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 [The Essence of Jung’s Psychology and Tibetan Buddh]

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 [The Essence of Jung’s Psychology and Tibetan Buddh]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拉德米拉·莫阿卡寜 著,藍蓮花 譯
圖書標籤:
  • 榮格心理學
  • 藏傳佛教
  • 心理學
  • 佛教
  • 意識
  • 無意識
  • 原型
  • 轉化
  • 修行
  • 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956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470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圖心理”冰山係
外文名稱:The Essence of Jung’s Psychology and Tibetan Buddh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5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榮格、煉金術士、西藏的佛教徒是否已經找到瞭真理——自性、哲學石和開悟之路?如果他們所做的工作可以被瞭解,也可以用於實修,那麼是否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具有普遍性的價值?
  盡管藏傳佛教深奧難解,而且秘不示人,但在本質上仍屬於心理學和倫理體係。藏傳佛教和榮格心理學,雖然有不同的起源,但是兩者都用自己獨有的語言和象徵闡明瞭那個普適性的智慧。

內容簡介

  心智的本質、心智的運作是佛教教義的基本議題,正如心智是榮格作品的基本議題一樣。此書將藏傳佛教和榮格心理學的本質進行比較,討論瞭二者的相同和相異之處,旨在橋接東方和西方的哲學、靈性傳統,以及心理學和倫理體係的某些方麵。
  《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首先通過對藏傳佛教的簡要概述解讀瞭佛教的本質、介紹榮格心理學中的經典術語,然後對比榮格心理學和藏傳佛教的方法,進而通過解釋原型象徵,揭示瞭東西方哲學靈性傳統的關聯、相同點和異同點。

作者簡介

  拉德米拉·莫阿卡寜(Radmila Moacanin),齣生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Belgrade)。曾在日內瓦、紐約和洛杉磯學習,獲得瞭語言學文憑、聯閤國國際事務碩士學位、社會服務學碩士學位、心理學博士學位。她也是意大利的富布萊特學者。
  莫阿卡寜博士曾在聯閤國常駐緬甸代錶團、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南加尼福尼亞醫療中心工作過。她是國傢強化期刊項目(National Intensive Journal Program)的顧問,曾經擔任莫斯科心理學學院的客座講師。現在,拉德米拉?莫阿卡寜住在洛杉磯,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也是聖地亞哥大學綜閤研究的兼職教授;加州“寫作冥想”休養所的管理者。她曾經周遊世界,會六種語言。作者修習禪宗和藏傳佛教超過三十年。

目錄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佛教
藏傳佛教/ 010
密宗——金剛乘 / 019
第二章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集體無意識/ 037
原型/ 039
自性/ 041
個性化/ 042
煉金術/ 045
共時性/ 050
第三章 榮格心理學和藏傳佛教的方法
治療靈魂/ 054
從痛苦中解脫/ 062
靈性朋友和分析師/ 071
第四章原型象徵
西藏死亡之書 / 084
曼荼羅 / 087
第五章 關聯、相同點和不同
介紹 / 091
意識和無意識 / 092
靈性轉化 / 099
對立麵聯閤 / 102
中道和中觀學派 / 104
自我與無我 / 106
受苦和療愈的方法 / 108
贖迴上帝 / 114
榮格對東方傳統的看法 / 118
危險 / 123
倫理議題 / 125
第六章 結論
尾 聲 / 133
後 記/ 135
術 語/ 147
緻 謝/ 150

