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工业年鉴2014

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工业年鉴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编
图书标签:
  • 石油石化
  • 设备工业
  • 年鉴
  • 中国
  • 2014
  • 工业设备
  • 能源
  • 化工
  • 统计数据
  • 行业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46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328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页数:3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该书设置综述、专文、行业概况、地区和市场概况、50强企业和品牌产品,统计资料、产品与项目、标准和认证政策法规、大事记和附录八个栏目,集中反映了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石油化工设备市场和地区发展现状,公布了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和进出口数据。

目录

目 录

综 述

2013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3

2014年1—8月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2

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回顾与2014年发展分析 16

2013年我国石化通用机械行业进出口分析 25

专 文

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钻井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海上气田天然气输出方案与装备的探讨 34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1

2013年我国膨胀节安全生产及标准、质量管理情况 45

我国十大石油新装备 60

世界油气装备产业发展情况 67

行 业 概 况

2013年我国锅炉及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77

我国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业发展综述 84

2013年我国抽油杆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91

2013年国内外ASME持证厂商分析 95

地区和市场概况

我国炼油市场2013年回顾与2014年展望 113

2013年世界石化市场与我国石化市场概况 120

我国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130

长庆油田公司设备的现状及采购需求 142

50强企业和名牌产品

2013—201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50强企业名单 147

2013—201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 148

企业介绍 151

统 计 资 料

2013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189

2013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产品)进出口量值表 191

2013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家(地区)量值表 196

产品与项目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六批)(摘选) 225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通过的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233

近年我国石油石化设备行业创新技术与装备 234

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获“2013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项目 246

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新技术 246

标准和认证

2013年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汇总表 25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批准发布的10项全国石油钻采设

备和工具行业国家标准 253

2013年第一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汇总表(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部分) 254

2013年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行业标准目录 256

2013年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国家标准复审项目汇总表 257

2013年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行业标准复审项目汇总表 257

2012—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的化工行业标准 258

2014年国家能源局第1号公告公布废止的23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260

2014年国家能源局第3号公告公布的23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261

工业和信息化部第47号公告公布的42项化工行业标准和6项石化行业标准 262

政 策 法 规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271

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 273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 274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 278

大 事 记

2013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大事记 283

附 录

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4版) 291

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规定 298

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4年修订)(摘选) 300

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目录(2014年修订)(摘选) 302

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4年修订)(摘选) 310



Contents

Comprehensive Survey

Economic Situation of China's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13 3

Economic Situation of China's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Industry in Jan.-Aug., 2014 12

Economic Review of China's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2013 and Its Development Analysis

in 2014 16

Analysis of the Import & Export of China's General

Petrochemical Machinery Industry in 2013 25

Articl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Drill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3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Equipment 34

Discussion of Offshore Gas Field Output Solutions and

Equipment 41

Situation of China's Production, Standard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Expansion Joints in 2013 45

China's Top Ten New Sets of Equipment 60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s Oil and Gas

Equipment Industry 67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oiler & Pressure Vesse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13 77

A General Review of China's Offshore Oil and Gas Drill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84

Development of China's Sucker Ro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13 91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SME Certified

Enterprises in 2013 95



General Situation of Related

Areas and the Market



A Review of China's Oil Refining Market in 2013 and the

Prospect in 2014 113

General Situation of Global & China's Petrochemical

Markets in 2013 120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Oil

Equipment Industry 130

Present Situation of Changqing Oilfield's Equipment and

Its Procurement Requirements 142



"Top 50" Enterprises & Famous Brand Products



List of "Top 50" Enterprises of China's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13—2014 147

Famous Brands of China's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13—2014 148

YearsEnterprise Introduction 151

Statistics Data

2013 Econom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China's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Industry 189

Schedule of China's Import & Export Value of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in 2013 191

Schedule of China's Import & Export Value of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with Main Business Partner

Countries and Areas in 2013 196

Products & Items

National Key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Directory

(Sixth Batch)(Excerpt) 225

the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in 2013 233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novated and Adopted

by China's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234

Projects of China's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Won the 201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of

