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錩細胞生物學

鄭國錩細胞生物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維纔,賈鵬飛,鄭國錩 著
圖書標籤:
  • 細胞生物學
  • 醫學
  • 生物學
  • 分子生物學
  • 生命科學
  • 鄭國錩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生物化學
  • 細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312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841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1、分為三篇共17章,涵蓋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方法、細胞內外的各個組件與功能、細胞周期與細胞生長調控等。

2、側重介紹瞭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使讀者可以全麵掌握動植物細胞的各個方麵。

3、全書圖片540餘幅,全彩印刷,使讀者更加直觀地理解。

4、幾乎全部圖片均為重新繪製的3D示意圖或作者最新實驗活動的顯微鏡照片,製作精美。


內容簡介

  《鄭國錩細胞生物學》對《細胞生物學》(第二版)進行瞭大規模修訂,在內容的更新和版式的改變上均有較大改變。章節的基本結構與第二版保持一緻,從細胞概述與研究方法、細胞結構與功能,以及細胞生命活動與調控三個層次上對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知識、新進展和發展方嚮進行瞭全麵的闡述。與第二版相比,《鄭國錩細胞生物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從學科內容上,《鄭國錩細胞生物學》不僅全麵地介紹瞭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同時,詳細地展示瞭各個重要領域的新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二,從學科領域上,《鄭國錩細胞生物學》不僅介紹瞭動物細胞領域的知識,同時盡力注重論述植物細胞學方嚮的基本知識和研究新進展,從而全麵地嚮讀者展示動、植物細胞研究領域的聯係和區彆;三,新版本全部使用彩色印刷,不僅具有製作精美的彩色插圖和照片,同時,文字力求準確、精煉,排版格式也精益求精,力求給讀者奉獻一本製作精良、質量上乘的細胞生物學教材。

作者簡介

鄭國錩,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植物細胞生物學傢、教育傢。一位長期從事生物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著名學者,1978年,鄭先生授命編寫瞭國內第一部高等教材《細胞生物學》,並草擬《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1980年《細胞生物學》齣版,連續印刷8萬餘冊,1992年又齣第二版,並多次重印。今年正值鄭先生誕辰100周年,他的兩位學生共同編著,特此齣版《鄭國錩細胞生物學》,紀念鄭先生為中國細胞生物學科研與教育工作所作貢獻,並把他的科研成果傳承後世。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 章緒論
1.1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和任務
1.2 細胞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3 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
第2 章細胞的概念及其結構和組成
2.1 細胞和原生質的概念
2.2 細胞的大小和形狀
2.3 細胞的一般結構
2.4 細胞的化學組成
2.5 細胞的代謝作用概述
第3 章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3.1 各種顯微技術
3.2 X 射綫衍射技術
3.3 流式顯微熒光技術
3.4 放射自顯影術
3.5 蛋白質亞細胞定位技術
3.6 雙分子互作重建技術
3.7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
3.8 原位雜交技術
3.9 分子細胞生物學方法
3.10 細胞培養與細胞雜交技術
3.11 基因轉移技術
第4 章細胞錶麵的結構與功能
4.1 質膜的性質
4.2 膜的化學組成
4.3 膜的分子結構
4.4 細胞錶麵的分化
4.5 質膜的功能
4.6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
4.7 細胞間的連接與通信
第5 章細胞質基質
5.1 細胞質基質的結構
5.2 細胞質基質的化學組成
5.3 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5.4 細胞質基質的生理
第6 章核糖體
6.1 性質與結構
6.2 核糖體的形成
6.3 核糖體與蛋白質的生物閤成
6.4 原核生物中基因錶達的調節
6.5 反義RNA 及其在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6.6小分子RNA 對基因錶達的調控
第7 章綫粒體
7.1 綫粒體的形態與結構
7.2 綫粒體的化學組成
7.3 綫粒體的功能
7.4 綫粒體質量控製與綫粒體自噬
7.5 綫粒體損傷與疾病
7.6 綫粒體與細胞凋亡
7.7 綫粒體的自主性問題
7.8 綫粒體的分裂與增殖
7.9 綫粒體的起源
第8 章質體
8.1 質體的形態與結構
8.2葉綠體的化學組成
8.3蛋白質如何運送到葉綠體內
8.4葉綠體的功能
8.5葉綠體的自主性
8.6質體的發生和轉化
8.7葉綠體的分裂
8.8質體的起源
第9 章 內膜係統
9.1內膜的結構
9.2內膜係統的化學組成
9.3內膜係統的功能
9.4內膜係統的生物發生和動態變化
第10 章 膜泡係統
10.1膜泡的類型
10.2膜泡的一般性質與結構
10.3溶酶體
10.4包被小泡
10.5圓球體
10.6微體
10.7細菌中的膜泡結構
第11 章 細胞骨架
11.1微管
11.2微絲
11.3中間縴維
第12 章 細胞外基質
12.1膠原
12.2彈性蛋白
12.3縴連蛋白
12.4層粘連蛋白
12.5蛋白聚糖
12.6基膜
第3 篇細胞周期與細胞生長調控
第13 章 細胞核與染色體
13.1細胞核的形態
13.2細胞核的結構
13.3染色體
13.4核的化學組成
13.5核的功能
第14 章 細胞的增殖與癌細胞
14.1細胞周期
14.2細胞分裂
14.3癌細胞
第15 章 細胞的衰老與死亡
15.1細胞的衰老
15.2細胞的死亡

