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100

好物1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松浦弥太郎,伊藤正子 著
图书标签:
  • 好物推荐
  • 生活用品
  • 家居好物
  • 实用指南
  • 购物清单
  • 品质生活
  • 测评
  • 种草
  • 好物分享
  • 精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723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092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18
字数: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00件好物,可终身相伴的生活提案。
  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伊藤正子
  公开各自多年来珍爱致用之良品,分享与物的相处之道

内容简介

  100件好物,可终身相伴的生活提案。
  一件无可挑剔的冬季大衣,要具备轻、暖、手感好、款式经典、做工扎实等条件,当然更要合体,被松浦苦苦寻觅到的,是哪一件?
  对于衣服多是藏蓝、灰、黑的伊藤正子,红色的鞋子是搭配的亮点。即便是配白色T恤和牛仔裤,它也会将你衬得非常女人,具有这般魅力的鞋,又是哪一款?
  皮肤的老化几乎都源于紫外线的伤害。与松浦关系亲近的皮肤科医生,给了他哪些意见?
  在心情杂乱精力无法集中的时候,伊藤正子会停下手中的工作,为自己沏一杯白开水,这是她选择的盛具又是什么?
  ……
  《好物100》是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和造型设计师伊藤正子的一本生活好物图鉴。两人分别从男与女的角度,从服装、背包、鞋、雨具、饰品、护肤品,再到厨具、家具等等,他们就自己多年来在生活上致用良品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

  松浦弥太郎(Matsuura Yataro),生活美学家,随笔作家,古书店“COW BOOKS”的创始人。
  以“ 正直、亲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为信条,书写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富足和学习之处,并通过杂志连载,电台播音,办演讲会等形式而与大家分享交流。
  主要作品有《100个基本》《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谢谢你》《崭新的理所当然》等。

  伊藤正子(Yito Masako),造型设计师。曾在文化服装学院学习设计和服装制作,后作为烹饪等日常生活方面的造型设计师,从事女性杂志与烹饪书籍的工作。以能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乐趣的敏锐视角,接地气的生活姿态而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从料理、杂货到缝纫等围绕著生活的各个領域,在日本都拥有有广大的支持者,
  著有《馈赠物语》《松本的十二个月》《伊藤正子的厨房工具》《伊藤正子的食材选择》等。

精彩书评

  ★赏物,实则是要挖掘出物背后的内涵。
  我终于领悟到越是优质好物,其隐藏的东西就越丰富繁奥。
  我与本书里所列举的物品,就是以这种方式相处的。
  ——松浦弥太郎

  ★我一直向往自在舒适。于我而言,什么才是自在舒适呢?我想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周围打理得赏心悦目。
  本书中所介绍的,都是我历时所选诚意推荐的好物。如果能为您打造优质时光提供些许帮助,我会非常高兴。
  ——伊藤正子

  ★虽然一直憧憬被好物、上品之物拥抱的生活,但究竟该如何做到,始终让我困扰。我就在这个时候与这本书相遇。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的一件宝贝。
  虽然知道书里提到的那些品牌名,但对其中的奥妙之前不甚了解,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该如何挑选品牌,也交给了我享受艺术的方式,以及其他种种。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虽然书里的大部分好物都价格高昂,但只是一页页翻阅就让我心满意足。并且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们拥有,也作为一种自我投资。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写一本自己的好物图鉴,这是一本能随时欣赏,又连接着未来的魔法之书。
  ——日本读者