前言/序言



《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一書,如同一座橋梁,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將西方心理學巨擘卡爾·榮格的深層心靈探索,與東方古老而神秘的藏傳佛教智慧融為一體。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兩者相似之處,而是緻力於揭示兩者在理解人類意識、潛意識、以及超越性體驗方麵的內在聯係與互補價值。本書的問世,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身心靈的奧秘,並從中汲取麵對人生挑戰的深刻啓示。 全書的研究基石,在於榮格所提齣的“原型”理論。榮格認為,在人類集體無意識中存在著普遍的、先天的心理結構,這些結構以“原型”的形式錶現齣來,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感、行為以及夢境。這些原型,如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大地母親、自性等等,構成瞭人類心靈的底層邏輯。而藏傳佛教,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學體係和精細的修持方法,同樣探討著人類心靈的運作機製。從“五蘊”的分析,到“十二緣起”的流轉,再到“三毒”的根源,藏傳佛教早已洞悉瞭人心識的復雜性。 本書作者敏銳地捕捉到,榮格的原型概念與藏傳佛教對個體心識的細緻劃分,以及對輪迴、業力等概念的闡釋,之間存在著驚人的共鳴。例如,榮格的“陰影”原型,指的是我們內心被壓抑、不被承認的負麵麵嚮。在藏傳佛教中,這與“煩惱障”的觀點不謀而閤,即那些阻礙我們獲得解脫的負麵情緒和執著。通過觀照和接納陰影,榮格心理學鼓勵我們整閤內在的衝突,實現個體化。而在藏傳佛教中,通過精進的禪修和觀照,認識到煩惱的虛幻性,並最終將其轉化,也是通往覺悟的關鍵一步。 再如,榮格關於“阿尼瑪/阿尼姆斯”的原型,分彆代錶瞭男性心中 the feminine spirit 和女性心中 the masculine spirit。這與藏傳佛教中“方便”(upaya)與“智慧”(prajna)的二元統一,有著異麯同工之妙。男性需要整閤其內在的女性麵嚮,以發展共情、情感錶達和直覺;女性則需要擁抱其內在的男性麵嚮,以增強邏輯思維、決斷力和行動力。最終的目標,是達到陰陽平衡,實現內在的和諧。藏傳佛教同樣強調方便與智慧的不可分割,隻有二者圓融,方能究竟成佛。 本書的論證過程,並非停留在概念的對等上,而是深入探討瞭藏傳佛教的修行實踐,如何能夠有效地激活、轉化和整閤榮格所提齣的原型。譬如,觀想本尊的修行,在榮格的視角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積極的“象徵性活動”,通過投射和對話,個體能夠與內心的神聖原型建立聯係,從而獲得力量和指導。本尊的獨特形象、咒語以及儀軌,都蘊含著深刻的心理能量,能夠觸及潛意識的深層結構,幫助個體麵對生命中的睏境,並激發內在的潛能。 藏傳佛教的“禪定”(samatha)與“內觀”(vipassana)修行,在榮格心理學看來,則是訓練意識、覺察潛意識活動,以及實現自我超越的有力工具。通過禪定,個體得以淨化心識,減少雜念的乾擾,為深入的自我探索奠定基礎。而內觀則引導我們以不評判的態度,觀察身心現象的生滅,從而洞悉其無常、苦、無我的本質。這與榮格強調的“意識化”過程——將潛意識的內容帶入意識層麵,並加以理解和整閤——有著內在的聯係。 書中還著重探討瞭藏傳佛教中的“壇城”(mandala)及其象徵意義。壇城作為宇宙模型,不僅是宗教儀軌的中心,更是一個深刻的心理象徵。它描繪瞭宇宙的秩序、神聖的結構,以及個體與宇宙的相互關係。在榮格的理論框架下,壇城可以被看作是“自性”(Self)的視覺化呈現,是集體無意識最完整、最圓滿的錶達。通過對壇城的觀照和冥想,個體可以體驗到宇宙的整體性,並從中獲得歸屬感和方嚮感,這對於幫助個體整閤破碎的自我,走嚮心理的完整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避免瞭將兩者簡單地“等同”,而是強調瞭它們之間的“互鑒”與“互補”。榮格的心理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藏傳佛教深層含義的現代心理學框架,使得古老的智慧能夠被現代人更容易地理解和接納。而藏傳佛教的修行體係,則為榮格所提齣的理論,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實踐途徑,讓那些深邃的心理洞見,能夠轉化為個體生命中的實際改變。 例如,榮格曾指齣,個體化的過程,即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特的“自我”,是人類生命的核心任務。而藏傳佛教的最終目標,是成就佛果,圓滿覺悟。本書通過深入分析,揭示瞭這兩個看似遙遠的目標,實則在探索人類心靈的終極潛能方麵,指嚮瞭同一個方嚮。個體化過程中的自我整閤、對立麵的統一,與藏傳佛教中所說的“破除我執”、“證悟空性”,有著內在的相通之處。 此外,本書也探討瞭夢境在兩者理論中的重要性。榮格將夢視為潛意識的直接語言,是通往內心世界的一條重要通道。而藏傳佛教中,也有對夢境的多種解釋,包括其預示性、象徵性,以及在修行中的轉化作用。本書將榮格的夢境分析方法,與藏傳佛教對夢境的理解相結閤,為讀者提供瞭一種更為豐富和深刻的夢境解讀視角。 作者在行文中,力求語言的嚴謹與生動並重。一方麵,對榮格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和藏傳佛教的哲學體係進行瞭精準的闡釋,確保瞭理論的準確性。另一方麵,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和引人入勝的描述,使得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本書並非一本純粹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邀約,邀請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踏上探索自我、理解宇宙的奇妙旅程。 總而言之,《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作品。它打破瞭東西方思想的界限,以一種宏大的視角,揭示瞭人類心靈深處那普遍而深刻的真理。它不僅能夠為心理學愛好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嚮,更能為尋求內心平靜與精神覺醒的讀者,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啓示。閱讀本書,將是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一次對自我與世界更深層理解的開啓。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深邃感,那種深沉的藍色調和上麵隱約可見的符號,讓人立刻聯想到探尋心靈深處奧秘的旅程。拿到手裏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質量吸引瞭,厚實的紙張和精美的印刷,顯然是下過一番功夫的。我期待著它能帶我深入理解那些復雜晦澀的概念,特彆是當涉及到個人潛意識的構建和原型理論的探討時,希望能有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闡述。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既尊重原著精髓又貼近現代人思維的方式來構建文本結構,讓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心理學理論變得可以觸摸、可以感知。閱讀這類書籍,最怕的就是故作高深,用一堆生僻的術語把讀者拒之門外。因此,我對這本書的敘述流暢度和邏輯銜接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架設起橋梁,連接起宏大的理論體係和個體生命的具體體驗,而不是單純的理論堆砌。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暗示瞭其內容的豐富性,我希望能在這趟閱讀之旅中,發現新的自我認知維度,並對人類心靈的復雜性産生更深層次的敬畏。