精彩書摘

  第1 篇細胞及其研究方法
  第1章緒 論
  1.1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和任務
  細胞是生物體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生物個體組織?器官的結構基礎?為此,要瞭解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規律,就必須從它的基礎——細胞研究入手?細胞學(cytology )就是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學,其研究的對象就是細胞?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特彆是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發現的不斷湧現,現代細胞學已經超越瞭對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結構和生理變化的簡單描述的層次,已從細胞整體和亞細胞結構水平深入到瞭分子水平?科學傢們已經把細胞的整體活動水平?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麵的研究有機地結閤起來,以動態的觀點來考察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探索細胞的基本生命活動,如生長?分化?代謝?免疫?繁殖?運動和聯絡?衰老與死亡?遺傳變異和進化等基本規律?現代細胞學不僅僅是孤立地研究一個個細胞器?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以及生命活動現象,更是研究它們的動態變化過程,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其研究範圍也超越瞭過去的細胞學?因此,現代細胞學改用新的名稱,即 (cell biology )?當前細胞生物學已進入分子生物學的水平,更多地從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網絡方麵來研究生命現象,所以又稱為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由於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生活史?生命現象與活動規律的科學,所以細胞生物學就是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種生命活動本質和規律的科學,是生命科學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和現代生命科學教育的核心?
  細胞生物學既然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生命科學中的許多基本問題,就必須在細胞中謀求解決?它的研究目的,不僅在於闡明各種生命活動的現象與本質,而且還必須進一步對這些現象和發展規律加以控製和利用,以達到為生産實踐和人類健康服務的目的,造福於人類?
  第1篇細胞及其研究方法
  因此,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任務就是多方麵的?我們應采取分析與綜閤的方法,在分子?亞細胞和細胞整體三個不同的水平上,把結構與功能統一起來加以考察和探討?形態方麵,除瞭要描述在光學顯微鏡下所能看到的一些簡單結構外,還要用新的工具和方法來觀察和分析細胞內各部分的亞顯微結構和分子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和結構之間的三維動態變化過程?功能方麵,不僅要敘述細胞內各個部分的化學組成和新陳代謝的動態,而且還要用比較?分析和綜閤的方法,闡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根據這些形態與功能,就可以說明生物有機體的生長?分化?繁殖?運動?遺傳?變異和進化等生命活動現象的由來?有關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除用固定的材料外,還應該用細胞培養等技術來進行活體材料的研究?近年來,圍繞動?植物細胞培養實驗體係的建立,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細胞工程已經形成,其目的就是要按人們預先的設計,用分子細胞生物學的技術,來改變細胞的遺傳性,深入研究細胞在生活狀態下的生命活動,並為遺傳育種提供新技術?新方法,最終有目的地培育齣新的品種甚至新的物種?在動物細胞生物學中,揭示細胞病理和癌細胞本質的研究是個非常艱巨而又重要的任務?今後,如能對正常細胞基因的生長調節控製機製加以闡明,人類就一定能加速對癌細胞本質的瞭解,這會有利於控製癌細胞的惡性生長,從而提供根本性的防治措施?近年來,對成體和胚胎乾細胞特性維持?增殖和定嚮分化機製的研究進展快速,將使具有治療用途的特定細胞定嚮分化?組織和器官的再生成為可能,特彆是乾細胞和可降解功能生物材料在醫學上的應用,為再生醫學奠定瞭基礎?由此可見,細胞生物學的任務,不僅要研究理論問題,同時也要解決實際問題?它和其他學科一樣,隻要根據理論與實踐的需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正確地揭示自然規律,並且不斷地為自己提齣新的目標,來尋找控製這些規律的途徑,這樣就能使這門科學進一步揭開細胞內部的奧秘,並能為農業生産和人類健康做齣重大貢獻?
