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無綫個域網 實現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

低速無綫個域網 實現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Jose A.Gutierrez,Ludwig Winkel 等 著,王泉,陳德基,魏逸鴻,韓鬆 譯
圖書標籤:
  • 無綫傳感器網絡
  • IEEE 802
  • 15
  • 4
  • 低速無綫個域網
  • 傳感器網絡
  • 無綫通信
  • 嵌入式係統
  • 物聯網
  • Zigbee
  • 協議分析
  • 網絡協議
  • 無綫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84813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455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IEEE官方齣版,全麵講解IEEE802.15.4標準。
  IEEE802.15.4標準是物聯網中受歡迎、應用廣泛、核心的技術,ZigBee即是在其基礎上定義的。本書全麵講解IEEE802.15.4標準,將幫助你掌握IEEE802.15.4標準以及其工作原理,更好理解物聯網。

更多好書請點擊:


  

內容簡介

  物聯網被認為是下一個巨大的機遇,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現在支持IP的嵌入式設備的數量也正在迅速增加,而6LoWPAN(麵嚮低功耗無綫局域網的IPv6)正是其中非常關鍵的技術。
  《低速無綫個域網 實現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詳細和完整地介紹瞭6LoWPAN協議標準本身、應用、相關標準以及網絡部署和協議實現上的各種設計。使讀者能全麵地領略到基於IPv6的、低功耗的和將來基於移動無綫網絡的設計、配置和運行。
  《低速無綫個域網 實現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適閤物聯網行業的研發人員、網絡工程師、相關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院校計算機、電子工程和信息工程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閱讀,幫助其對6LoWPAN協議標準的瞭解,同時有利於推動物聯網在我國的蓬勃發展。

作者簡介

  JoséA.Gutiérrez,愛默生公司電子技術總監,主持工業領域無綫傳感器網絡應用等諸多技術開發工作,ZigBee聯盟董事會的一員,協助創建瞭ZigBee聯盟。

  LudwigWinkel,西門子公司,IEEE802.15.4e的編輯,ETSIERMTG28項目TR102889-2起草人,德國國傢現場總綫委員會DKEK956副主席及多個國傢國際組織的專傢。

  EdgarH.CallawayJr.,因對無綫傳感器網絡和通信設備、係統上的低功耗設計做齣的巨大貢獻,成為瞭IEEEFellow,前摩托羅拉公司駐ZigBee聯盟董事會代錶,擁有超過40項美國專利。

  RaymondL.BarrettJr.,前摩托羅拉公司實驗室核心成員,美國研發分公司CEO,擁有35項美國專利。





精彩書評

  ★自從低速無綫個域網的第1次修訂案的齣現後,ZigBee聯盟也公布瞭ZigBee規範,該規範在IEEE802.15.4標準的基礎上增加瞭網絡堆棧和應用層。ZigBee規範自2006年9月起已經被下載超過瞭35000次。這些行為的結果是IEEE802.15.4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內成為地球上被廣泛部署的無綫技術。
  你是否想瞭解無綫傳感器網絡市場,或者更直觀地掌握IEEE802.15.4標準以其工作原理,“低速無綫個域網:實現基於IEEE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開始閱讀吧。
    ——IEEE802.15項目主持,ZigBee聯盟主席,BobHeile
  
  ★自從IEEE802.15.4標準在2003年被發布後,催化瞭一場研究無綫傳感器網絡及其應用的風暴。符閤IEEE802.15.4標準的低成本、低功耗、現有商用無綫芯片和組件已經成為瞭變革者,並且明確地建立起以IEEE802.15.4為核心的無綫傳感網絡技術。
  WirelessHART是基於IEEE802.15.4技術並針對工業應用的無綫傳感網絡技術,滿足工業過程自動化中要求特彆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健壯性,並且正在利用無可匹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來改變工業無綫通信係統。
  不論你是無綫傳感網絡領域的新人,或者是想更深入理解IEEE802.15.4標準的工程師,還是已經有可能使用IEEE802.15.4技術的人,“低速無綫個域網:實現基於IEEE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都會非常適閤你。
  ——HART通信基金會執行總監,RonHelson

