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I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教程》一书详细介绍了CATIA软件的非线性分析功能,供从事机械设计人员做三维建模使用,推荐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学习此软件。本书尤其适合有一定CATIA基础的读者,尤其适合从事有限元计算方面的专业人士使用。
《CATI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教程》一书是基于CATIA V5 R20编写的,读者在更高的版本上也可以使用本书。读者在阅读本书使用软件时,要反复练习,可以根据本书的步骤,做一些自己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模型,也可以用机械设计的标准件来做练习实例。
《CATI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教程》详细介绍了CATIA软件的非线性分析功能。由浅入深,先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有限元计算实例,然后针对【非线性分析】工作台的所有功能和图标,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配有实例进行操作说明。最后还列举了一些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计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建模和计算。本书深入浅出,每一步骤都做了详细说明,并且有示意图,方便读者阅读。所采用的实例也都非常典型,读者按实例进行练习,就可以快速掌握CATIA非线性的各功能。通过实例的学习,读者可以体会CATIA的强大功能。本书供从事机械设计人员做三维建模使用,推荐机械类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学习此软件。本书尤其适合有一定CATIA基础的读者。本书尤其适合从事有限元计算方面的专业人士使用。
前言
第1篇入门 
第一章熟悉非线性结构分析工作台 
1.1  "非线性结构分析"工作台入门 
1.2  "热分析"工作台入门 
第2篇功能详解 
第2章创建有限元模型 
2.1分析算题 
2.2分析步 
2.3结果请求 
第3章模型属性 
3.1材料属性 
3.2指定单元 
3.3创建连接行为 
第4章装配属性 
4.1使用交互向导 
4.2分析连接 
4.3接触属性 
4.4连接属性 
4.5距离连接属性 
4.6焊接连接属性 
4.7基于点的连接属性 
第5章零件属性 
5.1约束 
5.2虚拟零件 
第6章建模技术 
6.1复制和粘贴 
6.2创建组 
6.3使用发布 
6.4应用知识智件 
6.5创建网格零件 
6.6创建网格属性 
6.7使用Abaqus单元质量检查 
6.8指定接触面 
6.9使用局部坐标系 
第7章结构模拟历程与环境定义 
7.1结构分析步 "
7.2边界条件 
7.3载荷 "
7.4场 "
7.5质量 "
第8章热模拟历程和环境定义 '
8.1热分析步 '
8.2边界条件 一
8.3载荷 
8.4场 。
第9章幅度 "
第10章传播 
10.1状态术语 
10.2编辑步相关的对象 
第11章分析装配 "
11.1零件分析文件 _
11.2为分析准备装配 
第12章分析控制 
.12.1检查模型 '
12.2创建和定制作业 一
12.3提交和管理工作 
12.4管理作业文件 
12.5使用用户子程序 
12.6在优化问题中使用分析传感器 
第13章后处理 
13.1访问结果 "
13.2可视化结果 
第14章非线性结构分析工作台说明 '
14.1【分析联接】工具栏 
14.2【分析控制】工具栏 
14.3【分析步】工具栏 
14.4【装配属性】工具栏 
14.5【约束】工具栏 
14.6【质量工具栏 '
14.7【模型管理器】工具栏"     
14.8【后处理】工具栏 
14.9【限制条件】工具栏 
14. 10【属性】工具栏 
14. 11【虚拟零件】工具栏..     
