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譯叢書:培根隨筆集

名著名譯叢書:培根隨筆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培根 著,曹明倫 譯
圖書標籤:
  • 培根
  • 隨筆
  • 散文
  • 哲學
  • 西方經典
  • 譯文
  • 名著
  • 思想
  • 文學
  • 人文社科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04185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0721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名著名譯叢書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6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齣版說明
  人民文學齣版社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緻力於外國文學名著齣版,延請國內一流學者研究論證選題,翻譯更是優選專長譯者 擔綱,先後齣版瞭“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名著名譯插圖本”等大型叢書和外國著名作傢的文集、選集等,這些作 品得到瞭幾代讀者的喜愛。
  為滿足讀者的閱讀與收藏需求,我們優中選精,推齣精裝本“名著名譯叢書”,收入膾炙人口的外國文學傑作。豐子愷、硃生豪、冰心、楊絳等翻譯傢優美傳神的譯文,更為這些不朽之作增添瞭色彩。多數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圖。希望這套書能成為中國傢庭的必備藏書。
  為方便廣大讀者,齣版社還為本叢書精心錄製瞭朗讀版。本叢書將分輯陸續齣版,先期推齣六十種。
  人民文學齣版社
  2015年1月


內容簡介

  《隨筆集》共五十九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齣,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作者簡介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傢、文學傢、法學傢、政治傢,著有《學術之進步》《新工具》《新大西島》和《隨筆集》等。

  曹明倫(1953—),四川自貢人,北京大學博士,四川大學教授。主要譯著有《愛倫·坡集》《弗羅斯特集》《威拉·凱瑟集》《培根隨筆集》和《司各特詩選》等。

目錄

第1篇論真理

第2篇論死亡

第3篇談宗教之統一

第4篇論復仇

第5篇談厄運

第6篇論僞裝與掩飾

第7篇談父母與子女

第8篇談結婚與獨身

第9篇論嫉妒

第10篇論愛情

第11篇論高位

第12篇說膽大

第13篇論善與性善

第14篇談貴族

第15篇論叛亂與騷動

第16篇談無神論

第17篇說迷信

第18篇論遠遊

第19篇論帝王

第20篇論進言與納諫

第21篇說時機

第22篇論狡詐

第23篇談利己之聰明

第24篇談革新

第25篇談求速

第26篇談貌似聰明

第27篇論友誼

第28篇談消費

第29篇論國傢之真正強盛

第30篇談養生之道

第31篇說疑心

第32篇談辭令

第33篇談殖民地

第34篇論財富

第35篇論預言

第36篇論野心

第37篇談假麵劇和比武會

第38篇說人之本性

第39篇談習慣和教育

第40篇談走運

第41篇論有息藉貸

第42篇論青年與老年

第43篇論美

第44篇論殘疾

第45篇說建房

第46篇說園林

第47篇說洽談

第48篇談門客與朋友

第49篇談求情說項

第50篇談讀書

第51篇論黨派

第52篇談禮節與俗套

第53篇談贊譽

第54篇論虛榮

第55篇談榮譽和名聲

第56篇論法官的職責

第57篇談憤怒

第58篇談世事之變遷

第59篇論謠言(未完稿)


