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晓晔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人物
  • 文天祥
  • 宋朝
  • 传记
  • 民族英雄
  • 抗金
  • 忠义
  • 史学
  • 历史故事
  • 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79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336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字数:2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内容简介

  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凸显了传主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任何危艰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典雅稳健,结构完整清晰,生动描绘了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时代风云、国家命运和个人的选择、奋斗与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郭晓哗,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隔河之吻》、《七种表情》、《白日灯》,长篇纪实文学《东方大审判》、《英雄悲歌》、《英雄万岁》,大型电视片《香港沧桑》(合作)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空军蓝天文艺金翼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和《中篇小说选刊》奖等。

精彩书评

  ★本传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文史专家 郑欣淼
  
  ★爱国的悲壮,忠君的困扰,战士的英勇,文人的感伤,这一切,让作者笔下的文天祥,显得那样矛盾,也那样无奈;血火的时代与视死如归的坚定形成鲜明的对比,道出了一首诗流芳后世的秘密。
  ——文学专家 张 陵

目录

第一章 廷对宣誓·法天不息
第二章 书香起身·时艰铸魂
第三章 大魁天下·扶丧故里
第四章 万言上书·击奸倡政
第五章 始任京官·再击恶宦
第六章 知行州府·忤恶归隐
第七章 宦海颠仆·山居忧国
第八章 楚观感慨·郁孤北顾
第九章 毁家兴兵 坎坷入卫
第十章 初战受掣·力阻乞降
第十一章 面斥敌酋·陷身虎口
第十二章 历难闯险·镇江走脱
第十三章 磁石丹心·九死南寻
第十四章 南剑开府·再举义旗
第十五章 洒血攘袂·江西奏捷
第十六章 空坑突围·人神共助
第十七章 万折必东·南岭被俘
第十八章 痛睹海战·恸哭国殇
第十九章 故国辞行·言志夷齐
第二十章 北地役途·心路故事
第二十一章 金石之性·誓不降元
第二十二章 情天恨海·方寸风云
第二十三章 缘情抒史·长歌正气
第二十四章 成仁取义·柴市赴刑
第二十五章 归骨庐陵·浩气长存
附录一 文天祥年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第一章 廷对宣誓法天不息 宫漏刚报五更三点,文天祥便来到大内宫丽正门前的广场上。下了竹轿,就觉体冷力虚,不由得暗自叫苦。
  宝祐四年(1256)五月初八,又逢学子才俊博弈人生的殿试之日。此时,他们早早地从临安(浙江杭州)的各个角落聚拢到了这里,交集激荡出一片紧张、激动、焦虑和梦溺的气氛。
  每三年一届的殿试是举国瞩目的一件大事,朝廷将从中发现和任用人才,而对于学子来说,今日的殿试将决定他们的一生,能否一举登科,光宗耀祖;能否大展宏图,报效国家;能否出仕入宦,博取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尽享荣华富贵,抑或是在民间沦落为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寒酸文人,就看今日了。
  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文天祥的状态很是糟糕。
  他心下暗自思忖:自己患腹泻已有两日,昨夜又煎药服侍父亲弄到很晚,睡了不大一会儿,这会儿头脑昏沉沉的,一天的紧张考试能撑得下来吗? 夜色包裹住广场上的一盏盏红灯笼。
  一遍更鼓响过。
  又一遍更鼓响过。
  宫门近处的广场上早已是人头攒动。来路再无行色匆匆的考生踪影。
  终于,宫中殿直长声宣布,考生入宫时辰已到。
  人们轰地一下拥向丽正门的旁门。文天祥把装有笔墨纸砚的考篮紧紧搂在胸前,也一头扎入纷乱拥挤的人流。
  丽正门有三个门道,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上覆铜瓦镌有龙凤天马,尽显皇权的尊荣威严。可此时的谦谦君子们谁也顾不上在它面前表现出恭谨虔诚了,真个是人人奋力,个个争先,嘈杂喧腾地激着浪打着旋儿往门里涌。挤过了窄门,人流仍是黏稠缠裹拧着结纠着团你推我搡地往前跌撞。文天祥拼力护住考篮,直到进入集英殿,由殿直引领,依座位图榜在殿庑找到自己的考席。
  此时,文天祥才发现自己已是大汗淋漓,把前胸后背的衣裳浸了个透。
  出此一身大汗自然是由于这一通好挤,深想却又不尽然,又可想到,当他抵达广场时,便有一种潜存的力量在他体内鸣啸奔突——诸如年少时游学侯山,手植翠柏五株,把一株倒植,祝曰:我将来如有大用,能尽忠报国,此柏当能存活生长。诸如游学吉州,见到乡贤祠堂供有欧阳修、杨邦、胡铨等人遗像,皆谥“忠”,便信誓旦旦说:我死后若不祭列其中,便不是大丈夫。诸如出生时,祖父文时用恰好梦见一小儿乘紫云而下又腾空而去,故为他取名云孙,小名从龙。诸如来临安途中,一位和尚指着他说:此郎必为一代之伟人。诸如在京城这几月,耳边风紧,蒙古铁骑攻杀云南、四川,屯重兵于开封至亳州(安徽)一带,虎视眈眈随时会带着一股膻气猛扑过来。诸如京城舆情鼎沸,斥指国境累卵,这厢却脂粉歌舞,宦官董宋臣极尽谄媚,大搞廷建敲骨吸髓挥霍民脂民膏;佞人丁大全窃弄权柄,陷害忠良,宦官佞臣搞得朝政一派乌烟瘴气。诸如此类,生命里经历的那些跌宕起伏不会不活跃起来,在他的血气脉络中聚集奔突。
  当然,还有多年的苦学与梦想,能否付予弱冠,“借此脱韦布,盖将有所行于时”。 还有,他本应同大弟文璧一道赴考的。去年,他同大弟文璧、二弟霆孙同为参加吉州的八月乡试备考,待录取后同往京城大比,不想十六岁的二弟霆孙在乡试前一月突患重疾天亡,只天祥和文璧顺利通过乡试,发解入京。
  十二月中旬,父亲文仪送兄弟俩同赴临安,就是在途中的玉山县,一个和尚指着文天祥对文仪说出那句话:此郎必为一代之伟人。到得临安,他与文璧参加了由礼部主持的省试,二月初一放榜,兄弟俩双双登榜奏名进士,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此后,父子三人无心游览繁华京城,在父亲的督导下,兄弟俩忙着收集整理时政国情,研习不同的对策方案,加紧备考。
  也许是由于水土不适,也许是为三子的死忧伤过度,也许是积劳成疾,或是各种不测一起发难,就在殿试前几日,父亲文仪突发高烧病倒,面色忽而烧红,忽而沉暗,气息忽如织机,忽如游丝,躺在床上离不开人的照料。父亲为此自责不迭又犹豫不决,如果让兄弟俩都去参加廷对吧,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即便都中了进士又当如何,免不了要背一辈子不孝的黑锅,为仕途投下阴影,而如果留下一子在身边照料吧,但凡机缘错过,对其一生又将是多大的顿挫。怨自己,都怨自己啊!苦思再三,终是无奈地做出痛苦的抉择,把文璧留在身边,让天祥一个人去参加廷对。
  ……

