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拾史事(第1辑)

时拾史事(第1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燕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故事
  • 历史散文
  • 文化
  • 传统
  • 时事
  • 散文
  • 历史
  • 文学
  • 国学
  • 拾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339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88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0
字数:34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或本书独特卖点):
  ★历史中的八卦事,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触摸真实的历史。
  ★从别处看到不到的历史,30万粉丝每日必读的公众号。

内容简介

  历史MOOK书《时拾史事》是新媒体《时拾史事》的文章精选集,将不定期陆续推出。《时拾史事》自媒体账号从2013年6月上线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已经发布了千余篇文章,涵盖了人物、宗教、绘画、饮食、地理等多方面的历史,其内容全部来自正规史料,没有野史。《时拾史事》通过多种渠道每日发布,包括: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人文频道、网易云阅读历史频道、今日头条历史频道、ZAKER人文频道、Flipboard文化频道等,总订阅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时拾史事》从最初一个人运营的账号,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平台,聚集了众多热爱历史和文化的精英。

作者简介

  宋燕,70后靠谱女,从新闻民工转型互联网民工,喜欢探究世上各种有趣的东西,对各个学科都抱有不衰的好奇心。拿历史当八卦读,而且特别喜欢把挖到的猛料告诉别人,因此做了个历史自媒体,叫“时拾史事”。

目录

食色性
唐朝美食 / 002
唐朝的重口味菜 / 008
顶级吃货的14个讲究 / 009
再也吃不到的食物 / 011
古代喝茶法 / 012
神奇化妆术 / 013
香气馥郁的年代 / 014
古代美女放到今天还美吗? / 016
古代美男什么样呢? / 021
贵圈真乱 / 025
玩诗 / 026
“大诗人”张宗昌 / 031
身为戏剧爱好者的皇帝 / 033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 034
当皇帝有什么好?! / 036
可怜的光绪 / 038
可怜的光绪老婆 / 039
爱情故事 / 041
新华门和香妃 / 043
英国土豪和他们的仆人 / 049
趣事
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回去的人 / 052
中国梵高 / 054
有资格不伺候么? / 057
太祖批孟子 / 059
如何识别潜力股 / 060
朱元璋一家的奇葩姓名 / 062
两个宰相争寡妇 / 063
天真者的破坏力 / 064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 / 067
弟兄们,进城造反去 / 069
人傻钱多吃人参 / 072
清民交际几条小八卦 / 074
清朝人怎么洗澡? / 075
一些外国历史八卦 / 077
稀奇古怪事
正史里的妖魔鬼怪事 / 082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 / 086
明朝农民进城防骗手册 / 088
谣言害死人 / 090
组织起来“防小三” / 092
变态选美大会 / 093
没文化的圣旨 / 095
江湖第一大组织 / 096
一场沸沸扬扬的“妓女打嫖客”事件 / 098
人生如戏义和团 / 100
美国暴发户 / 102
乱事
离世界末日最近的时候 / 106
洛阳,洛阳 / 108
“日月神教”真的存在吗? / 110
发生在清朝的种族大屠杀 / 112
平叛大清洗 / 114
瘟疫之城 / 115
挖眼惨剧 / 118
清朝的儿童拐卖 / 119
杀婴“计划生育” / 120
一场群体暴力事件的发生和结果 / 121
古代也有霾 / 123
清朝时的京津有多脏 / 125
卫生告示上的体己话 / 126
金融危机什么样? / 128
伦敦的恶臭年代 / 130
历史何其相似
咱们的某些“文化”传承 / 134
有些传统并没多长 / 136
莫名其妙的“民族自尊” / 137
什么叫做变态,朱元璋告诉你 / 138
就算自宫,未必心忠 / 140
不作死就不会死之唐朝 / 142
什么情况下会得罪小人 / 144
解放前中国人对外国人的15种反应 / 146
二百多年前的粮库贪污案 / 151
度假式打仗 / 153
战斗力只有5的清兵 / 155
阵亡九人,如何变成“斩首三千” / 157
广西巡抚的报捷奏折 / 158
清官的灰色收入 / 159
收礼背后的潜规则 / 161
“腐都”北京 / 163
李莲英的处世之道 / 165
大官论体制 / 167
真相
中国历史上的变冷和变暖 / 170
失落的世界 / 172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大海战 / 174
《朱元璋传》的不同版本 / 175
杨家将真相 / 178
宋朝前后,两个中国 / 180
真实后宫的《甄嬛传》 / 182
《甄嬛传》里有哪些事是真实的 / 184
水乡北京 / 186
关于北京的风水传说 / 190
放走要犯的朝廷命官——《苏报》案里的人情 / 194
日本史料中的金日成 / 197
戴笠死于军队腐败 / 201
湖南代表贿选始末 / 203
男友原来是同志 / 206
一款饮料在中国经历的政治风波 / 208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共济会 / 212
护国主的头颅 / 215
言事
雍正:用生命辟谣 / 220
新闻不死 / 223
政府断掉“杂音”之后 / 226
说“谬误”的权利 / 229
失实广告与诽谤 / 231
官谣与民谣 / 234
晚清报纸开过的“天窗” / 236
大明的日落(上)
从万历开始的悲剧 / 238
昙花一现的“万历中兴” / 239
明朝“名嘴”,气有浩然 / 242
万历人生的失意——“国本之争” / 244
从此君王不早朝 / 247
万历怠政的真相 / 249
万历如何平定蒙古人叛乱 / 252
那场“抗日援朝”战争 / 254
攘外之后安内,万历平定西南叛乱 / 257
成功是一袭华美的长袍,掀开就会看见虱子 / 259
晚清民初那些事
英国角度的“鸦片战争” / 264
挂“洋”头卖狗肉 / 268
进不去的城 / 269
用命换来的国家财产却被私分了 / 272
流传日本的鸦片战争传言 / 273
差点取代光绪的“大阿哥” / 274
武昌起义,清政府怎么看? / 276
革命党中的武侠 / 277
革命与嫖妓 / 279
革命党扔炸弹那些事儿 / 282
这个世界会好吗? / 286
1913年:国会不是摆设 / 289
袁世凯:民主在中国实现,要几个世纪吧? / 292
家族相册
大清“二把手”的家运 / 296
李鸿章的子孙福、身后事 / 305
袁世凯五姨太全家福 / 310
朱启钤与朱家小姐 / 314
赵四小姐全家福 / 318
孙维世、冯友兰原来是一个家族 / 323