目錄

譯者序
推薦序
原書序
作者簡介
第0章第3版的介紹和更新
0.1IEEE 802.15.4標準的進化
0.2ZigBee和其他
0.3本書結構
縮略語和縮寫
第1部分
第1章IEEE802.15.4標準--讓無綫傳感器網絡成為可能
1.1WLAN、WPAN和LR-WPAN
1.2ISO/OSI參考模型
1.3無綫傳感器網絡

第2章低速無綫個域網的應用--願景激勵
2.1工業和商業控製與監測--無綫傳感器
2.2住宅智能能源
2.3傢居自動化與網絡化
2.4汽車傳感
2.5精細農業
2.6其他應用
第2部分
第3章IEEE802.15.4標準技術概述--熱身
3.1低功耗和長電池工作周期的實現
3.2IEEE802.15.4標準其他顯著特性
3.3四種幀類型

第4章物理層--從字節到瓦特
4.1頻段和數據傳輸速率
4.2信道分配
4.3新的可選物理層
4.4物理層比特層次的通信
4.5無綫電特性
4.6物理層服務
4.7啓用和禁用物理層
4.8空閑信道評估
4.9能量檢測
4.10分組結構

第5章媒體訪問控製子層--信道接入仲裁以及更多內容
5.1星形網絡拓撲
5.2對等網絡拓撲
5.3超幀結構
5.4MAC層數據傳輸模型
5.5MAC層服務
5.6MAC層PAN信息庫管理原語
5.7啓用和禁用接收器
5.8掃描射頻信道
5.9關聯和取消關聯控製
5.10保障時隙管理
5.11孤點設備管理
5.12同步控製
5.13信標幀管理
5.14無信標幀同步
5.15通信狀態
5.16MAC層幀結構
5.17MAC功能場景
5.18安全服務

第6章網絡功能--源設備到目標設備之間的報文傳輸
6.1特徵概述
6.2上層網絡形成的策略與算法
6.3星形網絡
6.4對等網絡
6.5網絡拓撲決策
第3部分
第7章係統設計方麵的考慮--係統觀
7.1直接序列擴頻
7.2高信道間隔/調製帶寬比
7.3寬鬆的傳輸誤差矢量幅度要求
7.4恒定包絡調製
7.5寬鬆的接收器最大輸入水平
7.6時間和參考頻率間的權衡
7.7單芯片和多芯片實現
7.8原始設備製造商的具體實現
7.9時間與能耗管理
7.10天綫
7.11産品設計的靈活性

第8章現實世界中的問題--接觸現實
8.1共存
8.2同一位置上收發器的安裝
第4部分
第9章WirelessHART的介紹--在過程控製應用中使用IEEE 802.15.
9.1可尋址遠程傳感器高速通道
9.2WirelessHART係統

第10章WirelessHART網絡
10.1網絡自愈
10.2網絡維護
10.3WirelessHART網絡拓撲結構
10.4WirelessHART網絡管理器
10.5WirelessHART網絡管理器的功能

第11章WirelessHART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11.1WirelessHART超幀
11.2時分多址
11.3數據分組的傳輸
11.4數據分組的接收
11.5確認通信
11.6廣播通信
11.7時間同步
11.8跳信道

第12章WirelessHART安全
12.1數據保護和保密
12.2網絡保護和可用性
12.3安全管理器功能

第13章結束語
詞匯錶
參考文獻
1.2.1GSM
1.2.2GPRS/EDGE
1.2.3UMTS
1.2.4HSPA
1.2.5LTE
1.3市場趨勢
1.4LTE的要求
1.5LTE架構的概述
1.5.1網絡架構
1.5.2QoS架構
1.5.3LTE無綫協議架構
1.6UE功能
參考文獻

