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孙子兵法(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丽丽 编
图书标签:
  • 孙子兵法
  • 兵法
  • 军事
  • 古典
  • 传统文化
  • 无障碍阅读
  • 新课标
  • 中华文化
  • 策略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22558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22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4
字数:1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名著,也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其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因作此书,被后人尊为“兵圣”。现在,为了方便后人阅读学习,我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简明的注释和通俗的译文,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古人智慧的高超。另外,《孙子兵法(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根据原文内容,精选出历史上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以及当代指引人生的经典事例。读者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事例,可以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增加个人的人生智慧,领悟人生的真谛,在纷乱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活得更加从容。

目录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1
秦攻宜阳 4
西周策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7
雍氏之役 9
苏厉谓周君 11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13
秦策
卫鞅亡魏入秦 16
苏秦始将连横(节选) 18
司马错与张仪
争论于秦惠王前 22
陈轸去楚之秦 26
齐助楚攻秦 29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34
义渠君之魏 36
医扁鹊见秦武王 38
甘茂亡秦且之齐 40
秦客卿造谓穰侯 43
范雎至秦(节选) 46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50
蔡泽见逐于赵(节选) 51
秦王欲见顿弱 56
或为六国说秦王 59
谓秦王 62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66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71
四国为一 75
齐策
靖郭君将城薛 80
邯郸之难 82
邹忌修八尺有余 84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87
秦伐魏 89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92
韩、齐为与国 96
昭阳为楚伐魏 97
孟尝君将入秦 100
孟尝君在薛 102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104
齐欲伐魏 106
齐人有冯谖者(节选) 107
孟尝君为从 112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115
齐人见田骈 118
苏秦谓齐王 119
苏秦说齐闵王(节选) 121
田单将攻狄 126
齐闵王之遇杀 128
齐王建入朝于秦 131
楚策
荆宣王问群臣 134
江乙为魏使于楚 135
楚王问于范环 137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139
苏子谓楚王 144
五国伐秦 146
魏王遗楚王美人 148
庄辛谓楚襄王(节选) 150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154
天下合从 155
汗明见春申君 157
楚考烈王无子(节选) 160
虞卿谓春申君 163
赵策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
中行氏(节选) 167
晋毕阳之孙豫让 170
秦王谓公子他(节选) 175
武灵王平昼间居(节选) 179
赵惠文王三十年 183
齐破燕,赵欲存之 186
平原君谓平阳君 187
秦攻赵于长平(节选) 189
秦、赵战于长平 193
秦围赵之邯郸(节选) 195
齐将攻宋,而秦阴禁之 199
五国伐秦无功 202
虞卿请赵王 208
秦攻魏,取宁邑 211
赵太后新用事 214
魏策
文侯与虞人期猎 220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221
魏公叔痤为魏将 224
魏公叔痤病 226
魏惠王死 227
齐、魏战于马陵 230
田需贵于魏王 232
秦、楚攻魏,围皮氏 234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236
第一篇 计篇 1
第二篇 作战篇 18
第三篇 谋攻篇 32
第四篇 形篇 52
第五篇 势篇 66
第六篇 虚实篇 84
第七篇 军争篇 100
第八篇 九变篇 118
第九篇 行军篇 129
第十篇 地形篇 146
第十一篇 九地篇 163
第十二篇 火攻篇 186
第十三篇 用间篇 198
名句集锦 211

