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印度史 [A New History of India]

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印度史 [A New History of Indi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斯坦利·沃尔波特 著,李建新,张锦冬 译
图书标签:
  • 印度史
  • 世界历史
  • 剑桥世界历史
  • 东方出版社
  • 历史学
  • 南亚
  • 文化
  • 文明
  • 学术
  • 新印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078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14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
外文名称:A New History of Indi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3
字数:4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剑桥世界历史文库》有图有内容,游学优选书,让全世界中国人一起来执书看世界!!!
  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简称CUP)隶属于英国剑桥大学,成立于1514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是世界上很大的教育和学术出版社之一。
  东方出版中心(Oriental Publishing Center,简称OPC)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于1976年。出版《世界历史文库》40种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化苦旅》(余秋雨)《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12卷(沈志华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8卷本(沈志华、杨奎松)、《中国馆藏满铁资料联合目录》30卷。
  剑桥大学出版社为什么选择我们东方出版中心?
  1)因为剑桥看中我们有《世界历史文库》40种丛书五年制作、营销经验!!!
  2)因为剑桥看中我们有强大的电商京东的支撑!!!
  《剑桥世界历史文库》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提供版权,东方出版中心组织整理,翻译,编辑来共同出版,可以说此套图书的出版将会在东方出版中心已出版的40种《世界历史文库》的基础上大幅再增加《日本史》、《新西兰史》、《苏格兰史》、《尼泊尔史》、《中亚史》、《东亚史》、《意大利史》、《英格兰史》、《巴西史》、《南非史》、《埃及史》、《毛里塔尼亚史》、《印度洋史》、《瑞士史》、《威尔士史》、《撒哈拉以南非州史》、《印度尼西亚史》、《缅甸史》、《罗马帝国史》、《斯洛伐克史》、《墨西哥史》、《加勒比海史》、《玻利维亚史》等等等等。
  所以我们说:该套书出版专业因为是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版本专业因为是剑桥大学出版社!!! 销售专业因为是京东!!!评判专业因为你是京东的读者!!!

内容简介

  《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印度史》以编年体的形式,自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文明源始(印度河文化)展开叙述,迄至2008年的现代印度,概述了印度这一文明古国,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是一部简明的印度通史类著作。

作者简介

  斯坦利·阿尔伯特·沃尔波特(Stanley Albert Wolpert),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荣休教授,杰出的印度学家,现代印度与巴基斯坦政治社会史与思想史极为有份量的学者之一。生于1927年,1959年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59-2002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任教。主要论著:《提拉克与郭克雷:现代印度形成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Tilak and Gokhale: Revolution and Reform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India 1962)、《摩利与印度(1906-1910)》(Morley and India, 1906-1910 ,1967年)、《南亚对抗的根源》Roots of Confrontation in South Asia ,1982年)、《巴基斯坦的真纳》(Jinnah of Pakistan ,1984)、《巴基斯坦的贝·布托》(Zulfi Bhutto of Pakistan, 1993)、《尼赫鲁:命中注定的约会》(Nehru: A Tryst with Destiny , 1996)、《甘地的激情:圣难甘地的生活与遗产》(Gandhi's Passion : The Life and the Legacy of Mahatma Gandhi ,2001年)、《印度百科全书》(主编,Encyclopedia of India 2005年)、《羞耻的飞行:大不列颠帝国在印度的最后岁月》(Shameful Flight:The Last Years of British Empire in India ,2006年)、《印度与巴基斯坦:持续的冲突抑或合作》(India and Pakistan: Continued Conflict or Cooperation,2010年)。

精彩书评

  本书以史实为基础,相当严谨,提供了卓越的细节,可读性强。历史应当以此种方式书写,虽然目前很少有人做到。
  ——耶鲁大学教授 米歇尔·罗宾

  毫无疑问,对于研究印度历史来说,这是极好的书。
  ——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 戴维·M.劳斯伊

  这是我读过的对印度历史所做的出色的研究。
  ——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 约翰·麦克劳德

