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用英语介绍中国高频100话题 [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

中国风 用英语介绍中国高频100话题 [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创想外语 编
图书标签:
  • China
  • Chinese Culture
  • English Learning
  • Conversation
  • Topics
  • Language Exchange
  • Travel China
  • Cultural Insights
  • Mandarin Chinese
  • ESL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325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93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lazy planet文化风
外文名称: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字数:344000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对外交流沟通,出国、接待、导游必备!
  1.用英语谈一谈万里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
  2.用英语聊一聊“狗不理”、“陕西面皮”、饺子,
  3.用英语秀一秀京剧、相声、中国功夫
  ……
  用流利英语畅谈中华文化,让你更有中国范儿!

内容简介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lazyplanet文化风”丛书掀起新一轮的中美英等国的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潮,让中国了解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中国风”系列主要从中国烙印、远去的记忆、自然景观、历史古迹、经典国粹、中华美食、民俗节日、风土人情、瑰丽国宝等方面介绍中国,从必备单词、高频句子到常用话题,深入浅出,融汇贯通,学习者既可以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又能从中体味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风 用英语介绍中国高频100话题》精选了用英语介绍中国必备高频100个话题!每个话题分为“必用三句”“通晓古今”“模拟对话”。“必用三句”让你三句话闪述一个话题,“通晓古今”让你了解更多文化细节,“模拟对话”极简地道口语朗朗上口。侃倒老外,海聊中国,学这本就够!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1
中国烙印/ The Impression of China
01 中国概况/ Introductions of China
02 四大发明/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03 儒家文化/ Confucian Culture
04 中原文化/ Zhong Yuan Culture
05 楚湘文化/ Chu-Xiang Culture
06 燕赵文化/ Yan-Zhao Culture
07 大运河文化/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08 汉唐文化/ The Culture of Han-Tang Dynasties
09 蒙古西征/ The Western Expedition of Mongolian Empire
10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Qin Shi Huang
11 中国三圣/ Three Ancient Sages of China: Confucius, Lao-Tzu, Huineng
12 一代伟人毛泽东/ The Greatest Leader of China, Mao Zedong

Chapter2
远去的记忆/In the Fading Memory
01 皇宫文化/The Palace Culture
02 胡同文化/The Hutong Culture
03 上海里弄/Shanghai Li-Longs
04 帮会与镖局/The Gangs and Armed Escorts
05 艄公/Boatman
06 货郎/Itinerant Pedlar
07 印章篆刻/Seal Cutting
08 泥人张/Zhang’s Clay Figure
09 屏风/The Screen
10 算盘/Abacus

Chapter3
自然景观/The Natural Landscapes
01 珠穆朗玛峰/Mount Qomolangma
02 黄山/Mount Huangshan
03 青海湖/Qinghai Lake
04 五台山/Mount Wutai
05 九寨沟/Jiuzhaigou
06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07 三峡/The Three Gorges
08 泰山/Mount Tai
09 桂林山水/The Landscape of Guilin
10 黄果树瀑布/Huangguoshu Waterfall
11 呼伦贝尔草原/Hulunbuir Grassland
1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Yarlung Tsangpo Grand Canyon

Chapter4
历史古迹/Historical Sites
01 万里长城/The Great Wall
02 天坛/The Temple of Heaven
03 少林寺/Shaolin Temple
04 秦始皇兵马俑/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Museum
05 颐和园/Summer Palace
06 敦煌莫高窟/Dunhuang Mogao Caves
07 平遥古城/The Ancient City of Pingyao
08 承德避暑山庄/Chengde Mountain Resort
09 布达拉宫/The Potala Palace
10 洛阳龙门石窟/The Longmen Grottoes in Luoyang

Chapter5
经典国粹/The Classic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01 书法/The Beauty of Calligraphy
02 功夫/The Soul of Kungfu
03 瓷器/A Long History of Porcelain
04 中国戏曲/Chinese Operas
05 中医/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06 相声/Xiangsheng, a Typical Art in China
07 民乐/Chinese Folk Music
08 丝绸/The Luxurious and Mysterious Silk
09 国画/Chinese Painting
10 舞狮子/Lion Dance
11 围棋/Weiqi
12 苏杭园林/Suzhou Classical Gardens

