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出版,延请国内一流学者研究论证选题,翻译更是优选专长译者 担纲,先后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等大型丛书和外国著名作家的文集、选集等,这些作 品得到了几代读者的喜爱。
为满足读者的阅读与收藏需求,我们优中选精,推出精装本“名著名译丛书”,收入脍炙人口的外国文学杰作。丰子恺、朱生豪、冰心、杨绛等翻译家优美传神的译文,更为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数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图。希望这套书能成为中国家庭的必备藏书。
为方便广大读者,出版社还为本丛书精心录制了朗读版。本丛书将分辑陆续出版,先期推出六十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随笔集》共五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文学家、法学家、政治家,著有《学术之进步》《新工具》《新大西岛》和《随笔集》等。
曹明伦(1953—),四川自贡人,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主要译著有《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威拉·凯瑟集》《培根随笔集》和《司各特诗选》等。
第1篇论真理
第2篇论死亡
第3篇谈宗教之统一
第4篇论复仇
第5篇谈厄运
第6篇论伪装与掩饰
第7篇谈父母与子女
第8篇谈结婚与独身
第9篇论嫉妒
第10篇论爱情
第11篇论高位
第12篇说胆大
第13篇论善与性善
第14篇谈贵族
第15篇论叛乱与骚动
第16篇谈无神论
第17篇说迷信
第18篇论远游
第19篇论帝王
第20篇论进言与纳谏
第21篇说时机
第22篇论狡诈
第23篇谈利己之聪明
第24篇谈革新
第25篇谈求速
第26篇谈貌似聪明
第27篇论友谊
第28篇谈消费
第29篇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第30篇谈养生之道
第31篇说疑心
第32篇谈辞令
第33篇谈殖民地
第34篇论财富
第35篇论预言
第36篇论野心
第37篇谈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38篇说人之本性
第39篇谈习惯和教育
第40篇谈走运
第41篇论有息借贷
第42篇论青年与老年
第43篇论美
第44篇论残疾
第45篇说建房
第46篇说园林
第47篇说洽谈
第48篇谈门客与朋友
第49篇谈求情说项
第50篇谈读书
第51篇论党派
第52篇谈礼节与俗套
第53篇谈赞誉
第54篇论虚荣
第55篇谈荣誉和名声
第56篇论法官的职责
第57篇谈愤怒
第58篇谈世事之变迁
第59篇论谣言(未完稿)
论真理
何为真理?彼拉多曾戏问,见《新约·约翰福音》第18章37节—38节,耶稣受审时声称他来世间之目的是为了证明真理,于是彼拉多(罗马驻犹太和撒马利亚地区的总督)问“何为真理?”且问后不等回答。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故而在思想行为上都追求自由意志。虽说该类学派的哲学家均已作古,指源于皮浪(Pyrrhon,前360—前272)的古希腊怀疑论诸学派。然天下仍有些爱夸夸其谈的才子,他们与那些先贤一脉相承,只是与古人相比少些血性。但假象之所以受宠,其因不止于世人寻求真理之艰辛,亦非觅得之真理会对人类思维施加影响,而是缘于一种虽说缺德但却系世人与生俱有的对假象本身的喜好。希腊晚期学派中有位哲人希腊讽刺作家卢奇安(Lucian,120—180)曾在其《爱假论》中抨击怀疑论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而思索世人为何好假令他感到困惑,因其既非像诗人好诗一般可从中获取乐趣,亦不像商人好商那样可从中捞得利润,爱假者之爱假仅仅是为了假象本身的缘故。但我不能妄下结论,因上述真理是种未加遮掩的日光,若要使这世间的种种假面舞会、化装演出和胜利庆典显得优雅高贵,此光远不及灯烛之光。在世人眼里,真理或许可贵如在光天化日下最显璀璨的珍珠,但绝不可能贵如在五彩灯火中最显辉煌的钻石或红玉。错觉假象之混合物总是能为世人添乐。假如从世人头脑中除去虚幻的印象、悦人的憧憬、错误的估价、随意的空想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那恐怕许多人都只会剩下个贫乏而干瘪的头脑,充于其间的只有忧郁不安和自厌自烦,对此假设有谁会质疑呢?一位先人曾因诗能满足想象力而将其称为“魔鬼的酒浆”,圣哲罗姆(StJerome,347—420)曾曰“诗乃魔鬼之佳肴”,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则言“诗乃谬误之琼浆”。培根合二为一自有其道理。其实诗不过是带有假象的影子罢了。大概有害的并非脑子里一闪即逝的错觉,而是上文所说的那种沉入心底并盘踞心中的假象。但纵有这些假象如此根植于世人堕落的观念与情感之中,只受自身评判的真理依然教导吾辈探究真理,认识真理并相信真理。探究真理即要对其求爱求婚,认识真理即要与之相依相随,而相信真理则要享受真理的乐趣,此乃人类天性之至善。在创天地万物的那几日中,上帝的第一创造是感觉之光,最后创造是理智之光;见《旧约·创世记》第1章3节及第2章7节。从那时暨今,他安息日的工作便一直是以其圣灵启迪众生。起初他呈现光明于万物或混沌之表面,继而他呈现光明于世人之面庞,如今他依然为其选民上帝的选民原指以色列人,后指信奉上帝的芸芸众生。的面庞注入灵光。那个曾为伊壁鸠鲁学派增光,从而使其不逊于别派的诗人古罗马诗人及哲学家卢克莱修在长诗《物性论》中以形象的语言阐述伊壁鸠鲁学说中抽象的哲学概念。下文即引自《物性论》第2卷。说得极好: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如此常凌常览,这番景象也许会诱发恻隐之心,而非引出自命不凡或目无下尘。毋庸置疑,若人心能随仁爱而行,依天意而定,且绕真理之轴而转,尘世当为人间乐园。
从神学和哲学上的真理说到世俗交往中的诚实,连那些不信奉真理者也得承认,行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证,而弄虚作假则犹如往金银币里掺合金,此举或更利于钱币流通,但却降低了钱币的成色。盖此类三弯九转的做法乃蛇行之法,蛇行无足可用,只能卑贱地用其肚腹。最令人无地自容的恶行莫过于被人发现其阳奉阴违,背信弃义;因此蒙田的说法可谓恰如其分,他探究谎言为何这般可耻这般可恨时说:细细想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不畏上帝而惧世人。因谎言直面上帝而躲避世人。见《蒙田随笔》卷二第18篇《论说谎》。想必撒谎背信之恶不可能被揭示得比这更淋漓尽致了,依照此说,撒谎背信将是唤上帝来审判世人的最后钟声;盖预言曾云:基督重临之日,他在这世间将难觅忠信。见《新约·路加福音》第18章8节。第2篇论死亡
……
译序
