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陳式傳統太極拳老架83式是陳發科宗師親定拳式,動作柔多剛少,以掤捋擠按四正勁為主,以手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用力方法以纏絲勁為主,發勁為輔。動作力求柔順,以化勁為基礎,用柔運剛和化剛。
更多相關産品請點擊:
內容簡介
太極宗師陳發科嫡傳拳式,受歡迎的陳式太極拳套路,太極愛好者拳術精進必修。正統正宗,經典精妙。注重肢體運動規律,講究內氣循經精妙,真正的神形兼備、內外兼修。
陳氏世代相傳之太極拳原有七套,為長拳一套,十三勢一、二、三、四、五套及炮捶一套。傳至陳氏第十四代陳長興、陳有本時,陳式太極拳由博返約,專練十三勢一套及炮捶兩套,故現陳氏所授之太極拳大多為十三勢老架及炮捶。此外還有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依據老架的拳法修改的新架、陳氏第十五代陳清萍由新架變化齣來的小架。
作者簡介
程剋錦,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正宗傳人,曾任中國人體生命科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國際氣功研究會副研究員。香港陳式太極拳科學研究會會長、總監,多次榮獲全港武術比賽及國際比賽金牌。香港全滿倉內傢拳公開錦標賽陳式太極拳劍冠軍。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由道至武的傳奇武術-陳式太極拳
一、傳承400年的太極正宗—陳式太極拳
二、傳統陳式太極拳的發力練習
三、強身健體、身心雙修—陳式太極拳的功用
第二章:傳統陳式太極拳基本功法
一、基本手型與手法
二、基本步型與步法
三、纏絲勁
第三章:傳統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拳譜
一、最古老最傳統的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
二、關於圖解的幾點說明
三、詳細動作演練
四、傳統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七言歌
五、傳統陳式太極
拳老架83式綫路圖
第四章:傳統陳式太極拳內功解密
一、傳統陳式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二、陳式太極拳“鬆”與“沉”內功修煉法
三、意守丹田、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修煉法
四、傳統陳式太極拳內功樁法
精彩書摘
二、傳統陳式太極拳的發力練習原書
發力訓練是拳術必需的練習,不發力何以打人,又何以勝敵?不發力何以稱之為拳?隻有適閤擊打與禦敵之力纔稱之為拳之力。發力的訓練目的不是為發而發,而是為瞭使用。
太極拳發力方法有彆於其他拳種,太極拳發力訓練隻在自身,主要是強化自身本能和挖掘自身潛能,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使人之本能和潛能自然發揮。所以說,太極拳發力訓練不是把人訓練成大力士,而在於發力時整體的協調配閤,力齣自然、順其自然、自然而然。
力的形式
根據劃分方法的不同,力可分為直綫力(單嚮力、雙嚮力)、杠杆力(支撐力、平衡力)、鏇轉力(離心力、嚮心力)、輻射力(衝擊力、膨脹力)。直綫力和杠杆力是簡單力,鏇轉力和輻射力是復閤力。力又可分為快力和慢力,每種力都有各自的作用和特點。寸勁是一種力的瞬間衝擊;爆炸力或驚炸力是一種力的瞬間膨脹;抖彈力是一種力的鏇轉迴彈産生的震蕩。拳打人是力的瞬間衝擊和膨脹;兩人相抗,所謂“頂牛”是力的慢性釋放。發力訓練要從簡單力到復閤力,從簡單的復閤力到復雜的混閤力,把局部的力變成整體的力,把僵拙的力變成靈活的力。拳所求之力是一種復雜的混閤力。太極拳所求的力可喻為汽缸點火瞬間做功産生的爆炸力,膨脹而衝擊,迴環往復;又可喻為子彈齣膛,鏇而快並具穿透性。
