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系列丛书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标准实施指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系列丛书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标准实施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韩军花 编
图书标签:
  • 食品安全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 标准解读
  • 法规指南
  • 配方食品
  • 健康食品
  • 营养学
  • 食品工业
  • 质量控制
  • 食品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787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40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系列丛书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标准实施指南》是作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法规资料的基础上,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的三项标准的制定背景、国内外情况、标准条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列举了大量实例进行说明。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上述医疗系统、政府监管部门、科普宣教系统和相关企业的研发部门在开展专业培训和科普宣传方面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标准制定背景和起草过程
一、我国现状
二、国际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二)欧盟
(三)美国
(四)澳大利亚/新西兰
(五)日本
三、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四、主要起草原则和过程
(一)起草原则
(二)起草过程
五、标准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GB 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实施指南
第一节 标准条文释义
一、范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四、技术要求
(一)一般要求
(二)原料要求
(三)感官要求
(四)必需成分
(五)可选择性部分
(六)其他指标
(七)污染物限量
(八)真菌毒素限量
(九)微生物限量
(十)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十一)脲酶活性
五、其他
(一)标签
(二)使用说明
(三)包装
六、常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一)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
(二)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
(四)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
(五)母乳营养补充剂
(六)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
七、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单体氨基酸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官方问答
一、制定《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的目的
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的制定原则
三、国外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能量和营养素规定
四、关于标准的实施
五、关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类别
六、关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配方设计
七、如何理解“所使用的氨基酸来源应符合GB 14880或本标准中附录B的规定”
八、如何标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类别和适用的特殊医学状况
九、关于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食品
十、关于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
十一、关于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食品
十二、关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
十三、关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营养素设计
十四、关于母乳营养补充剂
十五、关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母乳数据
十六、关于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
十七、关于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营养素设计
十八、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不能作为氨基酸代谢障碍患儿的唯一营养来源
十九、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中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如何调整
二十、关于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产品的蛋白质标示
第三章 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实施指南
第一节 标准条文释义
一、范围
二、术语和定义
三、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二)原料要求
(三)感官要求
(四)营养成分
(五)污染物限量
(六)真菌毒素限量
(七)微生物限量
(八)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四、其他
(一)标签
(二)使用说明
(三)包装
五、常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一)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二)呼吸系统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三)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四)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
(五)肝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六)肌肉衰减综合症全营养配方食品
(七)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全营养配方食品
(八)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九)食物蛋白质过敏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难治性癫痫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一)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二)脂肪酸代谢异常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三)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
六、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氨基酸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官方问答
一、什么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作用有哪些?
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的制定原则是什么?
五、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六、生产企业如何执行本标准及相关法规?
七、医务人员如何理解和使用本标准?
八、国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管理情况怎样?
九、如何理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配方应以医学和(或)营养学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均需要经过科学证实”这句话的含义?
十、如何理解标准中的人群年龄段划分?
十一、关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分类有哪些?
十二、如何理解和使用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三、如何理解和使用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四、常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中可调整的营养素含量及依据是什么?
十五、如何理解和使用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十六、如何理解和使用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
十七、什么是“优质蛋白质”?
十八、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GI)”?
十九、什么是“中链甘油三酯(MCT)”?
二十、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限量要求的制定原则是什么?
二十一、如何理解“适用于10岁以上人群的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参照GB 2760中相同或相近产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
二十二、如何理解“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 14880的规定”?
二十三、如何理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签中应对产品的配方特点或营养学特征进行描述”?
第四章 GB 29923-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实施指南
一、范围
二、术语和定义
三、选址及厂区环境
四、厂房和车间
(一)设计和布局
(二)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三)设施
五、设备
六、卫生管理
七、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要求
八、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九、验证
十、检验
十一、产品的贮存和运输
十二、产品追溯和召回
十三、培训
十四、管理制度和人员
十五、记录和文件管理
十六、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监控和评价
十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企业计算机系统应用指南
十八、粉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清洁作业区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和其他杆菌的环境监控指南
十九、液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商业无菌操作指南
参考文献
