員會委員。在2011年加入EMC卓越研發集團後,陳熹一直緻力於雲基礎架構和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研究與開發,曾任EMC中國研究院雲基礎架構實驗室主任、顧問工程師,目前從事超融閤基礎架構産品的研究與開發。在加入EMC之前,陳熹曾在IBM、SunMicrosystems從事雲基礎架構的研究與開發,涉及的領域有IT管理係統、操作係統、文件係統、性能分析與優化等。
RickySun(孫宇熙),EMC首席技術官辦公室技術總監,於2012年11月加入EMC卓越研發集團,擔任EMC中國研究院技術總監、中國研發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在加入EMC之前,Ricky供職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創新中心,作為高級産品經理來驅動在健康醫療、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領域的創新。Ricky在美國加州矽榖有十幾年的IT工作經曆,曾經供職於Yahoo和網絡安全、Web2.0、快速啓動操作係統行業的多傢創業型公司。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部分總體介紹
第1章基本概念
1.1數據中心的曆史
1.2繼續發展的推動力
1.3軟件定義的必要性
1.4架構分析
1.4.1基本功能模塊
1.4.2層次細分
1.4.3接口與標準
1.5現狀與發展
1.6第三平颱:SDDC上的IT新浪潮
第二部分關鍵技術
第2章軟件定義的計算
2.1虛擬化的定義與基本概念
2.1.1虛擬化定義
2.1.2虛擬化産生背景
2.1.3計算虛擬化
2.1.4VMM的要求與基本特徵
2.1.5虛擬化平颱的不同架構
2.2虛擬化技術分類
2.2.1x86平颱虛擬化麵臨的問題與挑戰
2.2.2全虛擬化
2.2.3半虛擬化
2.2.4硬件虛擬化
2.2.5小結
2.3CPU虛擬化
2.3.1二進製翻譯
2.3.2硬件解決方案
2.4內存虛擬化
2.4.1軟件解決方案
2.4.2硬件解決方案
2.4.3內存虛擬化管理麵臨的挑戰
2.5I/O虛擬化
2.5.1背景介紹
2.5.2基於軟件的I/O虛擬化
2.5.3基於硬件的I/O虛擬化
2.6實例剖析
2.6.1VMwareESX
2.6.2Xen
第3章軟件定義存儲
3.1新的存儲管理模式
3.1.1傳統存儲麵臨的挑戰
3.1.2新的管理模式:軟件定義存儲
3.2與存儲虛擬化的比較
3.3架構、功能與特性
3.3.1數據模塊與控製模塊
3.3.2係統架構設計
3.4解決方案:分類與比較
3.4.1分類方法
3.4.2現有産品簡介
3.4.3分類映射
3.5市場現狀與分析
3.5.1技術影響
3.5.2軟件定義存儲的商業價值
3.5.3市場展望
3.6典型實現
3.6.1基於傳統外置存儲:ViPR
3.6.2基於服務器內置存儲:ScaleIO
第4章軟件定義網絡
4.1概述
4.1.1什麼是SDN
4.1.2SDN的架構和特徵
4.1.3SDN相關組織介紹
4.1.4各大廠商對SDN的態度和應用
4.2SDN的技術實現
4.2.1以網絡為中心的實現
4.2.2以主機為中心的實現
4.3SDN的典型實現:OpenStack中的網絡組件Neutron
4.3.1Neutron在OpenStack中的架構
4.3.2Neutron在OpenStack中的工作機製
4.3.3NiciraNVP插件
4.3.4小結
第5章自動化資源管理
5.1資源管理定義
5.2資源管理對象
5.3資源管理策略
5.3.1資源管理一般性評價指標和標準
5.3.2資源管理的主要策略
5.4多租戶管理
5.4.1網絡多租戶管理
5.4.2計算多租戶管理
5.4.3存儲多租戶管理
5.5性能管理
5.6對外服務接口
5.7資源管理典型實現
第6章流程控製
6.1概述
6.2架構和功能
6.2.1數據中心Orchestrator的架構
6.2.2數據中心Orchestrator的功能
6.3實現數據中心自動化
6.3.1數據中心的自動化勢在必行
6.3.2自動化的好處
6.3.3自動化實施的對象
6.3.4如何實現自動化
6.4實例分析
6.4.1VMwarevCloudOrchestrator
6.4.2SystemCenterOrchestrator
第7章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安全
7.1數據中心安全設計原則
7.2物理基礎設施的安全
7.3軟件定義層的安全
7.3.1安全的計算
7.3.2安全的存儲
7.3.3安全的網絡
7.4軟件資源協調層的安全
7.4.1統一的身份與訪問授權管理
7.4.2安全技術的統一運用
7.5小結
第8章軟件定義的高可用性
8.1高可用性係統設計
8.1.1不可用的常見原因
8.1.2冗餘的組件部署
8.1.3高可用性集群
8.1.4典型的冗餘配置
8.2軟件定義之路--計算的高可用性
8.2.1高可用性對應用的需求
8.2.2高可用性集群--VMwareHA
8.2.3零停機保障--VMwareFT
8.3軟件定義之路--存儲的高可用性
8.3.1基於VPLEX的高可用性
8.3.2ScaleIO的高可用性
8.3.3ViPR的控製器集群與HA數據服務
8.4軟件定義之路--網絡的高可用性
8.4.1網絡虛擬化
8.4.2邏輯端口鏡像
8.4.3網絡控製器集群
8.4.4網關服務的高可用性
8.5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高可用性
8.5.1整閤的解決方案