Chapter6
中华美食/Chinese Cuisine
01 筷子文化/Chopsticks Culture
02 八大菜系/Chinese Eight Cuisines
03 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04 凉皮/Liangpi
05 面条/Chinese Noodles
06 包子/Baozi
07 饺子/Dumplings
08 豆花/Douhua
09 火锅/Hot Pot
10 糖葫芦/Sugar-coated Haws on a Stick
11 年糕/Niangao, New Year’s Rice Cake
12 汤圆/Tangyuan, Rice Glue Balls

Chapter7
民俗与节日/Chinese Traditions and Festivals
01 婚丧嫁娶/Wedding and Funeral
02 庙会/Temple Fair
03 祭祀/Worship Rituals
04 剪纸/Chinese Paper Cutting
05 石刻/Stone Carving
06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07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08 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09 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10 七夕节/The Qixi Festival
11 中秋节/Mid-Autumn Day
12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Chapter8
风土人情/Folk Cultures and Customs
01 家庭观念/Strong Family Relationship
02 茶道/Tea Culture
03 宾客宴请之礼/Dinning Etiquette
04 礼尚往来/Gifts in Chinese Culture
05 旗袍/Cheongsam
06 风筝/Kites
07 集市/The Country Fairs
08 吉利数字/Lucky Numbers
09 龙的图腾/Chinese Dragon Totem
10 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 Signs
11 中国结/Chinese Knot
12 阴阳/Yin and Yang

Chapter9
瑰丽国宝/The Amazing Art Work and
National Treasures
01 后母戊鼎/Ding Oedicated to His Mother Amyl
02 编钟/Chime-Bells
03 《清明上河图》/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04 大熊猫/Giant Panda
05 麋鹿/Milu (deer)
06 金丝猴/Golden Monkey
07 银杏/Ginkgo
08 冬虫夏草/Caterpillar Fungus