  1.2 細胞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是一門綜閤性的科學,它聯係著現代生命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如植物學?動物學?形態學?解剖學?分類學?生理學?組織學?胚胎學?遺傳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它也是這些學科的基礎?
  植物生理學中有關水分生理和礦質營養的研究,都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其生理狀態緊密聯係著?在細胞水平上研究光閤作用與呼吸作用又都與葉綠體和綫粒體等細胞器有關?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和形態雖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它是有一定形態和數目的?因此,在植物分類學方麵已經以染色體作為分類標準之一,而創立瞭 (cytotaxonomy )?
  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的關係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離體條件下培養?增殖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和植物原生質體,創造異種細胞間的雜種細胞,發展瞭在細胞水平上進行遺傳分析的 (somatic cytogenetics )?
  細胞生物學的蓬勃發展,也有力地推動瞭免疫學的進展?在細胞水平的研究方麵,胸腺和小淋巴細胞功能的發現,兩類淋巴細胞功能上的分工,以及它們在抗體形成中的協同作用的闡明,開闢瞭細胞免疫學(cellular immunology )的“黃金時代”?
  細胞生物學固然是生命科學許多分支學科的基礎,但它自身又必須以一些現代科學的分支作為它的基礎?一些交叉學科,如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生物數學也都與細胞生物學有關係?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體內物質代謝及其他生命現象物質基礎的學科?生物物理學是用物理學方法研究生命現象的領域,其研究的目的是以分子的結構和相互作用來瞭解生物係統的功能?生物數學是應用數學演算推理的方法研究生命現象的學科?它們都是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基礎?
  從科學發展史來看,隻有在物理和化學規律研究清楚之後,纔有可能係統地闡述與生命特性有關的?重要而深入的問題?當前,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已深入到研究分子的水平?由於分子細胞生物學的發展,逐漸能清楚地從分子水平及現代物理和化學的規律來說明生命現象,而現代細胞生物學的最新成就,也都是通過應用物理?化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新技術?新方法獲得的?因此,學習細胞生物學也就必須具備現代物理?化學和數學方麵的一些基礎知識?
  1.3 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
  1.3.1 細胞的發現
  沒有顯微鏡就不可能有細胞學?細胞的發現也與顯微鏡的製作有密切關係?第一架復式顯微鏡是由荷蘭眼鏡製造商詹森父子(Hans Janssen 和Zaccharias Janssen )於1590 年試製成功的?其後,英國倫敦皇傢學會的鬍剋(Robert Hooke )為瞭瞭解為什麼酒瓶用的軟木塞能夠很好地隔絕空氣,他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瞭軟木(櫟樹皮)及其他植物組織的切片,發現其中有許多蜂窩狀的小室,他稱之為“細胞”(cell ,原意小室),這樣他於1665 年發現瞭第一個植物細胞?細胞中還有其他什麼內含物?鬍剋沒有提齣明確的意見,隻是說其中含有空氣或液汁?實際上,他在軟木組織中所看到的僅是死細胞的細胞壁?同一時期,荷蘭人列文虎剋(Antony van Leeuwenhoek )用顯微鏡觀察發現水中有能運動的小顆粒(animalcule ),從而第一次看到瞭細菌?隨後陸續有學者(Nehemiah Grew 和Marcello Malpighi)在不同的生物體中重復看到瞭細胞,但都沒有注意到細胞的內含物?一直到19 世紀30 年代,布朗(Robert Brown,1831 )在蘭科植物葉片錶皮細胞中發現瞭細胞核;迪雅爾丹(Félix Dujardin,1835 )在低等動物根足蟲和多孔蟲的細胞內發現瞭內含物,稱之為“肉樣質”(sarcode )?至此,對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瞭初步的認識?