China Machinery Industry 246

New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Shanghai

Xingkai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mpany

Limited 246

Standard & Certification

2013 Summary Sheet of the State and Industry Standards

Revision Program for China's Oil Drilling Equipment

and Tools 251

10 State Standards of Oil Drilling Equipment and Tools

Approv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and the

Committee of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in 2013 253

2013 Summary Sheet of the First Batch of Industry

Standards for China Oil Drilling Equipment and

Tools 254

2013 Standard Directory of China Oil Drilling Equipment

and Tools Industry 256

2013 Examination Summary Sheet of State Standards for

China Oil Drilling Equipment and Tools 257

2013 Examination Summary Sheet of Industry Standards

for China Oil Drilling Equipment and Tools 257

Standards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58

Serial Number and Name of 23 Abolished Petroleum &

Natural Gas Industry Standards in Accordance with No.1

Announc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Energy Bureau

in 2014 260

23 Petroleum & Natural Gas Standards in No.3

Announc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Energy Bureau

in 2014 261

42 Industry Standards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6

Industry Standards of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Released in No. 47 Announcement of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62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ircular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n the Adjustment

of Major Technical Equipment Import Tax

Policy 271

Circular of the National Energy Bureau on the Orderly

and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oal-Produced Oil

and Gas Industry 273

Regulations for Natural G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274

Circular of the National Energy Bureau on the Issuance

of "the Open and Fair Supervisory Methods for Oil

and Gas Pipe Network Facilities (on Trial)" 278

Important Events

Important Events in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Industry in 2013 283

Appendix

Guide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2014 Edition) 291

The Policy and Provisions on Major Technical

Equipment Import Tax 298

Catalog of the State-Supported Major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Technical Products ( Revised in 2014)

(Excerpt) 300

Catalog of Imported Raw Materials and Key Parts

and Components of Major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Products (Revised in 2014) (Excerpt) 302

Catalog of Major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Products Not

Exempted from Import Tax (Revised in 2014)