前言/序言


《华夏之声:英语畅谈中国热点话题100》图书简介 一扇打开世界的窗,一架连接中外的桥梁。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融入世界舞台的中心。从经济腾飞到文化复兴,从科技创新到社会变迁,中国的故事精彩纷呈,但如何用清晰、地道、有力的英语向世界讲述这些故事,却常常成为许多人的困惑。 《华夏之声:英语畅谈中国热点话题100》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词汇手册,也不是一套标准的应试教材,而是一部专为希望在国际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中国观点和见解的学习者、职场人士、外交工作者、媒体从业者及所有对中国发展抱有浓厚兴趣的国际友人量身定制的实用指南。 本书的核心价值与结构设计 本书的编撰宗旨在于“以话题为核心,以交流为导向”,力求涵盖当代中国最具讨论度、最受关注的百大核心议题。我们深知,有效的交流始于对共同话题的把握。因此,本书精心筛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这些主题横跨了中国社会的各个维度,确保读者无论面对何种交流场景,都能找到适用的“谈资”和“论据”。 全书结构围绕“主题模块 + 深度解析 + 实用表达”的逻辑展开,确保知识的系统性与应用的即时性。 一、 精选100大核心话题矩阵 这100个话题并非随机堆砌,而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归类,形成了一个全面覆盖中国社会图景的矩阵。这些话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1. 经济与发展 (Economic Landscape & Development): 这一部分聚焦于中国经济的宏观脉络和微观活力。涵盖了“双循环”战略、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全球领先地位、中小企业的创新驱动力、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监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位等。我们探讨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体量大”,更是“中国经济如何运转、未来如何转型”的深度问题。 2. 科技与创新 (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这是当代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从5G/6G技术的迭代领先、人工智能(AI)在产业升级中的应用、新能源汽车(NEV)的爆炸式增长、到载人航天工程的最新突破,以及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布局。我们提供专业且易于理解的术语,帮助读者讨论中国的“硬核实力”。 3. 社会民生与治理 (Social Governance & People’s Livelihood):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战的全球意义?医疗健康体系的改革与挑战?教育公平的推进?养老体系的构建?这些关乎十几亿人民福祉的议题,是理解中国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关键。本书提供了关于社会保障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城市病”与解决方案等热点讨论点。 4. 文化、历史与软实力 (Culture, History & Soft Power): 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如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当代流行文化的出海现象(如国潮、电竞、网络文学);历史古迹的保护与数字化展示;以及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形象塑造。这部分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厚度和广度。 5. 区域发展与对外关系 (Regional Strategies & Foreign Relations): “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最新进展与国际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细节;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以及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贡献。 二、 深度解析与多维视角 (In-Depth Analysis & Multiple Perspectives) 对于每一个选定的话题,本书绝不满足于提供简单的定义或口号式的表述。我们采用了“背景介绍—核心观点—常见争议点—应对策略”的结构进行深度解析: 背景铺垫 (Context Setting): 用简洁的英语勾勒出该话题的历史脉络和当前状态,确保听众能够迅速进入情境。 核心论点提炼 (Key Arguments): 总结出该话题下最关键的1-3个可以被清晰表达的中心思想。 多元视角呈现 (Diverse Viewpoints): 中国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讨论时展现多面性。书中会引导学习者如何以官方、学术界、民间及国际观察者的不同角度来组织语言,使表达更具说服力和平衡感。例如,在讨论某一经济政策时,不仅说明其目标,也会探讨其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三、 实用语言工具箱 (Practical English Toolkit) 理论结合实践,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即学即用”的语言模块设计: 1. 精选“黄金句型” (Golden Sentence Patterns): 针对每个话题,我们设计了5-8个结构复杂、逻辑严谨、适用于正式场合的“黄金句型”。这些句型具有高度的复用性,掌握一套即可灵活套用于多个相关议题。例如,用于阐述政策逻辑的句型:“The underpinning philosophy driving this initiative is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equilibrium between X and Y, which necessitates a recalib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cus on sheer output.” 2. 权威术语与缩写对照 (Authoritative Terminology): 中国事务涉及大量特定的政策术语(如“内卷”、“新质生产力”)。本书提供了最准确、最新的官方英文对应词汇和国际媒体常用的表达方式,并附带详细的解释,避免“中式英语”的尴尬。 3. 流畅过渡与辩论技巧 (Transition & Discourse Markers): 为了让表达更自然、更有逻辑性,本书专门设立了一章,教授如何使用高级的衔接词和短语(Discourse Markers)来引导听众,例如如何用 “While that narrative holds water, one must also consider…” 来提出异议,或用 “To pivot slightly, let us examine the ramifications for…” 来巧妙转换话题焦点。 目标读者群体 无论您是希望在国际会议上代表中国企业发声的商务人士,还是致力于在跨文化交流中消除误解的学者,抑或是对中国发展充满好奇,渴望进行深度对话的语言学习者,《华夏之声》都将是您案头必备的“中国议题速查与表达辞典”。它不仅教授“说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导“如何专业且得体地去说”。 通过本书,您将掌握的不仅仅是英语,更是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对话的底气与能力。 准备好,让您的声音,清晰地传达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最关注的是“可信度和地道性”。因为是用英语介绍中国,所以作者的英语水平和对中国现状的了解程度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的例句是自然、流畅、符合当代母语者习惯的,而不是那种生硬的、翻译腔十足的句子。例如,在讨论中国的节日时,它会使用“Lunar New Year”还是更具包容性的“Chinese New Year”?在描述某个城市时,会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才能真正传达出那种独特的“烟火气”?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的用心程度。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Native Speaker Tips”,告诉我们外国人对哪些概念可能会感到困惑,我们应该如何提前进行解释。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在身边指导一样,随时帮我校准我的表达,让我能自信满满地走出国门,用流利的英语,把一个真实、立体、充满活力的中国展示给世界,那么这本书就达到了我心中“最佳中国英语学习指南”的标准。它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书本本身的重量。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偏爱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学习材料的人。我关注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是否做到了“100个话题”的有效覆盖和模块化划分。比如,它是否将话题分成了“历史文化”、“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日常生活”等几个大类?这种结构化的处理,能极大地帮助学习者建立知识网络,方便针对性地复习和查找。如果只是简单地按字母顺序排列100个点,学习效率可能会大打折扣。另外,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语言难度上的把控。它应该要做到既能让初级学习者入门,又不至于让中高级学习者感到内容过于简单幼稚。最好的状态是,每一个话题都能提供从基础表达(Basic)到进阶阐述(Advanced)的层次化表达,这样,无论我处在哪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国风”表达方式。如果它能在这方面下足功夫,提供足够多的同义替换和句式变化,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是巨大的。