8.5.2持續可用性
8.5.3分布式快速數據恢復
8.6典型實現
8.6.1VMwareSDDC的高可用性
8.6.2OpenStack的高可用性設計
第三部分解決方案與應用
第9章總體解決方案
9.1SDDC的基本要素
9.2SDDC實例:VMware解決方案
9.2.1VMwareSDDC的計算
9.2.2VMwareSDDC的存儲
9.2.3VMwareSDDC的網絡
9.2.4VMwareSDDC的高可用性和容錯
9.2.5VMwareSDDC的自動化
9.2.6VMwareSDDC的安全機製
9.2.7VMwareSDDC的管理
9.2.8VMwareSDDC實現小結
9.3SDDC實例:OpenStack解決方案
9.3.1Horizon控製麵闆
9.3.2Nova計算組件
9.3.3Swift對象存儲
9.3.4Glance鏡像存儲
9.3.5KeyStone身份控製
9.3.6Quantum網絡
9.3.7Cinder塊存儲
9.4小結
第10章雲存儲應用
10.1雲存儲案例
10.2雲存儲實現
10.2.1可管理性
10.2.2雲存儲係統的類型
10.2.3訪問方法
10.2.4性能
10.2.5多租戶
10.2.6可擴展性
10.2.7可用性
10.2.8可控性
10.2.9效率
10.2.10成本
10.3雲存儲模式
10.3.1公有雲存儲
10.3.2私有雲存儲
10.3.3混閤雲存儲
10.3.4三種雲存儲模式比較
10.4主要雲存儲服務提供商
10.4.1企業級雲存儲
10.4.2個人雲存儲
第11章虛擬化大數據平颱
11.1概述
11.2VMwareSerengeti
11.3AWSEMR
11.4小結
第四部分大型實例分析
第12章AWS數據中心實例
12.1AWS概述
12.2EC2管理計算能力
12.2.1EC2概述
12.2.2EC2架構
12.2.3EC2存儲
12.2.4自動縮放
12.2.5網絡路由
12.2.6EC2實例
12.3可擴展的存儲
12.3.1塊存儲
12.3.2對象存儲
12.3.3冷數據歸檔
12.3.4雲存儲網關
12.4彈性十足的網絡
12.4.1亞馬遜的VPC
12.4.2VPC的特性
12.4.3VPC的應用場景
12.4.4VPC對SDN的踐行
12.5自動化的管理和部署
12.6效益分析與未來發展
第13章PPTV基礎平颱管理體係
13.1係統概述
13.1.1雲部署模型
13.1.2自建IDC部署概述
13.1.3係統架構和組成
13.2IaaS部署和管理實踐
13.2.1基於CloudStack的IaaS管理平颱
13.2.2存儲服務
13.2.3基於CloudStack的私有雲平颱最佳實踐
13.3MaaS管理和基礎服務體係
13.3.1MaaS管理架構
13.3.2自動化基礎設施管理架構概述
13.3.3開源工具鏈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對於IT設備和服務廠商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方麵,Amazon、Google和層齣不窮的初創公司能輕而易舉地從資本市場拿到源源不斷的投資,似乎根本不用擔心成本壓力和盈利預期;另一方麵,IBM、HP等傳統IT巨頭不得不焦頭爛額地應對業績的壓力、對發展前景的質疑,希望通過轉型繼續在企業IT市場生存下來。外行人看來,還不是做著一樣的生意嗎?怎麼前兩年風生水起的大公司,這麼快就裁的裁、撤的撤,紛紛轉型自救瞭?俗話說得好:“形勢比人強”。任由你是業界的“巨無霸”,也抵擋不住時代的大潮。這一波拍過來的浪潮無疑就是第三平颱。在第三平颱的大浪中,移動應用、社交應用、大數據應用是冒頭的浪尖,而提供動力的是雲計算。
作為第三平颱的支柱,雲計算吸引瞭IT廠商最多的資源。因為大傢都對第二平颱時代Windows操作係統+IntelCPU(簡稱Wintel)的聯盟記憶猶新,誰占據瞭基礎架構平颱,誰就能主宰一個時代。在這個問題上,傳統IT廠商和互聯網背景的IT服務商是有重大分歧的。互聯網公司沒有老本可吃,也沒有曆史包袱,他們希望能讓用戶一步到位,直接上公有雲;而傳統IT廠商則多立足於現有的産品綫,希望能讓用戶實現從On-premise(IT的本地運營)到off-premise(異地運營,如IDC)到私有雲、混閤雲的過渡。然而無論是哪種雲,都會碰到一係列共同的問題:硬件資源利用率、擴展性、自動化管理等。硬件的更新換代需要經年纍月的時間,通常很難滿足快速發展的業務需求,軟件定義纔是現實可行的齣路。這也是為什麼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迅速成為IT産業的熱門關鍵詞的原因。
本書呈現瞭EMC中國研究院在這一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梳理齣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發展曆程和未來方嚮。在內容組織上,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總體介紹,試圖迴答一些關於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基本問題,告訴讀者“什麼是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為什麼需要軟件定義”;第二部分深入介紹瞭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關鍵技術,涵蓋瞭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管理和調度、安全和高可用性;第三部分在瞭解瞭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嚮讀者展示瞭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可以提供的一些應用場景;第四部分選取瞭兩個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實例,一個是麵嚮公有雲的AWS,另一個是麵嚮流媒體的PPTV,希望能讓讀者更有臨場感,能看一看現在業界的“大拿們”是怎麼“玩”的。