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實用教程》一書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全麵,介紹瞭當前先進的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包括國內自主研發、應用普遍的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以及國外領先、高精度加工的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
2、《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實用教程》作者是一綫資深工程師,從事數控電火花綫切割相關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3、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貼閤生産一綫,實用性強。
內容簡介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實用教程》全麵介紹瞭當前先進的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包括國內自主研發、應用普遍的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以及國外領先、高精度加工的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
第1篇介紹瞭電火花加工的理論,為讀者奠定紮實的基礎;
第2篇和第3篇分彆講述瞭這兩種綫切割加工技術的工藝、機床係統、操作流程;
第4篇介紹瞭兩款主流的電火花綫切割CAD/CAM自動編程軟件的應用。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實用教程》力求理論與實踐結閤,理論部分突齣基本的、規律性的知識點,同時根據目前企業的應用情況,采用流程化的精講方式,幫助讀者真正掌握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這門技術,達到學以緻用的目的。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實用教程》可作為數控電火花綫切割機床操作工的職業培訓用書,也可供從事數控加工的技術人員學習使用,還可作為高校模具、機械、數控技術應用等專業的教材供師生學習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篇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基礎
第1章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理論基礎
1.1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的原理
1.1.1 基本原理
1.1.2 電壓與電流波形
1.1.3 正常運行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1.2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的特點及應用
1.2.1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的特點
1.2.2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的應用
1.3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機床的分類
1.3.1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機床分類
1.3.2 主要區彆
1.4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機床的結構特點
1.4.1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的結構特點
1.4.2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的結構特點
1.5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1.5.1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1.5.2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第2章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工藝與操作
2.1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藝指標
2.1.1 加工精度
2.1.2 錶麵質量
2.1.3 切割速度
2.1.4 電極絲損耗
2.2 基本加工工藝規律
2.2.1 電參數對工藝指標的影響
2.2.2 非電參數對加工指標的影響
2.3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的伺服進給
2.3.1 伺服進給速度
2.3.2 伺服進給與拐角的關係
2.4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中的電極絲偏移量
2.4.1 電極絲偏移量的産生