精彩书摘

  【翻译】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来衡量,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王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为君王而生,为君王而死,而不害怕危险。所谓“天”,就是昼夜与阴晴、寒热、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广阔或狭窄、作战区域是死地还是生地等。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因而,还要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就是说:双方君主哪一方更有道义?哪一方将领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更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更好?哪一方军队更强大?哪一方士兵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以判断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1.3 将听1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注释】
  1听:服从,采纳(建议)。
  【翻译】
  将帅如果听从我的谋划,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我就把他留下;如果他不听从我的谋划,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我就让他离开。
  1.4 计利1以听,乃为之势2,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3也。
  【注释】
  1计利:非常好的计谋。
  2势:态势,指战争中一些随机和能动的变化因素。
  3权:权变,变通。
  【翻译】
  好的计谋被采纳后,还要营造出“势”,以辅助作战。(营造)“势”,就是根据情况灵活应变、准备。
  1.5 兵者,诡道也1。故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3,乱而取之4,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5,卑而骄之6,佚而劳之7,亲而离之8。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9,不可先传也。
  【注释】
  1兵者,诡道也:这句话意思是说,用兵打仗,应以诡变为原则。诡,诡诈。
  2能而示之不能:有能力攻打却伪装成不能攻打。示,向……表示,从文意来看,意思即伪装。后面几句的用法与此相同。
  3利而诱之:贪利,就用利来诱惑它。
  4乱而取之:处在混乱中,就趁乱攻取它。
  5怒而挠之:容易发怒,就去骚扰它。挠,挑逗,骚扰。
  6卑而骄之:比较小心谨慎,就想办法使它骄傲。卑,原意卑微、谦恭,这里指小心谨慎。骄,这里做动词,意思是使……骄傲。
  7佚而劳之:休整得比较充分,就设法使它疲劳。佚,通“逸”,安逸。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
  8亲而离之: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内部关系。离,离间,挑拨。
  9胜:奥妙。
  【翻译】
  用兵打仗,应以诡变为原则。所以,有能力攻打却装作不能攻打,想要打却装作不想打,要在近处行动而要装作在远处行动,要在远处行动而要装作在近处行动。对方贪利,就要用利来诱惑它;对方处在混乱中,就趁乱攻取它;对方力量比较充实,就要加倍防备它;对方比较强大,要暂时避开它的锋芒;对方容易发怒,就去骚扰它,激怒它;对方比较小心谨慎,就要想办法使它骄傲;对方休整得很好,就设法使它疲劳;对方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内部关系。攻打对方要在它没有准备的状态下乘机攻击,要在它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袭取。这些都是军事家用兵的奥妙所在,是不可以事先传授和讲明的。
  ……