發力訓練
人之力無不靠肌肉的鬆緊、筋腱的伸縮、骨骼的轉動而産生。打太極拳本身就是通過鬆靜、柔緩的運動使肌肉放鬆、筋腱拉長、骨節鬆開、骨膜增厚,使肌體增加彈性,轉動靈活,加之各部位的擰裹、爭撐、伸拉,使自身支撐在不平衡中達到整體平衡、協調。所以說,打太極拳套路是儲能蓄力的方法,但不等於太極拳不練發力或太極拳不用發力。沒有不打人的拳,更沒有不發力的拳。太極拳發力需要單練,而且必須單練,光靠打套路是不能發齣太極拳所求之真力的。如果隻追求“行雲流水,藕斷絲連”,一旦與人交手,軟綿綿而毫無震懾力和殺傷力,實難取勝,頂多化力而已。如再遇高手,“懂勁”亦不好使,四兩也撥不瞭韆斤,隻會被快而重的巨力打敗。所以說,練拳不發力就像一個人缺瞭半個身子,心有餘而力不足,心裏明白身子卻不聽使喚。打套路隻是固本、養精蓄銳,要“勁貫四梢”仍應懂得發力之法。
發力方法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再由低級到高級,具體來說就是由局部到整體,由定步變活步。其終極目的是在運動中瞬間發齣驚炸、渾厚、震顫、抖彈相混、相融又難分難辨的高質量的力,瞬發瞬收,收發隻在一瞬,“打人人不知,打人人不覺”。
鬆緊訓練是發力方法的總綱,亦是不二法門。但它非太極拳獨有,亦適宜其他各拳種發力訓練。“鬆中求,緊中得”是謂“真言”。
發力層次有三:第一層乃精神意識的訓練;第二層是形體訓練;第三層仍是精神意識的訓練,由有意識轉為無意識,是為高層。
精神意識的訓練前提是鬆靜。走、臥、坐、站無可不練,無不可練。拳論“其意在心”,其力仍在心,心緊形亦緊,緊則有力。通過有意識地使精神瞬間一緊一鬆,就像人受瞭驚嚇,突然渾身一戰,全身即緊,緊在一瞬,鬆貫終始,反復練習,至鬆緊隨意,形成條件反射,無意鬆緊,亦鬆亦緊,無鬆無緊,而無不鬆緊,便入高層。
形體訓練分局部訓練和整體訓練,整體訓練是在局部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的綜閤訓練。整體發力的關鍵在於腰胯發力訓練,腰胯能發力便能輕鬆步入整體發力,整體發力隻是腰胯運身發力的一種協調訓練。局部發力分為上肢、下肢、腰胯3個部分。上肢訓練分手臂的抖彈、扭轉、裹翻、外撐、迴切,使手臂在轉動自如的前提下訓練瞬緊瞬鬆、慢緊慢鬆、慢緊瞬鬆瞬緊。慢緊是控人,瞬緊是打人,鬆是知人,是蓄能,亦是發力的基礎。手臂鬆緊的訓練原則,也是腰腿訓練的原則,更是整體發力的訓練原則。下肢訓練主要是腳的踢彈、勾踹,腿的屈伸、綳彈、屈伸,腿之進退、穿掃全在胯催、胯縮與腰配閤。瞬緊則快,慢緊則沉。腰胯發力主要訓練轉腰、擰胯的瞬間反彈,猶如鏇轉強勁的彈簧,撒手便迴彈,擰一分力彈三分力,擰的越慢蓄力越足,撒的越快迴彈力越大。腰胯訓練務使腰胯分開,切勿轉腰胯,轉腰要定住膝、管住胯,腰轉胯不動。胯要前後挫,穩住腰,縮胯腰不動。由慢入快,由快復慢,再由慢到快,悉心鬆緊體檢。整體發力的先決條件是“五弓”具備,是對“以腰運身”的再體悟。在腰胯發力訓練的基礎上,配閤手臂的運轉,畫圈、繞8字、下滾、外翻、屈伸、開閤,腿的屈伸、綳彈。訓練中掌握運轉鬆、落點緊、緊便力齣、瞬緊瞬鬆,有收有蓄自不費力。
綜閤發力訓練不僅要求所發之力是整體的,而且要求所發之力是復閤的。在主攻目標過程中前進的力的方嚮是多元的,這種力纔是不易被破壞和抗衡的力,亦可稱之為高質量的力,不僅渾厚,而且靈動。抖翎訓練,有定步定勢抖翎、定步開閤抖翎、活步抖翎。抖翎發力全在腰擰、胯挫瞬間迴彈。定步定勢是手臂撐,瞬緊瞬鬆。開閤抖翎猶如兩手拉皮筋,突然撒手,鬆緊隻在一瞬,充分體驗運轉鬆落點緊,手臂任意開閤、腰胯隨意擰轉、胯自挫閤。先鬆後緊、慢緊快鬆,瞬間又緊、緊後即鬆,是謂鬆緊一瞬。此時的鬆已不是原來的鬆,緊亦不是原來的緊,鬆中寓緊,緊中寓鬆,非鬆非緊,亦鬆亦緊,所以有人稱之為“調零點”,而絕不是半鬆半緊,擰腰挫胯已不是平麵的運動。腰為元點,頭頂、足蹬、擰拔纏裹融為一體,迴彈時,擰拔之力又嚮上下、左右迴彈,所以瞬間産生彈顫之力,由腰部順骨節嚮身體各部輻射傳遞,達於錶是為抖翎,猶如雞之抖羽、動物之抖毛。抖翎能發力自然之後,你纔能真正理解前人所述“節節貫穿,達於背,行於四梢”,一切均在自然之中,而不是有意而為。“勁貫四梢、勁運四梢”,不言而明。
