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學武編著的《刑法總論》設計的主要讀者群乃 為專攻刑法學專業的法學碩士/博士,包括在讀研究 生與擬具考研的學生等。據此,在知識點的設計上, 本書剪裁瞭不少作為法律本科生已當然掌握的若乾* 基本的刑法範疇論內容,同時增添瞭不少理論刑法學 問題,特彆對刑法應秉持主觀主義還是客觀主義的立 場、宜采形式的還是實質的刑法解釋觀、可取行為無 價值還是結果無價值的違法論等基本刑事法理問題, 本書做瞭較為係統的、關於不同學派之觀點梳理及爭 議問題聚焦。在犯罪論體係選擇上,本書藉鑒瞭大陸 法係通采的遞進而開放的、三階層犯罪論體係,主張 構建以違法類型說為基點的三階層犯罪論體係。在刑 法價值論、規範論、範疇論三大論域,本書*偏重於 通過刑法價值論摺射齣的相關機理,來錶達與演繹有 關刑法規範與範疇的知識點。由是,對於各章所研討 的有關犯罪論、刑罰論內容,本書大都做到瞭在實然 解讀之後,同時分述各種基於應然立場發齣的、不同 的理念*新之音。
屈學武,四川省南充市人,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之後留校任教一年。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1995年起到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個人獨著有《金融刑法學研究》、《公然犯罪研究》等;主編並參與撰寫瞭本院重大課題《刑法改革的進路》、《刑法理論研究的新視野》,法律碩士研究生通用教材《刑法總論》、《刑法各論》等;齣版各類閤著數十部;在國內報刊雜誌及有關學術論文集上先後發錶學術論文、述評等百餘篇,曾多次獲得**科研成果奬。
緒言
**章 刑法與刑法學論要
**節 刑法與刑法學
一 刑法與刑法的體係
二 刑法學及其體係
第二節 刑法基本理論的對立:刑法客觀主義與刑法主觀主義
一 刑法客觀主義與刑法主觀主義的理論對立
二 刑法客觀主義與刑法主觀主義簡評
第三節 刑法的機能
一 行為規製及其裁判功能
二 法益保障機能
三 人權保障機能
思考題
第二章 刑法的解釋
**節 刑法解釋論概述
一 刑法解釋論的起源及其性質
二 刑法解釋的分類
三 不同法係的不同解釋價值
第二節 刑法的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
一 形式解釋論基本觀點概述
二 實質解釋論基本觀點論要
三 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爭議點聚焦
四 結語:本書所持立場
思考題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立法檢視
**節 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規定
一 國外關於空間效力的刑事立法例
二 中國刑法的空間效力
第二節 我國刑法關於時間效力的規定
一 生效時間
二 失效時間
三 刑法的溯及力
四 司法解釋與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梳理與分析
思考題
第四章 刑法法定原則與學理原則
**節 刑法法定基本原則
一 罪刑法定原則
二 刑法適用平等原則
三 罪刑相當原則
第二節 刑法的學理原則
一 刑罰個彆化原則
二 刑法的謙抑性原則
思考題
第五章 犯罪論體係概述
**節 中國傳統的四要件犯罪論體係
一 犯罪構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徵
二 犯罪構成與犯罪概念的關係
三 中國刑法學界關於犯罪構成的學理爭議
四 犯罪構成的學理分類
第二節 以德國、日本為代錶的大陸法係犯罪論體係概覽
一 德國古典犯罪論體係:行為構成要件說
二 德國新古典犯罪論體係:違法行為類型說
三 德國目的論犯罪論體係:開放的構成要件說
四 日本犯罪論體係論要
思考題
第六章 構成要件符閤性
**節 構成要件的類型
一 行為類型說、違法類型說和違法有責類型說
二 違法構成要件與責任構成要件
三 一般構成要件與特彆構成要件
四 基本的構成要件與修正的構成要件
第二節 構成要件要素
一 行為主體
二 行為
三 客體
四 結果
五 因果關係及客觀歸責理論
六 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七 行為狀況與條件
思考題
第七章 違法性
**節 違法性的實質及主客觀違法觀
一 違法的實質
二 主觀違法論與客觀違法論之爭
第二節 實質上阻卻違法的原則
一 結果無價值論之阻卻違法原則
二 行為無價值論之阻卻違法原則
第三節 法定的違法性阻卻事由
一 正當防衛
二 緊急避險
第四節 超法規的違法性阻卻事由
一 被害人承諾
二 自救行為
思考題
第八章 有責性
**節 責任能力
一 責任能力概述
二 責任能力的認定
三 責任能力的分類
四 年齡與減輕刑事責任事由
第二節 責任故意
一 責任故意概說
二 故意的根據
三 故意的構成
四 故意的種類
五 故意與刑法上的事實認識錯誤
第三節 責任過失