精彩書摘

  論真理
  何為真理?彼拉多曾戲問,見《新約·約翰福音》第18章37節—38節,耶穌受審時聲稱他來世間之目的是為瞭證明真理,於是彼拉多(羅馬駐猶太和撒馬利亞地區的總督)問“何為真理?”且問後不等迴答。世上的確有人好見異思遷,視固守信仰為枷鎖纏身,故而在思想行為上都追求自由意誌。雖說該類學派的哲學傢均已作古,指源於皮浪(Pyrrhon,前360—前272)的古希臘懷疑論諸學派。然天下仍有些愛誇誇其談的纔子,他們與那些先賢一脈相承,隻是與古人相比少些血性。但假象之所以受寵,其因不止於世人尋求真理之艱辛,亦非覓得之真理會對人類思維施加影響,而是緣於一種雖說缺德但卻係世人與生俱有的對假象本身的喜好。希臘晚期學派中有位哲人希臘諷刺作傢盧奇安(Lucian,120—180)曾在其《愛假論》中抨擊懷疑論者。對此進行過研究,而思索世人為何好假令他感到睏惑,因其既非像詩人好詩一般可從中獲取樂趣,亦不像商人好商那樣可從中撈得利潤,愛假者之愛假僅僅是為瞭假象本身的緣故。但我不能妄下結論,因上述真理是種未加遮掩的日光,若要使這世間的種種假麵舞會、化裝演齣和勝利慶典顯得優雅高貴,此光遠不及燈燭之光。在世人眼裏,真理或許可貴如在光天化日下最顯璀璨的珍珠,但絕不可能貴如在五彩燈火中最顯輝煌的鑽石或紅玉。錯覺假象之混閤物總是能為世人添樂。假如從世人頭腦中除去虛幻的印象、悅人的憧憬、錯誤的估價、隨意的空想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那恐怕許多人都隻會剩下個貧乏而乾癟的頭腦,充於其間的隻有憂鬱不安和自厭自煩,對此假設有誰會質疑呢?一位先人曾因詩能滿足想象力而將其稱為“魔鬼的酒漿”,聖哲羅姆(StJerome,347—420)曾曰“詩乃魔鬼之佳肴”,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則言“詩乃謬誤之瓊漿”。培根閤二為一自有其道理。其實詩不過是帶有假象的影子罷瞭。大概有害的並非腦子裏一閃即逝的錯覺,而是上文所說的那種沉入心底並盤踞心中的假象。但縱有這些假象如此根植於世人墮落的觀念與情感之中,隻受自身評判的真理依然教導吾輩探究真理,認識真理並相信真理。探究真理即要對其求愛求婚,認識真理即要與之相依相隨,而相信真理則要享受真理的樂趣,此乃人類天性之至善。在創天地萬物的那幾日中,上帝的第一創造是感覺之光,最後創造是理智之光;見《舊約·創世記》第1章3節及第2章7節。從那時暨今,他安息日的工作便一直是以其聖靈啓迪眾生。起初他呈現光明於萬物或混沌之錶麵,繼而他呈現光明於世人之麵龐,如今他依然為其選民上帝的選民原指以色列人,後指信奉上帝的蕓蕓眾生。的麵龐注入靈光。那個曾為伊壁鳩魯學派增光,從而使其不遜於彆派的詩人古羅馬詩人及哲學傢盧剋萊修在長詩《物性論》中以形象的語言闡述伊壁鳩魯學說中抽象的哲學概念。下文即引自《物性論》第2捲。說得極好:登高岸而瀕水佇觀舟楫顛簸於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憑眺兩軍酣戰於腳下,不亦快哉;然斷無任何快事堪比淩真理之絕頂(一巍然高聳且風清氣朗的峰頂),一覽深榖間的謬誤與彷徨、迷霧與風暴。如此常淩常覽,這番景象也許會誘發惻隱之心,而非引齣自命不凡或目無下塵。毋庸置疑,若人心能隨仁愛而行,依天意而定,且繞真理之軸而轉,塵世當為人間樂園。
  從神學和哲學上的真理說到世俗交往中的誠實,連那些不信奉真理者也得承認,行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證,而弄虛作假則猶如往金銀幣裏摻閤金,此舉或更利於錢幣流通,但卻降低瞭錢幣的成色。蓋此類三彎九轉的做法乃蛇行之法,蛇行無足可用,隻能卑賤地用其肚腹。最令人無地自容的惡行莫過於被人發現其陽奉陰違,背信棄義;因此濛田的說法可謂恰如其分,他探究謊言為何這般可恥這般可恨時說:細細想來,說人撒謊就等於說他不畏上帝而懼世人。因謊言直麵上帝而躲避世人。見《濛田隨筆》捲二第18篇《論說謊》。想必撒謊背信之惡不可能被揭示得比這更淋灕盡緻瞭,依照此說,撒謊背信將是喚上帝來審判世人的最後鍾聲;蓋預言曾雲:基督重臨之日,他在這世間將難覓忠信。見《新約·路加福音》第18章8節。第2篇論死亡
  ……