前言/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一个民族精神的永恒赞歌,一段不屈信念的千古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尘埃,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文天祥,便是这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的一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信仰试炼,更是一部字字珠玑的爱国史诗。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不仅仅是记录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它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溯源,一次对民族脊梁的致敬。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亲历那个王朝的衰败与抗争,感受那片土地上生灵的疾苦与坚韧。 南宋的挽歌,英雄的崛起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跟随文天祥的脚步,回到他出生于江西吉州的安全乡。在那里,他耳濡目染了书香门第的熏陶,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与志向。然而,时代的洪流却并未给他留下太多安逸时光。当蒙古铁骑兵临城下,当南宋王朝摇摇欲坠,当百姓流离失所,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胸怀家国天下的士大夫,其使命便不再是埋首故纸堆,而是挺身而出,成为民族的擎天之柱。 本书将细致描绘文天祥在政治生涯中的步步为营。他曾是朝堂上的新星,以其过人的才识和正直的品格,迅速获得宋理宗的赏识。从翰林学士到刑部侍郎,再到江西行省左丞相,他一步步走向了政治舞台的中心。然而,他所面对的,是一个腐朽没落的朝廷,一群碌碌无为的臣子,和一个强大而凶残的敌人。在权谋倾轧、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文天祥始终坚守着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预示了他最终的结局。 血染的征袍,不屈的抗争 当朝廷选择了苟且偷安,当最后的希望破灭,文天祥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武装抗元的道路。他集结力量,募集义军,尽管兵力悬殊,装备简陋,他依然在艰难的环境下,与强大的元军展开殊死搏斗。本书将生动还原那些令人扼腕的战役,从临安的仓皇南逃,到广东的艰苦转战,再到崖山的悲壮战死。每一次的失败,都未能浇灭他心中的火焰,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他并非不畏死亡,而是将个人的生死置于国家民族的存亡之上。 在描绘这些战役的同时,本书也将深入刻画文天祥在绝境中的精神力量。他如何在失败中寻找希望?如何在失去战友和国土时保持斗志?他如何用自己的行动,感召那些心怀故国的志士仁人?这些都将成为本书浓墨重彩的篇章。 狱中的诗魂,永恒的正气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文天祥在狱中的岁月。被俘之后,他并没有屈服于元朝的威逼利诱。在严刑拷打、饥寒交迫之下,他依然保持着人格的尊严和民族的气节。他用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用诗,吟诵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 本书将细致展现文天祥在狱中遭受的种种折磨,以及他如何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对抗这一切。他的每一次抵抗,每一次拒绝,都是对人性尊严的最高诠释。他没有选择背叛,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用生命来捍卫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不屈的灵魂。那些在狱中写下的诗篇,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用血泪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它们穿越了时空的阻隔,至今仍然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精神的传承,民族的脊梁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并非仅仅讲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它更是在探讨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源于对道义良知的坚定守护,源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文天祥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精神的丰碑。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文天祥事迹的描述,更会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他的人生选择,他的价值判断,他的信仰根基,都将成为本书探讨的重点。通过对文天祥的解读,本书旨在唤醒当代读者对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认识,思考在当下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长歌正气”。 本书特色: 史料考证严谨: 深入研究大量史料文献,力求还原历史真相,确保叙事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人物刻画立体: 不仅展现文天祥的英雄气概,更挖掘其人性的多面性,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民族英雄。 文笔生动细腻: 采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精神内核深刻: 穿越历史的烟尘,探讨文天祥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引发读者深刻思考。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是一部关于勇气、信仰与牺牲的史诗。它将带领您走进一个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感受那股穿越千年的浩然正气,让我们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堂关于如何做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中国人的生动教材。它将点燃您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让您在阅读中,与一位千古英雄共鸣,感受那份永不磨灭的民族骄傲。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我拉入那个时代,仿佛我就是身处其中,亲眼目睹文天祥的每一次决策,每一次抗争。尤其是书中关于他兵败被俘后的描写,那份沉重与绝望,以及他内心深处的不屈意志,都通过作者极具感染力的笔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史料,但又不会让这些史料显得枯燥,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叙述之中,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文天祥在狱中与元朝审问官周旋的细节描写,那种智慧的较量,以及文天祥在精神上对敌人的压制,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与他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地体会到了他身上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格。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典韵味,暗红色的底色搭配金色的标题“长歌正气”,字体古朴有力,隐约能看见水墨晕染的淡淡山水背景,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我之所以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被书名所吸引。“长歌正气”,这四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股不屈不挠、浩然正义的精神。文天祥,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特别是那首《正气歌》,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信念,才能让一个文弱书生,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勇气和坚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文天祥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大夫,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万古流芳的民族脊梁的。特别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内忧外患,君臣昏聩,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所展现出来的忠诚、气节和担当,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想了解的不仅仅是他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精神层面的力量来源,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