第2章空閑模式過程
2.1空閑模式功能
2.2服務和小區分類
2.3UE狀態及狀態轉換
2.4PLMN選擇
2.4.1PLMN選擇的觸發
2.4.2可用PLMN的搜索
2.4.3PLMN選擇
2.5位置注冊
2.6小區選擇
2.6.1小區選擇標準
2.6.2基於RRC連接釋放的小區選擇
2.7小區重選
2.7.1測量規則
2.7.2相鄰小區的重選
2.7.3移動狀態依賴比例縮放
2.8訪問驗證
2.8.1小區禁止狀態和小區保留狀態
2.9尋呼接收
參考文獻

第3章無綫資源控製
3.1RRC功能和結構
3.2係統信息
3.2.1配置係統信息
3.2.2係統信息更新
3.3尋呼
3.4連接建立
3.4.1步驟1: 應用訪問類限製
3.4.2步驟2:發送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
3.4.3步驟3:接收RRCConnectionSetup消息
3.4.4步驟4:發送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
3.5安全
3.6RRC連接重配置
3.6.1SRB2的建立
3.6.2DRB的建立
3.6.3與安全激活平行的過程
3.7UE能力信息傳輸
3.8EUTRA內切換
3.8.1切換準備
3.8.2切換執行
3.8.3切換完成
3.9測量控製
3.9.1測量配置
3.9.2測量報告觸發
3.9.3測量報告
3.10RRC連接重建
3.11RAT間移動性
3.11.1進入或移除3GPP係統的RAT間移動性
3.11.2進入/移齣CDMA2000係統的RAT間移動性
3.12RRC連接釋放
參考文獻

第4章分組數據匯聚協議
4.1PDCP功能和結構
4.2報頭壓縮
4.3安全
4.3.1完整性保護
4.3.2加密
4.4數據傳輸
4.5SDU丟棄
4.6切換
4.6.1SRB在切換中的行為
4.6.2UM DRB在切換中的行為
4.6.3AM DRB在切換中的行為
4.7PDCP PDU 格式
4.7.1PDCP Data PDU格式
4.7.2PDCP Control PDU 格式
參考文獻

第5章無綫鏈路控製層
5.1RLC層的功能和架構
5.1.1透明模式(RLC)
5.1.2非確認模式RLC
5.1.3確認模式RLC
5.2成幀
5.3重排序
5.4ARQ操作
5.4.1輪詢
5.4.2狀態報告
5.4.3重傳
5.4.4重分段
5.5窗口操作
5.5.1非確認模式窗口操作
5.5.2確認模式窗口操作
5.6SDU丟棄過程
5.7RLC重建過程
5.8RLC PDU的格式
5.8.1TMD PDU格式
5.8.2UMD PDU格式
5.8.3AMD PDU格式
5.8.4AMD PDU分段格式
5.8.5狀態 PDU格式
參考文獻

第6章媒體接入控製層
6.1MAC層的功能和服務
6.2MAC層架構
6.3MAC信道及信道映射
6.3.1傳輸信道
6.3.2邏輯信道
6.3.3信道映射
6.4調度
6.4.1動態調度
6.4.2半持續調度
6.5調度信息的傳輸
6.5.1緩存狀態報告
6.5.2調度請求
6.5.3功率餘量報告
6.6邏輯信道優先級
6.7非連續接收
6.8混閤自動重傳請求
6.8.1上行鏈路中的HARQ
6.8.2下行鏈路中的HARQ
6.8.3TTI Bundling
6.8.4測量窗口
6.9隨機接入過程
6.10時間校準
6.11MAC PDU格式
6.11.1MAC控製單元
6.11.2隨機接入響應MAC PDU
參考文獻

第7章LTE及LTE�睞dvanced新特徵綜述
7.1基於LTE網絡的語音呼叫
7.2傢庭增強型基站
7.3公共警報係統
7.4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
7.5載波聚閤
7.6中繼技術
7.7最小化路測
7.8增強型小區間乾擾協調
7.9機器模式通信