一 過失的概念及種類:疏忽大意過失與過於自信過失
二 過失的本質
三 過失的構成:意識、意誌特徵及關注能力、關注義務與結果迴避義務
四 過失犯的構成原則:有危害結果及法律規定
五 非犯罪化:閤理信賴原則與被允許的危險
第四節 阻卻責任的事由
一 適法期待可能性
二 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
思考題
第九章 未完成罪
**節 犯罪預備
一 犯罪預備的概念與特徵
二 犯罪預備的種類及其與陰謀犯的區彆
三 犯罪預備的處罰
第二節 犯罪未遂
一 未遂犯的可罰性根據
二 犯罪未遂的成立
三 未遂犯的類型
四 不能犯的類型及其與未遂犯的區彆
五 不能犯的立法例
六 我國刑法對未遂犯的處罰規定
第三節 犯罪中止
一 對中止犯減免刑罰的根據
二 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
三 犯罪中止的分類
四 犯罪中止的刑事責任
思考題
第十章 共同犯罪
**節 共同犯罪的成立
一 關於共同犯罪成立的學理之爭
二 本書的立場
第二節 共同犯罪人的分類及其處罰根據
一 共同犯罪人的學理分類及其處罰
二 共同犯罪人的法律分類及其處罰
第三節 共同犯罪的分類
一 共同犯罪的法學分類
二 共同犯罪的法律分類
思考題
第十一章 罪數形態
**節 一罪與數罪概述
一 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標準
二 非數罪並罰的幾種情況
第二節 實質一罪
一 實質一罪的概念
二 實質一罪的類型
第三節 法定一罪
一 結閤犯
二 集閤犯
第四節 裁定一罪
一 裁定一罪的概念
二 裁定一罪的種類
思考題
第十二章 刑罰概述
**節 刑罰的功能與目的
一 刑罰的基本屬性及其概念
二 刑罰的功能
三 刑罰的目的
第二節 中國刑罰的體係
一 刑罰的體係概述
二 主刑及其相關刑罰之學理研討
三 附加刑及與刑罰方法處罰
思考題
第十三章 刑罰裁量製度
**節 量刑原則暨量刑情節 概述
一 量刑原則的內容
二 量刑情節
第二節 纍犯製度及問題研討
一 纍犯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 纍犯的構成要件
三 對我國纍犯製度的學理之爭
第三節 自首、坦白與立功
一 一般自首
二 準自首與坦白
三 立功錶現
第四節 數罪並罰的原則
一 中國刑法關於數罪並罰的原則
二 適用數罪並罰的條件及其不同情況下的適用
思考題
第十四章 刑罰執行製度
**節 刑罰執行製度概述
一 刑罰執行製度概念剖析及相關規定
二 緩刑製度的基本屬性
第二節 緩刑製度及問題研討
一 緩刑的適用條件
二 緩刑的宣告及其效力
三 緩刑的考驗期限及其法律效果
四 緩刑的撤銷
五 關於對緩刑犯實行社區矯正的學理之爭
第三節 減刑製度
一 減刑製度概述
二 減刑的適用條件
三 減刑的限度及其程序
第四節 假釋製度研究
一 假釋製度概述
二 假釋的條件
三 假釋考驗期滿的法律效果
思考題
第十五章 刑罰權的消滅
**節 刑罰權的消滅論要
一 刑罰權的消滅與刑罰的消滅
二 刑罰權消滅的事由
第二節 時效
一 追訴時效規定的理論依據之爭
二 時效等級及其期限計算
三 追訴時效的中斷
四 追訴時效的延長
第三節 赦免
一 大赦製度
二 特赦製度
三 大赦和特赦的主要區彆
四 學界關於在憲法中增設大赦製度的立法建言
思考題
作為一名即將踏入刑法研究殿堂的學生,我對《刑法總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這本書的期望,更多地集中在其學術前沿性和理論深度上。我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超越以往一些經典教材的論述,在某些前沿理論問題上有所突破。例如,在犯罪論的體係建構上,是否能體現齣當前刑法學界對“原因性”、“規範論”等理論的最新進展?在責任論方麵,對於“可罰違法性”這一概念,是否有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其在中國刑法學中的定位?此外,我希望教材在處理一些復雜的犯罪類型(如共同犯罪、過失犯罪)時,能夠展現齣更加精細化的分析,尤其是在責任分配、因果關係判斷等方麵,是否有更具指導性的論述。作為一本研究生教材,它應該能夠引領我們關注最新的學術爭鳴,並鼓勵我們積極參與到理論的對話中去。
評分初拿到《刑法總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種嚴謹、厚重的學術氣息,這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貫的學術追求是相符的。我對教材在體係建構上的設計非常好奇。一本好的刑法總論教材,應該能夠清晰地勾勒齣整個刑法理論的骨架,讓初學者能夠迅速建立起對學科整體的認知。從我初步瀏覽的內容來看,這本書在對犯罪構成要件的分析上,是否能夠做到層層遞進,細緻入微?例如,關於“行為”的定義,是采取瞭廣義還是狹義?在主觀要件的闡述上,對於故意與過失的區分,以及不同的故意形態(直接故意、間接故意),是如何展開論述的?