目录

前言
成熟装扮
1肩背亦美的包
2腾出双手开步走
3衬衫须白色
4衫似春风
5熨烫的喜悦
6熟女的得体装备
7甩手前行
8柔软地裹住双手
9将礼物贴在耳边
10一生之交
11适足良履
12美丽恋人
13无可挑剔的大衣
14将渴望据为己有
15皮带彰显格调
16成年人的品味
17内衣半年一换新
18隐秘处更要精致
19雨天就穿WESTON的Golf
20贵在质朴刚健
21物以类聚
22女人的排场
23头发两周一理
24自身的修饰
25有梦想的外套
26夏日之选
27未成年人不宜
28扮美始于足下
29漫步在冬季的纽约
30披在和服外的毛毯
31夏日里赤足而履
32选鞋的条件
33用心织就的针织衫
34日常随意穿羊绒
35关于护肤
36日日使用必择优品
37选择适体的服装
38因没有而定做
39领带从素
40春日香氛
<对谈> 关于成年人的装扮
丰美餐桌
41为自己铺开桌布
42新鲜却又亲密
43因对话而相识
44良时善度
45用作茶海的“Lucie Rie”
46宛若掌心的茶碗
47 丹麦的手工
48刀具之美
49“开饭啦”四寸半草花纹碟
50纯白的淡雅
51杯中插花
52优美侧颜
53久寻而得的茶托
54托送一种特别的气氛
55 男人的料理
56环游世界的美食之旅
57我的老师
58迷失在泡沫中
<对谈> 关于吃的品味
舒心生活
59Y椅上的风景
60来自座椅的呵护
61令人肃然起敬的剪断感
62美到扫帚
63水彩画具常伴左右
64旅行必备
65要物搬运亲力亲为
66开箱见喜
67为思考而生
68触摸大自然
69只要拥有
70裹护双足
71读一读看一看
72不经意间
73每日必做
74素框
75镜片外的世界
76愿一直收于包中
77与世无争
78散发森林气息的书
79语尚往来
80纸上的雪花
81旅途中的日常
82每一天的支持
83她喜欢过的蓝
84一生的伙伴
85下笔如有神
86挺直腰背
87发现漂亮盒子
88只要有花
89理想达成的莱卡镜头
90静默却不容忽视的存在
91坂本茂木手制铭牌
92活版印刷的名片
93法国历史之幽馥
94像巴黎女子一样
95在青柠罗勒和柑橘的芬芳中
96一天的始与终
97筐的区别
98整理房间
99乐在巴赫前
100目光的终点
<对谈> 何为优质生活

精彩书摘

  何谓优质生活
  松浦 我总是希望把自己生活的空间,整理得很舒服,只摆放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装饰,我非常看重这一点。
  伊藤 我呢,首要条件是清扫,对我来说清扫比什么都重要(笑)。
  松浦 清扫啊。嗯,对我来说一个洁净的空间也是优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伊藤 每次去京都的寺院,我心情都会很好。那种好心情是源于那里周到细致的清扫。如果要把那种氛围带回家,对于我,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清扫才能实现。
  松浦 您喜欢清扫吗?
  伊藤 倒是经常被这样问起,其实不是,我只是喜欢舒适好心情。如果不清扫也可以很干净舒适的话,我大概就不会做了,可实际情况是,如果不做就不可能保持清洁。
  松浦 如果不清扫会感觉空气也污浊了。
  伊藤 对,我不喜欢那种污浊的空气,有种滞钝感。
  松浦 我明白(笑)。我也一样。所以在家里也清扫,在店里和办公室也必须清扫。那么对于家里的陈设,你有怎样的看法?
  伊藤 当然想摆放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做不到为了陈设而陈设,不想凑合。
  松浦 啊,是的。我也非常讨厌凑合。那么你是那种宁缺毋滥愿虚位以待的类型咯?
  伊藤 是的。
  松浦 那么,当你终于遇到心仪之物,无论多贵都会买吗?
  伊藤 当然没到要不惜贷款买下的程度,但是在感觉多少有些吃力的情况下,还是会咬咬牙买下来。
  松浦 这很重要。我认为咬咬牙勉力而为都是支持好奇心的一种行为。一个人自己的能力容量只能由自己来培养和扩充。所以年轻的时候,咬咬牙做一些貌似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私人投资,不仅可以促进自己成长,而且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加倍的回报。通过赚钱买股票进行学习是一个方面,而选购一些有品位的好东西,让它们伴着自己的成长岁月,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投资。
  伊藤 而且,如果购得质优良品,就免去了几次三番重复购买,有些东西甚至可以用上一辈子,这何尝不是一种节约呢?当然也许会有用腻了的时候,但是如果是质量上佳的物品,一定也具备可以转让给别人的价值。
  松浦 是啊!现在的年轻人,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似乎很怕花钱,但是金钱是一种不花费便不会增加的东西呀!而且,希望他们能把金钱用在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情上。
  伊藤 是的。我从事生活家居设计的工作,但仍有很多器皿、锅具、桌布,如果自己不买来亲自使用,是不会真正了解的。自己试用过之后觉得好的,就想介绍给大家。而一些手感欠佳的东西,看起来再漂亮我也不会推荐。
  松浦 您喜欢旅行,也喜欢住高级酒店吧?
  伊藤 是的。住在高级酒店的时候,我可以了解到很多事情,诸如哪种床单用起来会很舒服,盛具的哪些用法非常可取之类。
  松浦 是啊。我也非常喜欢住好的酒店,有时会有人说那太奢侈了。但是如果想到这也是一种必要的学习,就一点都不觉得奢侈了。
  伊藤 是吗?那我今后更要名正言顺地继续学习(笑)。
  松浦 优质上乘的物品是促进自己成长的良伴。今后我也会一如既往地珍惜与这些好东西相遇相处的机会。
  ……