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瞭Pivotal公司技術總監RayFeng先生、我們的前EMC同事的大力支持,Ray對第三平颱的精闢論述也齣現在瞭本書第1章。同時感謝PPTV的特約編委們、Ricky的前微軟同事們、以PPTV研發副總裁BillHuang為領導的研發團隊的同事們,他們提供瞭大量第一手資料,並共同編寫瞭一章大型實例。此外,還要感謝EMC中國研發集團總經理WeiLiu和EMC高級總監XiaoyeJiang在本書編寫的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最後,我們衷心感謝在本書的撰寫和齣版過程中對我們給予巨大幫助的機械工業齣版社華章公司的編輯們,沒有她們的辛勤工作和耐心配閤,這本書不會成為現實。
由於時間有限,本書的內容難免存在錯漏之處,還請各位讀者和專傢不吝賜教。
陳熹、RickySun(孫宇熙)
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技術與實踐 探索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核心理念與落地方法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席捲全球,企業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數據中心模式在靈活性、效率、成本以及應對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方麵,逐漸顯露齣其局限性。在這種背景下,“軟件定義”的概念應運而生,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趨勢,更是一種全新的數據中心設計、部署與運營理念。這本書,《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技術與實踐》,正是為深入理解並駕馭這一變革而精心打造的指南。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概念的闡述,而是深入剖析軟件定義數據中心(SDDC)背後的核心技術,並輔以詳實的實踐案例,為讀者提供一條從理論到實踐的清晰路徑。它旨在幫助IT管理者、架構師、工程師以及對下一代數據中心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全麵掌握SDDC的精髓,並能有效地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中,從而構建更加敏捷、高效、經濟且麵嚮未來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核心理念:將控製權從硬件移至軟件 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根本在於將原本綁定在物理硬件上的功能,如計算、存儲、網絡以及安全策略,通過軟件進行抽象、虛擬化和集中管理。這意味著,數據中心的資源不再是孤立、靜態的硬件單元,而是可以被靈活配置、動態調度、自動化管理的“資源池”。這種轉變帶來瞭諸多革命性的優勢: 敏捷性與彈性: SDDC能夠根據業務需求的變化,快速地進行資源的配置和調整。無論是部署新的應用、擴展現有服務,還是應對突期的流量高峰,都能夠通過軟件指令在幾分鍾甚至幾秒鍾內完成,極大地提升瞭業務響應速度。 自動化與效率: 通過軟件定義,大量重復性的、手動化的操作得以自動化。資源的供應、配置、監控、故障排除等都可以在統一的管理平颱下進行,顯著降低瞭人力成本和人為錯誤,提升瞭整體運營效率。 成本效益: SDDC允許企業更充分地利用現有硬件資源,減少對專用、昂貴硬件的依賴。通過虛擬化和池化,可以實現更高的資源利用率,推遲或減少硬件的采購,從而有效降低TCO(總擁有成本)。 智能化與可見性: 軟件定義平颱能夠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數據,提供深入的洞察,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其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況,預測潛在問題,並進行優化。 關鍵技術解析:SDDC的基石 本書將深入剖析構成SDDC的幾大核心技術支柱,它們共同構成瞭SDDC強大的能力: 服務器虛擬化: 這是SDDC的基石。通過Hypervisor技術,可以將一颱物理服務器分割成多個獨立的虛擬機(VM),每個VM都可以運行自己的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這極大地提高瞭硬件利用率,實現瞭資源的靈活性和隔離性。我們將詳細探討主流的虛擬化技術,如VMware vSphere、KVM、Hyper-V等,以及它們在SDDC中的作用和最佳實踐。 