定步發力成熟後,便可訓練活步發力。活步發力步隨身換,不可拘泥。發力訓練與打拳交替進行,亦可在掌握動作要領的初始階段進行。活步發力能收發自如,發力訓練即成。
發力訓練完瞭並不是發力的結束,隻是掌握瞭發力的基本方法。“功夫無息法自修”,拳無止境,要嚮高層次的精神發力追求,達到形神閤一、齣神入化,使自身心態更平靜。意念要似有若無,由鬆緊訓練轉入緊鬆訓練。一觸即發,不發而發,即前人所說的“太極全身都是圓,全身都是拳”、“太極全身都是圓,全身都是手,挨著何處何處擊”。無為而為,是謂“無為而無不為”,如拳中所說“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以上所述實乃筆者真實體悟。過去有發力傷身之說,實失偏頗。方法不當,憋氣、努氣,逆自然而行,強行運氣定當傷身;方法科學,自然而行不僅於身有益,更是健體,新陳代謝由此而旺,隻會使身體更加強壯。俗話說“攢天攢地,攢不下力氣”,勁是使齣來的,力是練齣來的,力越發越活,力越發越足。君可辨之、思之而行。
……
前言/序言
形神閤一,剛柔並濟——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技法精解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瑰寶,以其獨特的東方哲學內涵和精妙的技擊原理,曆經數百年而不衰,成為無數習武者追求身心閤一、強身健體的理想途徑。其中,陳式太極拳以其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吐納自然、發勁有力而獨樹一幟,更是太極拳體係中的經典代錶。而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作為陳式太極拳最早、最古老的套路之一,更是集其精華於一身,承載著原汁原味的陳氏拳法技擊奧秘。 本書《傳統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附光盤)》並非僅僅是動作的圖解與文字說明,它是一扇通往陳式太極拳深層技擊境界的大門,是一份凝聚瞭無數太極名傢智慧與實踐的珍貴寶典。我們旨在通過係統、深入的闡釋,帶領讀者在理解每一個動作的形體規範的同時,更要體悟其中蘊含的勁力運用、呼吸調整、精神意念等核心要素,從而真正掌握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的精髓。 一、 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古老套路中的智慧結晶 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得名於其動作數量,但其價值遠不止於數字。它包含瞭陳式太極拳最為基礎且最為重要的諸如“金剛搗碓”、“懶紮衣”、“單鞭”、“撇身捶”、“肘底捶”等經典動作,這些動作既是獨立的技擊單元,又是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組閤。套路中的每個動作,都蘊含著豐富的攻防含義。例如,“金剛搗碓”中的下勢蓄力與爆發,體現瞭太極拳“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爆發力;“懶紮衣”的沉肩墜肘、腰脊擰轉,則展現瞭太極拳“運化”與“藉力打力”的精妙;“單鞭”的纏絲勁與“發勁”,更是陳式太極拳“剛”之力的集中體現。 更重要的是,老架83式不僅僅是肢體的運動,它更強調“內外相閤”,即外在的形體動作與內在的精氣神高度統一。在練習過程中,要求“用意不用力”,通過意念引導動作,使氣息貫通全身,從而達到“氣沉丹田”、“周身一傢”的境界。這種內外兼修的修煉方式,正是陳式太極拳能夠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乃至技擊實用的根本原因。 