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crackers系列丛书:托福听力·弦外之音

Testcrackers系列丛书:托福听力·弦外之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炼,郭晓笛,孙思扬 编
图书标签:
  • 托福听力
  • Testcrackers
  • 备考
  • 英语学习
  • 语言考试
  • 留学
  • 听力技巧
  • 高分攻略
  • 机经
  • 练习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25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868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Testcrackers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托福考试考生
  


  
还在为在网上线下找不到一部完整的TPO听力真题解析而困惑么?

  还在为无法准确定位对话及讲座的关键信息和考点而焦虑么?
  现在你不用再着急了,拥有《托福听力弦外之音》,你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新东方Testcrackers名师工作室年度巨献,学校内部资料的首度公开,新东方酷学网托福听力课程指定线下辅导教材!
  ★《Testcrackers系列丛书:托福听力·弦外之音》按照题型排序,安排合理,查找方便,学习起来有章可循。
  ★更有包括公共微信(testcrackers)、新浪微博(wordmatters)、新东方酷学网托福听力配套课程、读者资料分享QQ群(188615962)等多家媒体支持该书配套内容陆续上线,包括:答案音频录音、答案扩展、机经预测综述,以及未来更新的更多TPO内容(TPO35以后的内容),让您在托福备考的征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与“Testcrackers系列丛书”配套的网络内容将陆续上线。本书相关的答案音频录音、答案扩展、机经预测综述,以及未来更新的更多TPO内容(TPO 35以后的内容)都将在以下平台及时 呈现:
  1. 读者资料分享QQ群
  2. 公共微信
  3. 新浪微博
  4. 新东方酷学网托福听力配套课程

内容简介

  ETS官方已经公布了35套托福考试的真题,虽然市面上各种答案层出不穷,然而很多属于以劣充优、经不起推敲的作品。广大应试者往往摸不到门路,白白耽误了很多黄金的备考时间。听力能力测试在托福iBT考试(TOEFLinternet BasedTest)中贯穿了听、说、写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Testcrackers系列丛书:托福听力·弦外之音》将从听力材料的整体结构、出题点、考查内容、题型和定位、解题方法等众多角度入手,全方位地为大家解析所需要具有的技能;同时还提供了从真题和历年机经中挑选出的高频场景词汇和学科词汇。本书一方面可作为各类线下基础、强化类TPO听力课程的配套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作为TPO网络课程的配套教材,给同学们自学攻克官方真题的听力提供了专业的复习参考工具。

作者简介

  叶炼,法学硕士,美国ETS官方认证托福培训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集团培训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二十周年功勋教师。2003年入职武汉新东方学校,任教托福听力、托福口语、雅思口语、GMAT写作,至今,2004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比赛第一名,2004、2005、2006年连续被评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第二届牛津大学国际模拟法庭PriceMooting辩论比赛优秀辩手。

  郭晓笛,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新东方托福听力名师,托福听力满分获得者。在出国留学的路上误打误撞走上托福讲台,对听力题目庖丁解牛,能帮小白成功“逆袭”,可助高手突破“瓶颈”。

  孙思扬,新东方托福听力主讲教师、雅思口语明星教师,英语专业八级,托福听力、雅思口语高分获得者,剑桥BEC商务英语高级口语部分近满分获得者。2013年荣获第二届“新东方杯”最佳导师金奖,2014年荣获“新东方武汉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荣获新东方武汉学校2015财年上半年教师技能大赛优秀教师奖。曾任新东方国外考试部培训师、2012年夏国际游学英国留学领队。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中国好的、有效的听力方法之一!
  ——夏鹏(世界英语演讲比赛冠军)
  
   ★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我们指明备考的方向,而更在于,它的每一页都记录着汗水与期望,当然,重要的还是梦想。没有人说这条路我们要独自走完,这本书已经让我,也将会让你相信:只要我想,全世界都会为我让路。
    ——王瑶(托福听力满分获得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班大三学生)
  
   ★语言的本质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声音和对应物的一套体系,实物对应靠视觉、听觉、触觉建立联系,抽象概念靠定义。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试图从语言的本质去解构听力奥秘的良心作品。
    ——范亚飞(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哲学硕士;留学热销书《未走过,已懂得》的作者)
  
