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

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A.E.泰勒 著,赵继铨,李真 译
图书标签:
  • 苏格拉底
  • 哲学
  • 古希腊
  • 西方哲学
  • 传记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思想家
  • 古典文学
  • 世界名人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86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0529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名人传记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传》一书出版于1932年。它系统地讲述了苏格拉底的生平、学术活动和学术贡献。他主要根据柏拉图、阿里士多芬,及色诺芬等人的著述提供的资料。他认为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基本上忠实地纪录了苏氏的生平与思想。他不同意另外一些学者的观点,即柏拉图的著作中的苏格拉底是艺术创作,包含柏拉图本人的理想化的塑造。他认为"苏格拉底最重要的'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柏拉图。"

作者简介

  泰勒教授(A.E.Taylor,1869—1945),是著名英国哲学家,他对古希腊哲学有深入的研究。<苏格拉底传>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32年。泰勒受教于牛津大学NewCollege(1887——-1889)及MertonCollege(1891——-1899),他曾长期执教于牛津大学OwensCollege(1896——-1903),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的McGill大学(1903——-08),和爱丁堡大学(1924——-1941),1911年,他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苏格拉底的早期生活
第三章 苏格拉底的晚期生活:对他的审判和处死
第四章 苏格拉底的思想
书目说明
附录一 希腊思想家 Th.龚珀茨
第三章 苏格拉底的生活与工作
第四章 苏格拉底的教导
第五章 苏格拉底的结局
附录二 苏格拉底 第欧根尼·拉尔修

