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道2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

胜道2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社卿,李涛 著
图书标签:
  • 抗日战争
  • 军事历史
  • 战例分析
  • 胜道系列
  • 中国近代史
  • 战争史
  • 战略战术
  • 历史军事
  • 经典战役
  • 军事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617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04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人民军队历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丛书共四卷:分别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撷取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100个人民军队经典战例,每卷书精选25个战例。其中既有进攻战、防御战,也有围歼战、阻击战、攻坚战、奇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幄,等等,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闪耀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武装斗争中诞生,在浴血奋战中成长,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挥下,这支军队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历经磨难,百炼成钢,战胜了一个个强敌,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书写了一部气势恢宏的英雄史诗。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黄洋界保卫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从解放战争时期的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等,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等。这一个个经典战例,一个个战争奇观,汇成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发展壮大史。
  “人民军队历史上100个经典战例”共分四部,分别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撷取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人民军队100个经典战例,其中既有进攻战,防御战;也有围歼战,阻击战,攻坚战,奇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追击战,突围战,等等。

作者简介

  张社卿,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军事术语与军事志研究室主任,大校军衔。军事学硕士。1967年出生于河南渑池,1983年入伍。历任排长、指导员、股长、副处长、处长、协理员、副部长等职。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8年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参与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和理论专著、教材、军事法规的编写与起草工作。 李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军事术语与军事志研究室副主任,大校军衔。军事学博士。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9年入伍,荣立三等功3次。从事军事科研工作二十年来,先后参加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纂等重大课题,出版了20余部共计36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