   ★托福考试,得听力者得天下!本书能为各位学员的托福听力保驾护航!
    ——邱政政(ETS官方认证培训师,新东方托福听力教学元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周年功勋人物)

目录

序 言
前 言
Part Ⅰ 托福听力方法论
1.1 词汇
1.2 结构
1.3 出题点
1.4 题目
1.5 选项
Part Ⅱ 托福在线练习听力试题解析
TPO 1
TPO 2
TPO 3
TPO 4
TPO 5
TPO 6
TPO 7
TPO 8
TPO 9
TPO 10
TPO 11
TPO 12
TPO 13
TPO 14
TPO 15
TPO 16
TPO 17
TPO 18
TPO 19
TPO 20
TPO 21
TPO 22
TPO 23
TPO 24
TPO 25
TPO 26
TPO 27
TPO 28
TPO 29
TPO 30
TPO 31
TPO 32
TPO 33
TPO 34
TPO 35

















前言/序言

  听力能力测试,在托福iBT考试(TOEFL Internet�睟ased Test)中贯穿了听、说、写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考生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得听力者得天下。托福考试的听力部分不同于其他主流英语考试听力部分的特点如下:
  1)不能预读题目
  2)只能正序依次地完成题目
  3)做题时间有限(17题≤10分钟)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听力部分以“完成题目”为目的,是“听—审题—选择”的有机结合,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托福听力解题技能流程解析如下:
  1)听——词汇 & 判断重点 (结构 & 出题点)
  2)审题——题型 & 定位
  3)选择——同义改写 & 排除
  为了“完成题目”,我们要经过“听”“审题”“选择”三个步骤。首先,“听”的过程中,词汇量是基础,同时需要判断重要信息并有筛选地记笔记;然后,“审题”的目的是为了判断题型和定位,以便接下来使用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最后,“选择”的时候,正确选项可能是对听懂的内容进行同义改写,也可能在不确定正确选项的时候需要借助排除法。
  因此,本书不会敷衍地告诉你“听写”是唯一途径,不会让你盲目地做很久仿真度低的练习,也不会简单地将听力材料翻译成中文给你看,让你把听力做成阅读。本书将从这众多角度入手,全方位地为你解析所需具有的技能。并且,以这些技能为框架解析托福听力备考最重要的材料。本书可以作为托福考试强化学习阶段和冲刺学习阶段的自学辅导教材,以及VIP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既能节省教师时间,又能节约考生们的自学成本。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多个角度解析目前可收集到的所有真题,而不是从单一的视角只翻译选项和对应的原文。让你不仅知道每道题“考了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考”和“为什么会选错”;让你在我们的解析中找到你要的答案;让你学到的不仅仅是考试方法,也是能用到实际交流中的技能。
  本书使用说明:
  一、托福听力方法论
  1. 词汇
  正如“托福听力解题技能图谱”所显示的,词汇是整个技能体系的基石。我们试图涵盖所有从真题和历年机经中挑选的高频场景词汇和学科词汇,但本书篇幅有限,有关词汇的内容只能综合整理在了“Testcrackers系列丛书”另一分册《托福词汇课堂笔记》当中。
  我们仅在试题解析前列举了听前词汇,方便考生们识记,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练习当中,从而整体提升练习的效果。
  2. 结构
  托福考试实际的游戏规则是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因此,受到我们记笔记速度的限制,无法保证什么都能记下来。而人的工作记忆能力有限,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做笔记。这一节我们分别从结构入手梳理了托福听力中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谋篇布局。希望考生们在听的过程中多顾及材料的整体性,以帮助理解主要内容。
  3. 出题点
  虽然托福听力考试的设置是无法预先读题,但我们希望从真题中找出一些出题点上的规律,帮助考生在听的过程中对出题点进行预测,同时也能够实现有筛选性地记笔记。由此,在这一节里我们列举了通过对所有真题的归纳总结而得出的常见出题点。
  4. 题目
  题目是连接听力材料和选项的桥梁,并不是所有题的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并且,托福听力对做题时间的要求是10分钟之内完成17道题,也就是平均约35秒完成一道题。如何从题干中寻找关键信息来达到判断题型和定位的目的,是这一节我们讲解的重点。
  5. 选项
  大多数题目的正确选项不是“所听即所得”,而是对原文内容的同义改写。借助上一节所讲的关于题型和定位的判断,我们可以使用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即在不确定正确选项的时候,转而排除错误选项。这一节里我们通过对错误选项典型特征的归纳,给大家提供了八个排除法。
  二、托福在线练习听力试题解析