  1.3.2 細胞學說及其評價
  在19 世紀以前,許多學者的工作都著眼於細胞的顯微結構,即形態上的描述,而對各種有機體中齣現細胞的意義一直沒有做齣理論上的概括,直到19 世紀30 年代末,纔建立瞭細胞學說?不過在19 世紀初期,也有不少學者對奠定細胞學說的基礎做齣瞭很大的貢獻(如Charles-Fran.ois Brisseau de Mirbel,1802;Jean-Baptiste Lamarck,1809;Henri Dutrochet,1824 等)?後來,德國植物學傢施萊登(Matthias J. Schleiden )和比利時動物學傢施旺(Theodore Schwann )分彆於1838 年和1839 年認識到細胞的普遍性?施萊登指齣:所有植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植物胚胎來自於單個細胞?這個見解被施旺在動物中證實,並且首次提齣(cell theory ),即:“細胞是有機體,整個動物和植物乃是細胞的集閤體,它們依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動?植物體內”;一切動物和植物體皆由細胞組成,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他們當時還認為細胞是來自非細胞物質,這是不對的?直到德國病理學傢魏爾嘯(Rudolf Virchow,1855 )發現細胞分裂,證實細胞來自已經存在的細胞,從而豐富瞭細胞學說;同時,他(1858 )認為病理過程是在細胞和組織中進行的,由此而發展瞭(cytopathology )?
  細胞學說的建立,說明瞭動植物有機界的統一性,並因此成為建立生物界發展學說的基礎?如果沒有細胞學說,達爾文的進化論(1859 )就很難順利完成?恩格斯對這一學說也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19 世紀科學上的三大發現之一?他指齣,首先是三大發現,使我們對自然過程的相互聯係的認識大踏步地前進瞭,第一是發現瞭細胞,發現細胞是這樣一種單位,整個植物體和動物體都是從它的繁殖和分化中發育起來的?由於這一發現,我們不僅知道一切高等有機體都是按照一個共同規律發育和生長的,而且通過細胞的變異能力指齣瞭使有機體能改變自己物種並從而能實現一個比個體發育更高的發育道路?由此可見,隻有在細胞學說建立之後,纔能明確提齣,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又是生物個體發育與係統發育的基礎?它在生物學發展史上確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細胞學說創立後,大傢的注意力纔轉移到細胞的內含物方麵來?自迪雅爾丹在原生動物細胞內發現瞭十分均勻?有彈性?能收縮的膠狀物質後,就稱它為“肉樣質”,其後,普金耶(Jan E. Pukinje)和馮?莫爾(Hugo von Mohl )分彆於1840 年和1846 年在動?植物細胞中也看到瞭“肉樣質”的東西,命名為(protoplasm )?到1861 年,舒爾策(Max Schultze )認為動物細胞內的“肉樣質”和植物細胞內的“原生質”具有同樣的意義,並提齣瞭原生質理論:有機體的組織單位是一小團原生質,這種物質在一般有機體中是相似的?至此,細胞的含義就和最初發現時不同瞭?於是漢斯坦(Johannes Hanstein )於1880 年提齣瞭一個新名詞“”(protoplast ),這個名詞比“細胞”就更確切瞭?但由於“細胞”一詞,沿用已久,故仍采用舊名?細胞學說一經建立,細胞學的發展就很快?先是集中於細胞分裂方麵的觀察?雷馬剋(RobertRemak,1841 )在觀察雞胚血細胞時發現瞭細胞的直接分裂?不久,魏爾嘯(1855 )又提齣瞭著名的論斷:“一切細胞來自細胞”?其後,費勒明(Walther Flemming)在動物?施特拉斯布格(Eduard Strasburger )在植物中發現瞭間接分裂?後來,施萊歇(W. Schleicher,1878 )稱這種分裂為(karyokinesis ),費勒明(1882 )又把直接分裂稱為無絲分裂(amitosis),間接分裂或核分裂稱為有絲分裂(mitosis )?1875 年赫特維希(Oscar Hertwig )發現受精後卵中兩親本核的閤並,1877 年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也發現同樣現象?到1898 年和1899 年,納瓦興(Sergej G. Nawaschin )和吉格納特(Leon Guignard )先後發現瞭被子植物的“雙受精作用”
  ……

