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

梦回仲夏:夏梦的电影和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来西亚] 子宇 著
图书标签:
  • 电影
  • 夏梦
  • 怀旧
  • 影史
  • 人生
  • 艺术
  • 文化
  • 老电影
  • 明星
  • 回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87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720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金庸的梦中人”
  “梁羽生眼中的绝代佳人”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幕后推手”
  这些美誉都是用来赞美中国电影史上的银幕女神——夏梦。
  夏梦(1932~),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有“长城大公主”“西施”“上帝的杰作”等美誉。她曾红遍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区,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后夏梦转做制片人,开办青鸟电影制片公司,其制作的《投奔怒海》《似水年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作品,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多项大奖,并一举捧红影星刘德华。
  本书作者亲自走访了夏梦以及夏梦的妹妹杨洁,收集了大量关于夏梦的电影资料及照片,按照年代的顺序,梳理介绍了一代影星夏梦的光影人生。

作者简介

杨子宇
198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流连于中外老电影的世界里,对香港左派电影研究很有心得,先任职于马来西亚外交部。

目录

序章 盛夏探“梦” / 001
梦萦银河:演员夏梦 / 003
探梦“青鸟”:监制夏梦 / 009
观影梦语:夏梦看电影 / 011
梦外琐记:情感杂谈 / 015
从沪到港(1932—1949) / 023
上海时代 / 025
戏迷之家:夏梦和京剧 / 030
南来香港 / 033
贰章 平步青云(1950—1956) / 039
仲夏之梦:艺名的故事 / 042
探索历程:从《禁婚记》到《白日梦》 / 044
古典美人:《孽海花》 / 052
大义如姬:《绝代佳人》 / 058
拓展戏路:从《都会交响曲》到《不要离开我》 / 063
醉舞白露:《日出》 / 069
内心角力:《新婚第一夜》和《新寡》 / 072
叁章 “长城公主”(1957—1959) / 087
京城春梦:1957 / 089
回忆中的周恩来 / 093
古装喜剧:《抢新郎》 / 097
形象突破:疯狂喜剧 / 100
艺术尝试:《香闺春情》 / 106
“华南影联”:《豪门夜宴》客串 / 110
话剧公演:舞台上的瑞钰 / 112
仙凡之恋:《碧波仙侣》 / 114
初尝编剧:《王老五添丁》 / 117
贞节可风:《同命鸳鸯》 / 120
加冕狮城:1959 / 123
华洋时尚:从《佳人有约》回溯 / 132
目 录003
肆章 越剧电影岁月(1960—1962) / 143
《王老虎抢亲》的故事 / 146
《三看御妹刘金定》:拍摄渊源 / 152
《雪地情仇》:遗憾的计划 / 160
《我们要结婚》:儿童故事 / 163
伍章 急流勇退(1963—1978) / 171
度身订制:《故园春梦》 / 173
浩劫迎春:《烽火姻缘》 / 178
火红时刻:1966 年之行 / 183
急流勇退:离开香港 / 187
失佚拾遗:没拍成的作品 / 192
置身其外:十二年杂记 / 193
陆章 回归影坛(1979—1987) / 203
冬去春来:1979“文代会” / 208
梦萦电影:转战幕后 为酬壮志 / 212
浩魄青鸟:《投奔怒海》的摄制 / 219
一鸣惊人:《投奔怒海》的成功 / 222
“ 青鸟”少侠:《自古英雄出少年》 / 226
流年回首:《似水流年》 / 228
“ 青鸟”遗憾:未了计划 / 233
柒章 梦留光影(1988— ) / 237
附录 夏梦文章四篇 / 249
从影一年 / 249
欧游杂记 / 270
有趣的“影迷信” / 285
新年的愿望 / 288
后记 两次访问小记 / 291
补后记 梦回上海 / 294