精彩书摘

  《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
  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打开古代智慧的人的宝库,即他们身后遗留下来的那些写成的书卷;如果我们在那里发现好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把它摘选出来,而且认为,如果我们变成朋友,我们必定获得巨大的利益。“这里描绘的苏格拉底完全不像是柏拉图和色诺芬个人的回忆中的那个我们如此熟悉的、对所有人负有使命的人。完全可以肯定,他是”古代智慧的人“的一位学生,这些古代智慧的人必定是早期哲学家和科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追随他的学生集团围绕着他,这与在他晚年时富有家庭的有闲暇的年轻人围绕着他完全不同。如同柏拉图所说,(后一种人是)为了听他揭露有名气的人的无知来取乐。并且他与这个集团的关系是作为他们研究的指导人,这种关系能够被安提封似是而非地错认为他是一位职业”教师“。色诺芬在这里清楚地为我们保存了有价值的说明,这是从比他本人更早的时期的某个苏格拉底式的人那里引申得来的,并且这足以证明在戏剧《云》中的”思想工厂“是为了喜剧的效果对于某种真实的东西所作的一种歪曲。
  重要的是要知道,苏格拉底作为一位具有杰出的理智力量的人物的声誉,必定在他的前半生就被确认了,尤其是他跟著名的”智者“的关系必须追溯到这个时期。这一点在不止一个地方被柏拉图清楚地预先设定。在柏拉图的最富有戏剧性的对话中描述的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戈拉(智者中最著名的人物)之间的偶然相遇,明显地是被设想为发生于日益迫近的伟大战争爆发之前。
  ……
思想的灯塔:苏格拉底传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一颗星辰,它的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仍指引着人们探索真理的道路。这位思想家,便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苏格拉底。他并非以著作流传后世,却以其独特的人生、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乃至世界的哲学思想,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苏格拉底传》便是一部旨在深入描摹这位伟大灵魂的传记,它试图还原一个鲜活的苏格拉底,一个行走在雅典街头的智者,一个挑战权威、点燃思想火种的革命者。 本书并非空穴来风地描绘一个虚无缥缈的哲人形象,而是力图从历史的尘埃中,一点一滴地拼凑出苏格拉底的生平轨迹、思想内核以及他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可靠的史料,尤其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留下的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等同时代人的零星记载,来构建这部传记的骨架。这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也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雅典的石匠之子:不凡的开端 故事的起点,要回到公元前470年左右的雅典。在那里,一位名叫苏格拉底的男孩降生于一个相对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索弗洛尼科斯,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石匠;他的母亲,菲娜瑞特,则是一位助产婆。这看似平凡的出身,却孕育了一个注定不凡的灵魂。苏格拉底继承了父亲的坚韧和手工技艺,据说他年轻时也曾是一名石匠,参与过雅典的一些公共建筑工程,例如雅典卫城山门旁的雕塑。这段早年的经历,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务实、勤恳的性格,以及对具体事物的关注,这与后来他抽象的哲学思考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 然而,苏格拉底的天赋并非仅限于体力劳动。从小,他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他的求知欲强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许多出身显赫、接受精英教育的哲学家不同,苏格拉底的早期教育似乎更多地来自于生活本身,来自于街头巷尾的观察,来自于与各色人等的交流。他没有进入当时的哲学学园,也没有系统地学习前人的思想,这反而使他的哲学更加独立和原创。 怀疑的种子:苏格拉底的方法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在哲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独特的“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助产术”或“诘问法”。这种方法并非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对话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审视自己的观念,最终达到认识自我、追求真理的目的。他常在雅典的集市、广场上,与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对话,从鞋匠、士兵到政治家、智者。他的提问看似简单,却往往直指人心的盲点和矛盾。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爱?什么是美德?”这些看似古老的问题,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变得异常尖锐和具有挑战性。他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地反驳、澄清、追问,揭示出人们头脑中模糊不清、相互冲突的认识。他认为,无知是痛苦的根源,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则是迈向智慧的第一步。“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句名言正是他这种认识论态度的集中体现。 苏格拉底的方法,并非为了驳倒对方,而是为了帮助对方摆脱虚假的知识,走向真正的理解。他将自己比作一个“思想的助产婆”,帮助那些“怀有思想”的人,把这些思想“生”出来。这种方法,至今仍是教育和思想启蒙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的是参与、互动和批判性思维,而非被动的接受。 智者的风采:道德的标杆 苏格拉底之所以被尊为“智者”,不仅在于他的思想深度,更在于他将其哲学理念完全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他以身作则,过着一种简朴、自律、道德高尚的生活。尽管他常与人辩论,但他从不收受费用,也不像当时的智者那样以贩卖知识为生。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城邦公民的道德引导上。 他反对当时雅典盛行的虚荣、功利和不负责任的政治思潮,鼓励人们关注灵魂的完善,追求“善”和“美德”。他认为,物质财富和外在荣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只有内心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平静和满足。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道德的楷模。 挑战权威:孤独的先驱 苏格拉底的智慧和独特的哲学方式,让他成为雅典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他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传统观念,他的言行在一些人眼中,无疑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在雅典经历长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社会动荡、政治不稳的时期,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更被一些当权者视为煽动者和破坏者。 他被指控“不敬神”和“腐蚀青年”,这在当时是极其严重的罪名。然而,苏格拉底在审判中,并未像许多人那样选择辩解、求饶,而是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念。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城邦的福祉,是为了引导公民走向正确的道路。他没有试图逃避,而是坦然地接受了死刑的判决。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苏格拉底依然保持着哲学家的风度。他平静地接受了毒堇酒,并与前来告别的学生们进行了最后的对话,继续探讨灵魂不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所信仰的真理和哲学理念,画上了最辉煌的句号。 永恒的回响:思想的传承 苏格拉底的传记,不仅仅是对一个古代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一段关键时期的回顾。他的思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他的学生柏拉图,将老师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创作了大量的对话录,将苏格拉底的精神发扬光大。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也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遗产。 从古希腊到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近现代,苏格拉底的思想始终是西方哲学绕不开的源头。他对理性、对道德、对认识论的探讨,为后世的哲学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的“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至今仍然是激励人们自我反思、追求真理的座右铭。 《苏格拉底传》将带领读者走进苏格拉底的生活,感受他思想的魅力,理解他的人生选择。它将展现一个不畏权势、勇于追寻真理的智者形象,一个在动荡时代里,用智慧点亮黑暗的灵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次思想的朝圣,一次对人类智慧的致敬。通过这部传记,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苏格拉底,理解他思想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启迪,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对苏格拉底的描绘,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洞察力。我被书中细致描绘的苏格拉底形象所打动:他并非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个热爱生活、与普通市民一样在市场中交流、在公共场合思辨的智者。他的生活方式,他与儿子、朋友、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真实而鲜活的一面。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苏格拉底所处的雅典社会背景的细致刻画,那是一个民主制度初露锋芒,同时也充满了政治动荡和思想混乱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中,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如同一股清流,挑战着当时社会的既有价值观,也因此招致了非议和敌意。书中关于苏格拉底审判的章节,更是将这种冲突推向了高潮,读来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博弈。这本书让我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一种哲学命题,更是一种贯穿人生的实践。