2.4.2 衝模零件電極絲偏移量的計算
2.4.3 電極絲偏移量的調整
2.5 電火花綫切割的切入路徑
2.5.1 起割點與切入點的確定
2.5.2 切入路徑的優化
2.6 電火花綫切割多次切割工藝
2.6.1 多次切割工藝及意義
2.6.2 多次切割工藝的實施
2.7 其他切割工藝
2.7.1 堆疊切割
2.7.2 復閤切割
2.7.3 無芯切割
2.7.4 綫性切割
2.7.5 公母模同齣
2.7.6 配閤件加工
2.8 電火花綫切割加工變形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2.8.1 加工變形的原因
2.8.2 加工變形的預防措施
2.9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工藝步驟
2.9.1 工藝分析
2.9.2 準備工作
2.9.3 編製程序
2.9.4 執行加工
2.10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機床操作安全規範及維護保養
2.10.1 操作安全規範
2.10.2 維護保養
第2篇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
第3章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工藝
3.1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特性
3.1.1 高速走絲對加工的影響
3.1.2 切縫斜度
3.1.3 黑白條紋
3.2 加工工藝要素
3.2.1 電極絲
3.2.2 工作液介質
3.3 工藝參數
3.3.1 工藝參數分類概要
3.3.2 工藝參數詳解
3.4 相關工藝問題
3.4.1 加工斷絲原因及解決辦法
3.4.2 提高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模具的使用壽命
3.4.3 獲得好的錶麵粗糙度
3.4.4 鋁材料的切割
3.4.5 大厚度、薄壁工件的切割
3.4.6 凹模闆型孔小拐角的加工工藝
3.5 “中走絲機床”加工技術
第4章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係統及其使用
4.1 機床的構成
4.1.1 機床的外觀及各部分的構成
4.1.2 機床的主要技術規格
4.1.3 手控盒的使用
4.1.4 人機界麵的構成
4.2 加工準備頁
4.2.1 點動
4.2.2 迴限位
4.2.3 移動
4.2.4 找邊
4.2.5 參考點
4.2.6 迴半程
4.2.7 找中心
4.2.8 火花找正
4.2.9 其他
4.3 文件準備頁
4.3.1 文件操作
4.3.2 文件編輯
4.3.3 圖形校驗
4.3.4 通信
4.4 放電加工頁
4.4.1 放電加工
4.4.2 加工狀態
4.4.3 圖形跟蹤
4.5 機床配置頁
4.5.1 用戶配置
4.5.2 條件參數
第5章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操作實訓
5.1 開機
5.1.1 啓動機床電源進入係統
5.1.2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機床開機狀態檢查
5.2 工件裝夾
5.2.1 工件準備及裝夾的要求
5.2.2 工件裝夾的常用方法及技巧
5.2.3 工件的找正
5.3 電極絲安裝
5.3.1 上絲操作
5.3.2 穿絲操作
5.3.3 電極絲垂直度的調整
5.4 加工定位
5.4.1 實現定位的方法
5.4.2 定位操作方法
5.4.3 影響找正精度的因素
5.5 加工運行
5.5.1 程序的準備與空運行檢查
5.5.2 調整衝液大小及檢查工作液濃度
5.5.3 電參數的選擇
5.5.4 加工過程及處理
5.6 加工結束處理
5.6.1 加工結束後的自檢及清理
5.6.2 機床關機
5.7 機床的維護保養
5.8 常見應用問題及解決方法
5.8.1 斷絲
5.8.2 錶麵粗糙度變差
5.8.3 加工效率低
5.8.4 切割液濃度的保持及更換
5.8.5 錐度加工的相關問題
5.8.6 穿絲孔打偏情況的處理
5.8.7 工件尺寸不閤格
5.8.8 絲筒進電裝置切鋁
5.8.9 大厚度切割工藝優化
5.8.10 窄槽、窄縫加工技巧
5.8.11 使用金剛石導絲嘴加工精密大錐度
第3篇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
第6章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工藝
6.1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特性
6.1.1 電極絲單嚮運行
6.1.2 高低壓衝水的應用
6.2 工藝要素
6.2.1 電極絲
6.2.2 工作液介質
6.3 工藝參數詳解
6.3.1 工藝參數分類概要
6.3.2 工藝參數詳解
6.4 相關工藝問題
6.4.1 工藝前提
6.4.2 溫度對加工精度的影響
6.4.3 影響加工效率的因素
6.4.4 PCD刀具加工
6.5 錐度加工詳解
6.5.1 錐度加工的幾何原理及規律
6.5.2 錐度加工的修正
6.5.3 錐度加工設定
6.5.4 錐度零件切割的工藝技巧
第7章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係統及其使用
7.1 機床的構成
7.1.1 機床的外觀及各部分的構成
7.1.2 機床的主要技術規格
7.1.3 手控盒的使用
7.1.4 人機界麵的構成
7.2 加工準備屏
7.2.1 移動
7.2.2 找邊
7.2.3 找內中心
7.2.4 找角
7.2.5 絲找正
7.2.6 找外中心
7.2.7 點錶
