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图书以兴趣为主导,由简至难,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不仅有适度的练习题加以学习,更有丰富的漫画帮助理解,每一课的知识难点在漫画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孩子们在阅读漫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消化知识难点,是孩子们学习、老师教学的好帮手。
本套图书是从韩国引进的版权书,共18本,从入门到提高。图书先以漫画的形式讲解文中的知识点,吸引孩子阅读,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后面附有习题,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围棋知识。
韩国知名出版社,所出的围棋书籍在韩国颇具影响力。
小链接 棋道五得 6
第1章 对杀中气的计算 7
第2章 对杀—计算眼形中的气 15
第3章 计算1 31
小链接 走迷宫 42
第4章 计算2 43
第5章 计算3 59
第6章 官子—逆收官 71
第7章 官子—1线的尖 81
小链接 看图找宝物 88
第8章 官子—打二还一 89
第9章 官子—一子两用 101
第10章 官子—利用死子 109
小链接 有趣的围棋故事 117
第11章 三·3定式 119
第12章 高目定式 129
小链接 基本布局1,2,3 139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像是一个精心规划的迷宫,每一步都引导你走向更深层的智慧。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抛出一个足以颠覆你现有认知的新观点。举个例子,在谈及“劫争”的处理时,书中并未简单罗列各种劫材,而是从心理博弈的角度去分析,对手选择何时打劫的意图,以及我方应该如何利用对手的急躁或保守心理来制定反制策略。这种超越技术层面的探讨,让围棋不再仅仅是计算的艺术,更成为了一种心性的磨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述历史名局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谦逊和敬畏之心,他没有把前人的智慧当作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融入到现代的快节奏对局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自己的棋盘上复盘书中的关键手,那种与古今高手隔空对话的感觉,非常美妙。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是摆在那里的,它显然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精进的棋手准备的“硬菜”。我尝试着在实战中应用书中的某个高级定式,结果发现,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其背后的时机和环境限制,贸然使用反而可能陷入被动。这恰恰说明了本书的价值——它不是教你“招式”,而是教你“棋理”。书中对“形”的理解,尤其是关于弱棋的做活和强棋的扩张的论述,简直是大师级的洞察。比如,它讲解如何通过“打入”来限制对手的势力范围,同时又不至于让自己的棋子孤军深入,那种平衡的艺术,光靠自己摸索可能要走很多弯路。书中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往往是看似平淡无奇的局面,却隐藏着一个决定胜负的关键手筋。对于希望从“会下棋”跨越到“会思考”的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升级路径,只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消化吸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带着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感,让人一拿在手上就有一种想要翻开细读的冲动。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无论是棋盘的布局还是文字的行距,都显得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在娓娓道来中,将复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总是能用最贴近生活又富有哲理的比喻来阐述,使得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要领。书中对古代棋谱的引用和分析,也做得十分到位,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围棋思维的灵活性。整体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次对围棋艺术的深度探索之旅,让人在学习进步的同时,也深深沉醉于这黑白世界的美妙之中。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启发性”——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灌输,而更像是一个优秀的导师,在你思考受阻时,轻轻地推你一把,让你自己找到出口。它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辩证性,很多看似矛盾的观点,在书中被巧妙地统一起来,展现了围棋的复杂性和统一性。例如,关于“急所”的选取,书中强调了在不同阶段,急所的优先级是动态变化的,没有绝对的万能公式。这种细腻的辨析,帮助我纠正了不少过去一根筋地追求“大场”而忽略了“急所”的毛病。每当我感觉自己陷入技术瓶颈时,翻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总能从中找到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围棋的招法,更是一种面对复杂、多变局面的应对哲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陪伴读者走过很长一段棋艺成长的道路,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也是一本好书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确实相当高,每一页都塞满了扎实的理论和精妙的实战案例。我刚开始翻阅的时候,感觉信息量有点过载,需要放慢速度,反复琢磨才能真正领悟其中三味。不过,一旦适应了它的节奏,你会发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功力。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而是真正致力于将读者的棋力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书中对中盘定型的各种变化和手筋的梳理,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很多我之前在对局中感到模糊不清的局面,通过书中的图解,瞬间豁然开朗。而且,作者在讲解时,非常注重“为什么”——为什么这手棋是好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与其它选择相比的优势又在哪里。这种深层次的剖析,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既有结论。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看棋的眼界都开阔了不少,以前只注重局部得失,现在开始能更宏观地把握全局的形势走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