精彩书摘

有趣的“影迷信”
寄自各地的观众来信,大家素有这么一句:“我是一个影迷”。既然,观众自己承认是影迷,我们就把这种来信称为“影迷信”,即使不写上这一句的,我们也素不例外了。
有人问我:“你每天一定会收到很多影迷来信?”
——是的,我每天收到很多。
“那么,有没有特别的呢?比如是你看了吃惊!或者好笑的?”
——有的,不过很少。
问我的人,并不因为我回答很少而感到失望,相反的却要我谈谈:哪些信使你吃惊?哪些信使你好笑,我不便拒绝,只好打开书柜捡了出来,请他看看。我非常佩服这位朋友肯为了看这些信坐上两三个钟头。要知道我是已经看了一趟电影回来,女工告诉我他还不曾离开过那张沙发!我正想问他要吃些什么点心,他含笑立了起来,指着茶几那本信夹说:“有趣,有趣!你为什么不拿它来发表呢?这正是你生活中独有的事情。你这样珍藏着,未免太……哈……,我算是观众派来的代表了。”他说话很温和,所以将“未免太……”下面的“自私”二字也吃下去了。其实,只要观众喜欢,我毫无自私的理由,如今给他这么一说,我要是不发表一二,倒显得自私了。但我不能不替报纸的篇幅着想,因此我只能摘录一部分,读者要是感兴趣的话,那么应该谢谢这位朋友。
下面是影迷来信中的主要内容:
你很像我失踪的姐姐,我妈妈说,姐姐右腰上有一粒大黑痣,你注意过吗?呀哟!我心跳了!你会不会真是我失踪的姐姐?
请你相信我,我从小练过少林拳,罗汉拳,普通四五个人是打不过我的,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写信来告诉我,我来替你报仇……
你为什么不到新加坡来呢?姐姐,你快来吧,让我们今年过一个团圆年!
求你告诉我,做电影明星的秘诀!!
附上手帕一块,请你写几个字,或者画上一朵花,让我留着它永远做个纪念……
我有字谜请你猜猜……“昨日去了何日来?”(我确实猜了好多时候,回信去后,到如今没有再来信,大概是猜中了。)
我初次交女朋友的时候,就去看你主演的影片,现在我们彼此感情很好,大家都不能忘记你,昨天我们商量,要是我们到香港来结婚,不知道你肯不肯做我们的证婚人?
快快快,请你告诉我地址,我绝对保守秘密,我也不会怎么样来打扰你,快快快……
我名字叫夏夜,你名字叫夏梦,太好了,我们连起来可以做一个仲夏夜之梦……
其实,你可以跷起脚来在家里享享福,何必这样辛苦呢?你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女人,你为我们女人争光辉,我要选举你做女皇……
因此,我把同学的头打破了,但谁叫他把你送给我的照片弄坏呢?当夜我后悔了,想起同学的友谊,我很难过。想了又想,只有来麻烦你了,请你照我说的救济两张照片给我吧,我会和同学讲和,恢复友谊的……
卫生之道,在于清肠,故便秘面而百病生,余欢女士容貌,和润而焕发,可欣女士早已注意及此矣,附奉之方,乃为吾家秘传,遇便秘时,可配而服之,女士为艺坛生光,余馨香祝女士与夫健康耳……
我暂时摘录到这里为止,下次有机会再记吧!