附录1 GB 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附录2 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
附录3 GB 29923-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附录4 CODEX STAN 180-1991 Codex standard fOr the labeling of and claims for 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附录5 COMMISSION DIRECTIVE 1999/21/EC Dietary 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附录6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FSANZ) STANDARD 2.9.5 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系列丛书:技术规范与实践应用文库 系列丛书总序 本丛书旨在系统梳理、深入解读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新近发布的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权威、详实、可操作的指导。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利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风险挑战的演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体系不断完善和升级。本丛书紧扣时代脉搏,力求实现标准精神的精准传达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助力全行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卷册一:食品添加剂使用与限量标准精讲 ISBN: 978-7-5066-XXXX-X 定价: 128.00元 内容概要: 本卷聚焦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及其历次修订和相关配套标准。本册采取“条文解析+案例剖析”的结构,对GB 2760中涉及的添加剂通用原则、具体品种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及执行要求进行了逐条、逐项的细致阐释。 主要章节结构: 1. 总则解析: 详细阐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原则、风险评估基础以及“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安全要求且不应对食品起误导作用”的核心理念。深入解读了“按 ধর্মের(按需添加)”和“在特定食品类别中的应用限制”。 2. 功能分类与应用指南: 将数百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照其功能(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着色剂、稳定剂等)进行系统分类。针对每类添加剂,不仅列出其标准编号和中文名称,更结合最新的国际和国内研究进展,解释其作用机理和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最佳应用技术点。 3. 限量标准解读与计算: 针对“最大使用量”和“最大残留量”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尽说明。提供了一系列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模型和简化工具,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确定配方中添加剂的投放量,避免超标风险。例如,对复合添加剂的限量折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步骤分解说明。 4. 非食用物质与非法添加: 专门设立章节,列举了近年来监管中发现的易被误用或非法添加的物质清单,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其化学结构和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强化企业的法律红线意识。 5. 标签标识与追溯: 结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指导企业如何正确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功能类别以及在配料表中的排序,确保信息透明化。 适用对象: 食品配方研发人员、质量控制(QC/QA)工程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人员。 --- 卷册二: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性与迁移风险控制 ISBN: 978-7-5066-XXXX-Y 定价: 158.00元 内容概要: 食品接触材料(FCMs)是食品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的最终安全。本卷全面覆盖了我国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如包装材料、餐饮具、加工设备等)的国家标准,重点解析了材料的组分迁移测试要求和企业自控策略。 主要章节结构: 1. 标准体系框架梳理: 详细介绍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核心标准,包括对塑料、金属、涂料、油墨、粘合剂等不同材质的通用要求(GB 4806系列)以及特定材料的细则。 2. 关键指标与测试方法: 深入解读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最重要的安全指标,如特定迁移限量(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SML)、总迁移量(Overall Migration Limit, OML)的设定依据。本章详细比对了国标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如液液萃取、顶空气相色谱法)与国际标准(如欧盟EN 1186系列)的异同,指导实验室建立可靠的检测流程。 3. 高风险物质的控制策略: 聚焦于目前监管热点,如双酚A (BPA)、邻苯二甲酸酯类、光引发剂(如TPO)等在不同材料中的限制。提供了从原料采购环节筛选合格供应商,到生产过程中控制聚合反应不完全和残留单体的方法论。 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合规路径: 针对生物降解材料、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阐述了其进入市场的必要审批流程和风险评估要点,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合规指引。 5. 企业主体责任与追溯体系构建: 强调企业应建立的“合规性声明”和“批次质量检验记录”制度。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产品出厂的全流程追溯,确保一旦发生风险物质超标事件能迅速召回并定位问题源头。 适用对象: 食品包装材料和制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企业的采购和品控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 --- 卷册三:微生物控制与卫生规范的现场实施 ISBN: 978-7-5066-XXXX-Z 定价: 98.00元 内容概要: 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本卷专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ব্যাপ(微生物限量)》(GB 2760后续标准)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0)的实践应用。本书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HACCP/GMP交叉应用方案。 主要章节结构: 1. 微生物限量标准的精确理解: 详细解读了需“n、c、m”参数体系的食品分类,区分了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重点监测指标的判定规则。特别强调了对即食食品和婴幼儿食品的严格执行标准。 2. 环境监测与基线控制: 提供了针对不同生产区域(如原料接收区、洁净生产区、包装区)的微生物环境监测方案设计,包括采样频率、采样点设置和克隆机会致病菌(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控制策略。 3. 清洁与消毒验证: 提供了基于ATP生物发光法和微生物培养法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模板。对比了不同消毒剂(如季铵盐类、含氯消毒剂)的选择依据、作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4. 人员卫生与交叉污染预防: 针对食品加工人员的着装要求、手部消毒流程、健康监测记录等方面,给出了图示化的操作指南,重点剖析了人员在不同操作岗位间流转时导致的交叉污染风险链条。 5. 外包服务与餐饮业的特殊要求: 针对外包清洗、废弃物处理、虫害控制等第三方服务,明确了食品企业需要对承包商进行审计的要求。同时,对餐饮业的后厨布局和冷链管理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建议。 适用对象: 食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即食食品和冷链食品),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内审员,公共卫生机构。 --- 系列丛书总结 本系列丛书以“严谨、专业、实用”为核心价值导向,力求做深做透国家标准背后的科学逻辑与管理要求。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核心技术规范的系统化学习和精确化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食品产业链的整体安全水平,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套共计四册,后续卷册将涵盖农残标准及检验方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显然是针对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种知识上的“过度喂养”。我本想了解的是,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最新的标准体系有哪些亮点,比如在微量元素检测和过敏原标识方面有哪些更严格的要求。我期待的是对新标准的“亮点解读”和“影响分析”,而不是对现有标准的详尽、枯燥的梳理。我希望看到的是,新标准如何在减少企业合规成本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这种宏观层面的洞察在这本书中是缺失的。它把重点完全放在了“如何执行”上,却忽略了“为什么执行”和“执行的效果如何”这两个更具讨论价值的层面。阅读过程更像是在查阅一本厚重的字典,每一个词条都准确无误,但却缺乏连贯的故事线和逻辑推演,导致我很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光是名字就让人觉得分量十足,可翻开之后,我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原本是想找一些关于家庭日常烹饪中如何确保食材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的实用技巧,或者至少是针对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科普介绍。结果呢?里面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法规条文和技术术语,什么“最大允许残留量”、“风险评估模型”之类的,对于一个只是想安心吃顿饭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简直是天书。我期待的是能告诉我,我买的这个牌子的牛奶是不是真的合格,或者如何正确储存熟食以防变质,而不是要我理解一套复杂的监管体系背后的逻辑。感觉这更像是一本给行业内部人士、监管人员准备的工具书,而不是给大众普及知识的读物。如果想从中找到“如何一眼分辨出不新鲜的肉”这种级别的实用信息,那绝对是缘木求鱼,只会徒增挫败感。这本书的排版也略显单调,大量表格和引用文献占据了版面,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枯燥乏味,缺乏任何可以激发兴趣的插图或案例分析来佐证那些高深的理论。