(Excerpt) 310

前言/序言

前言《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工业年鉴》2014年刊记载了2013—2014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的发展概况,以专业的视角描述了我国石油钻采机械、 石油化工设备、海洋油气工程装备、金属压力容器以及波纹管膨胀节等分行业的新亮点,客观展现了行业骨干企业的新面貌,分析预测了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年鉴的出版,不仅为业内企业总结经验、推动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且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供了全面和有价值的资料,也为政府部门关注和指导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参考依据。
  2013—2014年,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行业的发展速度稳中有降,在2013年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主营业收入为   5 061.22亿元,同比增长13.13%,增幅下降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 326.50亿元,同比增长6.23%;增幅下降31.57个百分点。
  2013—2014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徘徊,2013年全行业出口交货值为635.55亿元,同比增长5.77%;增幅下降了15.84个百分点。行业企业在市场倒逼的形势下,加快了改革创新的发展步伐,向产品创新要效益,淘汰低附加值产品,研制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产品;创新经营理念延伸产品产业链,由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在贯彻落实一系列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下,行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13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 773家,同比增长10.54%;资产总额为5 060.01亿元,同比增长16.91%。全行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市场供需基本稳定。
  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不断攀升的新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能源压力,使非常规油气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非常规油气的开采对石油技术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实现我国从石油石化设备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而努力!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林刚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1917-1949)》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深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17-1949)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思潮变迁、流派争鸣与代表作家群像的学术专著。它不仅梳理了文学思潮的潮起潮落,更细致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现实对文学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力图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文学全景图。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十八章,辅以详尽的注释和参考书目。 第一卷:启蒙与觉醒的年代(1917-1927) 第一卷聚焦于新文化运动的高峰期和随后的“文学革命”初期。 第一章:新文学的诞生与早期探索(1917-1919)。本章详细考察了“五四”前夜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分析了胡适提倡的“文学改良”主张,以及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在文学领域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新青年》杂志的专题研究,揭示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如何为新文学提供了思想土壤。 第二章:白话文的初步成熟与小说初兴。本章深入剖析了早期白话小说的主要形态,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奠基性作品,到早期小说家的实践,探讨了他们如何通过文学形式解剖国民性弱点,表达启蒙诉求。对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潮进行了细致辨析。 第三章:新诗歌的萌芽与探索。本章集中论述了新诗歌体裁的建立过程,从胡适的白话诗到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尝试,分析了现代诗歌在格律、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对传统诗歌的突破,特别是对自由体诗(自由诗)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理论界定。 第四章:文学研究会与文学创造社的分野。这是一个关键的章节,详细对比了“文学研究会”(以创造社内部的现实主义倾向为代表)和“文学创造社”(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个性解放)的文学观与创作实践。通过对比茅盾、成仿吾、语堂等人的早期理论,展现了现代文学内部在艺术与社会责任取向上的首次重大分歧。 第五章:文学的社会化与通俗文学的兴起。本章探讨了文学走出精英圈层的努力,分析了面向大众和青年的通俗杂志的兴起,以及鸳鸯蝴蝶派、菜花派等通俗文学流派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并对其艺术局限性进行了客观评价。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潮的传入与早期影响(1920年代中后期)。本章追溯了俄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进步作家的早期启发,为后续的左翼文学运动埋下了伏笔。 第二卷:冲突、成熟与转向(1927-1949) 第二卷着重于大革命失败后,文学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在左翼文学的领导下,现实主义如何走向成熟,最终孕育出民族文学的辉煌。 第七章:大革命失败后的文学沉寂与反思(1927-1930)。分析了“四一二”事件对文学界,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的冲击,以及对国民性与革命道路的深刻反思。 第八章:左翼文学的崛起与理论建构。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详细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背景、组织结构和指导思想。重点解析了鲁迅、周扬等人在“为人生”与“为艺术”的论辩中的立场和贡献,以及对“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探讨。 第九章:现代派小说的巅峰——都市小说群像。深入剖析了以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杰作。本章侧重于分析这些作品如何成功地将西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与中国本土的社会批判相结合,塑造了复杂多维的现代都市和乡村人物。 第十章:中国现代诗歌的成熟:从“新月”到“现代诗派”。本章梳理了新月派(如徐志摩)对格律和抒情性的坚持,并将其与新兴的、更具反思精神的现代主义诗歌(如穆时英、施蛰存)进行对比,探讨了现代诗歌在语言和意象上的实验性探索。 第十一章:新感觉派的兴盛与争议。专门研究了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新感觉派”,分析了其对城市生活、感官体验和心理描写的新颖处理手法,以及它在当时的文坛上引发的争议。 第十二章:沈从文与“性灵”文学的坚守。本章单独论述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学道路,探讨了其“凤凰模式”的乡土美学和对人性纯真、生命悲剧的永恒关怀,将其置于现代文学追求“人性回归”的宏大背景下考察。 第十三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转向——民族化与大众化。分析了抗战爆发后,文学重心如何迅速从都市转向乡村和前线,探讨了“民族文学”成为主流的理论基础,以及作家们如何努力实现创作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第十四章:战争年代的戏剧与电影文学。本章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范畴,考察了话剧在揭露社会黑暗、鼓舞抗战斗志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分析了早期电影文学的脚本创作和思想倾向。 第十五章:解放区文学的形成与新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的理论指导,以及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如何成功塑造出工农形象和革命干部的典型人物,如赵树理、丁玲等人的创作贡献。 第十六章:国民党统治区后期文学的困境与转型。考察了在白色恐怖下,留守文人的艰难处境,分析了他们如何以隐晦或象征性的手法继续进行现实批判,以及部分作家向左翼靠拢或最终选择的道路。 第十七章:现代文学的终结与过渡。总结了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文学界在思想和组织上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所做的最后准备和思想整合工作。 第十八章:现代文学的遗产与未来展望。对1917年至1949年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总体评价,系统总结了其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语言革新上的里程碑意义,并指出了其留给后世文学的未竟课题。 本书特色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跨学科的视野。作者不仅精通文学史料,更广泛借鉴了社会学、历史学和美学理论,力求将文学现象置于具体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本片段和早期文学期刊的讨论记录,确保了史料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深度。此外,本书对不同流派之间的理论辩论进行了细致的还原,展现了现代作家群体在思想碰撞中不断探索和成长的复杂过程。本书是高校中文系、历史系师生及所有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的重要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试图查找关于环保标准升级对设备更新换代影响的专门章节时,我发现这方面的内容极其分散,而且大多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技术标准引用和市场应对措施的深度分析。例如,新的排放限值对选用的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的具体技术参数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哪些企业已经研发出相应的高效、低维护成本的解决方案?这些是设备工程师最关心的实操问题。但年鉴中更多的是展示了企业获得了哪些环保认证,或者参与了哪些环保“宣传”活动,这和设备技术本身的相关性就显得有些疏远了。如果一本行业年鉴不能紧密结合最新的法规驱动力去分析设备的技术迭代方向,那么它的参考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它似乎更侧重于记录企业“已经做了什么”的成果展示,而不是指导行业“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的战略部署,这一点让我略感失望,因为它未能提供预期的前瞻性指引。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是相当可靠的,纸张厚实,图表清晰,体现了工业领域的严谨性。但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它似乎更偏向于一个企业黄页的升级版,而不是一份严肃的行业研究成果。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横向比较,能挖掘出哪些中小型的、但在特定领域(比如特种合金材料加工)具有隐形冠军潜力的企业。但年鉴的分类体系似乎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油气产业链划分,对于新兴技术和细分市场的交叉渗透关注不足。寻找那些“隐藏的宝石”变得异常困难,因为信息流被既有的、可能已经过时的行业框架所束缚。它记录了行业的“骨架”,但对于那些正在蓬勃发展、改变行业面貌的“肌肉和血液”,展现得不够清晰和有力,让希望捕捉行业新动向的读者感到有些意犹未尽。