14. 12模型树 
第15章【热分析】工作台说明 
15.1【分析控制】工具栏 
15.2【分析步】工具栏 
15.3  【装配属性】工具栏 
15.4【后处理】工具栏 
15.5【限制条件】工具栏 
15.6【属性】工具栏 
15.7模型树 
第16章非线性结构分析和热分析 
第17章配置非线性结构分析和热分析 
第18章非线性结构分析和热分析自动化接口 
18.1  自动化接口描述 
18.2-个使用非线性结构分析和热分析的自动化接口实例 
第3篇计算实例 
第19章固支杆应力分析 
19.1零件设计 
19.2生成ABAQUS计算工作 
19.3运行分析工作 
第20章壳的平面应力计算 
20.1建立零件模型 
20.2定义ABAQUS分析工作 
20.3运行分析工作 
20.4显示分析结果 
第21章一端固定的长方体 
21.1建立模型 
21.2设计ABAQUS结构分析 
21.3运行分析工作 
21.4显示分析结果 
第22章平端盖的应力分析 
22.1建立零件模型 
22.2定义ABAQUS分析工作 
22.3运行分析工作 
22.4显示分析结果 
第23章承受扭矩和弯曲载荷联合作用的轴 
23.1建立零件模型 
23.2设置ABAQUS分析工作 
23.3运行分析工作 
23.4显示分析结果 
第24章带有虚拟零件的应力分析 
24.1设置虚拟零件 |
24.2修改模型边界条件 
24.3运行分析工作 
24.4显示分析结果 
24.5  施加Smooth Virtual paIt   
第25章装配零件的应力分析 
25.1建立底座零件模型 
25.2建立零件装配图 
25.3设置ABAQUS分析工作 
25.4运行分析工作 
25.5显示分析结果 
第26章接触分析 
26.1建立板零件模型 
26.2建立圆柱体零件模型 
26.3装配零件 
26.4设置ABAQUS分析工作 
26.5运行分析工作 
26.6显示分析结果 
26.7考虑摩擦时的分析
第27章螺栓计算 
27.1建立螺栓零件模型 
27.2建立螺母零件模型 
27.3生成一个薄钢板零件 
27.4生成零件装配图 
27.5设置ABAQUS分析工作 
27.6运行分析工作 
27.7显示分析结果 
第28章抗震分析 
28.1建立零件模型 
28.2设置ABAQUS分析工作 
28.3运行分析工作 
28.4显示分析结果 
第29章材料非线性变形分析"
29.1建立零件模型 一
29.2定义ABAQUS分析工作 
29.3运行分析工作 
29.4显示分析结果 
第30章热分析实例 
30.1建立零件模型 
31.2设置ABAQUS热分析工作 
30.3运行分析工作 
30.4显示分析结果 
第 31章结构和热联合分析 
31.1定义ABAQUS结构分析工作 
31.2运行分析工作 
31.3显示分析结果 
20世纪60年代,法国人提出了贝塞尔算法,使计算机处理曲线和曲面成为可能。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开发者们,在二维绘图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以表面模型为特点的自由曲面建模,这就是三维曲面造型系统CATIA。此后,CAD软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设计软件层出不穷。
CATIA不仅有强大的曲面功能,而且分析功能也很完美。世界60%以上的航空和汽车业都使用CATIA,但在前几年它并不为国内广大设计者熟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只能运行在工作站平台上。现在CATIA V5已经成功移植到个人电脑,所以在近几年内,相信CATIA会占据国内的CAD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这也是竭力向广大读者推荐学习CATIA的原因。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曾经遇到多次采用其他软件无法解决,而由CATIA迎刃而解的问题,同时采用CATIA软件,还发现了由其他软件设计出现的问题。如作者在进行泵的强度计算时,由于泵具有渐开线曲面结构,采用其他软件无法建立泵的立体结构,采用CATIA的扫描成形,很方便地建立了泵的三维模型。其他人设计的一个一端是矩形一端是圆柱的过渡段,要在过渡段表面开孔。这个由其他CAD软件设计的平面图,没有发现问题,但由CATIA建立三维模型后,发现表面开孔有相互干涉现象,如果不建立三维模型,由平面图和剖面图,根本无法发现这样的问题。由CATIA三维模型还多次发现圆柱体中心开矩形孔时,尺寸出现问题的情况,由于平面做图时,只画了两个剖面,在剖面上,开的孔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矩形孔的对角线方向尺寸根本不够。基于这样的原因,作者希望初学者直接学习CATIA,在工作和学习时使用三维模型,需要二维模型时,可用CATIA直接由三维模型形成二维平面图样。
一般CATIA的用户注意的是其强大的建模功能,并且只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三维设计软件使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在达索公司收购了HKS公司的ABAQUS之后,CATIA明显加强了其有限元分析计算功能。除改名为SIMULIA的有限元专门软件之外,达索公司开发了基于CATIA的SIMULIA for CATIA软件,加强了CATIA在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上的分析功能,使CATIA更加强大,本书即是针对这部分功能进行讲解的。
本书是基于CATIA V5 R20编写的,读者在更高的版本上也可以使用本书。读者在阅读本书使用软件时,要反复练习,可以根据本书的步骤,做一些自己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模型,也可以用机械设计的标准件来做练习实例。
本书由盛选禹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刘声、唐守琴、陈树青、盛硕、蔡薇、曹京文、王国丽、陈琳、盛选军、曹睿馨、关静、候险峰、曹建平、孟庆元、盛闯、宗纪鸿、许宁、曹建林、于伟谦、付喻、刘向芳、陈永澎、胡雅虹、朱绍玉、张继革、王恩标、李克勤、曹京珍、王兆举、吴晓声。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作者认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出现。读者在阅读时发现错误后,请通知作者,不胜感激。也希望就CATIA的问题和广大读者继续探讨。
盛选禹
评价三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将一个通常被认为是“硬核”且门槛很高的领域,变得如此易于理解和上手。我之前对有限元分析的印象就是枯燥的公式和复杂的理论,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实用和工程化的方式,将CATIA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展现出来。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大量数学推导,而是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告诉你为什么需要非线性分析,以及在CATIA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书中关于车辆悬架系统在承受冲击载荷时的非线性响应分析,讲解得非常清晰,从模型的前处理,到非线性参数的设置,再到结果的后处理,每一步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强调了对分析结果的解读和验证,这对于避免误判至关重要。书中也提到了如何根据分析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环节,让学习过程更有价值。我之前在使用其他软件进行非线性分析时,常常会因为对结果的理解不足而陷入困境,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指导。它也让我认识到,CATIA不仅仅是一个建模工具,更是一个强大的仿真分析平台。对于那些希望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或者想将设计与分析更紧密结合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它打开了我学习非线性分析的思路,让我觉得这个领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评分评价五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结构分析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与我现有的设计工具无缝集成的非线性分析解决方案。