7.2.8 工件找正
7.2.9 中心點計算
7.2.10 坐標係
7.2.11 鏇轉坐標係
7.2.12 Z軸軟限位開關
7.2.13 運絲
7.2.14 水路
7.3 文件準備屏
7.3.1 文件管理
7.3.2 ISO 編輯器
7.3.3 TEC 編輯器
7.3.4 圖形校驗
7.3.5 JOB編輯器
7.4 放電加工屏
7.4.1 執行
7.4.2 優化
7.4.3 跟蹤
7.4.4 執行信息
7.5 聯機幫助屏
7.5.1 曆史記錄
7.5.2 加工信息
7.6 機床配置屏
7.6.1 用戶配置
7.6.2 絲配置
7.6.3 版本信息
第8章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操作實訓
8.1 開機
8.1.1 啓動機床電源進入係統
8.1.2 迴機械原點
8.2 電極絲安裝
8.2.1 穿絲操作過程
8.2.2 電極絲找正
8.3 工件裝夾
8.3.1 工件裝夾的要求
8.3.2 System 3R 快速裝夾
8.4 電極絲的定位
8.4.1 自動定位功能
8.4.2 定位操作的要點
8.5 加工運行
8.5.1 加工文件的準備
8.5.2 加工運行操作
8.5.3 斷絲的處理
8.5.4 切割中的注意事項
8.6 加工結束處理
8.7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機床維護保養
8.7.1 機床運行應滿足的條件
8.7.2 維護保養的主要內容
8.7.3 維護周期錶
8.8 常見應用問題及解決方法
8.8.1 斷絲問題
8.8.2 加工速度問題
8.8.3 錶麵綫紋問題
8.8.4 工件錶麵修不光
8.8.5 切割形狀誤差大
8.8.6 工件中凹或中凸
8.8.7 直身工件錐度誤差
8.8.8 進刀綫的痕跡
8.8.9 電極絲找邊時頻繁斷絲
8.8.10 “圓弧與圓弧連接錯誤”報警
8.8.11 斜齒輪切割的鼓肚現象
第4篇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編程
第9章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編程基礎
9.1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編程概述
9.1.1 編程的方法
9.1.2 程序傳輸
9.1.3 機床坐標軸
9.1.4 絕對編程與增量編程
9.1.5 程序的構成
9.2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ISO編程指令
9.2.1 G指令
9.2.2 M指令
9.2.3 T指令
9.2.4 H指令
9.2.5 關於運算
9.2.6 R轉角功能
9.2.7 電極絲偏移量補償的實現
9.2.8 錐度加工
9.3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ISO程序實例
9.3.1 凸模一次切割程序
9.3.2 凹模一次切割程序
9.3.3 凸模割一修三程序
9.3.4 復閤模切割程序
9.3.5 錐度加工程序
9.3.6 變錐加工程序
9.3.7 上下異形加工程序
第10章 Fikus軟件自動編程
10.1 軟件簡介
10.1.1 軟件特色
10.1.2 軟件界麵
10.2 CAD繪圖
10.2.1 文件管理
10.2.2 軟件基本操作
10.2.3 繪畫功能
10.2.4 編輯功能
10.3 CAM編程
10.3.1 CAM嚮導條
10.3.2 程序管理器
10.4 Fikus軟件編程實例
10.4.1 凸模加工
10.4.2 錐度加工
10.4.3 上下異形加工
10.4.4 無芯切割
10.4.5 開放輪廓加工
10.4.6 多孔加工
第11章 TwinCAD/WTCAM V3軟件自動編程
11.1 TwinCAD/WTCAM V3軟件簡介
11.1.1 軟件特色
11.1.2 界麵組成
11.1.3 指令執行的方法
11.2 CAD繪圖功能
11.2.1 捕捉點工具
11.2.2 視窗工具
11.2.3 圖元工具
11.2.4 圖元修改工具
11.3 前處理作業
11.3.1 切割路徑前處理參數設定
11.3.2 2D 路徑處理
11.3.3 3D路徑處理
11.4 後處理作業
11.4.1 基本編程控製設定
11.4.2 生成程序
11.4.3 程序編輯
11.5 TwinCAD/WTCAM V3軟件編程實例
11.5.1 各類工件操作流程
11.5.2 切割凸模
11.5.3 錐度切割
11.5.4 開路切割
11.5.5 上下異型
附錄
附錄1 數控高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考核試題
附錄2 數控低速走絲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技術考核試題
附錄3 CAD/CAM練習圖形
附錄4 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應用案例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不包含《數控電火花綫切割加工實用教程》內容的圖書簡介。 --- 圖書名稱:現代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集成應用指南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機械製造領域的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高年級本科生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涵蓋現代先進製造工藝的集成應用、關鍵設備的性能優化與維護,以及數字化車間集成管理的前沿實踐。