評分

拿到書後,我立即翻閱瞭目錄,那復雜的章節劃分,已經暗示瞭作者試圖構建一個龐大且嚴謹的知識體係。坦白說,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翻譯”能力,即如何將那些飽經時間考驗的古老智慧,用當代人可以理解的語匯進行重構。我非常關注它如何處理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顯現差異。一個優秀的作者應該能夠穿透錶象,直達核心的生命衝動和模式。我對那些試圖用單一視角解釋復雜人性的做法持保留態度,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一種謙遜而包容的姿態,承認人類經驗的無限復雜性。書中的配圖——如果有的話——我也希望它們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視覺輔助,而不是隨意拼湊的插圖。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能激發齣我對生命意義更深刻的追問,並提供思考的工具,而非最終的答案。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那種浮誇的商業氣息,這讓我感到一絲欣慰,似乎它本身就帶著一種追求真理的嚴肅態度。我通常會先從作者的引言部分入手,那裏往往能看齣作者的寫作動機和核心關切點。我猜測,作者必然在試圖解答“我們是誰,我們要去嚮何方”這類終極問題。麵對如此深奧的主題,敘事節奏的把控至關重要。如果節奏過快,讀者會感到被信息流裹挾,無法消化;如果節奏太慢,又容易讓人失去耐心。我期望作者能夠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懂得何時該停下來觀察風景,何時又該加快步伐跨越障礙。對於那些關於“陰影”和“阿尼瑪/阿尼姆斯”的討論,我尤為期待,因為處理好內在的對立麵,是通往成熟人格的必經之路。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告訴我什麼,而在於它能激發我嚮內探索多少。

評分

這本大部頭擺在我的書架上,光是看著就感覺沉甸甸的,它似乎預示著一次對心智疆域的深度探險。我個人對那種將東西方哲學、宗教智慧與現代科學思考融為一爐的嘗試非常著迷。我猜想,這本書必然會花費大量篇幅去剖析“自性化”的漫長過程,那種從分裂走嚮整閤的內在掙紮與最終的圓滿,是任何一個渴望精神成長的人都想弄明白的核心議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看似矛盾的描述——例如,理性思維與非理性直覺之間的張力。好的詮釋應當能讓讀者感受到,這些看似對立的力量,實則是在一個更宏大的框架下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如果能提供一些貼閤日常生活場景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瞭,畢竟,理論若不能指導實踐,就如同空中樓閣,徒有其形而無其實效。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和引導,能在我感到迷惘時,提供一張指引方嚮的地圖。

評分

我拿到這本書時,首先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寜靜而有力的氣息所吸引。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顯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去研讀。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探討心理學架構的同時,融入東方思想的精髓,特彆是那些關於“空性”和“緣起”的觀念,是如何被用來佐證或擴展西方心理學模型中的某些缺陷。這種跨文化的對話,如果處理得當,將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飛躍。我希望這本書的論證過程是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能夠經得起批判性閱讀的檢驗。畢竟,任何偉大的理論都需要接受時間的淘洗。我不太喜歡那種隻是簡單地將兩個體係進行並列對比的寫法,我更期待看到一種深層次的結構性融閤,一種全新的解釋框架的誕生。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更具整閤性的世界觀,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個體經驗與宇宙秩序之間的微妙聯係,那麼它就無疑是一次物超所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

該書質量很好,可謂物美價亷。快遞很給力。

評分

作文與讀覽,兩不能廢,兩不可廢。然真工夫實有在作文讀覽之外者。《論語》“默而識之”,《易》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此是何等工夫!賢者大須留意。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此“思”字不是常途所謂思想;此“學”字亦非讀書之謂。《論語》“博學於文”,“文”不謂書冊也。凡自然現象皆謂之“文”,人事亦曰人文。《易係傳》言:“仰觀於天,俯察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皆博文之謂,皆學之謂也。故學則不外感官經驗,而思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寶貝價格優惠 支持京東

評分

送貨快。比書店便宜。很好。。。。。。。

評分

趕上活動,買瞭一套,超有所值。

評分

挺好

評分

還不錯的一本書。。。關於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的一些梳理。

評分

書是好書,趕上618,錯峰收獲23日送,打瞭無數電話催到26號纔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