目录

01 平型关战役
02 雁门关伏击战
03 夜袭阳明堡
04 七亘村伏击战
05 广阳伏击战
06 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07 神头岭歼灭战
08 晌堂铺伏击战
09 韦岗战斗
10 冀中区反五次“围攻”
11 官陡门战斗
12 齐会战斗
13 黄土岭战斗
14 磁武涉林战役
15 百团大战
16 黄桥战役
17 泰州战役
18 沂蒙山区1941年冬季反“铁壁合围”
19 黄崖洞保卫战
20 侏儒山战役
21 盐阜区1943年反“扫荡”
22 车桥战役
23 天目山战役
24 阜宁战役
25 安阳战役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胜道2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
  为了靠前指挥,林彪照例把指挥部设到了距离一线部队——第686团后面不到1里的一座山头上。自从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后,在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情况下,这支军队不仅没有被摧毁被击垮,反而不断发展壮大,与早期中共将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24日,115师在上寨镇小学校的土坪上召开了营以上干部战斗动员大会。
  会上,林彪宣布了作战部署。聂荣臻作了战斗动员,指出: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武士道精神很强,在日军中颇有名气。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恶仗,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
  会后,林彪、聂荣臻组织与会干部进行现场勘察。只见群山之中,蜿蜒着古老雄壮的内长城,平型关坐落在群山之间。这一带虽山势不高,但山连山、峰接峰,地势十分险要。
  这时,侦察员报告:日军已经进至蔡家峪以东地区,有于明日进攻平型关的可能。
  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林彪、聂荣臻果断下达了出击命令:343旅于晚24时出发,进入距敌预计经过的汽车路仅二三里的白崖台一线设伏,344旅随后开进。
  命令下达后,师卫生部副部长谷广善带着欧阳奕向林彪请示有关战斗中伤员救治的问题:战场上的伤员由营、连卫生人员负责从阵地上抢下来,在团卫生队负责包扎止血等,然后送到师卫生部来,经处理后再转到位于五台县石嘴、耿镇一带的八路军总部医院。
  由于师卫生部的大部分人员正在后方组建师医院,随师主力行动的卫生部连同炊事员在内才18人。谷广善面带忧虑地说:如果战斗中伤亡较多,恐怕就要让部里再派些人来。
  林彪把手挥了挥说:“没关系,最多有一两百伤员了不得了!”在林彪看来,此战取胜是毫无悬念的。一是地势占优,居高临下;二是打伏击,八路军在暗处,日军在明处;三是对由红一方面军老底子改编的115师的战斗力充满信心。
  当晚,第115师主力部队从上寨、下关赶到离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一带,隐蔽集结,进行战斗准备。
  天公不作美。突然间,夜空中闪着电光,雷声震耳欲聋,下起了瓢泼大雨。午夜时分,部队利用暴雨和黑暗做掩护,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之白崖台开进,沿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向西而行。
  山沟里伸手不见五指,谁也辨不清哪边是路哪边是河。河滩上蜿蜒不平,大小石头杂乱横陈,极为难走。崎岖的山路又常常被从山沟里流出来的水淹没,有的地方没膝,有的地方深及腰部。指战员们手拉着手,艰难地前进。115师的指战员们既无雨具,又无御寒的服装。雨水从头顶顺着胸前、脊背流到脚跟,军装全沾在身上。
  晋东北山区的深秋原本就寒意阵阵,又遇上暴雨天气,冷风袭来,指战员们浑身冰凉,冷透筋骨,直打哆嗦。黄土路早已变成了胶泥场,人踩上去又粘又滑,连连摔跤。有的战士草鞋陷在泥里,摸了一下找不到,就只好光着脚赶路。有的战士干脆脱掉鞋子光脚走。
  随暴雨接踵而来的是摄人心魄的山洪。战斗们只得把枪支和弹药挂在脖子上,手拉手或拽着马尾巴,从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急流中趟过去。河火寒冷透骨,许多的人牙齿碰得“咯咯”直响,两条腿早就冻麻木了,但他们情绪激奋万分,早已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脚疼,向前奔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点赶到阵地,狠狠地消灭日寇!时任686团2营卫生所班长的张继璜回忆道:平型关大捷前的中秋节我们卫生所随营部住在山西当地一个地主家里。地主听说我们八路军是北上打日本的,大为惊讶,继而感动。特地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招待我们。这是我从小到大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顿饭。最后地主祝我们八路军北上抗日“旗开得胜”,当时我们卫生所的战士年纪都不大,没什么文化,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卫生所所长牛步云有文化,跟我们说“旗开得胜”是个好词,是祝愿我们打胜仗的。结果我们八路军115师几天后还真是“旗开得胜”在平型关打了个大胜仗。24日夜里那场雨听说给其他部队带来挺大的麻烦(指688团被山洪所阻,未能赶到战场),这都是很多年后我才听说的,对我们团倒没造成什么困难。长征的时候比这艰苦多了,就是夜里非常冷,我们穿的还是夏天的军装呢。
  ……
《胜道2:抗日战争经典战例》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行动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战役名称,而是致力于通过严谨的史料梳理和深入的军事视角,重现那些扭转乾坤、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战役。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清晰地理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军民是如何凭借智慧、勇气和牺牲,逐步将侵略者逼向灭亡的。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经典”的定义。我们所选取的战例,并非仅仅是规模宏大或伤亡惨重的战役,而是那些在战略方向上起到关键作用、在战术运用上展现出高超智慧、或者在政治军事影响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战斗。这些战例共同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展现了中国军队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的转变,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和巨大贡献。 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首先,我们会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抗日战争的战略背景,点明本书所选战例在整个战争进程中的重要性。随后,每一章节将独立呈现一个或一组紧密关联的经典战例。在对每个战例的深入剖析中,我们将遵循以下几个核心维度: 一、 战役背景与战略态势: 在进入具体的战斗细节之前,我们会详细阐述战役发生前双方的战略部署、兵力对比、地形地貌以及政治军事环境。这包括日军的侵略意图、其战略目标,以及中国军队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方针,如“持久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等。对背景的清晰梳理,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这场战役会在此时此地爆发,以及它在整个战略格局中的定位。例如,在分析某场大规模会战时,我们会追溯其爆发前日军的战略推进方向,以及中国军队为阻止其合围或分割而采取的防御策略。 二、 战役进程与关键节点: 本书将力求还原战役的真实进程,采用时间顺序,详细描述战场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这包括双方的初期接触、主要的攻防阶段、关键战斗的展开以及战役的转折点。我们不仅会关注宏观的战役走向,还会深入到具体的战术层面,描绘士兵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攻防节点,我们会进行细致的分解,分析双方的战术选择、兵力调动、火力配合以及情报侦察等环节。例如,在描述一次突破日军阵地的战役时,我们会详细分析我军是如何组织炮火支援,如何协同步兵进行渗透,以及如何应对日军的反扑。 三、 战术指挥与军事智慧: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聚焦于指挥官们的决策过程,分析他们在战役中的战略眼光、战术指挥艺术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这包括对兵力部署的考量、对地形的利用、对敌情的判断、对士气的鼓舞以及对后勤保障的安排。我们会尝试从指挥官的视角去思考,他们在做出每一个决策时面临的压力和考量。例如,在分析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我们会深入挖掘指挥官是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如何组织伏击,以及如何通过灵活的战术部署打乱敌军的进攻节奏。我们还会分析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指挥员如何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判断,以争取主动。 四、 兵力运用与装备技术: 尽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装备技术上处于劣势,但本书将客观分析双方在兵力运用上的特点,以及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发挥人员的能动性。我们会对比双方的武器装备、兵种构成,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战役进程的影响。同时,我们将重点突出中国军队如何通过训练、战术创新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弥补装备上的不足。例如,在分析一次山地防御战时,我们会关注我军如何充分发挥步兵的灵活性,如何利用工事和地形进行消耗战,以及如何组织敢死队进行近距离搏杀。 五、 牺牲与奉献: 我们深知,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本书将不会回避战役中的惨烈牺牲,而是以史为鉴,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我们会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例如,在描述一次坚守阵地的战役时,我们会展现官兵们在敌军猛烈炮火下的顽强抵抗,以及他们在弹尽粮绝时的英勇牺牲。这种对牺牲的真实呈现,能够引发读者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珍视。 六、 战役影响与历史意义: 每一场经典战役的结束,都标志着抗战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本书将深入分析每场战役的战果,以及其对整个抗日战争战略格局、士气民心以及国际影响所产生的深远意义。我们会探讨这些战役是如何遏制了日军的攻势,是如何保存了有生力量,又是如何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通过对战役影响的分析,本书旨在说明,这些经典战例并非孤立的军事事件,而是构成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石。例如,我们会分析某次战役的胜利如何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如何迫使日军调整其战略重心,以及如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书将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战例,并进行深入挖掘: 战略防御阶段的经典阻击战: 展现中国军队如何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有效迟滞日军的进攻,为争取战略相持创造条件。例如,早期淞沪会战中的顽强阻击,以及台儿庄战役中构建的坚固防线。 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 深入分析这些会战在打破日军战略部署、消耗其有生力量、以及稳定战局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我们会重点关注那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会战,如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敌后战场的发展与反扫荡作战: 展现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如何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并通过游击战、运动战等灵活战术,不断打击日军,牵制其兵力,为正面战场减轻压力。我们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反扫荡战役,如百团大战等,分析其战略意图和战术特点。 局部地区的关键战斗: 关注一些虽然规模不大,但对战略方向、战术革新或人民士气产生重大影响的战斗。例如,一些著名的伏击战、破袭战,以及在特定地形条件下展开的防御战。 协同作战的典范: 探讨不同战线、不同部队之间如何进行协同作战,以及这种协同是如何增强整体作战效能的。 本书在史料的运用上,将力求严谨客观。我们将参考大量的原始档案、战史资料、参战人员回忆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在叙述上,我们将避免空洞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生动的战场描写,将读者带入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读者亲身感受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胜道2:抗日战争经典战例》不仅是一部军事史著作,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赞歌。它将带领读者回顾那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岁月,学习那些宝贵的军事智慧和牺牲奉献精神,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性。本书适合对军事史、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所有希望了解中国人民如何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的人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书名“胜道2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更是直击人心,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发生在曾经的土地上的故事,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这本书的书名暗示着它将深入探讨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役,从战术到战略,从指挥官的决策到普通士兵的英勇,相信一定能为读者呈现一幅宏伟的战争画卷。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一些耳熟能详但细节模糊的战例,例如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这样的标志性战役,书中是否会从新的角度进行剖析?指挥官们在当时是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做出艰难抉择的?普通士兵们又付出了怎样的牺牲?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此外,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陈述战役的经过,更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训和战略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封面上那肃穆的字体和略显斑驳的纸张质感,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部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文献。