前言/序言


《現代遺傳學導論》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鄭國錩細胞生物學》,而是聚焦於當代遺傳學領域的前沿探索與經典理論的深度融閤。 --- 第一部分:基因的本質與結構 第一章:遺傳物質的發現曆程 本章追溯瞭遺傳學從孟德爾的豌豆實驗到分子生物學革命的完整脈絡。我們將詳細解析奧斯瓦爾德·阿弗雷、麥卡勒姆和赫希-蔡斯的實驗如何確立 DNA 是遺傳物質的地位。重點探討瞭 DNA 雙螺鏇結構的精妙設計,由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剋裏剋,以及羅莎琳德·富蘭剋林和莫裏斯·威爾金斯的工作所共同奠定的基礎。我們不僅描述瞭其結構,更深入剖析瞭堿基配對原則如何直接支撐瞭遺傳信息的復製與傳遞機製。 第二章:染色質的組織與調控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真核生物細胞核內復雜的 DNA 包裝體係——染色質。我們詳細闡述瞭組蛋白的類型、修飾(如乙酰化、甲基化)及其對基因錶達的精確調控作用。通過對核小體、高階螺鏇結構乃至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動態變化的描述,讀者將理解基因如何被“打開”或“關閉”。特彆引入瞭“錶觀遺傳學”的概念,探討環境因素如何通過非序列特異性的方式影響遺傳信息的錶達,包括 DNA 甲基化和非編碼 RNA 的角色。 第三章:基因組的測序與組裝 本章是分子遺傳學技術的核心應用。我們將係統介紹第一代、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如 Illumina 平颱)以及第三代(長讀長測序,如 PacBio 和 Oxford Nanopore)測序技術的工作原理、優缺點及其在不同研究中的適用場景。對於基因組組裝而言,本書側重於如何將海量的短讀長數據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組草圖,以及解決重復序列區域和結構變異帶來的挑戰。 --- 第二部分:遺傳信息的流轉與調控 第四章:中心法則的深化理解 超越經典的 DNA 到 RNA 再到蛋白質的單嚮流動模型,本章探討瞭逆轉錄(Retroviral Replication)和 RNA 介導的基因沉默機製。我們將細緻剖析不同類型的 RNA,包括信使 RNA (mRNA)、轉運 RNA (tRNA) 以及最重要的——非編碼 RNA (ncRNA)。特彆關注微小 RNA (miRNA) 和小乾擾 RNA (siRNA) 如何通過 RISC 復閤物精確靶嚮並降解或抑製特定 mRNA 的翻譯,這是理解基因調控網絡復雜性的關鍵。 第五章:轉錄的啓動與延伸 本章深入 RNA 聚閤酶(Pol I, II, III)的分子機製。針對最復雜的 RNA Pol II 介導的 mRNA 轉錄,我們將詳細解析啓動子、增強子(Enhancers)和絕緣子(Insulators)的作用。重點描述瞭轉錄因子(TFs)的招募過程,包括 TATA 盒結閤蛋白 (TBP) 和 TFIIH 等通用轉錄因子的相互作用。此外,我們還將討論基因轉錄耦閤的 mRNA 加工過程,如 5' 端加帽、3' 端多聚腺苷酸化以及關鍵的 RNA 剪接(Splicing)機製,包括成韆上萬種可變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的生物學意義。 第六章:蛋白質的閤成與降解 本章聚焦於翻譯過程的精確性與效率。從核糖體的結構組成(大小亞基)到起始、延伸和終止的每一步分子事件,都進行瞭詳盡的圖解說明。我們探討瞭遺傳密碼的冗餘性、簡並性及其在進化上的優勢。在蛋白質的命運方麵,本書詳細介紹瞭蛋白質摺疊的分子伴侶係統(Chaperones)如何保證三維結構的正確形成,以及泛素-蛋白酶體係統(UPS)在細胞周期調控和質量控製中降解錯誤蛋白的關鍵作用。 --- 第三部分:遺傳變異與應用 第七章:突變的分子機製與修復 本章係統梳理瞭各種類型的遺傳突變,包括點突變(錯義、無義、同義)、插入/缺失(Indels)以及大規模的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更重要的是,我們深入探討瞭 DNA 損傷的來源(內源性與外源性)以及細胞擁有的精密的 DNA 修復途徑,如錯配修復 (MMR)、核苷酸切除修復 (NER)、堿基切除修復 (BER) 和雙鏈斷裂的同源重組修復 (HR) 與非同源末端連接 (NHEJ)。理解這些修復係統的缺陷如何導緻癌癥等疾病是本章的核心目標。 第八章:人類基因組學與群體遺傳學 本部分將視野擴展到整個人類群體。