评分

这本书在人物刻画上,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特别出彩的地方。首先,作者并没有将文天祥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挣扎和痛苦。比如,书中对他在与元朝谈判过程中,那种既有原则又不失策略的描写,就显得十分立体。他并非一味地强硬,而是在尽力周旋,试图为南宋争取一线生机,这种“有血有肉”的刻画,比那些脸谱化的英雄形象更能打动人心。其次,作者在描绘文天祥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时,也相当细腻。他与妻儿的分别,对家国的牵挂,以及在狱中对故土的思念,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丈夫、一位父亲,在民族大义面前所承受的巨大情感牺牲。尤其是在描写他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过程,作者通过对当时环境的细致描写,以及文天祥内心的独白,让这首千古名篇的诞生,显得更加震撼和感人。这种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人物情感巧妙结合的写法,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最宝贵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于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文天祥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他晚年生活的一些描写所打动。即使身处囹圄,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精神的追求。他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士人风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气节”二字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忠诚,更是一种面对困境时,内心不屈的坚持和对良知的守护。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重温文天祥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清醒和正直,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吞噬。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更是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遗产,传递给了每一位读者。

评分

老实说,我对历史人物传记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很多时候,传记很容易流于八股的叙述,或者过度神化。然而,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没有直接切入文天祥的壮举,而是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细致地描绘了南宋末年那种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社会景象。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铺陈当时的政治腐败、军事孱弱以及民间疾苦,这种“宏大叙事”的开篇,反而让我觉得作者是在努力构建一个真实的历史舞台,让文天祥的出现,不至于显得孤立和突兀。这种扎实的铺垫,让我感到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也为后续人物的刻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写时代背景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冰冷的史实转化为一段段鲜活的画面,让我仿佛亲历那个动荡的年代,更能理解文天祥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和巨大压力。这种“以史为鉴”的写法,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喜的地方之一,它让我明白,一个伟人的诞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土壤,也离不开那个时代赋予他的磨砺。

评分

写的般般。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写得像历史书了,很怀疑写作的动机

评分

忠义千古。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的风格,京东的质量也足以保证,很好!

评分

刚刚收到,还没有看呢,包装和送货都很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长期在京东购买图书,经济实惠

评分

商品完好,快递给力,下次继续关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