前言/序言

  赏物,实则是要挖掘出物背后的内涵。我终于领悟到越是优质好物,其隐藏的东西就越丰富繁奥。
  内涵并非显而易见。越是优质的东西,越需要倾注时间去发现其内在。觉出其一;过一段时间,又会觅得其二;再过许久,又出现其三。就像这样,即便你觉得自己已经勘透此物,依然会有接二连三的新发现。所以,优质好物,就是可以一直持续不断地给你带来惊喜、让你感知幸福的东西。
  我与本书里所列举的物品,就是以这种方式相处的。
  松浦弥太郎
  我一直向往自在舒适。于我而言,什么才是自在舒适呢?我想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周围打理得赏心悦目。
  首先,要从自己的装扮,从衣服、鞋子、发型等做起。而对诸如香皂、化妆品、家具与杯盘容器以及文具等生活必需品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当你身处于每一件都是由自己精挑细选而得的物品之中时,内心会安定而满足。所谓“好物”,不是指价格的高低,而是指用值得信赖的材料和工艺,精工细制,穿着佩戴乃至使用都令人放心。本书中所介绍的,都是我历时所选诚意推荐的好物。如果能为您打造优质时光提供些许帮助,我会非常高兴。
  伊藤正子

探寻心灵的深邃之境:一部关于现代精神困境与超越之路的哲学随笔 书名:心之回响:在迷雾中寻找真实的灯塔 作者:林远航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工具书,亦非通俗的励志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现代人精神内核的严谨探寻与深刻剖析。林远航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哲学积淀,带领读者直面当代社会语境下,个体所面临的普遍性困惑、存在的疏离感以及意义的匮乏。全书结构宏大,思辨缜密,以“回响”为喻,探讨了在信息爆炸与快速迭代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如何才能听到并理解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微弱的声音。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重负与异化 本书开篇即对现代社会的核心矛盾进行了冷静的解构。作者指出,人类文明在追求效率与物质富足的过程中,无意间构建了一座精密的、却也冰冷的“异化之笼”。 一、数字时代的“在场”与“缺席”: 借用现象学视角,作者剖析了社交媒体和虚拟交互如何重塑了我们的“在场感”。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与世界连接,但这种连接的肤浅性却加剧了深层关系的缺失。对即时满足的渴求,使得我们失去了耐心去培养那些需要时间沉淀的、有重量的体验。我们“在场”于屏幕之上,却“缺席”于此刻的真实生活。 二、意义的商品化危机: 面对消费主义的全面渗透,作者探讨了“意义”如何被简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标签。个人的价值和成就被简化为一系列可展示的数据点——收入、职位、社交媒体点赞数。这种价值体系的扁平化,使得人们在达到既定目标后,反而陷入更深的虚无,因为那些被追求的“意义”本身就是被预设和塑造的幻象。 三、时间感的碎片化与焦虑的根源: 林远航认为,现代人对时间的感知已经从线性的、目的性的流逝,变成了碎片化的、被不断打断的“闪回”。多任务处理的常态化,并非提高了效率,而是降低了专注力,使人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构成了现代焦虑的底层逻辑。我们总在追赶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现在完成时”。 第二部分:内在秩序的重建与“他者”的回归 在批判了外在环境的挤压之后,本书的重心转向了对内在世界的深度耕耘。作者强调,真正的突破并非来自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是源于个体心智结构的重新校准。 一、重拾“沉思”的权力: 作者力倡回归“沉思”(Contemplation)这一被遗忘的实践。沉思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主动地、不带评判地凝视现实的本质。它要求个体从“做”(Doing)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进入“是”(Being)的状态。