《论语》:仁者之风,智者之言 一、 穿越千年,聆听圣贤教诲 《论语》,这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经典巨著,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更是一部深刻影响中国乃至东亚思想文化、政治制度、道德伦理的百科全书。翻开《论语》,如同推开一扇尘封的古门,我们得以近距离聆听圣贤的教诲,感受穿越时空的智慧共鸣。 二、 孔子其人:至圣先师的传奇一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化传承,虽历经坎坷,其思想却如燎原之火,迅速传播,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他“生而不可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至今仍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论语》中,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至圣先师”的风范。他对政治、教育、人生、修养等诸多方面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论述。他的话语,或如珠玑,或似警钟,或如春风,总能触动人心最深处。 三、 仁者之风:核心思想的深刻解读 “仁”,是《论语》中贯穿始终的核心概念。孔子对“仁”的阐释包罗万象,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也有“克己复礼为仁”的自我约束,更有“爱人”的博大胸怀。 “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情操,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处世哲学。 《论语》中,孔子在与不同弟子、不同情境的对话中,对“仁”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他指出,“仁”是君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治国安邦的基石。只有真正做到“仁”,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并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仁”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成为中华文明的灵魂所在。 四、 智者之言:教育与人生的智慧宝库 《论语》不仅是政治和伦理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智慧宝库。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阶级界限,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他重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学相济”的理念,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进步。 在人生智慧方面,《论语》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对君子品格的塑造,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都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正直。 《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言必信,行必果。”等,都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指导着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五、 章节精要:窥见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论语》共二十篇,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侧重点。 学而篇: 开宗明义,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确立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并论述了孝悌、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为政篇: 聚焦于政治统治的原则,强调“为政以德”,以及统治者应有的品德和行为。 八佾篇: 讨论礼乐制度,强调“礼”在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君子对待礼的态度。 里仁篇: 深入探讨“仁”的内涵,强调“仁者爱人”,以及君子应安于仁、乐于仁。 公冶长篇: 描绘了孔子弟子们的品格和才能,也展现了孔子识人、用人的智慧。 雍也篇: 进一步阐述“仁”的实践,以及君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言行举止。 述而篇: 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德行、处世等方面的许多重要论述,如“述而不作”。 泰伯篇: 强调“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应如何言行一致。 子罕篇: 探讨了君子对待逆境的态度,以及孔子个人的政治抱负和人生追求。 乡党篇: 详细描述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品格。 先进篇: 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关于政治、人生等问题的对话,展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实践。 颜渊篇: 重点论述了“仁”的最高境界,以及统治者应如何爱民。 子路篇: 探讨了君子应具备的品质,以及如何辨别是非。 季氏篇: 揭示了君子与小人行为的差异,以及君子应如何修身。 阳货篇: 讨论了君子在乱世中的处世之道,以及孔子对政治现实的看法。 微子篇: 记录了孔子与隐士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 子张篇: 探讨了君子应具备的学习方法和道德修养。 尧曰篇: 强调了“仁政”的思想,以及君主应如何以德治国。 六、 传承与价值:千年不衰的生命力 《论语》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在于其思想的普适性和生命力。它所倡导的仁爱、诚信、孝悌、礼义等价值观,至今仍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个人品德的重要依据。它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仍然为现代教育提供着深刻的启示。它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方向。 阅读《论语》,不仅仅是阅读一本古籍,更是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悟,是对自身品格的提升与升华。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道德、更有担当的人。 七、 结语: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 《论语》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经典。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每一次社会阅历,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无论你是寻求治国之道,还是探索人生意义,亦或是提升个人修养,《论语》都能为你提供深刻的智慧和宝贵的指导。让我们一同走进《论语》,在圣贤的教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但接触《孙子兵法》却是在这本“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的版本中。我必须说,这绝对是我读过最“友好”的古籍版本了。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将那些沉淀了千年的智慧,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给我。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于“无障碍阅读”的实践。它没有牺牲原文的精髓,而是通过更清晰的注释和更贴切的白话翻译,让原文的意义活了起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编者在翻译和注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在保留原文神韵的同时,让现代读者能够轻松领会。书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军事术语,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并且还会给出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孙子会这么说。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激发兴趣的“入门读物”。我发现,很多之前让我觉得“高冷”的兵法思想,在这本书里变得亲切而实用,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孙子兵法》之前,我对“无障碍阅读”这个概念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体会。我一直觉得,经典就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如果连古文都读不通,那还算什么读经典?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道桥梁,巧妙地连接了古与今,连接了高深的军事理论与普通读者的理解能力。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孙子兵法”的现代解读。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文,而是引导你去思考,这些几千年前的战略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应用的可能性。比如书中关于“因粮于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阐述,就让我联想到了很多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如何通过智慧而非暴力取胜。这种启发性的解读,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孙子兵法》,更是在“启发”我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而且,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分析,也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亲身感受那些智慧的碰撞。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经典,一定是能够跨越时空,在不同时代都能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孙子兵法》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本经典。而这本“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的版本,更是让我体会到了“经典亲民化”的魅力。我特别喜欢它在翻译上的精妙之处。它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用非常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言,将孙子的智慧娓娓道来。有时候,甚至能读出一种诗意的感觉。而且,书中的一些图表和插画,也恰到好处地配合了文字内容,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一目了然。我尤其欣赏它在“知己知彼”这章里的处理方式。除了解释原文,它还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己”和“彼”的具体内涵,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这种细致的解读,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几千年前的军事思想,也能在现代社会找到深刻的共鸣,并且启发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道理。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孙子兵法》。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古籍,但很多都因为文字晦涩,注释繁多而让我望而却步。这次拿到这本“新课标 无障碍阅读”的版本,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拉开了,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白话翻译和详细的注释。这些翻译不是生硬地逐字对应,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古人的意思,让我能够轻松理解那些听起来很“兵法”但其实蕴含着深刻智慧的语句。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书里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联系到现代的商业竞争、人际交往,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兵法并非只用于战场,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而且,它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虽然是传统文化经典,但一点也不显得枯燥,反而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整体感觉,这就像一位耐心又博学的老师,在你身边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一点点品味《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孙子兵法》的印象停留在“战场上的权谋术”,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讲打仗,更是在讲一种“道”,一种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哲学。这本书的“无障碍阅读”设计,真的太棒了!我以前读古籍,最怕的就是那些之乎者也,还有各种我看不懂的典故。但这本《孙子兵法》,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在我迷失方向的时候,及时给我指引。它在原文旁标注了非常详细的注释,解释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甚至还会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的语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虚实”之道的解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怎么做,而是通过各种例子,让你自己去体会“虚”和“实”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这种关系中找到最佳的策略。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非常受用,仿佛在潜移默化中,我的思维方式也被拓宽了。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纸好,印刷清楚,孩孑很喜欢。

评分

昨天晚上定的,今天就到了,女儿很喜欢给五个星

评分

这个版本的战国策选篇比较多,每篇有题解,原文,注释,并穿插有传统文化小知识、品悟等,内容很不错。价格也亲民。虽是学生版,但作为一般了解阅读战国策也足够了。

评分

装帧精美,内容丰富,中国传统国粹,除了唐诗宋词,一定不要忘记古诗!希望孩子喜欢!

评分

京东上的书好便宜,真心划算

评分

书是不错的,但没有塑封,物流很快

评分

不错。包装干净,字体大小合理,印刷精美,很满意

评分

说实话,买这个是为了凑单,但是书还是可以的

评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