前言/序言

  譯序
  一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英國傑齣的哲學傢和文學傢。他於一五六一年一月齣生在倫敦一個官僚傢庭,十二歲時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Cambridge),十五歲時作為英國駐法大使的隨員到巴黎供職,一五七九年因父親病故而辭職迴國,同年入格雷律師學院(Gray�餾 Inn)攻讀法學,一五八二年獲得律師資格,從此步入浩瀚的學海和坎坷的仕途。培根在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仕途屢屢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繼位(1603)後他纔開始走運,一六○三年受封為爵士,一六○四年被任命為皇傢法律顧問。一六○七年齣任首席檢察官助理,一六一三年升為首席檢察官,一六一七年入內閣成為掌璽大臣,一六一八年當上大法官並被封為男爵,一六二○年又被封為子爵。一六二一年,身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賄,他認罪下野,從此脫離官場,傢居著述,一六二六年在一次冷凍防腐的科學實驗中受寒罹病,於同年四月去世。
  二
  雖說培根大半生都在官場沉浮,但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開始瞭他終生未輟的哲學思考和文學寫作。他纔華齣眾且雄心勃勃,立誌要對人類知識全部加以重構,為此他計劃寫一套巨著,總書名為《大復興》(Instauratio Magna)。培根隻完成瞭這一計劃的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兩捲本的《學術之進步》(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1605),書中抨擊瞭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論證瞭知識的巨大作用,揭示瞭人類知識不如人意的現狀以及補救的方法;該書的拉丁文版擴大成九捲,書名為《論知識的價值和發展》(De Dignitate et Augmentis Scientarum,1623)。《大復興》之第二部分是單捲本的《新工具》(Novum Organum,1620),這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在近代哲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培根於一六二二年齣版的《自然及實驗史》(Historia Naturalis et Experimentalis)可被視為《大復興》第三部分的序章。除此之外,培根的主要著作還有《論古人的智慧》(De Sapientia Veterum,1609)和《新大西島》(New Atlantis,1627)等等。
  三
  培根在文學方麵的代錶作就是他的《隨筆集》(Essays)。這本書一五九七年初版時隻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三十一年後的一六五七年,有一個Rawley版將培根的未完稿《論謠言》(Of Fame)作為第五十九篇收入其《隨筆集》,由於該篇隻有“啓承”尚無“轉閤”,故後來的通行本仍多以五十八篇為標準。但為求其全,此次新編本特將該篇補上。《隨筆集》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瞭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傢和思想傢,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隨筆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齣,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於今天的青年讀者,讀《隨筆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隨筆集》裏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四
  筆者認為譯散文作品的原則也應和譯詩原則一樣,即在神似的基礎上追求最大限度的形似。對譯文的語言錶達,筆者每每有這樣一種考慮:若令原作者用中文錶達其原意,他(她)當作何語?正是這種考慮使筆者將“It is a princes part to pardon”譯成“高抬貴手乃貴人之舉”(見《論復仇》),或將“Seek not proud riches,but such as thou mayest get justly,use soberly,distribute cheerfully,and leave contentedly”譯成“韆萬彆為擺闊炫耀而追求財富,隻掙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樂且遺之有慰的錢財”(見《論財富》)。這個譯本可謂筆者對Bacons Essays之解讀,將其公之於眾是因為筆者相信自己讀有所悟,並相信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譯本對一般讀者瞭解培根的隨筆不無裨益。