书中提供了具体的思维框架,教导读者如何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内在剧场”,进行高密度的自我对话。 二、伦理的“非功利性”复苏: 针对工具理性对一切事物价值的量化,作者呼吁重建基于“纯粹善意”的伦理观。他引用了康德的部分思想,并将其置于当代情境下进行阐释:真正的道德行动,必须是脱离任何回报预期的行动。这种“无所求的回馈”,是重建人与人之间信任链条,对抗社会原子化的关键。 三、艺术与创造力作为存在的证明: 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论述艺术的不可替代性。艺术,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视觉表达,是人类对抗平庸、确立个体独特性的终极堡垒。创造行为本身就是对“规定性”的一种反叛,它迫使我们将内在的混沌组织成一种新的秩序,从而证明了“我思故我在”的深刻性。 第三部分:走向“有限性”的勇气 全书的收尾部分,主题聚焦于“接受限制”——这是通往真正自由的悖论式路径。 一、直面死亡的必要性: 借用存在主义的勇气,林远航坦诚地讨论了死亡在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对有限性的逃避,导致了对无限成就的盲目追求,而这种追求最终导向的只是更深的徒劳。只有将死亡视为生命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此刻”的重量与珍贵。 二、爱与责任的深度联结: 作者将“爱”定义为一种积极的、有风险的行动,而非一种被动的情感体验。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另一个“他者”的完全负责,承认并拥抱对方的“他者性”,即不试图将对方纳入自身的理解框架或控制范围之内。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是抵御现代社会冷漠的最佳防御。 三、在“不确定性”中锚定自我: 最终,林远航总结道,现代生活本质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试图通过外部的知识体系或既定的目标来消除所有不确定性,只会导致精神的僵化。真正的成熟,在于培养一种在迷雾中航行的能力——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沉溺悲观,而是以开放的心态,锚定于自己内在的核心价值,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持续地、有意识地进行着自我构建。 阅读价值: 《心之回响》适合所有感到思维被碎片化、生活被异化,正在寻找一种更深刻、更具内在连贯性的生活方式的读者。它不提供快速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思考工具,旨在帮助读者从日常的喧嚣中抽身,重新校准自己的精神罗盘,听见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清晰而坚定的回响。本书的语言凝练,富有哲理的张力,要求读者带着思考参与阅读,必将是一次挑战自我认知边界的心灵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它的“情绪价值”。我原本以为,一本详尽介绍物品性能的书籍,读起来应该像是在研读技术手册,枯燥且理性。然而,每次合上书本,我都感觉自己的内心被清洗了一遍,变得异常清爽和平静。作者似乎深谙一个道理:真正的“好物”,是那些在你需要它们时,从不制造任何麻烦,总是沉默而可靠地完成任务的物件。它描述的那种“隐形的功能性”,才是最高级的享受。书中关于一个老式闹钟的描述尤其触动我——它不是用刺耳的电子音将你从梦中拽出,而是用一种渐强的机械声响,温柔地邀请你醒来。这种对听觉体验的精确把控,体现了设计者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深刻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没有产生任何“我要去买那个东西”的冲动,相反,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珍惜现有”的念头。它没有推销任何产品,却成功地推销了一种更加审慎、更有质量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极为高级的“非推销式”推荐,让人读完之后,只剩下一份对生活本质的尊重。