  这本书全面、文笔优美地书写了印度史,适合大学生阅读……任何部分都妙不可言。
  ——格兰德勒社区学院教授 马歇尔·E.纳恩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第八版)序言
第一章 生态环境
第二章 印度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1600)
第三章 雅利安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1000)
第四章 北印度的征服和统一(约公元前1000—前450)
第五章 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326—前184)
第六章 政治上的分崩离析和经济、文化上的繁荣(约公元前184—公元320)
第七章 古典时代(约320—700)
第八章 伊斯兰教的影响(约711—1556)
第九章 莫卧儿帝国的统一(1556—1605)
第十章 西欧的先锋(1498—1669)
第十一章 伟大的莫卧儿帝国(160S—1707)
第十二章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1707—1764)
第十三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1765—1793)
第十四章 新莫卧儿人(1793—1848)
第十五章 统一、现代化与起义(1848—1858)
第十六章 女王统治——一个新秩序(1858—1877)
第十七章 印度民族主义——第一次运动(1885—1905)
第十八章 统治机器的加固(1885—1905)
第十九章 叛乱、镇压和改革(1905—1912)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4—1919)
第二十一章 走向独立(1920—1939)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39—1946)
第二十三章 尼赫鲁时代(1947—1964)
第二十四章 从集体领导到英迪拉统治(1964—1977)
第二十五章 从人民党统治到英迪拉·甘地的被暗杀(1977—1984)
第二十六章 拉吉夫·甘地的统治(1984—1991)
第二十七章 印度经济面向全球化(1991—1999)
第二十八章 印巴冲突的逐步升级和恐怖统治(1999—2006)
第二十九章 印度的今天(2007—2008)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印度史》:
  克莱夫学习迪普莱克斯的“游戏”在特利支诺波利被围攻时,被特别委任的大胆的新工作的“首领”克莱夫自愿率领一支由200名英国人和3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离开本地治里以南、马德拉斯的小卫星城圣大卫(St.David)要塞,在1751年酷热的夏天里向北方的阿尔果德展开了一次100多公里的强行军。昌达·萨希卜为了围攻特利支诺波利,几乎调动了首都的全部军队,因此克莱夫的士兵没有遭遇任何抵抗,顺利进入阿尔果德,占领了纳瓦卜的宫殿要塞,有100万无助的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场景。这是近代印度历史上最勇敢的军事转移的典范。不仅使加尔纳迪人因英国人大胆的话语而激动,而且以“上天派来”的将军的荣誉为克莱夫遮掩并有助于他快速爬上孟加拉“纳瓦卜”的位置。昌达·萨希卜被迫将4000多人的军队从特利支诺波利撤回阿尔果德,而克莱夫及其日渐减少的英勇部队则坚持了50多个日夜,直到那格普尔的拉古那特·邦斯勒(RaghunathBhonsle)率领的马拉塔军队急忙向穆罕默德·阿里和特利支诺波利的英国人求助时,战争形势才有所转变,导致昌达·萨希卜在1752年被俘获和处死。现在克莱夫成了加尔纳迪的纳瓦卜的缔造者,将穆罕默德·阿里推上阿尔果德的王位。尽管迪普莱克斯还在继续战斗,国内的法国人却失去了对他们拿破仑式帝国的创立者的信任。1754年,迪普莱克斯因把董事会的投资过多地投入到不赢利的冒险事业上而被董事会撤职。
  欧洲对查理六世帝国残余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即七年战争(1756-1763)再次触发了盎格鲁-法国之间在印度的冲突,并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这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孟加拉。1740年后,当阿里·瓦尔迪汗(AliVardiKhan)成为孟加拉的纳瓦卜时,孟加拉实质上已经从德里那里获得了独立。通过鼓励胡格利沿岸的欧洲商人,阿里·胡格利充实了他位于穆尔希达巴德(Murshidabad)的国库。他关心的主要不是法国或英国强国的任何潜在威胁,而是马拉塔人带来的威胁。巴吉·劳死于1740年,他的儿子巴拉吉·劳(BalajiRao,1721-1726)接替他成为浦那的纳瓦卜,并且在20年中领导马拉塔五国(MarathaPentarchy)持续地向东、向北扩张。在巴吉·劳作为纳瓦卜的时代,马拉塔的扩张是如此地迅速,以至于现在浦那几乎更多地充当着一个松散联盟的核心的官僚指挥部,而不是一个王国的首都。有四位特别强大的马拉塔将军,每一位都开拓出他自己王朝的领地:巴罗达(Baroda)的牧牛王(Gaekwar),印多尔(Indore)的霍尔卡(Holkar),瓜廖尔的辛迪亚(Scindia),那格普尔的邦斯勒(Bhonsle)。这四个领地名义上效忠于萨特拉王,他们的纳瓦卜因此成为五位实际统治的首领。
  拉古那特·邦斯勒距孟加拉最近,他在1741年发动了针对奥里萨(此时还是孟加拉的县)的远征,并且在次年,马拉塔的骑兵沿着胡格利宿营,甚至威胁到加尔各答,附近的英国人开挖了著名的马拉塔壕沟。不过,当帕什瓦要求得到邦斯勒从奥里萨夺取的财富中他的份额时,遭到拒绝,因此他决定响应阿里·瓦尔迪汗的请求,帮助其反对他的马拉塔同伙。帕什瓦的军队是按照莫卧儿帝国的要求行动的,即“帮助”孟加拉的纳瓦卜抵抗马拉塔“入侵者”的掠夺。巴拉吉·劳与阿里·瓦尔迪在孟加拉的普拉西(Plassey)遭遇,纳瓦卜同意向帕什瓦支付200万卢比和孟加拉每年出产的四一税(chauth)以“摆脱”他的邦斯勒游牧部落的那个省。巴拉吉接受了莫卧儿的钱并且努力使为邦斯勒服役的更为软弱的马拉塔人归还那格普尔。阿里·瓦尔迪汗通过使一支马拉塔军队反对另一支,从而获得对孟加拉的控制。不过,他于1756年4月去世时并没有儿子,因而错误地指定他最小的女儿的儿子米尔扎(Mirza),历史上有名的纳瓦卜西拉吉一乌德一道拉(Siraj-ud-daula)作为他王位的继承人。20岁的纳瓦卜轻率、冲动,因而没能发现他的宫廷中潜伏的背叛者,或者在他的权力掌控的目标之外潜藏的陷阱,他的冲动驱使他走向毁灭。
  ……