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一五六一年一月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十二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Cambridge),十五岁时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巴黎供职,一五七九年因父亲病故而辞职回国,同年入格雷律师学院(Gray�餾 Inn)攻读法学,一五八二年获得律师资格,从此步入浩瀚的学海和坎坷的仕途。培根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仕途屡屡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继位(1603)后他才开始走运,一六○三年受封为爵士,一六○四年被任命为皇家法律顾问。一六○七年出任首席检察官助理,一六一三年升为首席检察官,一六一七年入内阁成为掌玺大臣,一六一八年当上大法官并被封为男爵,一六二○年又被封为子爵。一六二一年,身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贿,他认罪下野,从此脱离官场,家居著述,一六二六年在一次冷冻防腐的科学实验中受寒罹病,于同年四月去世。
二
虽说培根大半生都在官场沉浮,但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他终生未辍的哲学思考和文学写作。他才华出众且雄心勃勃,立志要对人类知识全部加以重构,为此他计划写一套巨著,总书名为《大复兴》(Instauratio Magna)。培根只完成了这一计划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卷本的《学术之进步》(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1605),书中抨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论证了知识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类知识不如人意的现状以及补救的方法;该书的拉丁文版扩大成九卷,书名为《论知识的价值和发展》(De Dignitate et Augmentis Scientarum,1623)。《大复兴》之第二部分是单卷本的《新工具》(Novum Organum,1620),这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培根于一六二二年出版的《自然及实验史》(Historia Naturalis et Experimentalis)可被视为《大复兴》第三部分的序章。除此之外,培根的主要著作还有《论古人的智慧》(De Sapientia Veterum,1609)和《新大西岛》(New Atlantis,1627)等等。
三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集》(Essays)。这本书一五九七年初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三十一年后的一六五七年,有一个Rawley版将培根的未完稿《论谣言》(Of Fame)作为第五十九篇收入其《随笔集》,由于该篇只有“启承”尚无“转合”,故后来的通行本仍多以五十八篇为标准。但为求其全,此次新编本特将该篇补上。《随笔集》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集》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集》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四
笔者认为译散文作品的原则也应和译诗原则一样,即在神似的基础上追求最大限度的形似。对译文的语言表达,笔者每每有这样一种考虑:若令原作者用中文表达其原意,他(她)当作何语?正是这种考虑使笔者将“It is a princes part to pardon”译成“高抬贵手乃贵人之举”(见《论复仇》),或将“Seek not proud riches,but such as thou mayest get justly,use soberly,distribute cheerfully,and leave contentedly”译成“千万别为摆阔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见《论财富》)。这个译本可谓笔者对Bacons Essays之解读,将其公之于众是因为笔者相信自己读有所悟,并相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译本对一般读者了解培根的随笔不无裨益。
培根的随笔,这本书我读的时候,简直像是跟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老朋友在聊天。他谈论的那些人生道理,虽然写于几个世纪前,但丝毫没有过时,反而让我觉得他似乎洞察了人性的所有面向。尤其是关于“财富”、“读书”以及“友谊”的那几篇,简直是直击我内心深处。我一直觉得财富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但培根却以一种更深刻的视角告诉我,过度的贪恋和对财富的盲目追求,反而会成为一种枷锁,让我们失去更宝贵的东西,比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他对于读书的论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他区分了“为消遣而读书”、“为求知而读书”以及“为切磋而读书”,并且深刻地指出,只有将读书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增长智慧。而关于友谊的部分,他那种对朋友的忠诚、相互扶持以及“患难见真情”的细腻描绘,让我回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珍贵的朋友,更加懂得珍惜。培根的语言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善于运用精炼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寥寥数语就能点醒迷津,让人回味无穷。读他的随笔,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脑海中那些模糊不清的困惑,都被他一一理清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更清醒、更智慧地前行。