第8章基於LTE網絡的語音呼叫
8.1LTE語音解決方案
8.1.1終極語音解決方案
8.1.2臨時語音解決方案
8.2IMS VoIP
8.2.1IMS配置
8.2.2雙模單待無綫語音呼叫連續性
8.3電路交換迴退技術
8.3.1CSFB到UTRAN或GRAN
8.3.2CSFB到CDMA2000 1xRTT
8.4服務域選擇
8.4.1UE在IMS VoIP和CSFB之間的決定
8.5IMS VoIP和CSFB的比較
8.6針對VoIP的RAN優化
8.6.1魯棒性報頭壓縮
8.6.2TTI捆綁
8.6.3HARQ的半持續調度
參考文獻

第9章傢庭增強型基站
9.1架構框架
9.1.1接入方式
9.1.2應用案例
9.1.3高層需求
9.1.4網絡體係結構
9.2閉閤用戶組配置
9.2.1CSG 訂閱數據
9.2.2CSG成員狀態
9.3與CSG相關的係統信息
9.3.1CSG識彆信息
9.3.2CSG小區部署信息
9.4CSG的識彆
9.4.1自動CSG搜索
9.4.2手動CSG選擇
9.5CSG小區的移動性
9.5.1RRC_IDLE的移動性
9.5.2RRC_CONNECTED的移動性
9.6對混閤小區的支持
9.6.1動機
9.6.2特點
參考文獻

第10章公共警報係統
10.1警報係統架構
10.2警報信息
10.3警報信息在網絡上的傳遞
10.3.1警報信息傳遞程序
10.3.2警報信息取消程序
10.4警報信息取消程序
10.4.1在係統信息中的PWS通知
10.4.2PWS通知在尋呼過程的指示性
10.4.3警報信息的分割
參考文獻

第11章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
11.1MBMS
11.2MBMS的結構和功能
11.3MBMS單頻網傳輸
11.4MBMS的無綫協議
11.4.1MBMS的第一層和第二層
11.4.2MBMS的第三層
11.5MBMS過程
11.5.1MBMS會話開始
11.5.2MCCH信息獲取和MRB配置
11.5.3MBMS會話更新
11.5.4MBMS會話終止
11.5.5MRB釋放
11.6MBMS在R10版本和R11版本中的增強
11.6.1MBMS計數
11.6.2MBMS持續性
參考文獻

ⅩⅦ第12章載波聚閤
12.1頻譜和部署場景
12.1.1頻譜場景
12.1.2部署場景
12.2小區管理
12.2.1主服務小區和輔服務小區
12.2.2配置信息信令
12.2.3連接和參考
12.2.4跨載波調度
12.2.5擴展測量
12.2.6SCell(輔服務小區)管理
12.2.7載波聚閤的移動性
12.3MAC擴展功能
12.3.1輔服務小區的激活和失活
12.3.2功率餘量報告
12.3.3邏輯信道優先級
12.3.4緩衝區狀態報告
12.3.5非連續接收
12.3.6半持久調度
參考文獻

第13章中繼技術
13.1場景部署
13.2中繼節點的網絡架構
13.3中繼節點類型
13.3.1中繼技術的分層執行
13.3.2Uu和Un鏈路的頻率分離
13.4特定中繼節點的操作
13.4.1承載映射
13.4.2Un DRB的完整性保護
13.4.3RN子幀配置
13.4.4係統信息的更新
13.4.5RN重新配置過程
13.5中繼節點的啓動過程
13.6R10版本中繼節點的簡化操作
參考文獻

ⅩⅧ第14章最小化路測
14.1結構框架
14.1.1用戶案例
14.1.2結閤UE選擇的MDT任務初始化
14.1.3MDT測量結果的收集
14.2Logged MDT
14.2.1配置階段
14.2.2記錄階段
14.2.3報告階段
14.3Immediate MDT
14.3.1配置階段
14.3.2測量與評價階段
14.3.3報告階段
14.3.4MDT上下文環境轉發
參考文獻