CATIA一直是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惊喜地发现,我可以在这个熟悉的平台上实现高质量的非线性分析。教程内容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又不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它详细讲解了非线性分析中各种关键参数的设置,如应变率效应、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等,并提供了如何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最优参数的建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分析结果的后处理和评估部分,它不仅展示了如何查看变形、应力、应变等基本结果,还指导如何进行收敛性分析、稳定性分析以及如何提取关键的工程指标。书中关于疲劳分析的初步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为我进一步研究结构的耐久性提供了方向。我通过这本书,能够更高效地在CATIA中进行非线性结构仿真,减少了因软件切换带来的效率损失,也提高了设计与分析的协同性。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覆盖了非线性分析的诸多方面,并且案例丰富,实用性强。对于任何希望在CATIA中进行高级非线性分析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他们宝贵的参考书。它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杂结构的力学行为,从而做出更可靠的设计决策。
评分评价四 坦白说,我对CATIA的非线性分析模块一直有些畏惧,总觉得它太专业,需要很深的理论功底才能驾驭。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非线性分析的核心概念和CATIA中的具体操作相结合,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障碍。教程中对不同类型的非线性现象,如材料屈服、大变形、以及结构失稳等,都进行了清晰的讲解,并提供了相应的CATIA操作步骤。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接触仿真的内容,这在很多机械结构设计中都至关重要,例如齿轮啮合、滑动轴承等。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正确定义接触对,选择合适的接触算法,以及如何处理接触面的分离和粘附,这些细节对于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且,教程中的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典型问题,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找到相关的参考。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操作软件,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为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它让我对CATIA的非线性分析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解决更复杂的设计挑战。对于那些希望在CATIA中进行更深入、更精确结构分析的用户,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CATIA在三维建模领域的光芒都太过耀眼,以至于我之前都不知道它还有如此强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能力。我一直从事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和验证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在承受大变形、材料屈服或者接触等复杂工况下的表现,而传统的线性分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每次遇到这种问题,都要转用其他专业的FEA软件,不仅流程繁琐,数据导入导出也常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时,简直欣喜若狂!教程从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即便是像我这样之前对CATIA的分析模块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快理解。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设置非线性分析的各种参数,比如材料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接触的定义和算法,以及载荷和边界条件的施加方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一步步演示如何在CATIA中实现这些复杂的分析。例如,书中关于座椅骨架在碰撞模拟中的非线性分析,详细展示了如何捕捉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结构失效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我理解和优化座椅的安全性能非常有帮助。而且,教程的图文并茂,清晰的截图和详细的步骤说明,让我在实际操作时能够得心应手,仿佛有老师在旁边手把手指导一样。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工作效率,也让我对CATIA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简直是我的工作助手升级神器!
评分评价二 作为一名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承受冲击、振动或极端温度变化的部件,非线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我之前一直使用几款主流的通用FEA软件,但坦白说,在与CATIA设计流程的集成性上,总感觉有些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在CATIA这个我熟悉的设计环境中,就能够进行如此深度和精度的非线性分析。教程的内容非常扎实,涵盖了非线性分析的各个关键点,比如大变形效应、屈曲分析、接触仿真以及疲劳分析的初步概念。书中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求解器、设置收敛准则以及解释复杂的分析结果,都有非常详尽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材料模型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介绍了常用的塑性模型,还涉及了一些更复杂的本构关系,这对于模拟复合材料或高性能合金的行为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联系(contact)的讲解也堪称经典,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联系,以及如何处理它们的行为,这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是决定分析精度的关键。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更自信地在CATIA中进行复杂结构的非线性评估,减少了对外部软件的依赖,也加快了产品迭代的速度。这本书绝对是CATIA用户进行高级分析的宝贵资源,也是那些对结构行为有深度需求的工程师的必读之作。
评分还没怎么看
评分????????
评分大家都写别人知道的事
评分感觉讲解的不是很清楚,一脸懵逼
评分没光碟,没视频,没源文件。不知道怎么学
评分还没怎么看
评分挺好。
评分~很不错我
评分内容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