评分

我抱着极大的热情购入此书,希望能借此提升我对日常膳食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营养成分摄入的病患群体,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操作规范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将“指南”的门槛设得太高了。我本以为它会提供清晰的流程图,解释不同疾病状态下配方选择的原则,或者对比不同产品批次之间的质量控制差异。遗憾的是,书中更多的是对标准条文的逐字逐句解读,这些条文本身就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深厚的营养学或食品工程学背景。我尝试对照着给家里的长辈挑选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时,发现书中的信息点过于抽象,缺乏将标准转化为具体采购和使用建议的桥梁。它更像是为营养师提供的“应试手册”,而非为患者家属准备的“生活伴侣”。那种手把手教你如何解读标签、如何根据医嘱调整喂养方案的实用指导,在这本书里几乎找不到踪影。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标准的理解似乎更深了一点,但实际操作能力却丝毫没有提升,这与我购买时的初衷大相径庭。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宣贯”意图过于明显,导致其内容呈现出一种强硬的、自上而下的说教口吻。我希望看到的“指南”是能够激发读者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比如通过一些真实的、令人警醒的食品安全案例,反向引出相关标准的重要性,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可这本书似乎完全没有采纳这种策略,它直接将法律法规的文本搬了上来,然后附带一些技术性的注释。我本想了解的是,这些标准在实际工业化生产线上是如何被贯彻落实的?比如,一个乳制品工厂的生产车间,他们为了达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卫生要求,需要更新哪些设备,培训哪些流程?书中对此只是一笔带过,或者干脆没有提及,这使得整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对于想从供应链角度理解食品安全屏障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太过局限和理论化,缺乏对现实操作环境的充分考量和细致描绘。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虽然称得上精良,但内容组织实在有待商榷。我尝试快速定位关于“标签标识清晰度”的具体要求,结果发现相关信息被分散在好几个章节的不同子条款中,查找起来极为不便,急需一个内容详尽的索引或关键词检索功能来辅助阅读。更令人困惑的是,许多关键概念的解释往往需要读者在前后章节之间来回翻阅,才能勉强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概念。对于一个以“指南”自诩的书籍来说,这种阅读上的不友好是致命的。我原本设想的是一本能够快速查阅、即时解决疑惑的参考手册,结果却变成了一部需要耐心“啃读”的学术专著。如果作者能够在结构编排上更注重读者的“检索效率”和“知识吸收的流畅性”,而不是单纯地将所有标准文件进行汇编和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大大提升,至少对我这个渴望快速获取信息的普通使用者来说,会是更友好的存在。

评分

很好的专业工具书,工作中很需要,很实用,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的专业工具书,工作中很需要,很实用,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现在在学习,很多方面要使用

评分

产品不错,很给力的说

评分

这本书对我了解政策有帮助!

评分

****************************************

评分

京东的品类就是齐全,感觉应有尽有。方便!

评分

一个字

评分

发货速度快来得及看太方便了不到12小时就到家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