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典籍选刊:浄土十要(套装上下册)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浄土十要(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智旭<撰> 著,于海波 校
图书标签:
  • 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十要
  • 中国佛教典籍
  • 选刊
  • 唐代
  • 净土法门
  • 佛教经典
  • 传统文化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4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005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2
套装数量:2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浄土十要(套装上下册)》佛教净土宗著作辑要,凡十卷,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智旭)编,由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其十要为:第1要,蕅益《弥陀要解》;第二要,宋代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和《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第三要,成时《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佛经行愿仪》;第四要,隋代智顗《净土十疑论》;第五要,唐代飞锡《念佛三昧宝王论》;第六要,元代天如维则《净土或问》;第七要,《西斋净土诗》;第八要,明初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第九要,明代幽溪《净土生无生论》;第十要,袁宏道《西方合论》。

内页插图

目录

净土十要原文發刊序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重刻序
净土十要杭州重刻序
净土十要揚州重刻序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重刻序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附錄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
靈峰蒲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二
往生净土懺願儀
往生净土決疑行願二門
附錄 結蓮社普勸文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三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附錄 植庵法師臨行自餞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四
净土十疑論序
净土十疑論
附錄
唐五臺山竹林寺法照傳
唐洛陽罔極寺慧日傳
宗赜禪師蓮華勝會錄文
大智律師净業禮懺儀序
……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五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六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七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八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九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十
附 紀夢
附表中郎傳
徹悟禪師語錄
附錄

前言/序言


《佛国净土图说:阿弥陀佛的召唤与往生指南》 本书是对中国佛教净土宗经典《净土十要》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与现代诠释。虽然本书并非直接收录《净土十要》的原文,但其核心思想与精神,以及推动无数众生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勤修往生净业的动力,都在本书中得到了详尽的阐释和图文并茂的呈现。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直观感受阿弥陀佛的宏大愿力,理解往生净土的奥秘,并为当今时代渴望解脱、寻求心灵安宁的现代人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修行指南。 卷一:西方净土的庄严愿景与阿弥陀佛的慈悲召唤 在卷一中,我们将首先勾勒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不同于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净土并非缥缈的虚幻,而是阿弥陀佛以无量功德和宏大誓愿所庄严成就的,一个殊胜无比、清净安乐的佛国。本书将通过细腻的笔触,结合历代画家根据佛经描述创作的精美图像,为读者展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黄金铺地、珍宝楼阁、妙香花树以及种种奇妙的乐器和化生童子。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景象并非仅是瑰丽的想象,而是佛陀智慧和慈悲的显现,是众生修行圆满后所能抵达的真实境界。 接着,本书将重点聚焦于阿弥陀佛的宏大誓愿。我们知道,《净土十要》中的许多论著都围绕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展开。本书将选取其中最为关键的几愿,例如“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乃至十念,皆悉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的第十八愿。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愿力的深远意义,阐明为何阿弥陀佛将“念佛往生”作为其根本誓愿,以及这一愿力如何成为连接凡夫与佛陀之间的坚实桥梁。我们会解释,阿弥陀佛的愿力并非空泛的承诺,而是他已成就佛果后,仍在不舍昼夜地化度众生的强大力量。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理念,帮助读者理解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针对一切众生的深切召唤。 此外,卷一还将探讨娑婆世界的苦难与缺陷,与净土世界的安乐殊胜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将分析《净土十要》中对众生轮回之苦的种种描述,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并阐释这些苦难的根源。通过对比,读者将更能体会到往生净土的迫切性和价值。本书将呈现,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没有烦恼业障,只有闻法、修行、证果的无限可能,这正是阿弥陀佛以大悲心为众生提供的殊胜解脱之道。 卷二:往生净土的修行法门与行者次第 在卷二中,本书将聚焦于实现往生净土的具体修行方法。虽然《净土十要》包含多位高僧大德的著作,侧重点略有不同,但其核心修行方法——念佛,在本书中将得到最全面的阐释。我们将从浅入深地介绍念佛的种类,包括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并详细解析每种念佛方法的修持要领。 对于初学者,本书将重点介绍最为普遍易行的“持名念佛”。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地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包括念诵的音量、速度、次数,以及如何摄心念佛,将散乱的心收摄于佛号之上。本书将通过图示和比喻,帮助读者克服念佛时的散乱、昏沉等障碍,引导他们体会到“一念一佛,一佛一念”的专注之境。我们将引用《净土十要》中关于“持名”胜过“观行”的观点,解释为何即使是未能观想佛陀形象的凡夫,仅凭信愿持名,也能蒙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 除了持名念佛,本书还将深入探讨“观想念佛”。我们将详细描绘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殊胜的景象,并引导读者通过观想来培养对净土的向往和对佛陀的敬仰。我们将解释,观想并非仅仅是视觉的想象,而是通过高度集中的思维,将佛陀的功德和净土的庄严深深刻印在心中,从而引发真实的法喜和信愿。 本书还将触及“实相念佛”的境界。虽然这是较高深的修行层次,但本书将以简明的方式,阐述实相念佛的内涵,即念佛即是念心,心即是佛,念佛念心,心佛不二。我们将尝试用现代语言解读这一不二法门,帮助读者理解,念佛的最终目的是明心见性,契合佛陀的本怀。 在修行次第方面,本书将整合《净土十要》中关于信、愿、行三资粮的论述。我们将详细阐释“信”的重要性,包括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净土、信阿弥陀佛的宏大誓愿、信净土法门必得往生等。接着,我们将深入讲解“愿”,即往生净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如何通过闻法、思惟、修习来培养和坚定往生之愿。最后,本书将以“行”为落脚点,强调持之以恒的念佛修行是实现往生的关键。本书还将讨论临终助念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培养“预知时至”的瑞相。 卷三:往生净土的验相与现代人的净土情怀 卷三将集中探讨往生净土的种种验相,以及如何将净土法门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我们将引用《净土十要》中记载的众多往生事迹,如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先德的往生过程,以及许多普通念佛人的殊胜瑞相。这些验相包括临终时神态安详、面色如常、预知时至、身体柔软、散发异香、出现瑞光、念佛不止等。本书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增强读者对净土法门实效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尝试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现代人的净土情怀”。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精神困扰,如焦虑、迷茫、失落、孤独等。本书将指出,净土法门并非仅仅是为临终者准备的“临终关怀”,而是当下即可实践的、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内心平静和精神寄托的修行法门。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信愿行”融入日常生活: 信:培养对生命美好未来的信心,相信通过积极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愿: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不仅是对世俗的追求,更是对内心宁静和智慧增长的渴望。 行:将“念佛”的专注和宁静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在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 本书还将探讨如何通过“观想”的力量来提升生活品质。例如,将阿弥陀佛的光明比喻为希望之光,将净土的安乐比喻为内心的平静,通过观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培养感恩之心,提升幸福感。 此外,本书还将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对传统宗教的疏离感,尝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视角来解读净土法门。我们将强调净土法门的普适性,它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只要有信愿,皆可修行。本书将鼓励读者将净土法门视为一种心灵的“家园”,一种精神的“加油站”,一种生命终极价值的“导航仪”。 最后,本书将以一种充满希望的笔调结束,重申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召唤,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等待着每一个真诚祈求的众生。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能够停下脚步,仰望那片庄严的净土,感受那份来自彼岸的温暖与力量,从而开启一段更加光明、安乐的人生旅程。本书并非直接提供《净土十要》原文,而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将其精神内涵与实践方法进行了深度挖掘与生动阐释,旨在启发读者的信愿,引导他们踏上往生净土的庄严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参与一个关于古代城市管理与社会救济的研究项目,需要参考大量关于地方志和寺庙经济活动的记载。这些材料往往零散地记录了古代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慈善事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不同宗教团体在公共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寺庙在那个时代,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集教育、医疗、救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研究这些地方性的、非主流的文献,比只看帝王将相的史书,更能触摸到社会肌理的真实纹理。每一次发现一处关于施粥、义诊、免费义学的记载,都让我对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情味有了更具体的感受,这种细微之处往往藏着历史最可贵的温度。