评分

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我感觉这应该是一部非常硬核的军事历史读物,对于我这种军事迷来说,绝对是不可错过的。我一直对战争的细节和战术的运用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书中提到的“抗日战争经典战例”,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曾经震撼世界的战役,比如那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我们能够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的那些辉煌时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战例的战术层面,例如双方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特点、战术意图、进攻与防御的策略等等。书中会不会有详细的地图,标示出战役的进程,以及各个部队的动向?我期待能够通过书中细致的描述,理解指挥官们是如何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战术的。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例,那些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同样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决心和智慧的战斗。毕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场大小战役汇聚而成的。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对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能力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书名吸引住了。“胜道2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这几个字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回响,让人立刻沉浸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一直对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有着特别的关注,而抗日战争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的书名暗示着它将带领读者回顾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战役,深入剖析其中的战略战术,以及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我们民族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聚焦于一些鲜为人知但却至关重要的战役?抑或是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役,进行更加深入、更具前瞻性的解读?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军民是如何凭借信念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的进攻。书名中的“胜道”,也让我遐想,书中是否会总结出一些在抗战中,中国军队制胜的独特规律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理解战争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危机,都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段历史,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而是需要深入到那些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之中去。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经典战例”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是一部能够填补这方面空白的力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亲临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场。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时刻,中国军队是如何在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勇气扭转战局的。书里会不会详细描绘那些令人血脉贲张的攻防战,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我希望不仅仅是列出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等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分析战役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以及那些影响深远的战略战术运用。例如,在某个战役中,某位将领是如何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的?书中是否会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老兵的回忆录,甚至是亲历者的口述,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更加立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辛与伟大,以及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源泉。

评分

书名“胜道2 抗日战争经典战例”让我立刻想到,这应该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人民如何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取胜的书。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探究那些关键的节点和重要的事件。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出了它将要探讨的核心内容——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役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参战部队,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智慧。例如,书中是否会分析在当时那种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中国指挥官们是如何运用灵活的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细节,那些普通士兵的英勇事迹,以及那些在关键时刻影响战局的决策。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韧不拔和不屈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启示。

评分

xingxjngxjngxjngxjngxjngxjng

评分

…………………………

评分

…………………………

评分

xingxjngxjngxjngxjngxjngxjng

评分

…………………………

评分

…………………………

评分

xingxjngxjngxjngxjngxjngxjng

评分

…………………………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