评分

翻开这本《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哲学殿堂,聆听智者低语。作者的叙事风格,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寻苏格拉底思想的源头活水。书中对于苏格拉底对话的生动再现,尤其引人入胜。他并非高谈阔论,而是通过一步步巧妙的提问,引导着对话者层层剥开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在书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也忍不住跟着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苏格拉底性格多侧面的刻画,他既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又有对真理不懈的追求;他既能幽默风趣,又能严肃深刻。书中对他与年轻贵族们的交往,以及他如何影响他们的思想,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者和思想启蒙者的巨大影响力。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历史信息,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它鼓励读者勇敢地质疑,不畏艰难地探索。

评分

这本《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让我沉浸在古希腊那个思想碰撞的年代,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位伟大的哲人在雅典街头与人辩论,探寻真理的轨迹。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苏格拉底的生平事迹,更是深入挖掘了他思想的内核,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在当时那个充满变革的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尤其被书中对苏格拉底“助产术”的描绘所吸引,那种通过提问引导对方自我发现、自我认知的方式,是如此的智慧和具有启发性。书中也毫不避讳地展现了苏格拉底晚年所面临的政治压力和审判,以及他最终选择以死明志的悲壮,这些情节读来让人唏嘘不已,深刻理解了何为真正的坚持和勇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堂关于独立思考、理性批判和道德勇气的生动课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智慧和真理的渴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被拓宽了许多,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世界的大门。

评分

《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的阅读之旅,是一次对智慧和勇气双重洗礼的体验。作者以极其详实的史料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苏格拉底形象。我被书中对苏格拉底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所吸引,例如他赤脚行走、穿着简朴,以及他常常沉浸在思考中的样子。这些细节不仅让他的人物更加鲜活,也折射出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无限追求。书中对苏格拉底晚年所面临的指控,以及他在审判中的辩护,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剖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描绘成一个受害者,而是展现了他如何在困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的辩护词,充满了对真理的捍卫和对雅典城邦的深情。这让我对“哲学”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连,与道德判断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灵魂。

评分

这本《苏格拉底传(世界名人传记)》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震撼,仿佛一位智者站在我面前,娓娓道来。作者在叙述苏格拉底生平的同时,更着重于对他哲学思想的梳理和阐释,而且这种阐释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变得易于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于苏格拉底“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句名言的解读,作者层层深入地剖析了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谦逊,更是一种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前提。书中也提到了苏格拉底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行为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对于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悲悯和敬意,他选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念,这是一种何等坚定的意志!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苏格拉底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哲学思考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地追问和探索。

评分

名人传记类的书记,很好的。

评分

双十一抢购,凡是可以抢到的都拿下,不是首选,但值得看看

评分

《苏格拉底传》是[英]A·E·泰勒2004年10月1日编写的图书。该书主要是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等人之口或谈话记录下来的材料来介绍苏格拉底的思想和生平。他本人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思想的或生平活动的纪录。现在将这些分散的素材收集在一起,以便了解这位伟大的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评分

民族国家的现代潮流,如何将对&ldquo;非人民&rdquo;的清洗和暴行正当化?

评分

学习使用,购买方便,书的品质有保证。

评分

《苏格拉底传》是[英]A·E·泰勒2004年10月1日编写的图书。该书主要是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等人之口或谈话记录下来的材料来介绍苏格拉底的思想和生平。他本人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思想的或生平活动的纪录。现在将这些分散的素材收集在一起,以便了解这位伟大的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评分

帮长辈买的 表示很满意

评分

东西不错,款式挺好,儿了喜欢,还会再买。

评分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mdash;&mdash;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ldquo;实体&rdquo;,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ldquo;强硬&rdquo;,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