《人生智慧的箴言:名人散文精選》 在浩瀚的書海中,總有一些文字,穿越時空的阻隔,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我們對生命、對世界的深刻思考。它們或許短小精悍,卻蘊含著無盡的哲理;它們或許平淡樸實,卻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本次精選集,匯集瞭古今中外多位文學巨匠的經典散文,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場思想與情感的盛宴,一次心靈與智慧的對話。 本書精選的散文,涵蓋瞭人生的方方麵麵,從個體的心靈成長到社會的變遷,從自然的景緻到人間的百態,無不包含在內。每一篇作品都凝聚著作者的真摯情感、獨到見解和精湛文筆,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點亮我們思考的夜空,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嚮。 一、 內省與自我:探尋心靈的深度 人是孤獨的,也是自足的。真正的豐盈,來自於對內心的深刻理解與關照。本書中,許多作者以真誠的筆觸,剖析瞭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喜悅、悲傷、愛戀、失落,以及那些難以言說的復雜情緒。他們帶領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到那些深藏的欲望、恐懼和希望。 例如,一些作品會細膩地描繪個體在孤獨時刻的內心獨白。那些在靜謐午後,獨自一人麵對書本,或是漫步於空曠的街道時,腦海中湧現的思緒,關於過去的迴憶,關於未來的憧憬,關於當下的迷茫,都被作者們捕捉並以文字的形式呈現齣來。這些文字並非空洞的說教,而是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一個人的影子,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更有勇氣去麵對那個真實的自我。 更有甚者,作者們會探討人類精神世界的邊界。他們思考存在的意義,生命的價值,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這些哲學式的追問,往往在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中展開,通過對細微之處的觀察,引申齣宏大的命題。閱讀這些篇章,我們會被引導進入一種深度的思考狀態,挑戰固有的認知,拓展思想的疆界,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解放。 二、 人際與社會:體味世事的微妙 人生而有情,情之所係,便是人。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與他人建立聯係,産生情感,經曆磨閤,也分享快樂。本書的散文,也深入描繪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生活的種種麵嚮。 在親情方麵,有作者深情地迴憶父母的養育之恩,描繪傢庭的溫馨片段,或是對親人離世的哀思。這些文字中流淌齣的,是人類最原始、最純粹的情感,它讓我們感受到血脈相連的力量,體會到傢庭的溫暖港灣。 在友情方麵,我們能看到作者們對珍貴友誼的贊美,對知己的懷念,以及在患難中互相扶持的感人故事。友誼,如同黑暗中的燈火,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給予我們力量去剋服睏難。這些篇章,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朋友,體會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 在愛情方麵,雖然本書側重於思想與哲理,但也有不少篇章會以含蓄而雋永的方式,觸及愛情的微妙之處。那些初戀的心動,熱戀的激情,以及婚姻中的相濡以沫,都被作者們用詩意的語言所描繪。這些文字,或許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史詩,卻是對愛情最真實、最細膩的解讀。 在社會層麵,一些作者則以敏銳的觀察力,審視社會現象,揭示人性的復雜。他們可能描繪市井的喧囂,官場的浮沉,或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通過這些生動的場景,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社會運行的規律,體味人世間的辛酸與無奈,以及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微小力量。 三、 自然與生活:感知世界的奇妙 自然是人類永恒的靈感之源。本書中的散文,也包含瞭許多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生活細節的感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是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海洋,還是潺潺的溪流,都可以成為作者們抒發情感,寄托思想的載體。他們會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齣日齣日落的壯麗,四季更迭的美麗,以及花鳥蟲魚的生機。在這些文字中,我們仿佛置身於那片景色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寜靜、壯美與神秘。 更重要的是,作者們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往往能引發對生命本質的思考。他們會從一棵樹的生長,一朵花的凋零中,看到生命的輪迴,體味時間的流逝。這些對自然界的感悟,常常與他們對人生的理解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天人閤一的哲學觀。 除瞭宏大的自然景象,作者們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一杯清茶的幽香,一縷陽光的溫暖,一段旅途的風景,甚至是一次偶遇的陌生人,都可能成為他們筆下的素材。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經過作者的精心打磨,便能散發齣耀眼的光芒,讓我們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生活,發現其中的詩意與情趣。 四、 智慧與哲思:啓迪人生的方嚮 本書的核心魅力,在於其蘊含的深刻智慧與人生哲思。作者們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人生啓示。 他們會探討如何麵對睏難與挫摺,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如何尋找生活的意義。這些智慧,並非生硬的道德說教,而是從生活實踐中提煉齣的真理,充滿著人性的溫度。它們如同航海圖上的燈塔,指引我們穿越迷霧,找到前進的方嚮。 本書中的哲思,也鼓勵我們保持獨立思考,不盲從,不迷信。作者們鼓勵我們質疑,鼓勵我們探索,鼓勵我們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種批判性的思維,是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結語 《人生智慧的箴言:名人散文精選》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翻開,都會有新的發現;每一次品味,都會有新的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是一扇通往心靈深處的大門,一個與偉大靈魂對話的契機。 希望通過這本書,您能找到與自己心靈共鳴的篇章,汲取前行的力量,拓展生命的寬度與深度,最終成為一個更加充實、更加智慧的人。讓我們在文字的世界裏,與古今中外的智者同行,共同探索人生的奧秘,感悟生命的真諦。

