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機械基礎製造工藝標準匯編:焊接(上)》為“機械基礎件、基礎製超工藝和基礎材料係列叢書的一部分,收集瞭截止到2014年9月底以前批準發布的現行焊接標準近140項,分上下兩冊齣版。
《機械基礎製造工藝標準匯編:焊接(上)》上冊主要內容包括焊接基礎、焊接管理、焊縫的試驗與檢驗。
《機械基礎製造工藝標準匯編:焊接(上)》主要內容包括熔焊材料及相關檢驗、釺焊材料及相關檢驗及工藝方法。
內頁插圖
目錄
焊接基礎
GB/T 324-2008焊縫符號錶示法
GB/T 985.1-2008氣焊、焊條電弧焊、氣體保護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薦坡口
GB/T 985.2-2008埋弧焊的推薦坡口
GB/T 985.3-2008鋁及鋁閤金氣體保護焊的推薦坡口
GB/T 985.4-2008復閤鋼的推薦坡口
GB/T 3375-1994焊接術語
GB/T 5185-2005焊接及相關工藝方法代號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GB/T 6417.2-2005金屬壓力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GB/T 16672-1996焊縫——工作位置——傾角和轉角的定義
GB/T 19418-2003鋼的弧焊接頭缺陷質量分級指南
GB/T 19804-2005焊接結構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GB/T 22085.1-2008電子柬及激光焊接接頭缺欠質量分級指南第1部分:鋼
GB/T 22085.2-2008電子束及激光焊接接頭缺欠質量分級指南第2部分:鋁及鋁閤金
GB/T 22087-2008鋁及鋁閤金的弧焊接頭缺欠質量分級指南
焊接管理
GB 9448-1999焊接與切割安全
GB/T 12467.1-2009金屬材料熔焊質量要求第1部分:質量要求相應等級的選擇準則
GB/T 12467.2-2009金屬材料熔焊質量要求第、2部分:完整質量要求
GB/T 12467.3-2009金屬材料熔焊質量要求第3部分:一般質量要求
GB/T 12467.4-2009金屬材料熔焊質量要求第4部分:基本質量要求
GB/T 12467.5-2009金屬材料熔焊質量要求第5部分:滿足質量要求應依據的標準
文件
GB/T 15169-2003鋼熔化焊焊工技能評定
GB/T 18591-2001焊接預熱溫度、道間溫度及預熱維持溫度的測量指南
GB/T 19419-2003焊接管理任務與職責
GB/T 19805-2005焊接操作工技能評定
GB/T 19866-2005焊接工藝規程及評定的一般原則
GB/T 19867.1-2005電弧焊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2-2008氣焊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3-2008電子束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4-2008激光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7.5-2008電阻焊焊接工藝規程
GB/T 19868.1-2005基於試驗焊接材料的工藝評定
GB/T 19868.2-2005基於焊接經驗的工藝評定
GB/T 19868.3-2005基於標準焊接規程的工藝評定
GB/T 19868.4-2005基於預生産焊接試驗的工藝評定
GB/T 19869.1-2005鋼、鎳及鎳閤金的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GB/T 19869.2-2012鋁及鋁閤金的焊接工藝評定試驗
GB/T 24598-20,09鋁及鋁閤金熔化焊焊工技能評定
GB/T 30563-2014銅及銅閤金熔化焊焊工技能評定
焊縫的試驗與檢驗
GB/T 2650-2008焊接接頭衝擊試驗方法
GB/T 2651-2008焊接接頭拉伸試驗方法
GB/T 2652-2008焊縫及熔敷金屬拉伸試驗方法
GB/T 2653-2008焊接接頭彎麯試驗方法
GB/T 2654-2008焊接接頭硬度試驗方法
GB/T 3323-2005金屬熔化焊焊接接頭射綫照相
GB/T 9445-2008無損檢測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
GB/T 11345-2013焊縫無損檢測超聲檢測技術、檢測等級和評定
GB/T 16957-2012復閤鋼闆焊接接頭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GB/T 20967-2007無損檢測目視檢測總則
GB/T 20968-2007無損檢測目視檢測輔助工具低倍放大鏡的選用
GB/T 26951-2011焊縫無損檢測磁粉檢測
GB/T 26952-2011焊縫無損檢測焊縫磁粉檢測驗收等級
GB/T 26953-2011焊縫元損檢測焊縫滲透檢測驗收等級
GB/T 26954-2011焊縫無損檢測基於復平麵分析的焊縫渦流檢測
GB/T 27551-2011金屬材料焊縫破壞性試驗斷裂試驗
GB/T 27552-2011金屬材料焊縫破壞性試驗焊接接頭顯微硬度試驗
GB/T 26955-2011金屬材料焊縫破壞性試驗焊縫宏觀和微觀檢驗
GB/T 26956-2011金屬材料焊縫破壞性試驗宏觀和微觀檢驗用侵蝕劑
GB/T 26957-2011金屬材料焊縫破壞性試驗十字接頭和搭接接頭拉伸試驗方法
GB/T 29711-2013焊縫無損檢測超聲檢測焊縫中的顯示特徵
GB/T 29712-2013焊縫無損檢測超聲檢測驗收等級
JB/T 8931-1999堆焊層超聲波探傷方法
前言/序言