第15章增強型小區間乾擾協調
15.1異構網絡部署
15.1.1異構網絡中的乾擾
15.1.2頻域ICIC限製
15.2基於CA的ICIC
15.3時域ICIC
15.3.1限製測量
15.3.2Macro-Pico小區場景
15.3.3Macro-Femto小區場景
15.3.4網絡配置
參考文獻

ⅩⅨ第16章機器模式通信
16.1MTC的超載控製
16.1.1R8版本的超載控製
16.1.2R10版本中的核心網超載控製
16.1.3R11版本中的RAN超載控製
16.2在3GPP中的MTC特性
參考文獻

縮略語








前言/序言

  物聯網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如火如荼,而IEEE802.15.4標準是物聯網中最受歡迎、應用最廣泛、最核心的技術。基於IEEE802.15.4標準的低速無綫個域網是為機器設備間低成本、超低功耗、短距離無綫通信而設計的網絡。近年來,低速無綫個域網的標準和技術受到瞭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也湧現齣瞭一批低速無綫個域網係統、應用實例等,許多工業界的用戶、工程師、學者等期望能更全麵、深入地瞭解該技術。“低速無綫個域網:實現基於IEEE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是IEEE官方齣版的第一本關於“低速無綫個域網”和“IEEE802.15.4標準”的書籍。本書詳細地介紹瞭LR-WPAN係統,是一本關於協議標準本身係統開發和應用性的圖書,是一本剖析LR-WPAN技術及應用層麵的指導性圖書。通過閱讀該書,工業界的工程師能更深入地掌握該技術,有利於其豐富LR-WPAN係統開發經驗及産品開發經驗;工業界的用戶也能更全麵地理解該技術及應用,有利於其在各種應用領域采用該無綫技術;嚮學術界介紹工業無綫領域的潛在研究熱點,有利於其拓展和提升學術研究成果。
  本書共分4個部分、共計13個章節。首先,本書的“第3版引言和最新信息”部分介紹瞭IEEE802.15.4係列標準的最新進展。第1部分簡述低速無綫個域網及其應用;第2部分詳細剖析基於IEEE802.15.4技術的低速無綫個域網中的各種關鍵技術。第3部分講述係統設計方麵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麵臨的問題。第4部分簡要介紹瞭WirelessHART係統及其應用,並剖析瞭WirelessHART中的一些關鍵技術以及安全問題。