历史的迷思与交织:西方视角下的世界脉络 本书并非聚焦于印度次大陆的古老文明与复杂历史,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图景,通过精妙的叙事结构和深入的考证,勾勒出人类文明在不同地理板块上的演进轨迹与内在关联。它以一种宏大的、跨地域的视角,探讨了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的权力结构变迁、技术革新、思想碰撞以及全球体系的形成过程。 第一部:文明的曙光与早期奠基 开篇追溯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的起源,重点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爱琴海文明等数个独立起源中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作者没有将叙事局限于单一文明的内部发展,而是着力分析了早期地理环境对社会组织形式的塑造作用,如灌溉技术如何催生了中央集权制的雏形,以及气候波动如何影响了早期人口迁徙与文化扩散。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卷详细论述了文字系统的独立发明及其在知识积累和官僚体系建立中的关键作用。例如,楔形文字的复杂性如何与苏美尔城邦的政治权力紧密结合,而古埃及象形文字则如何服务于法老的绝对权威。书中对青铜时代的衰落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将“海洋民族”的冲击、气候剧变和内部矛盾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危机,而非孤立事件。 第二部:轴心时代的思想风暴与帝国兴起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 200 年间,人类思想史上最为活跃的“轴心时代”。不同于仅仅罗列哲学家和宗教创始人,作者将重点放在了跨区域的知识网络构建上。在东方,探讨了周代礼乐制度的瓦解如何促使百家争鸣,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如何为后世的政治哲学奠定基础,其核心关注点在于社会秩序的重建与个体价值的定位。 与此同时,在西方,书中细致描绘了古希腊城邦民主的兴衰,以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建立如何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作者巧妙地将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治理模式——一个早期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国——置于希腊城邦的自由精神与东方专制传统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域对“治理”概念的根本性理解差异。 随后,本书详细分析了亚历山大东征对地中海世界与中东地区产生的“希腊化”影响,这种文化融合并非单向度的传播,而是复杂的主动适应与本土化改造的过程。紧接着,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型,被视为一个关于军事扩张、法律构建和身份认同的经典案例。书中侧重于罗马法如何成为维系庞大疆域的无形之剑,以及“罗马公民权”在不同阶段的政治含义变化。 第三部:中古世界的重塑与联系的断裂与再续 中世纪的叙事部分,本书避开了传统的西欧“黑暗时代”的单一论调,而是着眼于欧亚大陆三大权力中心的并行发展: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与衰落、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知识积累与扩张、以及东亚隋唐宋体制的成熟与稳定。 伊斯兰教的兴起被视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与经济整合力量。书中强调了从西班牙到中亚的“大伊斯兰世界”在数学、医学和天文学上对古典知识的保存、翻译和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些知识随后通过特定的贸易路线重新输入欧洲。 在东亚,唐宋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科举)、商业革命(宋代)以及印刷术的成熟,被置于全球技术史的背景下考察。作者强调,这些内部的制度性创新,使得东亚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其在经济复杂性和制度稳定性上的领先地位。 对于欧洲而言,封建制度的形成被视为对罗马帝国瓦解后权力真空的一种碎片化应对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倒退。本书深入探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它们如何成为早期知识机构的雏形,以及经院哲学如何试图调和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张力。 第四部:全球化前夜的转型与碰撞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重点放在了 15 世纪至 18 世纪,即大航海时代与早期现代性的形成。本书并未将地理大发现单纯视为欧洲的壮举,而是将其置于全球贸易网络重构的宏大背景下。例如,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如何控制了欧亚传统陆路贸易的关键节点,从而刺激了欧洲寻找新航线的动力。 对美洲的征服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剧烈的生态与社会冲击事件之一,书中详述了“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疾病和人口的强制流动,及其对世界财富分配和劳动力结构的根本性影响。 与此同时,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是如何在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的硝烟中逐渐成型,以及重商主义如何成为早期国家间经济竞争的主要意识形态。本书对启蒙运动的分析,侧重于其思想如何依赖于新发现的世界知识和对既有权威的批判,以及这些新观念如何以不均衡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后来的革命埋下伏笔。 本书最终落脚于工业革命的初期,将其视为一个技术、能源和组织结构发生协同突变的时代,这个变革如何重塑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最终开启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现代世界格局,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前面所描绘的数千年历史中的复杂互动与积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绝对称得上是上乘。它避开了学术著作常见的晦涩难懂,却又远非通俗读物那种轻浮草率。行文之间,时常闪烁着精准的措辞和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大音希声的美感。比如,在描述某次宫廷政变时,作者仅仅用了一段话,便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的紧张气氛以及事件的突发性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屏息凝神。这种叙事艺术,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历史脉络的门槛,使得即便是对印度史涉猎不深的读者,也能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它证明了严肃的历史研究,完全可以与优美的文学表达完美结合,这无疑是历史普及读物的典范。