精彩书摘

  没文化的圣旨
  我大中华以文治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很重视国家文书的写作,尤其是圣旨,都是由著名文学家起草,并经几番修订才能颁行天下的。很多圣旨都是骈文,措辞非常典雅精美,比如:“君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学力之精。尔毕仲游,学贯经史,才通世务,属文切事,搜罗尽古今之秘,陈善有据,赓歌佐社稷之光。”“尔毕矩乃翰林学士,毕諴之父,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庆延乃子,翰墨奇香,甚悼尔之,弗躬者也。是宜褒编,以彰潜德。”看看,透着有文化。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讲究文学,除了元朝。元朝是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国家,他们入主中原之后,对汉文化并不重视,对文人也很歧视。再加上皇帝们自己也都没读过什么书,自然也写不出多有文采的敕命。元朝皇帝下的旨都很家常,家常到近乎粗俗的程度。
  请看大德元年(1297)元成宗下的一个禁止普通民众制造使用与皇帝同等式样帽子的圣旨:“今后这皮帽样子休做与人者,与人呵,你死也。如今街下休做者,做的人,带的人交扎撒里如去者(按法律治罪)。”至大元年(1308)元武宗也下了一道类似的圣旨,说:“这个缝皮帽的人,刁不剩驸马根前我带的皮帽样子为甚么缝与来?今后我带的皮帽样子,街下休交缝者。这缝皮帽底人分付与留守司官人每,好生街下号令了呵,要罪过者。金翅雕样排花,金翅雕样皮帽顶儿,今后休交做,休交诸人带者;做的人根底,要罪过者;带的人根底夺了,要罪过者。”
  整个有元一代,文化都很没落,教育跟不上,一直影响到生于元朝的朱元璋。他当了皇帝之后,还沿袭了元朝皇帝的家常体,下过的圣旨里尽是“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这样的词句。不过后来教育跟上了之后,他的儿孙们就没这么粗俗了。
  ……