评分

这本《好物100》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过去,我心里是犯嘀咕的。那种极简主义的排版,配上略显老旧的字体,让我想起我爷爷书架上那些泛黄的工具书。我本来期待的是那种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生活美学”指南,毕竟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强调“效率”和“精致”的消费主义读物。然而,当我翻开内页,才发现这完全是另一个维度。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介绍,没有冗长的历史溯源,更没有那些教你如何用昂贵器具来“提升品味”的说教。相反,它像是一本经过时间沉淀的笔记,每一页都聚焦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可能是一把造型奇特的开瓶器,也许是一块形状古怪的肥皂,又或者是一套结构异常合理的收纳盒。作者的笔触非常冷静,几乎像是在做一份详尽的物件档案记录,着重于它们最初被设计出来的目的,以及在日常使用中是如何实现其“恰到好处”的功能。那种对“好用”的执着,远超出了对“好看”的追求,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工具理性”的尊重,而不是肤浅的潮流追逐。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端详着其中几页关于“完美比例的马克杯”的描述,那种对弧度和手感的精妙考量,几乎让我感受到了工业设计在微观层面上的匠心。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坦白说,非常反主流。它没有那种抓人眼球的开篇故事,也没有层出不穷的小标题来引导你的注意力。相反,它像是一段漫长而平静的河流,你必须主动潜入其中,才能发现水底那些闪光的鹅卵石。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对“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间的平衡有着深刻的见解。比如,在描述一套文具时,他会对比不同品牌在开合力度和笔尖顺滑度上的微小差异,但这种对比不是为了褒贬,而是为了阐释“设计意图的实现程度”。有一种评价方式极其精妙,它不是简单地说“这个好”,而是说“这个设计在特定场景下,降低了人类认知的负荷”。这种语言风格,充满了对用户体验的敬畏感。我感觉作者本人可能是一个极度内向、但对世界观察入微的工程师或者手工艺人。我甚至开始怀疑,他写这些评价时,是不是手里正摆着实物,一边触摸一边记录感受。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却又让人无法快速翻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于“恰当”的细节。

评分

我很少对一本纯粹介绍“物品”的书产生如此强烈的代入感,但《好物100》成功地做到了。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消费的书,更像是反向操作——它教你如何“不被消费主义裹挟”。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的是关于一把老式的手摇磨豆机,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那种转动手柄时,颗粒均匀落下的反馈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时间仪式感。这种描述是如此的细致和感性,以至于我仿佛能闻到那股新鲜研磨咖啡豆的浓郁香气。读完这部分,我立刻把家里那个用了一年就闲置的电动磨豆机扔到了储藏室。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强迫你购买任何东西,而是通过深入剖析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用品的“灵魂”,让你自己去审视自己目前拥有的东西,它们是否真的“称职”。这更像是一种“反向断舍离”——它不是让你扔掉,而是让你真正懂得“留下”的意义。它挑战了现代社会追求“新潮”的病态心理,提醒我们,真正的“好东西”往往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功能始终如一的伙伴。我开始带着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我厨房里的每一个小器具,试着去感受它们在使用中带给我的情绪波动。

评分

初读《好物100》,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一本精装版的家居用品目录吗?”带着这种略带轻蔑的态度我翻开了前几页,结果很快被作者那种近乎哲学层面的探讨所吸引。这本书绝不仅仅是清单的堆砌。它巧妙地将“物品”与“生活哲学”连接起来。例如,当谈及一个用来搅拌的勺子时,作者没有去描述它的材质如何稀有,而是探讨了“搅拌”这个动作本身对人类心绪的影响——是寻求均匀的秩序感,还是接受轻微的不完美?这种对日常行为的解构和重塑,让我对那些司空见惯的动作产生了新的敬畏。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那些已经被淘汰的旧物件的描述。那些如今看来设计笨拙、效率低下的工具,在作者笔下却焕发出了另一种生命力,即它们是某个特定时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们的“不完美”恰恰记录了时代的印记。这种跨越时间的对话,让这本书有了一种超越了“实用指南”的厚重感。它成功地让读者从“工具的使用者”转化为了“工具历史的见证者”。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好好阅读。

评分

快递很快,东西不错,京东正品保障,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正品,快速!

评分

京东商品一直都很好,尤其是快递小哥,客气,服务到位,没得说的可

评分

618大促销,很实惠。推荐购买。还会来的。

评分

日本各行业的手工艺人,书不错,工匠精神!

评分

《山海经》里记载传说中有一种鸟,名唤蛮蛮,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不能独自飞翔,只有与另一只蛮蛮连成一体后才有两只眼睛两个翅膀,然后&ldquo;相得乃飞&rdquo;。蛮蛮有一个洋气的名字&mdash;&mdash;比翼鸟。

评分

厉害,非常完美啊吧,厉害啊嗯嗯?!

评分

东西不错,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