  考生们首先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真题:
  (一)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完成真题,即不预读题目、材料只播放一次、正序做题、控制时间(如不使用test mode完成一个完整的section或一套TPO,而规定Conversation≤3分钟,Lecture≤4分钟)。
  (二)用以下方式确认题目是做对而非猜对:
  1. 在笔记中标注出处(标题号,巩固出题点)
  2. 标明错误选项的理由(巩固排除法)
  (三)分析做错(包括猜对)的题目
  1. 误选的选项和排除法有关(巩固排除法)
  2. 误选的选项和排除法无关
  1)无正确选项相关笔记,可根据定位再播放一次音频中的相应片段
  i. 如依然无法听懂正确选项对应的内容,说明是词汇的问题
  ii. 如果可以听懂正确选项对应的内容,说明是判断重点的问题
  2)有正确选项相关笔记
  i. 审题时判断题型或定位的问题
  ii. 同义改写的问题
  (四)重听一遍材料,注意自己的失误点
  这一部分我们针对每一篇Conversation和Lecture的材料分别给出了听前词汇、题目解析、背景链接。在完成真题的第三步时,考生们可以结合我们在题目解析部分,从结构、出题点、题干、选项上分别对每一道题目进行的分析。(你没有看错!是每一道题!)
  本系列丛书的编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我们必须特别感谢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老师的殷切鼓励和关怀,感谢武汉新东方学校校长孔建龙老师自始至终的支持、勉励和督导,感谢武汉新东方学校国外考试部主管孙钋老师对整个项目的指导!此外,参与本书编写的老师还有:王梦聪、王洪双、沈骋曦、甄纯、贺蓉、韦斯非、叶茂、夏宓臻、程晶、宋瑾瑾、黄倩、邝立、徐闻闻、彭曦、李丰贤、王瑶、喻杨、Gregory Charles Davis。
  本系列丛书的编写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无数困难,心中怀有无数忐忑,但同时也收获了无数鼓励和支持。一路走来,我们有信心把“Testcrackers 系列丛书”做好、做精,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跨越语言的障碍:精进英语思维与沟通的指南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考试的应试技巧,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全面、深入的英语思维框架,帮助读者真正理解并驾驭英语语言的内在逻辑与文化内涵。 我们的目标是打破“翻译式思维”的桎梏,培养读者直接用英语思考、理解复杂信息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 第一部分:听力与理解的底层逻辑重构 传统的听力训练往往停留在词汇和语法的堆砌层面,而本书则深入探讨了“信息流”与“语境构建”在实际沟通中的作用。我们将带领读者超越对单个词汇的依赖,转向对宏观信息结构和说话者意图的捕捉。 1. 语篇的骨架:逻辑连接词与信息密度分析 英语的叙事和论证结构高度依赖于逻辑连接词(Discourse Markers)。我们不会简单罗列这些词汇,而是深入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下所承载的哲学意义和推进信息的力度。 递进与转折的辩证关系: 分析 "Furthermore," "Moreover," 与 "However," "Nevertheless" 在构建复杂论点时的力度差异。例如,在学术讲座中,如何通过一个微弱的转折词,判断出说话者对既有观点的态度是“修正”还是“颠覆”。 因果链条的识别: 不仅关注 "Because" 和 "Therefore",更深入探讨 "To the extent that," "In light of," 等表达方式如何暗示了论证的局限性或重要性等级。 信息重组与简化: 探讨说话者如何使用重复、换述(Paraphrasing)来强化核心信息,以及如何在快速信息流中,识别出被“稀释”或“包装”过的关键论点。这要求学习者具备强大的信息过滤和优先级排序能力。 2. 语调的密码学:情感、态度与未言明的意图 声音的物理特性——语调、重音、节奏——远比文字本身传递出更多信息。本书将训练读者像声学分析师一样去“听”语言。 重音的聚焦效应: 分析主句重音与从句重音的区别。当一个句子中多个名词都可能被强调时,如何通过语境判断出说话者真正的“焦点”(Focus)。例如,"I didn't say he stole the money" 与 "I didn't say he stole the money" 在指控对象上的微妙转移。 停顿的艺术: 区分犹豫性停顿 (Hesitation Pauses)、强调性停顿 (Emphatic Pauses) 和结构性停顿时(Structural Pauses)的含义。一个短暂的、不自然的停顿,往往是对话中出现认知冲突或信息检索的信号。 非线性反馈的解读: 深入研究如 "Uh-huh," "Right," "Mmm," 等最小的对话参与信号。它们并非只是表示“我在听”,而是积极地向说话者反馈理解程度、同意度或进一步提问的意愿。 --- 第二部分:深度阅读中的文化与语境渗透 有效的阅读不再是词汇量的比拼,而是对西方思维模式、历史背景和修辞传统的深刻理解。 3. 典故与互文性:理解“言外之意”的背景知识库 英语的表达习惯深受其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许多高级表达的真正含义隐藏在读者需要自行激活的文化记忆中。 