前言/序言


《烛影摇红:帝国黄昏的侧影》 一卷关于大时代边缘的观察与沉思,一部聚焦于权力更迭、文化碰撞与人性挣扎的恢弘画卷。 本书并非宏大叙事的史诗,亦非对主流史实的刻板复述。它是一次深入历史褶皱的探险,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官方史册轻描淡写,却对时代走向产生微妙而深远影响的“侧影”。我们试图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之外,捕捉那些在时代风暴中艰难求存的个体命运,那些在宫廷权谋的暗影中闪烁的微光,以及那些在传统与变革的夹缝中艰难转型的文化思潮。 第一部分:宫阙深处的低语——权力游戏的微观分析 本辑的开篇,我们将剖析自中晚唐至宋元鼎革前后,皇权结构内部的微妙变化与日常运作。我们不关注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是着眼于权力交接时期的权力真空、后宫集团的实际影响力、以及宦官阶层如何通过精密的行政与信息控制,构建起事实上的“影子政府”。 其中一章将细致描摹“内廷司局”的日常文书流转,探讨信息是如何被筛选、扭曲,最终呈递到决策者案前的。例如,我们分析了某位著名权臣在关键决策前夕,如何通过控制“密报”的来源与频率,成功地将某一地方势力的信息边缘化,从而为其后续的清洗行动铺平道路。这并非简单的阴谋论,而是基于大量地方志、私人奏折残片以及官修正史中被忽视的批注而进行的重建。 我们深入探讨了“君臣关系”的异化过程。在某些特定的历史节点,君主与其核心幕僚之间的信任链条是如何从“君臣相知”逐渐异化为“君主对臣下的猜忌与被动依赖”。这种关系的动态变化,往往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关键变量,却鲜少被放在聚光灯下进行细致的解剖。 第二部分:士林的彷徨与挣扎——知识分子的时代困境 宋代的文官政治与后来的理学兴盛,为士人阶层构建了一个看似光荣的上升通道,但这条道路上的陷阱也更为隐蔽。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了“清流”与“浊流”之间永恒的拉锯战,以及知识分子在维护道统与妥协于现实之间的内心挣扎。 我们将呈现几位在不同政治立场中反复横跳的学者或官员的案例。他们的仕途轨迹,如同在薄冰上跳舞,每一步都关乎身家性命。我们分析了他们是如何在公开场合坚持气节,而在私下却不得不与世俗的利益集团进行复杂的周旋。这种“双重生活”并非道德上的瑕疵,而是特定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生存智慧的体现。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印刷术普及后,民间舆论与官方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张力。当大量的书籍和笔记开始流通,传统士大夫对“天下人心”的垄断性解释开始动摇。我们通过分析一些被禁毁或仅存残篇的“稗官笔记”,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自身定位的焦虑与迷茫。他们既是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制度的维护者,当制度摇摇欲坠时,他们的身份认同便面临空前的危机。 第三部分:文明的交界面——边疆地带的文化渗透与摩擦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视角转向了帝国疆域的边缘地带,那些胡汉交融、文化不断进行暴力与和平渗透的前沿区域。我们避免使用“征服”与“教化”的二元对立框架,而是着重展现不同族群在共同的地理空间内,如何发展出独特的、混杂的社会形态。 例如,在西北的榷场与边镇,商业贸易如何意外地成为文化交流的最佳载体。当地的语言、服饰、饮食习惯,乃至宗教信仰,都在这种高频次的互动中相互“污染”和融合。我们借助一些考古发现中描绘生活场景的壁画与铭文残片,重构了边军将士、回鹘商人与汉族屯垦民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 更具深意的是,这种边疆的复杂性,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中原王朝的自我认知。边疆的“异质性”输入,往往迫使核心王朝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边界。这种内卷与外扩的动态过程,是理解帝国后期多元化特征的关键所在。 结语:碎片中的整体性 《烛影摇红:帝国黄昏的侧影》试图证明:历史的真正动因,往往隐藏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细节、被边缘化的群体和被忽视的文化摩擦之中。我们所收集和呈现的,是一系列精致的“切片”,它们并非要拼凑出一个完整无缺的时代全景,而是希望在这些侧影的交错对比中,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人性的复杂,以及在所有宏伟叙事之下,那些持续不断的、关于生存与意义的追问。这不是一本提供确定性答案的书,而是一本邀请读者一同进入历史迷宫,并学会在阴影中分辨光亮的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在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采用了复古的纸质纹理,那种略带粗糙的触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色彩搭配也十分考究,深沉的墨绿与典雅的米白交织在一起,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更是看得出作者和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字体选择清晰易读,但又带着一丝古朴的书卷气,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现代印刷体。行距和字距的把控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书中的插图和一些历史场景的描绘,都是用那种非常具有年代感的钢笔素描风格呈现的,线条细腻,光影变化处理得非常到位,为文字增添了极强的画面感。这种从外到内的精致,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氛围。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光是翻阅和触摸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逻辑性强得令人赞叹。它并非按照严格的时间线索进行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主题式和专题式的结合,让读者能够围绕一个核心议题深入挖掘不同的历史侧面。每一章之间的过渡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即便是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阅读起来也毫无跳跃感或错位感。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进行观点阐述时,做到了严谨与通俗的完美平衡。他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因果关系,用最直白、最易于理解的方式阐释出来,既满足了历史研究者对准确性的要求,也照顾到了普通大众的阅读需求。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总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我总期待着下一页会揭示出怎样一番新的洞见或怎样的精妙的论证过程。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那段特定时期的认知相对片面,总觉得历史是黑白分明的,非对即错。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对“复杂性”的重新认识。作者在处理历史人物的评价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性,他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将史料并置,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去思辨。他笔下的“英雄”不再是高大全的塑像,他们也会有怯懦、也会有私心;而那些被置于“反派”位置的人物,其行为动机也得到了细致的剖析,让人看到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局限与无奈。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观。它教会我,历史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个充满了灰色地带的巨大迷宫,每走一步都需要审慎地观察和思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很多当代现象时,也多了一份历史的纵深感和批判性的眼光。