alt="" />


《低速無綫個域網: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洞悉無綫傳感網絡的核心技術與前沿應用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信息獲取的便捷性與實時性已成為衡量技術進步的關鍵指標。而在這場變革的幕後,一股強大的技術力量正悄然推動著萬物互聯的進程,那就是無綫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WSN以其低成本、低功耗、自組織、分布式等特性,在環境監測、工業自動化、智能傢居、醫療健康、軍事偵察等眾多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應用潛力。 要深入理解並掌握WSN的核心技術,IEEE 802.15.4標準無疑是繞不開的關鍵門檻。該標準定義瞭在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綫通信環境中,設備如何進行數據的可靠傳輸。它為構建高效、節能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而《低速無綫個域網: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這本書,正是引領讀者深入探索這一關鍵技術領域、理解WSN實現原理、掌握前沿應用實踐的權威指南。 本書第三版在原有基礎上,不僅對經典內容進行瞭精煉和更新,更加入瞭大量反映當前技術發展趨勢的全新內容,使其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瞭新的高度。全書圍繞IEEE 802.15.4標準的核心,係統地闡述瞭無綫傳感器網絡的設計、實現、部署和管理等各個環節,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技術認知框架。 從基礎原理到協議棧的深度剖析:構建紮實的理論根基 本書開篇便從低速無綫個域網(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LR-WPAN)的基本概念入手,清晰地界定瞭其與其他無綫通信技術的區彆與聯係。隨後,重點聚焦於IEEE 802.15.4標準,對其MAC層(介質訪問控製層)和PHY層(物理層)的詳細規範進行瞭深入的講解。讀者將瞭解到: 物理層(PHY): 如何在不同的頻段(如ISM頻段)實現高效的射頻信號傳輸,包括調製解調方式、信道訪問機製、數據編碼、功耗管理策略等。特彆地,本書會深入探討802.15.4標準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物理層參數,在保證通信可靠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這是WSN得以大規模部署的關鍵。 MAC層: 這是IEEE 802.15.4標準的核心部分,它負責協調網絡中節點的通信,確保數據能夠有序、高效地在節點間傳輸。本書將詳盡介紹其兩種主要的MAC協議:CSMA/CA(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碰撞避免)和時分調度(TSCH,Time-Slotted Channel Hopping)。 CSMA/CA作為一種事件驅動的隨機訪問機製,在對時延要求不苛刻、節點數量可控的網絡中錶現齣色。本書會詳細解析其工作流程,包括信道空閑檢測、退避算法、確認機製等,並分析其在不同場景下的優劣勢。 TSCH則是一種麵嚮確定性通信和低功耗的新型MAC協議,它通過將通信時間劃分為離散的時間槽,並為每個節點分配特定的時隙進行通信,有效避免瞭碰撞,顯著提升瞭網絡的確定性和可靠性,尤其適用於對時延敏感的應用。本書會深入剖析TSCH的調度算法、鏈路同步、路由發現等關鍵技術,以及它如何成為下一代WSN的重要支撐。 網絡層與應用層: 雖然IEEE 802.15.4標準主要定義瞭MAC層和PHY層,但本書也提供瞭對更高層協議棧的視角。它會探討如何基於802.15.4構建完整的WSN協議棧,例如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它允許在低功耗、低帶寬的802.15.4網絡上運行IPv6協議,極大地擴展瞭WSN的應用範圍,使其能夠無縫接入互聯網。同時,本書還會介紹WSN常見的應用層協議,如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以及如何設計和實現各種傳感器數據采集、處理和分發的應用。 深入理解網絡架構與拓撲:構建靈活可靠的網絡 一個成功的無綫傳感器網絡離不開閤理的網絡架構和拓撲設計。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 節點類型與角色: 深入解析全功能設備(FFD)和簡易功能設備(RFD)的區彆,以及在網絡中扮演的協調器(Coordinator)、路由器(Router)和終端節點(End Device)等角色。理解不同角色的功能和交互,是構建高效網絡的基石。 網絡拓撲結構: 介紹星型、樹型、網狀等常見的WSN拓撲結構,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特彆地,對於網狀拓撲,本書會深入講解其在路由選擇、節點冗餘、魯棒性方麵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路由協議(如AODV, RPL等)實現節點的動態連接和數據轉發。 節點間的通信模式: 涵蓋單播、廣播、多播等通信方式,並深入探討WSN中特有的通信模式,如周期性數據上報、事件觸發式通信等,以及如何根據應用需求選擇最優的通信策略。 掌握網絡性能優化與功耗管理:實現長效穩定運行 低功耗是無綫傳感器網絡最核心的優勢之一,也是其得以大規模部署的關鍵。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講解: 功耗管理技術: 從硬件設計和軟件算法兩個層麵,全麵介紹各種功耗管理策略。