评分

这部鸿篇巨制,初翻开时,那厚重的质感和泛黄的书页,便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印度次大陆这片古老而多元的土地,其历史的纵深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早期文明的考证,那些关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描写,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几行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想象和严谨的推测。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烟尘气和香料味,仿佛置身于恒河岸边的集市。它不仅仅是记录了王侯将相的更迭,更深入到了社会结构的演变、哲学思想的萌发,以及不同信仰体系之间那种微妙的张力与融合。读到某些段落,你会忍不住停下来,闭上眼睛,去冥想那数千年前的智慧光芒是如何照亮人类文明的初期阶段。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同类著作难以企及的。

评分

坦白讲,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印度历史的认知是碎片化且带有刻板印象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系统的框架,将那些原本散落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事件串联了起来。作者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各种史料的交叉印证显得尤为扎实,即便是面对那些存在争议的历史节点,他也没有采取武断的结论,而是以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呈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涉及宗教和种姓制度这类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文字也保持了一种克制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调。它没有高高在上的批判,更多的是对历史情境的理解与共情,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种由衷的尊重感,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且富有启发性。

评分

翻阅此书,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历史绝非尘封的旧闻,而是流动的现在。本书后半部分的叙述,对于近代殖民时期的描绘,尤为引人深思。作者并未将英国的到来描绘成一个简单的“文明碾压落后”的故事,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权力结构、经济利益与本土精英阶层复杂博弈的画卷。那种被异域文化与体制渗透、改造甚至重塑的阵痛,被文字刻画得入木三分。阅读至此,我常常会联想到今日世界格局中印度所处的微妙位置,历史的遗留问题是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酵并发挥作用的。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能够跨越年代的鸿沟,让我们看到过去的行动如何塑造了今日的现实,这是一种超越了单纯“知识获取”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高明,它像一条蜿蜒曲折却又目标明确的大河,时而平静舒缓,梳理那些看似琐碎但实则影响深远的社会风俗变迁;时而波涛汹涌,描绘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宏大战争和王朝兴衰。不同于许多偏向政治军事史的叙述角度,这位作者的视野显然更为广阔,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经济基础如何支撑起那些辉煌的宫殿与寺庙,以及贸易路线如何无形中将印度次大陆与世界连接起来。我对书中对莫卧儿帝国衰落原因的分析印象尤其深刻,那并非简单的归咎于某位昏庸的君主,而是从财政枯竭、地方割据、以及外部冲击等多重维度进行了立体化的剖析,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信服。这种多层次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厚度,让人在合卷之时,对“历史是如何发生”这个问题有了更复杂的认识。

评分

大象之国,睦邻的强大对手,认识其历史,看清其未来。京东正品,好评如潮!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纸张很好,印刷精美。没有插图。翻译较好,还是有点在读英文的感觉。

评分

非常好的地区史读本

评分

书到了,感谢快递师傅的辛勤劳动!

评分

很好的系列,应该支持

评分

京东的书略贵,但是送货快啊

评分

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评分

618优惠不错,书不错,快递不错,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