用戶評價

評分

培根的隨筆,這本書我讀的時候,簡直像是跟一位學識淵博又風趣幽默的老朋友在聊天。他談論的那些人生道理,雖然寫於幾個世紀前,但絲毫沒有過時,反而讓我覺得他似乎洞察瞭人性的所有麵嚮。尤其是關於“財富”、“讀書”以及“友誼”的那幾篇,簡直是直擊我內心深處。我一直覺得財富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但培根卻以一種更深刻的視角告訴我,過度的貪戀和對財富的盲目追求,反而會成為一種枷鎖,讓我們失去更寶貴的東西,比如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自由。他對於讀書的論述更是讓我醍醐灌頂,他區分瞭“為消遣而讀書”、“為求知而讀書”以及“為切磋而讀書”,並且深刻地指齣,隻有將讀書所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纔能真正地學以緻用,增長智慧。而關於友誼的部分,他那種對朋友的忠誠、相互扶持以及“患難見真情”的細膩描繪,讓我迴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珍貴的朋友,更加懂得珍惜。培根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他善於運用精煉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寥寥數語就能點醒迷津,讓人迴味無窮。讀他的隨筆,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腦海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睏惑,都被他一一理清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人生導師,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更清醒、更智慧地前行。

評分

《培根隨筆集》這本書,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給我帶來瞭非常多元的感受,可以說,它就像一本打開人生萬花筒的鑰匙。培根的隨筆,不像某些哲學著作那樣艱澀難懂,反而充滿瞭生活氣息,將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之中。我特彆喜歡他談論“噪音”、“好奇心”以及“身體”的部分。他對於“噪音”的論述,讓我深刻反思瞭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充斥的各種無意義的喧囂,以及這些喧囂如何乾擾我們的思考和判斷。他提倡一種“靜觀其變”的態度,讓我們學會辨彆真正重要的信息,過濾掉不必要的乾擾。而對於“好奇心”,他既贊揚瞭它帶來的探索精神,也警示瞭過度的、不加分辨的好奇心可能帶來的危險。這讓我意識到,好奇心也需要智慧的引導。關於“身體”的論述,則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體,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適當的方式來保養和鍛煉。這本書讓我覺得,培根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傢,更是一位生活傢,他用他的智慧,為我們提供瞭許多寶貴的生命啓示。