存儲虛擬化(Software-Defined Storage, SDS): SDS將物理存儲硬件(如HDD、SSD、SAN、NAS)進行抽象和池化,形成一個統一的、可管理的存儲資源池。管理員可以通過軟件定義存儲的策略,例如性能等級、可用性級彆、數據保護方式等,而無需關注底層硬件的具體類型。本書將深入介紹SDS的架構、關鍵功能(如精簡配置、數據重刪、快照、復製等)以及不同SDS解決方案的優劣。 網絡虛擬化(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SDN的核心是將網絡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分離。控製平麵由集中的SDN控製器管理,負責製定網絡策略和流量轉發規則;數據平麵則由網絡硬件執行這些規則。這使得網絡配置和管理變得高度自動化和集中化,能夠實現更精細化的流量控製、更快速的網絡部署和更強的網絡安全隔離。我們將深入探討SDN的原理、架構、OpenFlow等關鍵協議,以及SDN在SDDC中的應用場景。 自動化與編排(Automation & Orchestration): SDDC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強大的自動化和編排能力。自動化是指將重復性的任務(如服務器配置、軟件部署、補丁管理)通過腳本或工具進行自動化執行。編排則更進一步,它能夠將多個自動化任務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實現跨不同技術域(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的端到端服務交付。本書將介紹自動化工具(如Ansible、Chef、Puppet)、編排平颱(如Kubernetes、OpenStack)以及DevOps理念在SDDC中的整閤應用。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管理(DCIM)與監控: 隨著數據中心規模的擴大和復雜性的增加,有效的DCIM和監控至關重要。SDDC提供瞭一個統一的管理視角,但也需要強大的工具來收集、分析和可視化基礎設施的性能、容量和狀態信息。本書將討論如何利用DCIM工具實現資産管理、容量規劃、能耗監控,以及如何通過集成化的監控解決方案,確保SDDC的穩定運行。 安全(Security): SDDC帶來的靈活性和動態性也對數據中心的安全提齣瞭新的挑戰。本書將探討如何在SDDC環境中實現“微隔離”、動態安全策略的部署、自動化安全響應,以及如何將安全融入到整個SDDC的生命周期中。 實踐路徑:從規劃到部署 理論的探討最終需要轉化為實踐。本書將詳細闡述SDDC的實施路綫圖,為讀者提供可操作的指導: 需求分析與規劃: 在實施SDDC之前,清晰地理解業務需求、現有IT基礎設施的現狀以及期望達成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本書將引導讀者進行深入的需求分析,並製定切實可行的SDDC規劃。 技術選型與架構設計: 市場上存在多種SDDC解決方案和技術棧。本書將提供技術選型的參考框架,幫助讀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閤適的技術組閤,並進行閤理的架構設計。 試點與逐步實施: SDDC的引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本書將強調從小規模試點開始,逐步推廣的重要性,並分享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 運營與優化: SDDC的部署並非終點,而是持續優化的起點。本書將探討SDDC的日常運營、性能監控、容量管理、故障排除以及持續改進的策略。 案例研究: 為瞭更好地說明SDDC在實際中的應用,本書將包含多個來自不同行業和規模企業的真實案例研究。這些案例將展示SDDC如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業務目標,並帶來切實的價值。 誰應該閱讀這本書? IT管理者和決策者: 幫助您瞭解SDDC的戰略價值,做齣明智的投資決策。 數據中心架構師: 為您提供設計和構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藍圖和技術洞察。 係統工程師、網絡工程師、存儲工程師: 提升您在虛擬化、SDS、SDN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 IT運營人員: 幫助您掌握SDDC的自動化、監控和故障排除技能,提高運營效率。 雲和DevOps從業者: 理解SDDC如何與雲原生技術、DevOps實踐相結閤,構建更現代化的IT基礎設施。 結語 軟件定義數據中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IT基礎設施的麵貌。《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技術與實踐》這本書,是您踏上這場變革之旅的理想夥伴。它將為您揭示SDDC的內在邏輯,解鎖其強大的技術能力,並指引您在實踐中取得成功。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瞭解SDDC,更是能夠駕馭SDDC,為您的組織構建一個真正麵嚮未來的、智能化的、高效的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