前言/序言



书籍简介 《流光旧梦:电影艺术的百年回响》 这部厚重的著作,以史诗般的笔触,跨越了电影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了光影技术如何从一项新奇的发明,蜕变为影响全球文化、社会乃至个体认知的强大媒介。全书结构宏大,分为“黎明之光:默片时代的先驱”、“喧嚣与低语:有声电影的革命”、“黄金时代的迷思:好莱坞的造梦工厂”与“解构与重塑:后现代电影的思潮”四个主要部分,辅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电影流派的专题探讨。 第一部分:黎明之光——默片时代的先驱 本书伊始,我们回溯至十九世纪末的巴黎,探寻卢米埃尔兄弟的摄影机如何捕捉了“火车的进站”。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演示,更是人类观看世界方式的根本转变。作者详尽梳理了乔治·梅里爱在魔术与幻想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他的《月球旅行记》如何奠定了视觉特效的基础。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美国和欧洲。D.W.格里菲斯在叙事结构上的探索,尽管其作品在今日看来存在争议,但其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的运用,无疑为电影语法树立了最早的规范。在欧洲,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其扭曲的布景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揭示了战后社会的焦虑与潜意识的挣扎。俄国的爱森斯坦和库里肖夫,则将蒙太奇提升至纯粹的理论高度,探讨“知觉的冲突”如何创造意义。本章侧重于分析在无声媒介中,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镜头调度如何承担起“语言”的功能。 第二部分:喧嚣与低语——有声电影的革命 “有声”的降临,并非一帆风顺的进步,而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地震。本书细致描绘了从《爵士乐之王》的惊鸿一瞥到环球影业全面转向有声片的过渡期。技术革新带来的阵痛体现在职业的更迭和叙事手法的限制上。摄影机被笨重的录音设备所束缚,早期的有声片常常将舞台剧搬上银幕,牺牲了电影原有的动态美学。 然而,这股“声浪”也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歌舞片(Musical)的蓬勃发展,充分利用了声音的感染力。与此同时,对白本身也成为叙事和人物塑造的关键工具。作者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声音设计——背景音、环境音、对白的主次关系——来引导观众的情绪和解读叙事焦点。例如,在黑色电影(Film Noir)中,画外音和低沉的爵士乐如何共同编织出宿命论的悲观基调。 第三部分:黄金时代的迷思——好莱坞的造梦工厂 本章深入研究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制片厂制度(Studio System)的鼎盛时期。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繁荣,而是一种高度工业化、流水线式的艺术生产模式。米高梅、派拉蒙等“五大”如何通过合同演员制、类型片生产和垂直整合,构建了一个庞大且看似坚不可摧的造梦机器。 我们细致考察了经典叙事结构(Classical Hollywood Narrative)的成熟,它强调清晰的目标、可预测的冲突解决以及对社会秩序的最终维护。章节中特别设置了对几位巨匠的个案研究:约翰·福特如何用广阔的西部景观承载美国精神的建立与迷失;奥森·威尔斯以其《公民凯恩》对摄影深度、时间跳跃叙事的颠覆性尝试,预示了未来电影的可能性。本部分也批判性地探讨了审查制度(Hays Code)对创作自由的无形限制,以及这种限制如何在“被允许的范围内”激发了艺术家们更高超的暗示和象征技巧。 第四部分:解构与重塑——后现代电影的思潮 随着二战结束和欧洲电影思潮的涌入,电影语言开始进入自我反思的阶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其街头实景拍摄和业余演员的使用,是对好莱坞虚假完美的直接挑战。随后,法国新浪潮(Nouvelle Vague)的导演们——特吕弗、戈达尔等人——携带作者论(Auteur Theory)的旗帜,将导演视为电影的“作者”,强调个人风格和对传统叙事的公然背离,如跳切(Jump Cut)和直接对镜头讲话。 本书的后半段着重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的电影革新运动:新德国电影对历史创伤的反思,日本电影(如小津安二郎对家庭伦理的精致描摹)的独特东方美学,以及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学校一代”对类型片的戏仿与重构。作者探讨了符号学、精神分析在电影批评中的应用,以及数字技术出现后,电影如何从“时间艺术”向“信息艺术”转型的复杂过程。 总结与展望 全书的论述旨在揭示,电影艺术并非一条单向进化的线性路径,而是一个充满了张力、反思、技术迭代和文化碰撞的复杂场域。它既是大众娱乐的载体,也是时代精神的投影仪。通过对叙事、视觉语言、声音设计以及产业结构的全面考察,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电影媒介深层运作机制的智识框架,而非仅仅停留在对经典影片的简单罗列与赞美。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一种“批判性的观看”能力,去欣赏光影背后那些沉默的对话和未曾言明的历史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之下,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广阔的视野。她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电影情节的复述上,而是巧妙地将电影叙事与时代背景、人物心理变化进行了多维度的交叉分析。那种抽丝剥茧般的论证过程,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读起来酣畅淋漓,丝毫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尤其是对几部艺术性极强的经典作品的解读,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为何有些电影能跨越时间的长河,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审美层次,让我对“好电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如同一次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高亢激昂的乐章,也有低回婉转的慢板。作者在穿插讲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影片时,过渡自然流畅,绝不会让人感到跳跃或突兀。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轶事和幕后花絮,这些小故事让那些光环之下的电影人形象变得立体而真实可感,褪去了高高在上的艺术家的架子,展现出他们作为普通人特有的脆弱与坚韧。这种温度感,让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影评变得亲切而富有吸引力,捧在手里爱不释手。

评分

我总觉得,优秀的书籍能与读者的内心产生共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篇幅,反而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探讨了创作、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永恒张力。书中的许多段落,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韵味,思考它对我自身生活和选择的意义。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一个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的人的影子,那种不被理解的孤寂,那种坚持的微光,都得到了深沉的理解和安抚。读完后,我的内心世界似乎被洗涤了一遍,充满了平静而坚定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精美了,封面那种带着微微的复古滤镜,仿佛能把我瞬间拉回到那个阳光洒满窗台的午后,空气里弥漫着老胶片的味道。内页的纸张选材也非常考究,文字排版疏密得当,阅读体验极为舒适。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述那些经典电影场景时所采用的细腻笔触,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对白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读着读着,我仿佛能感受到导演们创作时的心境与挣扎,那种对光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实在令人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电影,更像是一部关于美学和情感的深度探索之旅,让我对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评分

从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出版社显然是下了大工夫的。每一张配图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无论是早期手绘的场景设计图,还是后期精修的剧照,都清晰锐利,色彩还原度极高,充分展现了电影视觉艺术的魅力。这本书的厚重感和质感,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可供阅读的书籍,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封面,就能唤起我对电影艺术的无限向往。它填补了我个人在系统性了解电影史脉络方面的知识空白,是一次物超所值的精神投资。

评分

之前在文庙看到过,被别人捷足先登,这次终于到手,慢慢阅读。

评分

此书参加100-30上不封顶叠加199-100神券,感谢京东!

评分

对京东产品和服务表示满意

评分

之前在文庙看到过,被别人捷足先登,这次终于到手,慢慢阅读。

评分

111111111111

评分

好书一本,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看起来挺不错的~内容还没看~

评分

图书不错,挺好的

评分

不了解读读看影迷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