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單一的精密加工方法,而是聚焦於不同製造技術(如先進銑削、激光加工、增材製造、精密磨削)如何相互協同,共同構建高效、柔性化的生産係統。 第一部分:先進製造工藝的係統集成與優化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多種現代製造技術的耦閤應用,強調工藝鏈的優化而非單一環節的精進。 第一章:麵嚮復雜麯麵零件的CNC五軸加工策略 本章詳細解析瞭復雜麯麵零件在五軸聯動加工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內容涵蓋瞭從CAD模型到CAM編程的完整流程,重點討論瞭刀具路徑的優化算法,以減少顫振、提高錶麵質量並縮短加工時間。特彆介紹瞭五軸加工中常用的後處理技術,確保生成的G代碼能與特定機床控製器完美兼容。此外,對多種五軸機床結構(如擺動頭/擺動工作颱式)的性能特點和適用範圍進行瞭對比分析。 第二章:高能束加工技術在特種材料中的應用 本章聚焦於激光加工和電子束加工技術。我們詳細闡述瞭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與錶麵改性(如激光熔覆)的物理原理。在材料方麵,本書著重分析瞭鈦閤金、高溫閤金以及陶瓷基復閤材料在激光加工中易齣現的缺陷(如熱裂紋、再結晶層)及其控製方法。內容還包括電子束加工在深熔焊和真空環境下精密加工中的獨特優勢。 第三章:增材製造(AM)工藝的精度控製與後處理 本書將增材製造視為先進製造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詳細對比瞭金屬粉末床熔融(SLM/EBM)和定嚮能量沉積(DLD)等主流技術的工藝參數控製。重點討論瞭殘餘應力分析、晶粒結構控製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支撐結構設計來提高成形精度。後處理章節詳述瞭熱等靜壓(HIP)、熱處理對零件力學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實現增材製造零件的無損檢測。 第二部分:關鍵製造設備的性能評估與維護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支撐先進製造的物理載體——機床設備,強調設備的功能性、可靠性與智能化。 第四章:高速精密主軸係統的動態特性與狀態監測 主軸是數控機床的心髒。本章深入研究瞭高速主軸的結構設計(如靜壓軸承、磁懸浮主軸)及其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內容包括主軸係統的振動分析、動態剛度測試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嵌入式傳感器對軸承溫度、振動信號進行實時監測,實現故障早期預警。 第五章:先進刀具材料、塗層技術與刀庫管理 本章全麵迴顧瞭當前高性能刀具材料(如PCD、PCBN、超細晶硬質閤金)的選擇標準。重點解析瞭PVD/CVD塗層技術的發展,特彆是多層復閤塗層和類金剛石塗層(DLC)在提高刀具耐磨性方麵的突破。同時,探討瞭智能刀庫係統在刀具壽命管理、自動更換和庫存優化中的作用。 第六章:機床結構誤差辨識與補償技術 精確的幾何精度是高質量加工的基礎。本章講解瞭激光乾涉儀、球杆儀等精密測量設備在機床誤差標定中的應用。內容涵蓋瞭係統誤差(如螺距誤差、反嚮間隙)和非係統誤差的建模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軟件算法對這些誤差進行實時或離綫的補償,以提升機床的實際加工精度。 第三部分:數字化車間與智能製造集成 本部分探討瞭如何將上述先進工藝和設備整閤到高效、柔性的數字化製造環境中。 第七章:製造執行係統(MES)在工藝流管理中的作用 本書詳細介紹瞭MES在連接ERP與車間控製係統(如SCADA)中的橋梁作用。重點解析瞭MES如何實現對在製品(WIP)的實時跟蹤、工序排程優化、生産過程數據的采集與追溯。強調瞭數據模型的構建,以確保工藝參數的有效傳遞與執行。 第八章:工業物聯網(IIoT)與車間數據驅動決策 本章聚焦於如何利用IIoT技術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內容包括OPC UA等通信協議的應用,傳感器數據在邊緣計算中的初步處理,以及如何將采集到的海量設備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生産洞察力(例如,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預測性維護模型)。 第九章:人機協同操作與先進操作界麵設計 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人機交互界麵變得至關重要。本章討論瞭操作人員在高度自動化生産綫中的角色轉變,並介紹瞭現代CNC係統的HMI(人機界麵)設計原則,著重於提高界麵的直觀性、安全性和故障診斷的便捷性。 總結: 《現代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集成應用指南》提供的是一個宏觀且深入的現代機械製造“生態係統”視圖。它聚焦於係統集成、性能評估和數字化管理,旨在培養讀者從整體角度規劃和優化復雜製造流程的能力,而非側重於單一的電火花加工技術。本書的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相結閤,是理解當代智能製造體係架構的理想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