評分

我最近在讀的這本《培根隨筆集》,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窗戶。培根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他總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觸及最深刻的道理。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關於“沉思”和“時間”的篇章。他對於沉思的論述,讓我明白到,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多麼需要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而不是被外界的聲音裹挾著前進。他強調瞭獨處的重要性,認為隻有在寜靜的時刻,我們纔能真正地認識自己,找到內心的方嚮。而關於時間的論述,更是讓我感到一絲緊迫。他用生動的例子說明瞭時間的寶貴,以及我們常常是如何浪費光陰。他告訴我們,把握當下,將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纔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讀他的隨筆,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話,他沒有給我直接的答案,但他的問題和思考方式,卻引導我走嚮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生命的意義,並且更加珍惜每一刻的時光。

評分

拿到這本《培根隨筆集》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隻是泛泛而談的人生哲理。然而,讀瞭幾篇之後,我徹底被他的纔華所摺服。培根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運用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既有邏輯性,又不失生動性。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善惡”、“命運”以及“傢庭”的探討。他對善惡的界定,並非簡單的是非對錯,而是深入到人性的根源,探討瞭善惡的復雜性以及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對於命運的看法,也不是宿命論,而是強調瞭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命運並非完全不可改變。而關於傢庭的論述,則充滿瞭溫情和理性,他既肯定瞭傢庭的重要性,也指齣瞭傢庭可能帶來的睏擾。他對於傢庭成員之間關係的描繪,細緻入微,讓我感受到瞭傢庭的溫暖,也讓我思考如何更好地處理傢庭關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博學多纔、洞察人心的思想傢,他用他獨特的視角,解讀著我們 everyday 的生活。

評分

讀《培根隨筆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如同一麵哈哈鏡,既能照齣人生的荒誕與無奈,又能摺射齣智慧的光芒。培根筆下的世界,充滿瞭各種各樣的“奇怪”的人和事,他毫不掩飾地揭示瞭人性的弱點,比如虛榮、嫉妒、懦弱,還有那些為瞭名利而不擇手段的嘴臉。讀到“論虛僞”那篇,簡直讓我捧腹大笑,他把那些善於僞裝、口是心非的人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就在我身邊一樣。但有趣的是,他並不是一個冷酷的批判者,他的筆觸裏常常帶著一絲善意的嘲諷,讓你在笑聲中反思自己,也反思這個世界。他還探討瞭許多關於“權力”、“偏見”以及“教育”的議題,這些話題放到今天來看,依然是社會前進道路上的阻礙。他對於偏見的論述尤其深刻,他指齣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先入為主”所濛蔽,無法看到事物的真相。他對於教育的看法也很有啓發性,他強調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能力的培養和品格的塑造。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真實、更復雜的世界,也讓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多麵性。雖然有時會覺得有些沉重,但正是這種真實,纔顯得彌足珍貴。

評分

京東活動疊加優惠券收入,價格非常優惠,感謝京東。越來越多東西在京東購買瞭,趕上活動疊加優惠券價格實惠,物流快,服務態度好,售後好,比其他電商好很多。一開始隻是買傢用電器、傢居百貨,現在書也都在這裏買瞭。京東的物流越來越給力瞭,基本隔日達,包裝也很滿意,感謝京東!

評分

搞活動價格入手 ,還是很不錯的。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的圖書都是質量的保證。可惜買少瞭。希望人文社能有更多的活動 最好是全場圖書 力度再大點 ?浮士德經典讀物。

評分

送貨速度非常快,價格便宜就不服務,京東非常周到。

評分

物美價廉,購物就在京東

評分

京東買書 服務好 價格便宜 送貨快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用一個大紙盒裝著,給好評

評分

是正版,喜歡人民文學齣版社,兒子暑假必讀名著,封麵也顯得比較高檔。

評分

在網上搜瞭一下哪個譯本好。基本上買對瞭。名著要買好譯本。

評分

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