古典文学的影子: 分析常见习语背后所蕴含的莎士比亚、圣经故事或希腊神话的结构。例如,理解 "Pandora's Box" 或 "Achilles' heel" 时,如果缺乏原始背景,便无法体会其比喻的深度和讽刺意味。 政治修辞与新闻伦理: 探讨不同意识形态下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语言差异。例如,分析“自由市场”(Free Market)与“去监管化”(Deregulation)在不同语境下的褒贬色彩。这不是教导读者站队,而是训练读者识别语言背后的价值判断。 学术规范与批判性引用: 剖析如何识别一个观点是“作者的原创论断”、“普遍接受的常识”还是“引用的支持性证据”。这要求读者对脚注、引用方式和归属陈述的语言进行精确的区分。 4. 语域(Register)的转换与适应 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其语言风格会发生剧烈变化。本书强调对语域的敏感性。 从法庭到酒吧: 对比法律文书的精确性、技术手册的客观性、日常闲聊的模糊性,以及诗歌的象征性。理解这些语域的边界,能帮助学习者在任何场合都能选择得体且有效的表达方式。 非正式语言的结构化分析: 俚语(Slang)和缩略语(Acronyms)并非混乱无序,它们遵循自身的演化逻辑。本书将解析主流俚语的形成机制(如词根的替代、语意的反转),而不是简单罗列词条,确保学习者能快速理解新的、未曾见过的非正式表达。 --- 第三部分:思维的内化与输出的精准度 真正的掌握意味着能够将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自然流畅的表达,并能在写作中展现出逻辑的严密性。 5. 句子结构的复杂化与清晰化策略 清晰的写作是清晰思考的直接体现。本书关注如何构建复杂但易于理解的句式,以匹配高阶思想的表达需求。 主题句与支持句的平衡: 训练如何通过一个强有力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统领整个段落,并确保所有支持句都以最小的逻辑跳跃支撑该主题。 从主动态到被动态的策略性使用: 并非提倡完全摒弃被动语态,而是教导在何种情况下(如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弱化执行者的责任时),被动语态是提升论证专业度的有效工具。 句子的节奏感: 学习如何通过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来控制读者的注意力。长句用于铺陈细节和论证的深度,短句则用于总结、强调或提出一个尖锐的结论,形成一种内在的“呼吸感”。 6. 跨文化沟通中的“自我修正”机制 最高级的语言能力是具备即时的自我监控和修正能力。 反馈回路的建立: 鼓励读者将每一次沟通(无论是口语还是写作)视为一次实验。分析反馈(无论是听众的疑惑还是审阅者的意见),并系统地追踪导致理解偏差的语言点,建立个人的“盲点清单”。 表达的适应性切换: 练习在保持核心信息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受众(如专家、普通大众、非母语者)快速调整词汇的专业度、句式的复杂度和情感的克制程度。 总结: 本书旨在培养学习者成为一个敏锐的“语言解码者”和一个高效的“信息建构者”。它提供的不是通往特定分数线的捷径,而是通往真正英语思维自由的工具箱。通过对语言深层结构的解构与重组,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应对任何复杂的英语交流场景,无论是严肃的学术研讨、专业的商业谈判,还是深入的文化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现在很多备考书籍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把页面弄得密密麻麻,看着就让人感到疲惫和压抑。但这本《托福听力·弦外之音》在视觉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留白恰到好处,字体大小适中,最重要的是,听力文本的布局非常清晰,做笔记的空间也考虑到了。我个人习惯在听力原文旁边做批注,比如标记出表示因果、对比或让步的信号词。这本书的空间设计,让我能很自然地进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变得不那么枯燥,确实能让人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战感”的备考者,那种纸上谈兵的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浪费时间。我手里头有很多听力材料,但很多都是“老掉牙”的,话题陈旧,语速和发音都不太像现在真正的考场环境。而这套丛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鲜活”。我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音频质量和内容选取都是与时俱进的,有些关于新兴科技或社会现象的讨论,简直就是ETS出题思路的提前预演。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细节捕捉”和“主旨概括”的训练是同步进行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听细节而错失了整体脉络,或者光听主旨而漏掉了关键的转折点。这本书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题型交叉训练,迫使你必须在听的过程中完成信息筛选和结构构建,这对于提升临场反应速度非常有帮助,让我不再手忙脚乱。

