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大全集选 家书书信集 曾国藩家书半白话文 曾文正公家书选 大字国学普及读物

曾国藩家书 大全集选 家书书信集 曾国藩家书半白话文 曾文正公家书选 大字国学普及读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藩 著,程可嘉 编,赵焕祯 注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家书
  • 书信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半白话文
  • 清史
  • 修身养性
  • 家风
  • 普及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启明星优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22175
商品编码:11676833333
包装:胶订
丛书名: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0
套装数量:1
字数:1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少5个字符

书名: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清)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2-7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6

印次:2

字数:160千字

页数:201

书号:9787540322175

开本:16

包装:平装

定价:22.50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统兵、勤俭持家、谨言慎行、立功、立德、立言,细细读来,还能体会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智慧的精华,足见他思想的进步性和实用价值,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当然,曾国藩的思想谋略精华,短短的几封书信并不能透其全貌,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尊精神偶像。 


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 --- 《古希腊的智慧:从城邦政治到永恒真理的探寻》 一部深入剖析西方文明源头的恢弘史诗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专注于近现代的家族伦理或个人修身之道,而是将笔触投向两千多年前的爱琴海畔,致力于全面梳理和阐释古希腊文明对人类思想、政治、艺术乃至科学基础的奠基性贡献。全书结构宏大,分为上下两卷,囊括了从米诺斯文明的曙光到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兴衰的全过程,重点剖析了雅典民主的成败逻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以及希腊悲剧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 第一卷:城邦的诞生与黄金时代 第一章:神话与早期文明的交融 本章首先追溯了爱琴海地区的史前文化,考察了克里特岛和迈锡尼文明对后世希腊神话与英雄史诗(如荷马史诗)的影响。我们探讨了“黑暗时代”的社会结构重塑,以及城邦(Polis)这一独特政治实体的萌芽过程。此处的叙述着重于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希腊人分散而又独立自主的民族性格。 第二章:雅典民主的试验田 详细分析了雅典从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的民主化进程到伯里克利“黄金时代”的制度变迁。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制度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公民权、抽签制(Sortition)的优缺点,以及它在面对波斯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的内在张力。书中使用大量史料片段,重现了公民大会的辩论场景,展现了早期直接民主的活力与局限性。 第三章:战争与悲剧的共鸣 通过对波斯战争的军事策略分析,探讨了希腊人“自由”概念在面对外敌时的凝聚力。随后,我们将焦点转向雅典的戏剧舞台。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并非被视为文学作品,而是作为城邦社会矛盾的“政治诊断书”。通过剖析《俄狄浦斯王》中“认识你自己”的警示,揭示了人类理性在面对命运和神意时的无力感。 第二卷:理性的光辉与思想的遗产 第四章:哲学的源头:从自然到理念 本卷开始转向纯粹的思想领域。本章系统梳理了从泰勒斯到赫拉克利特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对“本原”(Arche)的探求,描绘了人类首次试图用逻辑而非神话来解释世界的努力。特别着墨于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及其对苏格拉底伦理思想的挑战。 第五章: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洞穴之喻 本书对柏拉图的解读着重于其对“形式”(Form/Idea)的界定,而非仅停留在政治构想。我们详细分析了《理想国》中“洞穴之喻”的认识论基础,探讨了教育(Paideia)如何被视为将灵魂从感官世界的阴影引向理念世界的唯一途径。并对比了柏拉图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 第六章: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世界与逻辑体系 本章着重展现了亚里士多德如何将目光从柏拉图的超验世界拉回至具体的、可观察的经验世界。对“四因说”、“潜能与实现”(Potency and Act)的阐释,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和科学思维的骨架。我们还特别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中道”原则,及其对后世实践哲学的深远影响。 第七章:希腊化的世界与传统的终结 本书的尾声探讨了马其顿的崛起对希腊城邦体系的颠覆。亚历山大的东征如何在地理上拓展了希腊文明的边界,又如何在思想上促成了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兴起。