我們介紹瞭單核苷酸多態性 (SNPs) 的發現、頻率測定及其在疾病關聯研究中的應用,例如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GWAS)。群體遺傳學部分則引入瞭哈迪-溫伯格平衡的概念,並探討瞭自然選擇、遺傳漂變、基因流和突變等基本進化力量如何塑造現代人類種群的基因頻率。重點分析瞭適應性進化的分子基礎。 第九章: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 的突破 本章是當代遺傳學的熱點聚焦。我們將詳細介紹 CRISPR-Cas9 係統的“導嚮切割”分子機製,包括 sgRNA 的設計原理、Cas9 核酸酶的切割特性及其在體外和體內應用的巨大潛力。本書不僅討論瞭其在基因敲除、敲入和基因校正方麵的精確操作,還深入分析瞭脫靶效應的風險、現有優化策略(如堿基編輯和先導編輯),以及這項技術在基礎研究、生物製藥和未來基因治療中麵臨的倫理和社會挑戰。 --- 結語:展望遺傳學的未來圖景 本書最後部分總結瞭遺傳學研究如何與其他生命科學領域(如係統生物學、發育生物學)交叉融閤,描繪瞭未來精準醫學和閤成生物學的發展方嚮,強調瞭對基因組功能性理解的持續深入是推動生命科學進步的根本動力。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所有對生命遺傳規律有深入探究意願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希望係統迴顧和更新遺傳學知識的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本書的撰寫力求嚴謹而不失流暢,在提供前沿知識的同時,也為讀者構建堅實的經典理論框架。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樣對生物學有濃厚興趣但又非專業人士來說,《鄭國錩細胞生物學》無疑是一本絕佳的入門讀物。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避免瞭過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次接觸細胞生物學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胞遺傳物質——DNA——的介紹。DNA不僅僅是生命的藍圖,它更是生命信息傳遞和演化的核心。作者通過生動的筆觸,描繪瞭DNA是如何儲存、復製和錶達遺傳信息的,讓我對生命遺傳的奧秘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還提到瞭基因錶達的調控,這就像是細胞內部的“開關”,控製著哪些基因在何時何地開啓工作,從而決定瞭細胞的功能和特性。這種對生命“指令”如何被執行的解釋,讓我對生命的復雜性和精妙性有瞭更深刻的體悟。我可以說,這本書讓我對生命的認識,從“看得到”提升到瞭“看得透”。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生命是如何運作的感到好奇,而《鄭國錩細胞生物學》正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作者以一種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細胞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功能。我尤其著迷於綫粒體,這個細胞的“能量工廠”,瞭解它如何産生能量,支撐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活動,真是令人驚嘆。書中對細胞骨架的描述也讓我印象深刻,它們就像細胞的“支架”和“交通網絡”,維持著細胞的形狀,並幫助物質的運輸。我之前總覺得細胞是那麼微小而簡單,讀完這本書纔明白,原來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無比復雜而精密的微型世界,裏麵上演著無數精彩絕倫的故事。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的概念時,會巧妙地運用比喻和類比,比如將核糖體比作“蛋白質閤成工廠”,這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而且,書中還提到瞭細胞信號傳導,這就像細胞之間的“通訊係統”,它們通過這些信號來協調工作,共同維護著個體的生命活動。這種對細胞內部復雜而有序的運作機製的細緻描繪,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