评分

从学习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化的“内化”过程。它不是那种“短平快”的应试技巧集合,更像是一套完整的听力思维重建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英语的“敏感度”提升了。以前听录音,脑子里就像放电影,各种画面和声音混在一起,反应不过来。现在,我能更快速地捕捉到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倾向。比如,当教授在阐述一个观点时,我不再是机械地翻译每一个单词,而是能提前预判他接下来会如何论证或反驳。这种从“被动接收”到“主动预测”的转变,我认为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它不仅仅是针对托福考试的“工具书”,更像是提升英语综合听力能力的“修炼手册”。

评分

我尝试过很多教材,但常常发现它们的解析部分过于简略,或者只是简单地给出了正确答案,却缺乏深入的剖析。对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折磨。而《弦外之音》在解析上真正做到了“解剖”二字。它不仅仅告诉你这句为什么选A,而是会深入分析选项B、C、D为什么错,并且会标明原文中对应的句子或词组,甚至会解释为什么出题人会选择这个特定表述来设置陷阱。这种详尽到近乎严苛的解析,让我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维盲点在哪里。我甚至会反复听那些我做错的题目,对照解析,搞清楚是词汇没懂,还是逻辑没跟上,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单纯地刷题有效率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

这本《Testcrackers系列丛书:托福听力·弦外之音》的评价,我得从我自己的备考经历说起。坦白讲,我之前对托福听力部分一直是有点“敬而远之”的,总觉得那些长篇大论的讲座和对话听起来头大,抓不住重点,一做题就懵。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听力的书多如牛毛,有的注重技巧,有的堆砌题库,但真正能帮我“听懂”而不是“猜对”的,实在不多。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才感觉找到了一个能真正带我进入语境的向导。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细腻,它没有上来就给我一堆难度爆炸的材料,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一开始的材料设计得更像日常对话,慢慢地过渡到学术场景,这种难度曲线的设置,让我感觉进步是扎实的,而不是虚浮的。我特别喜欢它对语境的强调,很多时候,听懂一个词不如理解它在整个对话中的“弦外之音”,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开始关注说话者的语气、停顿和重音,这才是真正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

评分

不错,是正版。人家推荐的,确实实用。

评分

这本书很实在,性价比很高

评分

很不错的书啊

评分

帮我很好的备课,很值得参考

评分

还没开,希望可以不错~

评分

3.商品评价是您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使用感受等进行评价,您公平公正的评价可以帮助其他用户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同时您也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京豆奖励,详见评价送京豆规则;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很好 很不错 喜欢 下次继续购买这个产品

评分

托福听力·弦外之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