评分读《培根随笔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如同一面哈哈镜,既能照出人生的荒诞与无奈,又能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培根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的人和事,他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比如虚荣、嫉妒、懦弱,还有那些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嘴脸。读到“论虚伪”那篇,简直让我捧腹大笑,他把那些善于伪装、口是心非的人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在我身边一样。但有趣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冷酷的批判者,他的笔触里常常带着一丝善意的嘲讽,让你在笑声中反思自己,也反思这个世界。他还探讨了许多关于“权力”、“偏见”以及“教育”的议题,这些话题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是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他对于偏见的论述尤其深刻,他指出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先入为主”所蒙蔽,无法看到事物的真相。他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很有启发性,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复杂的世界,也让我更加理解人性的多面性。虽然有时会觉得有些沉重,但正是这种真实,才显得弥足珍贵。
评分《培根随笔集》这本书,在我阅读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非常多元的感受,可以说,它就像一本打开人生万花筒的钥匙。培根的随笔,不像某些哲学著作那样艰涩难懂,反而充满了生活气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我特别喜欢他谈论“噪音”、“好奇心”以及“身体”的部分。他对于“噪音”的论述,让我深刻反思了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的各种无意义的喧嚣,以及这些喧嚣如何干扰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他提倡一种“静观其变”的态度,让我们学会辨别真正重要的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干扰。而对于“好奇心”,他既赞扬了它带来的探索精神,也警示了过度的、不加分辨的好奇心可能带来的危险。这让我意识到,好奇心也需要智慧的引导。关于“身体”的论述,则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身体,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来保养和锻炼。这本书让我觉得,培根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生活家,他用他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生命启示。
评分拿到这本《培根随笔集》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只是泛泛而谈的人生哲理。然而,读了几篇之后,我彻底被他的才华所折服。培根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既有逻辑性,又不失生动性。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善恶”、“命运”以及“家庭”的探讨。他对善恶的界定,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深入到人性的根源,探讨了善恶的复杂性以及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对于命运的看法,也不是宿命论,而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命运并非完全不可改变。而关于家庭的论述,则充满了温情和理性,他既肯定了家庭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家庭可能带来的困扰。他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描绘,细致入微,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让我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博学多才、洞察人心的思想家,他用他独特的视角,解读着我们 everyday 的生活。
评分我最近在读的这本《培根随笔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窗户。培根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触及最深刻的道理。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沉思”和“时间”的篇章。他对于沉思的论述,让我明白到,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多么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裹挟着前进。他强调了独处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宁静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方向。而关于时间的论述,更是让我感到一丝紧迫。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时间的宝贵,以及我们常常是如何浪费光阴。他告诉我们,把握当下,将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读他的随笔,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但他的问题和思考方式,却引导我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且更加珍惜每一刻的时光。
评分4、如想了解,请提问
评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都是精品。外国人的诗,虽译文韵味不强,但值得了解
评分经典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静心看下来很有味道。
评分凑单买的,书还不错。
评分再说一遍你们京东包装部门真是缺乏对图书商品应有的尊重,大概你们觉得这东西既“便宜”又“耐挤压”?
评分经典著作,京东优惠,价格很好书也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以后不会买自营图书了,你看看那一堆卷了角被弄脏的书,简直是业界标杆式的耻辱。
评分活动很给力,很好很喜欢。
评分再说一遍你们京东包装部门真是缺乏对图书商品应有的尊重,大概你们觉得这东西既“便宜”又“耐挤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