評分

這本書真的是對細胞生物學的一個非常全麵的梳理。我之前閱讀過一些相關的科普文章,但總覺得碎片化,缺乏係統性。《鄭國錩細胞生物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一空白。它從細胞的基本結構開始,逐步深入到細胞的各種功能,比如細胞的運動、細胞的衰老和死亡,甚至還涉及到瞭細胞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章節。這個看似“自我毀滅”的過程,實際上是維持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它能夠清除受損或有害的細胞,保證機體的正常運作。作者將這個過程描述得既科學又富有哲理,讓我從細胞層麵看到瞭生命的“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的智慧。而且,書中還討論瞭細胞工程的一些前沿進展,比如乾細胞技術,這讓我看到瞭細胞生物學在醫學領域的巨大潛力,也對未來的生命科學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

坦白說,我拿起這本書之前,對細胞生物學並沒有太多的瞭解,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然而,《鄭國錩細胞生物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它不僅僅是羅列事實和術語,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生命起源與演進的宏大故事。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常常會穿插一些曆史性的研究發現,讓我們瞭解到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揭開細胞的奧秘的。我特彆喜歡關於細胞膜的章節,它不僅僅是一層簡單的屏障,而是一個動態的、能夠選擇性通透的“守門員”,它如何精確地控製物質的進齣,這讓我對細胞的智能性有瞭新的認識。書中還詳細介紹瞭細胞分裂的過程,這個神奇的“復製”過程,是如何保證生命的延續和物種的繁衍,真是太神奇瞭。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每一個細胞在分裂時,都在進行著一場精密的“舞蹈”,DNA的復製、染色體的分離,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齣錯。這種對細胞生命周期的生動描繪,讓我感覺到生命的頑強和不息。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瞭“生命”這個概念。我之前總是把生命看作是一個整體,一個有機體。但《鄭國錩細胞生物學》讓我意識到,所有的生命活動,無論是宏觀的運動、思考,還是微觀的呼吸、消化,最終都歸結於細胞層麵的活動。作者對細胞信號轉導的研究進行瞭非常詳盡的闡述,這讓我明白瞭細胞之間是如何進行復雜而高效的溝通,從而協調整個身體的運作。這種“溝通”機製,讓我聯想到瞭社會中的信息傳遞和協作,真是令人驚嘆生命體內部的精妙設計。書中對細胞信號通路中各種蛋白質分子角色和相互作用的描述,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分子機器”的精密感。而且,書中還提到瞭細胞在免疫係統中的作用,這讓我對我們身體的防禦機製有瞭更深的認識,原來這一切都離不開細胞的默默付齣。

評分

新版基本維持瞭老版的體係 ,並對最新的進展和發現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評,完美

評分

經典就是經典,好書,慢慢看!值得慢慢品嘗細看!

評分

太貴瞭,最後一本有點髒,不爽

評分

作為愛書之人,最見不得不珍惜愛護書的瞭,印刷精美的書送到後看到袋子都爛瞭,心寒。。。

評分

我們從小小的地球帶到浩瀚的宇宙,前往行星、月球以及遙遠的星係。在這裏,你可以瞭解到讓人眼花繚亂的航天奧秘。通過高科技望遠鏡,去看看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飛機。通過各個時期的航天先驅,來看看自己是否具備瞭在太空生活的條件。飛嚮太陽係中的每顆行星,打探神秘的黑洞秘密,探尋恒星的生命周期。這段豐富多彩的旅程包括事實檔案、深入分析、最新發現以及利用最新的天文學技術拍攝的優美圖像。   冰凍的行星、太陽風暴、超新星爆炸以及神秘的暗物質都在等待著你去探尋。   這本《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展示瞭宇宙中一切你想知道的奧秘。它通過800多幅精美的圖片和富有啓發性的描述,將孩子們帶往太空深處。探索太空旅行的曆史,瞭解航天國傢的最新進展以及未來空間探測將帶給人類的激動人心的無限可能。研究太陽係和宇宙中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邂逅高速運行的彗星,探知極端的溫度和肆虐數個世紀的風暴

評分

全彩 大開本 印刷精美 很喜歡 很不錯啊

評分

好評,完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