评分

这本厚厚的年鉴摆在桌上,光是沉甸甸的重量就让人对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感到敬畏。我本来是想找一些关于去年国内外能源市场宏观趋势的分析报告,希望能为我们今年的设备采购策略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指导。然而,当我翻开前几页,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设备制造商名录和产品规格参数,这更像是一本技术手册的合集,而不是我所期待的那种深度行业分析。我本来期待能看到对关键技术瓶颈的讨论,比如高端泵阀的国产化率提升到了哪个阶段,或者智能制造在炼化流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数据。但这些宏观层面的洞察力似乎被大量的、具体的企业信息淹没了。如果我是一个正在寻找特定供应商的采购经理,这本年鉴无疑是宝库,但对于一个关注行业发展脉络、试图把握未来投资方向的战略规划人员来说,它显得有些过于“务实”和“微观”了。它详尽记录了“谁在生产什么”,但对“为什么这么生产”和“未来会如何演变”的探讨略显不足,这使得它在提供战略视野方面稍稍欠缺了那么一把火候。

评分

老实说,我对这本“年鉴”的编排逻辑感到有些困惑。我习惯了查阅那些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的行业报告,通常会按照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政策导向等维度进行梳理。但这次的体验更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没有明确索引的仓库里寻找零件。大量的篇幅被用于罗列各省市的石化企业资产规模和主要业务板块,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横向对比不同技术路线经济效益的读者来说,效率实在太低了。我希望看到的,比如新材料在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突破,或者大型乙烯裂解装置能效提升的具体百分比,这些“干货”信息点,需要我花费大量时间在繁复的表格和不连贯的文字段落中去挖掘。它更像是各个地方协会或企业自行提交材料的汇总,缺乏一个统一的、高屋建瓴的编辑视角来提炼出真正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行业脉搏,读起来有些费神费力,像是在读一份份未经深度整合的年报汇编。

评分

这次查阅的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年鉴”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差异。我原以为它会是一份提炼了年度核心数据的精炼报告,如同历史的快照。然而,它更像是一部细致入微的、按地域和企业划分的“名录大全”。我本来想了解一下过去一年中,国内高端压缩机组的进口依赖度是否有显著下降,以及主要技术引进的合作项目进展如何。但这些关于技术自主可控和国际合作博弈的深度内容,在这本厚书中似乎只是点到为止,被大量的非核心数据所稀释。想要从中提取出关于“技术瓶颈突破”的清晰叙事线索,如同大海捞针。这种详略失当的编撰方式,使得它更偏向于地方性或企业间的交流工具,而非面向全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行业蓝皮书,其信息密度和聚焦度未能达到我的预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