二、 技法精解:從“形”到“意”的升華 本書對老架83式每一個式子的解析,都力求做到詳盡而精準。我們將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 1. 動作名稱與起源考究: 每一個式子都有其獨特的名稱,這些名稱往往蘊含著其動作的形態特點和技擊寓意。我們將追溯這些名稱的由來,幫助讀者理解動作的本質。 2. 形體規範與要領: 對每一個式子的起勢、過程、轉摺、閤勢進行詳細的圖文演示,標注關鍵的身體部位(如頭、肩、肘、手、腰、胯、膝、腳)的姿態要求,以及動作間的銜接要點。強調“頂天立地”、“虛領頂勁”、“含胸拔背”、“鬆腰坐胯”等基礎功。 3. 勁力解析與運用: 這是本書的重中之重。我們將詳細講解每個動作中應具備的勁力類型,如纏絲勁、螺鏇勁、掤勁、捋勁、擠勁、按勁、采勁、挒勁、肘勁、靠勁等,並闡釋這些勁力如何在實際動作中産生、運行與傳遞。例如,在“斜飛勢”中,如何通過身體的協調運動,將勁力由腳底經腰胯上傳導至手臂,最終達到“沾黏連隨”的粘滯效果,並在適當時機“發勁”製敵。 4. 呼吸吐納與意念引導: 呼吸是太極拳的靈魂。我們將講解不同動作應配閤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以及如何通過意念引導氣血在體內運行,做到“調息”、“運氣”。例如,在“海底針”的下潛蓄力過程中,配閤深長勻細的吸氣,將意念集中於丹田;而在“閃通臂”的嚮上舒展過程中,則配閤呼氣,將力量均勻地發放。 5. 攻防含義闡釋: 太極拳雖以技擊為根基,但“不爭一時之強”,講究“以柔剋剛”、“四兩撥韆斤”。本書將深入剖析老架83式中每一個動作的攻防兼備的特點,講解如何在實戰中應用這些招式,例如如何用“進步搬攔捶”化解對手的來勢,又如何用“海底針”進行反擊。 三、 光盤的輔助價值:看得見的精髓 隨書附贈的光盤,是本書內容的重要補充與升華。光盤中將由經驗豐富的太極拳名傢親自示範,清晰地展示老架83式的完整套路演練,以及關鍵動作的分解演示。通過動態的視覺呈現,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動作的流暢性、力量的運行軌跡以及身體的協調性。光盤中的示範將嚴格遵循傳統老架的風格,力求原汁原味,幫助讀者在觀看中糾正自身動作的偏差,領悟到文字難以完全傳達的微妙之處。 四、 學習的誤區與進階之路 在本書的章節安排上,我們不僅會詳細講解技術要領,還會探討學習過程中常見的誤區,並提供進階的建議。許多初學者往往陷入“隻練形,不練功”的泥潭,或者過於追求發力而忽略瞭“用意不用力”的原則。本書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引導讀者走嚮更為科學、有效的學習路徑。 從基礎功入手: 強調站樁、捋勁、纏絲勁等基礎功的重要性,認為它們是掌握老架83式的基石。 循序漸進,由慢到快: 建議初學者先將動作練熟,再逐步加快速度,體會快慢相間的變化。 注重體悟,而非死記硬背: 鼓勵讀者在練習中體會動作的內在規律,感受身體的變化,而非機械地模仿。 尋求指導,交流心得: 建議讀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尋找有經驗的師長指導,並與其他習練者交流,共同進步。 五、 結語 《傳統陳式太極拳老架83式(附光盤)》不僅是一本技術教程,更是一份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走近陳式太極拳,感受其獨特的魅力,並在練習中獲得身心的健康與提升。掌握老架83式,不僅僅是學會一套拳法,更是開啓一段探索人體潛能、追求和諧統一的生命旅程。願本書能成為您在這條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引領您領略太極拳的博大精深,體會那“道法自然,內外兼修”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