评分

我一直以为历史题材的书籍都会是那种枯燥的说教式叙述,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事手法极为高明,他似乎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重现”生活。比如,他描述某个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和日常琐事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那个场景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他没有过多地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官方记载,而是善于从小处着眼,通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勾勒出大时代的侧影。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使得原本遥远的历史瞬间变得鲜活、立体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阶层人物心态的把握,无论是庙堂之上的权臣,还是市井之中的百姓,他们内心的挣扎、喜悦和无奈,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学术考据方面的扎实力绝对是顶级的。我特意去查阅了书中提及的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典故和人物传记,发现作者的引述和解读都经过了严谨的核对,绝非泛泛而谈或道听途说。这种对基础事实的尊重和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捕捉,是真正优秀历史作品的基石。特别是他对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还原,那种精确到时间、地点的叙述,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资料积累。而且,作者在行文中还不时地穿插一些学界前沿的观点和争议,显示了他对当代史学研究动态的关注。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回顾历史的著作,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学界进行的深度对话。对于我这种追求知识深度和准确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知识框架。

评分

不错

评分

期待第二季

评分

历史MOOK书《时拾史事》是新媒体《时拾史事》的文章精选集,将不定期陆续推出。

评分

世上到底有没有真爱?毋庸置疑,那些摆脱了名利的爱情千百年来让我们传诵: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雨刘兰芝、孟姜女与孟喜良.

评分

历史杂烩什么都有,都是短文。

评分

很喜欢,物流快,质量好

评分

编辑推荐: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