包括節點休眠與喚醒機製、數據傳輸的最小化、最優的MAC協議選擇、以及硬件的低功耗設計指南等。讀者將瞭解到如何通過精細化的功耗控製,顯著延長WSN節點的電池壽命,從而降低維護成本,實現網絡的長期穩定運行。 網絡性能評估與優化: 介紹衡量WSN性能的關鍵指標,如吞吐量、時延、丟包率、能量效率、網絡覆蓋範圍等,並提供多種性能評估方法和工具。在此基礎上,本書將探討各種優化手段,包括路由優化、調度優化、信道管理、負載均衡等,幫助讀者設計和部署高性能的WSN。 安全性考量: 在日益增長的網絡威脅麵前,WSN的安全性變得尤為重要。本書會討論WSN麵臨的安全挑戰,如數據竊聽、篡騙、拒絕服務攻擊等,並介紹相應的安全機製,包括加密、認證、訪問控製等,以確保傳感器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聚焦前沿應用與案例分析:洞悉未來發展趨勢 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將其與實際應用相結閤,纔能真正掌握技術精髓。《低速無綫個域網: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將讀者帶入真實的WSN應用場景: 智能傢居與樓宇自動化: 探討如何利用802.15.4構建智能照明、環境監測、安防報警、傢電控製等係統,實現能源的節約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工業物聯網(IIoT): 分析WSN在生産過程監控、設備狀態監測、資産跟蹤、倉儲管理等方麵的應用,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産和精益管理。 智慧農業與環境監測: 介紹WSN在土壤濕度監測、氣象數據采集、病蟲害預警、精準灌溉等方麵的應用,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在環境汙染監測、野生動物追蹤等領域的實踐。 醫療健康與可穿戴設備: 探討WSN在遠程患者監護、生理參數實時采集、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方麵的應用,為個人健康管理和遠程醫療提供支持。 本書的獨到之處與價值所在 《低速無綫個域網: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並非一本簡單介紹標準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技術嚮導,帶領讀者: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協議細節和應用場景,適閤不同層次的讀者。 理論與實踐並重: 既有嚴謹的理論闡述,又有貼閤實際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將知識融會貫通。 與時俱進,緊跟前沿: 第三版充分反映瞭TSCH、6LoWPAN等最新的技術進展,確保讀者掌握的是當前及未來的主流技術。 邏輯清晰,結構閤理: 內容組織嚴謹,章節劃分清晰,便於讀者係統地學習和查閱。 語言精練,專業性強: 避免瞭生硬的機器翻譯痕跡,文字流暢自然,專業術語使用準確。 總而言之,《低速無綫個域網: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係統性強、內容權威的WSN技術專著。無論您是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術人員,還是希望在物聯網、智能硬件等領域尋求技術突破的工程師,亦或是對無綫傳感器網絡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本書都將是您構建堅實技術基礎、把握行業發展脈搏的寶貴財富。通過研讀此書,您將能夠深刻理解IEEE 802.15.4標準在低功耗無綫通信中的核心作用,掌握構建高效、可靠、節能的無綫傳感器網絡的關鍵技術,並洞悉其在各行各業的廣闊應用前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絕對可以說是“物超所值”。作為一個在嵌入式係統領域摸爬滾打瞭多年的工程師,我對無綫通信技術一直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偏重某一個特定協議的實現細節,很難找到一本能夠兼顧理論深度和實際應用指導的讀物。這本《低速無綫個域網》正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以IEEE 802.15.4標準為切入點,係統地講解瞭無綫傳感器網絡的設計、實現與優化。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802.15.4 MAC層協議的詳細闡述,特彆是它如何平衡網絡的吞吐量、延遲和能量消耗。對於像我這樣需要設計低功耗設備的工程師來說,書中關於節點喚醒、數據傳輸時機選擇等優化策略的討論,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此外,書中關於網絡發現、路由選擇以及節點加入和退齣的機製的講解,也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穩定可靠的無綫傳感器網絡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彆喜歡書中給齣的各種圖例和實際案例分析,這使得原本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也讓我能夠更容易地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於任何需要構建低功耗、自組織無綫傳感器網絡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評分

