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组织和发动会员高校撰写创新应用案例,总结和推广高校信息化成功经验。
内容涵盖高校教育教学与科研支撑、校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与运维服务、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意义。
可供高校领导、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部门信息化负责人、以及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专注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指导和组织编写创新应用案例,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管理流程优化、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二辑)》集的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内容涵盖高校教育教学与科研支撑、校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与运维服务、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意义,可供高校领导、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负责人以及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清华网络学堂
信息化环境下警务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探索
“影像上外”——云端多媒体协作分享平台
面向流程的校园协同办公平台
基于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
南京农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兰州大学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搭建与应用实践
数据应用和服务的创新实践
财务共享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面向智慧校园的“一门式”公共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实践
“一站式”信息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云桌面延伸信息化服务
上海海事大学“感知校园”平台
“应用驱动,开放共赢”——构建黑龙江大学移动校园生态链
移动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用户的高校IT服务可视化运维模式构建与应用
校园宿舍网络运营新模式
基于“三维认证”的数字校园应用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据中心方案设计项目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为推动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其工作目标为: 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于高等院校,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在数字校园建设、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管理与社会服务信息化、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决定设立学会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选编,征集高等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并编撰成册,正式出版《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系列丛书。为加快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的选编出版工作,决定由分会理事长蒋东兴、副理事长种连荣、邸德海牵头,组织学会专家成立编委会,发动学会成员撰写创新应用案例。为突出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一重点工作,案例内容明确在如下五个方面:
(1) 建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信息化支撑平台,创新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 建立科研协作与知识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创新科研协作与学术研究模式,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
(3) 建立电子校务与决策支持信息化平台,创新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高校管理决策水平;
(4) 建立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模式,增强高校服务师生和社会的能力;
(5) 探索多方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高校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服务模式,推动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2014年4月,《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一辑)》正式出版发行,收录了28个优秀案例。
在第一辑的基础上,2014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二次发布《关于征集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的通知》,并成立了由蒋东兴、种连荣、邸德海、蒋磊宏、宓詠、高东怀、石岗、武俊明、范轶、王海涛等10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开始进行案例申报评审工作。
本次案例征集,编委会共收到来自25家高校上报的28个案例简介。经编委会认真评审和遴选,23家高校的23个申报案例成功通过评审进入案例撰写阶段。通过遴选的高校按照编委会制定的模板撰写案例,经编委会三位专家的初审后,按照要求进行修改,然后编委会再复审,最后从23个案例中选取了20个案例进入最终审核修改环节。
最终进入第二辑的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基本上覆盖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领域,在教育教学与科研支撑、校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与运维服务、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建设与运营服务模式创新方面都有分布,对高校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与第一辑相比,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感知等技术已经开始在高校中得到推广应用,这意味着高校智慧校园已经开始发力。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的推荐工作,将会逐渐转到智慧校园建设的优秀案例上来。
本案例集的选编工作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秘书处和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案例集还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课题的资助,这也是我们能够高质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特致谢!
编委会
2015年5月
作为一个对教育领域发展比较关注的人,我一直希望能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二辑)》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被其中一些关于“教育数据治理”的案例所震撼。以前,我总觉得数据就是一些冰冷的数字,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据在教育决策中的巨大价值。比如,如何利用学生入学后的各项数据,预测其学习困难,并提前介入,提供支持,从而有效降低辍学率。这种以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让我看到了高等教育正在走向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轨道。书中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无疑是非常有益的。我深切地体会到,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堆砌,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的深刻变革。这本书让我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如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本书《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二辑)》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视野。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印象深刻。我看到了一些高校如何巧妙地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自主。书中不仅仅罗列了成功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案例背后的思考过程、遇到的挑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信息化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我曾在一个案例中看到,某个大学为了推广在线课程,专门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团队,从课程设计、技术支持到学生辅导,都做了周密的规划。这种全方位的投入和精细化的管理,着实让人敬佩。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往往是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并辅以勇于尝试的实践精神。
评分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算有所接触,但总是觉得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二辑)》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被书中一些关于“教学资源数字化与共享”的案例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分散在各个高校,不容易被获取和利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信息化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让更多的师生受益。尤其是一个关于“在线课程建设与推广”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如何将优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在线课程,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让课程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书中详细介绍了课程设计、技术实现、以及后期运营的各个环节,让我对在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评分我是一名教育管理者,一直在寻找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服务水平的途径。《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二辑)》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案例。在我看来,智慧校园不仅仅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校园的各项服务,提升师生的整体体验。书中描述了如何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这让我受益匪浅。例如,一个案例中提到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新生报到流程,减少了学生和家长的舟车劳顿,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另一个案例则展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更加安全、便捷的校园环境。这本书让我看到,信息化应用可以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强大助推器。
评分这本书,名字叫《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第二辑)》,乍一看,名字就挺“硬核”的,我抱着学习和借鉴的心态翻开了它。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信息化应用才能称得上“创新”?那些案例会不会过于理论化、或者技术性太强,我这个非技术背景的读者能否理解?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它选取了许多真实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那些故事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特别被其中一个关于“智慧教室”的案例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搬进课堂,而是从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校的管理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优化。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荐,这一点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终还是要落脚于“人”,落脚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它让我看到,信息化并非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赋能教育,让教育变得更智能、更高效、也更有人情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