评分

从一个对中国文化有深厚情感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诱惑力。《中国风》这个定位,暗示着它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审美和情怀的传递。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如何引导学习者去理解这些话题背后的文化语境和思维方式。比如,介绍“中庸之道”时,是用简单的对等翻译,还是会辅以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英语学习者能够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文化小贴士”(Cultural Notes),提醒我们哪些表达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可能产生歧义,那就太加分了。我期待它能帮助我从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者,转变成一个更有文化敏感度的交流者。毕竟,用英语谈论中国,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更是文化自信和得体的展现。我希望它能成为那种让人愿意反复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找到新亮点的“案头书”,而不是一次性读完就丢弃的快餐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眼球了,那种水墨晕染的淡雅与现代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中国风”的韵味。我是在一家书店偶然翻到的,本来只是随便看看,结果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中国风 用英语介绍中国高频100话题 [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坦白说,我对提高我的日常英语口语一直挺感兴趣,尤其希望能自然地聊聊我热爱的中国文化,但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太陈旧。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提供了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来包装这些文化元素。我特别期待它如何平衡“中国风”的文化深度和“高频100话题”的实用性。光是这个选材的思路就让人觉得作者是真正理解当代英语学习者需求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词汇,而是真的能教会我如何在一次轻松的咖啡闲聊中,优雅地向外国朋友介绍春节的习俗、茶道的讲究,或者最新的科技发展。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远超一本普通的语言学习书的范畴了,简直就是一本文化交流的“口袋向导”。它的排版看起来很清晰,字体选择也很有品味,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非常重要,希望能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评分

说实话,我买很多英语学习书的初衷都是雄心勃勃,但往往坚持不下来,很多书读了两章就束之高阁了。这本书的定价和装帧给我一种“物有所值”的期待。我最担心的就是所谓的“高频100话题”会不会是一些早就过时的、老生常谈的内容,比如只谈长城和故宫,而忽略了当下中国年轻人正在热议的潮流文化、环保议题或者新兴的数字生活方式。如果这本书的内容能紧跟时代脉搏,用现代、地道的英语来阐述这些话题,那简直是太棒了。比如,如何用流利的英语聊“双十一”的购物体验,或者用精准的词汇描述“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这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生存口语。我希望作者在组织这些话题时,能够提供不同场景下的表达模板,而不是僵硬的课文。学习语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使用”上,所以我非常关注这本书的实战演练部分设计得如何。一个好的语言工具书,应该能让人在阅读时,脑海中就能自动构建出与外国人对话的画面,而不是只会背诵。

评分

很实用的好书,收藏了,谢谢!

评分

外皮有些脏,其他还好

评分

图书质量价格都很好,非常喜欢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包装非常好,物流也非常快,这本书是学校推荐买的,买了好几本,顺便带给同学,点赞

评分

不错,书的质量很好,内容还行,有点简单了。

评分

和老外讲中国,就从用英语介绍中国开始。

评分

不错可以用,价格可以没有银屏

评分

凌晨下单,下午就到了。就是冲着这个速度才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