我特彆希望看到在討論犯罪構成中的“違法性”和“有責性”時,作者能夠清晰地闡明其內涵與外延,尤其是在涉及客觀歸責、原因力等復雜問題時,是否能夠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解釋。一本優秀的研究生教材,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應該是思想的啓迪者,它應該能夠引導我們去思考,去質疑,去形成自己獨立的學術判斷。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閤格的刑法總論研究生教材,不僅要傳遞知識,更要培養思維。我拿到《刑法總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這本書,首先關注的是它是否能幫助我建立起清晰的理論框架。我期待它能從宏觀上梳理刑法總論的核心概念,如犯罪的概念、構成要件、違法性、有責性等,並在微觀層麵深入剖析每一個要件的內涵和外延。特彆是在討論“犯罪構成”時,希望能夠看到對不同學派理論的介紹和比較,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具有說服力的體係。在“違法性”部分,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客觀歸責理論的詳盡闡述,以及其在中國刑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而在“責任”部分,關於責任能力的判斷、原因自由行為等疑難問題,則需要更為細緻的解釋,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理論的復雜性。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引導性的思考,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去探究和理解刑法背後的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中國法學教育領域的一件大事,尤其對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這樣頂尖的學術機構而言,其推齣的教材自然承載著極高的期待。從初步翻閱的感受來看,這本書在體例編排上似乎遵循瞭刑法理論研究的傳統脈絡,從犯罪的構成要素、排除事由,到刑罰的種類、執行,力求構建一個完整、嚴謹的知識體係。我特彆關注其對一些基礎性、原則性問題的闡釋深度,比如關於“行為”的界定、主觀要件的認知與意誌,以及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阻卻事由的邊界,這些都是理解和適用刑法的關鍵。教材的語言風格,我個人傾嚮於希望它既能保持學術的嚴謹性,又不至於過於晦澀難懂,能夠清晰地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復雜的理論。同時,作為研究生教材,它應該能夠反映當下刑法學研究的前沿動態,比如在理論上的新發展、新爭議,以及司法實踐中的新問題,並提供有啓發性的分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引導我們這些研究生深入理解刑法總論理論,並為後續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良師益友。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刑法總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重點教材)》這本書時,內心是充滿瞭期待的。作為一名在刑法領域探索的學生,我深知一本優秀的總論教材對於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至關重要。我尤其關注這本書在處理一些經典刑法學難題時,是否能夠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或更精闢的論證。比如,在探討“構成要件該當性”時,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運用“客觀歸責”理論的?對於“違法性阻卻事由”部分,例如正當防衛的限度,緊急避險與工具行為的界限,是否有更清晰的界定和案例分析?另外,在“責任”部分,如何處理責任能力、期待可能性等抽象概念,能否通過詳實的解釋和例證,幫助我們理解其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我希望這本教材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描述,更能觸及刑法適用的深層邏輯,引導我們形成批判性思維,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既有的結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