老實說,我選擇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有些忐忑的。我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對硬件和底層通信協議的瞭解並不深厚,但工作需求又讓我必須涉足無綫傳感器網絡領域。這本書的標題“低速無綫個域網 實現基於IEEE 802.15.4的無綫傳感器網絡(原書第3版)”聽起來就相當技術性。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它清晰的邏輯和易於理解的語言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假設讀者是通信領域的專傢,而是從頭開始,用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解釋瞭802.15.4標準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細節。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MAC層協議的講解,它詳細解釋瞭CSMA/CA(載波偵聽多點接入/衝突避免)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過這種機製來減少數據衝突,提高網絡的可靠性。雖然我不會親自去設計一個MAC層協議,但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對於我編寫上層應用,優化網絡性能至關重要。書中還討論瞭能量管理的重要性,這在電池供電的傳感器節點中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各種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的介紹,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通信策略來延長節點壽命,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授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和“如何做”,讓我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項目中。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對構建小型、低功耗的無綫通信網絡充滿熱情,也對各種無綫技術有所瞭解,但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指導我的實踐。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它的標題立刻吸引瞭我——“低速無綫個域網”,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關注的領域。讀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質量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對IEEE 802.15.4標準的介紹,更是對如何利用這一標準構建高效、可靠的無綫傳感器網絡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書中對於物理層和MAC層的講解,細緻入微,讓我對數據傳輸的整個流程有瞭非常清晰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能量效率的強調,這一點對於許多物聯網應用來說至關重要。作者通過講解各種低功耗模式和優化策略,為我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思路,幫助我更好地設計和部署我的無綫傳感器網絡。書中豐富的圖錶和清晰的邏輯結構,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也讓我能夠快速地掌握核心知識。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齣色的技術書籍,它不僅理論紮實,而且緊密聯係實際,是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和應用無綫傳感器網絡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的理想選擇。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像是一次深入淺齣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對物聯網(IoT)和各種無綫通信技術非常感興趣,而低速無綫個域網(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LR-WPAN)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一環。這本書以IEEE 802.15.4標準為核心,詳細闡述瞭如何構建和實現基於這一標準的無綫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什麼是傳感器網絡,它能做什麼,為什麼需要低功耗、低速率的無綫通信,然後逐步深入到802.15.4標準的物理層和MAC層細節。讀到關於幀結構、信道訪問機製、能量檢測和載波偵聽的部分時,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微觀的無綫通信世界,理解瞭數據是如何在這些微小的設備之間傳遞的,又是如何剋服信道乾擾和能量限製的。書中大量的圖示和錶格,將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細節生動化,極大地幫助瞭我理解復雜的概念。尤其是關於網絡拓撲、節點角色(協調器、路由器、終端節點)的介紹,以及它們之間如何協同工作,讓我對WSN的整體架構有瞭清晰的認識。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WSN底層技術,尤其是基於802.15.4標準的應用開發者和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寶典。它提供的知識深度和廣度,遠超我之前的預期,讓我對這個領域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技術手冊,不如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細緻地引導你一步步走進無綫傳感器網絡的世界。我是一名對物聯網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曾經嘗試過一些現成的開發闆和平颱,但總感覺隔靴搔癢,無法深入理解其背後的原理。而這本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遺憾。它聚焦於IEEE 802.15.4標準,這個看似小眾但卻極其重要的技術,是構建許多低功耗、低成本無綫網絡的基礎。書中對於物理層和MAC層的深入剖析,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無綫信號是如何被編碼、傳輸和接收的,以及在復雜的無綫環境中,如何通過精巧的協議來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尤其是關於信道劃分、數據速率、傳輸距離等物理層參數的討論,讓我明白瞭為什麼802.15.4在功耗和傳輸效率之間做齣瞭這樣的權衡。而MAC層的協議,更是讓我驚嘆於工程師們的智慧,如何設計齣簡單高效的機製來管理網絡中的通信衝突,確保數據能夠順利送達。書中對於網絡拓撲的介紹,例如星型、點對點以及更復雜的集群樹結構,也讓我對不同應用場景下網絡組織的優劣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底層無綫通信技術的大門,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和設計我的物聯網項目,而不再僅僅是停留在應用的層麵。

評分

很好~~~~

評分

正版質量非常好,隻是紙比較厚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內容一般

評分

翻譯的不怎麼樣,一看就知道找瞭幾個學生翻的,滿片都是英語的被動式直譯,看著怎麼那麼彆扭,看這翻譯,還不如看原文呢!

評分

好,,,,,,

評分

好,,,,,,

評分

最近做IPv6的WSN,查查

評分

很好~~~~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