这些晚期哲学流派,以关注个体在动荡世界中的安宁(Ataraxia)为核心,标志着对城邦共同体依附的减弱,转向了普世的、内在的伦理自足。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将政治史、军事史、文学批评与哲学思辨熔于一炉,力求展现古希腊作为一个整体的运作机制。 原典引用精选: 穿插了大量荷马史诗、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核心段落的精确译注,帮助读者直接接触一手资料。 史料的平衡: 兼顾了雅典的辉煌与斯巴达的军事结构,避免了对单一城邦的过度神化,客观呈现其内在的奴隶制与性别不平等问题。 阅读价值: 对于渴望理解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根基、科学思维的萌芽以及人类永恒的道德困境的读者而言,《古希腊的智慧》提供了一幅清晰、详尽而富有洞察力的历史地图。它不仅是历史读物,更是对理性精神的致敬与探讨。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展现出的“担当”精神。在那个国家动荡、内忧外患的年代,曾国藩作为一方重臣,他家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家国天下的沉甸甸的责任感,是现代许多人已经淡忘的品质。他不是一个只顾自家利益的官僚,他写给弟弟的信中,关于如何处理地方事务、如何与士人相处、如何保持气节的论述,字字珠玑,充满了对政治伦理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家书,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为官之道”教科书。我从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实践,更是在极端压力下如何保持心性的定力。这种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才是这本书真正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宝贵财富,它能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也能做到问心无愧,尽职尽责。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从中汲取一些关于个人修养和时间管理的智慧,没想到收获了远超预期的内容。曾国藩对“勤奋”二字的执着令人震撼,他对自己每日的起居、读书、批阅公文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规划。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日课”、“月省”的反思习惯,这不单单是对过去一天的总结,更是一种对自我提升的持续驱动力。书中记录了他如何对抗懒惰、如何克服倦怠,这些都是现代人每天都在面对的挑战。对比之下,我们似乎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曾公的文字提供了一种向内探索、构建强大内心秩序的有效方法。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比如他建议如何安排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段来处理重要事务,这些经验之谈非常具有实操价值。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大字国学普及读物”这个定位还有点将信将疑,担心大字会使得内容被压缩或简化得太过分。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感觉这套书在保持内容完整性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字体清晰,行间距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中老年读者或者视力稍弱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更重要的是,尽管是普及读物,它选取的篇目依然是曾国藩思想体系中非常核心的部分,比如他早期立志的经过、处理湘军内部矛盾的策略等等,都是理解其人生的关键节点。这本书成功地将严肃的传统文化精品,转化成了一种适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阅读载物,兼顾了阅读的舒适度和知识的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非常考究,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拿在手上阅读体验极佳。对于像我这种偶尔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但又怕被艰涩文言文劝退的读者来说,这种“半白话文”的处理方式简直是福音。它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结构,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和注释,使得那些深奥的义理不再高不可攀。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慎独”的论述,如果完全是古文,我可能需要查阅好几遍字典才能勉强理解其意境,但这里的翻译恰到好处地抓住了核心精神,让我在阅读中几乎没有卡壳的地方,思绪可以一气呵成地跟随曾公的思路走下去。这对于国学普及读物来说,是成功的一大关键,做到了雅俗共赏,而不是曲高和寡。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清代官场和家族伦理的一扇窗户,虽然我不是历史研究者,但光是阅读曾国藩在那些波谲云诡的时局下写给家人的家书,就足以让人深思良久。我尤其欣赏它并非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极其真诚、细致入微的日常生活记录与为人处世哲学的交织。比如他谈论治学要“读书不必多,贵在精熟”,这种朴素的道理,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读着那些关于如何管束仆人、如何规划田产、甚至是如何教导子弟习字的片段,你能真切感受到一个时代精英家庭的运作模式。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反而是充满了人情味,有对前线战事的担忧,也有对家中琐事的挂念,让人觉得这位“完人”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需要面对柴米油盐和亲情羁绊的普通人。那种运筹帷幄与顾家爱子的反差,构成了阅读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