评分

这套《中国佛教典籍选刊》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令人惊艳,纸张厚实,油墨清晰,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些常年阅读古籍的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厚重感,让人一拿到手里就感觉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当然,内容本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更看重阅读体验。能够将这些珍贵的经典以如此精良的制作呈现出来,实属不易。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而庄重的对话,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说起来,我最近在整理自己关于中国文学中“苦难意识”的笔记,想追溯一下这种情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达方式。文学往往是时代精神最敏感的晴雨表,尤其是在描述个体面对巨大命运无常时的反应。早期文人或许更多寄托于山水田园的超脱,而随着历史的沉重加码,对生命无常、轮回因果的探讨也愈发深入。很多时候,我发现这种深层的情绪共鸣,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哲学或宗教文本中,反而能找到最直接、最纯粹的表达。它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叙事层面的终极关怀视角,让那些文学作品中的哀叹有了更宏大的背景支撑。

评分

最近沉迷于阅读一些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佛教思想交融的史料。那是一个思想观念剧烈碰撞与融合的时代,士大夫们热衷于谈玄论道,而佛教的传入恰好提供了全新的形而上学框架来解释世界和人生。我发现,当时的文人引用佛理来阐发老庄,或者用玄学的语言来消化佛经,这种跨界的对话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但也造成了后世解读上的不少混淆点。要想梳理清楚谁是谁非、谁借鉴了谁,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辨析工作。很多时候,我们今天看到的“佛教思想”,其实早已被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深度“本地化”了,这种演变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化史。

评分

我最近在琢磨一些关于宋代禅宗思想如何影响民间信仰演变的问题,因此翻阅了手头几本相关的论著,发现对于许多关键概念的源头追溯总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直接回到那个时代的文本中去寻找最原始的语境和论述,而不是仅仅依赖后人的解读和转述。这种“溯源”的过程,往往是理解深层思想结构的关键一步,但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大量艰涩难懂的古文和复杂的宗派术语。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如果不具备扎实的文献基础和一定的古文功底,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把握住核心的精髓。真正的学术探讨,往往就建立在对这些一手材料的反复咀嚼之上。

评分

还不错 一直在京东购买,用着放心!!!!!!!还不错 一直在京东购买,用着放心!!!!!!!还不错 一直在京东购买,用着放心!!!!!!!

评分

送货很快,印刷很好,相当满意。

评分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九

评分

第三卷:明代成时《〈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

评分

附 紀夢

评分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九

评分

对修行净土很有帮助的书,还没看。

评分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净土十要第六

评分

很好,值得学习收藏,感谢京东的优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