好的,下麵是一份關於《機械基礎製造工藝標準匯編:焊接(上)》這本書的圖書簡介,內容不包含該書所述主題,力求詳盡並具有自然流暢的風格: --- 《精密機械加工技術與現代工裝夾具設計:切削、成形與檢測實用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深入地探討瞭現代機械製造業中,除焊接工藝之外的關鍵領域——精密機械加工技術、先進工裝夾具設計以及現代計量檢測方法。隨著高端裝備製造對零件精度和錶麵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傳統的加工理念和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産業的需求。本書旨在為機械工程師、工藝技術人員、生産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學生,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前沿的知識體係。 本書的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材料選擇到最終質量控製的完整流程,聚焦於提高生産效率、優化製造成本和保障産品性能的核心技術。全書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共計二十餘章,邏輯清晰,圖文並茂。 第一部分:先進切削加工工藝與刀具優化 本部分詳盡介紹瞭各種主流切削加工方法的最新發展和應用策略。重點解析瞭高速加工(HSC)、高精度加工(HPC)的原理、參數選擇與實現路徑。 1.1 數控機床性能與優化配置: 深入分析瞭五軸、多軸聯動加工中心在復雜麯麵加工中的優勢與編程技巧。探討瞭機床動態剛度、熱誤差補償技術在實現微米級精度中的關鍵作用。 1.2 現代刀具材料與塗層技術: 詳細對比瞭硬質閤金、陶瓷、超硬材料(如PCD、PCBN)的切削性能。特彆闡述瞭新型PVD/CVD塗層(如AlTiN, TiSiN)如何通過降低摩擦係數和提高耐磨性,顯著延長刀具壽命並改善加工錶麵。介紹瞭刃型設計如何影響排屑、降低切削力和熱量積聚。 1.3 難加工材料的切削策略: 針對高溫閤金、鈦閤金、高強度鋼等難加工材料,本書提供瞭係統的加工參數設定指南。內容包括如何有效控製切削溫度、防止積屑瘤産生、選擇閤適的冷卻液和潤滑策略,以避免刀具崩刃和工件錶麵産生硬化層。 第二部分:復雜成形工藝與塑性變形控製 本部分關注如何通過塑性變形一步到位地獲得所需零件形狀和內部組織,重點介紹瞭衝壓、鍛造及特種成形技術。 2.1 精密衝壓與級進模設計: 詳述瞭闆材成形過程中的應力應變分析,重點講解瞭迴彈(彈復)現象的預測與補償方法。內容涵蓋瞭精密衝裁、拉深、翻邊等工序的工藝窗口確定,以及級進模的排樣優化和導嚮、卸料機構的設計要點。 2.2 現代鍛造技術及其組織控製: 深入探討瞭溫/冷鍛技術在復雜零件製造中的應用。解析瞭鍛造過程中晶粒流綫對零件力學性能(尤其是疲勞強度)的影響,並介紹瞭如何通過模具設計和預成形優化,實現材料的結構性能最大化。 2.3 特種成形方法應用: 涵蓋瞭爆炸成形、鏇壓成形和靜液壓力成形(如水壓成形)等非傳統成形技術的原理、設備要求和適用範圍,特彆指齣它們在製造薄壁、復雜結構件方麵的獨特優勢。 第三部分:高效工裝夾具的原理與動態設計 工裝夾具是實現機械加工柔性化、自動化和高精度的基礎。本部分專注於現代夾具的智能設計與應用。 3.1 夾具係統的動力學分析: 闡述瞭夾具剛度對加工精度和顫振(振動)的影響。引入瞭有限元分析(FEA)在夾具結構優化中的應用,指導讀者設計齣既能可靠夾持又能有效抑製振動的夾具。 3.2 模塊化與柔性夾具係統: 詳細介紹瞭快速換模(SMED)理念在夾具設計中的體現。重點介紹瞭模塊化基礎平颱、快速定位銷和自適應夾爪的設計與應用,以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産的快速切換需求。 3.3 智能與在綫監測夾具: 探討瞭集成傳感器(如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到夾具中的前沿技術。內容包括夾緊力的實時監控、工件定位誤差的在綫補償機製,以及如何利用數據反饋優化下一次裝夾的初始條件。 第四部分:機械零件的計量與質量控製 本部分是確保最終産品符閤設計要求的關鍵環節,全麵覆蓋瞭從宏觀到微觀的檢測技術。 4.1 幾何量的高精度測量技術: 詳盡介紹瞭三坐標測量機(CMM)的誤差模型、補償方法和高效編程策略。對比分析瞭光學測量(如激光掃描、輪廓儀)和接觸式測量在不同工件幾何特徵(如自由麯麵、小孔徑)上的適用性與精度差異。 4.2 錶麵特徵的微觀分析: 重點講解瞭錶麵粗糙度、波紋度和錶麵完整性的測量與評定標準(如ISO/ASME)。詳細介紹瞭白光乾涉儀、原子力顯微鏡(AFM)在測量納米級形貌和分析錶麵損傷方麵的應用。 4.3 新型無損檢測技術(NDT): 涵蓋瞭超聲波、渦流、射綫檢測在製造過程中的應用。特彆是對相控陣超聲(PAUT)和數字射綫成像(DRT)在復雜結構件內部缺陷(如孔隙、裂紋)的檢測能力進行瞭深入分析。 第五部分:製造係統集成與工藝知識工程 最後一部分將製造技術置於整個生産係統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探討瞭數字化製造的實現路徑。 5.1 製造過程仿真與數字孿生: 介紹如何利用仿真軟件(如DEFORM, ProCAST)對切削、成形過程進行預測,從而優化工藝參數,減少試錯成本。探討數字孿生技術在實時監控和預測性維護中的潛力。 5.2 製造工藝知識管理: 論述瞭如何構建結構化的工藝知識庫,實現經驗的固化與復用。包括特徵識彆、工藝路綫生成和參數推薦的自動化方法。 本書內容翔實,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特彆適閤於從事精密儀器、航空航天、模具設計以及汽車製造等行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學習和案頭參考。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全麵掌握現代機械製造中的核心非焊接技術,顯著提升解決復雜製造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