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册 犯罪心理学+侧写师+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微表情读心术分析 痕迹识人 入门教材书籍

3册 犯罪心理学+侧写师+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微表情读心术分析 痕迹识人 入门教材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特尔,邓明,布来恩·隐内 等 著
图书标签:
  • 犯罪心理学
  • 侧写
  • FBI
  • 犯罪心理画像
  • 微表情
  • 读心术
  • 痕迹识人
  • 心理学入门
  • 侦探学
  • 行为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南弘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67940
商品编码:1177949818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犯罪心理学(第7版)    50.0元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2月1日)

丛书名: 司法心理学系列

平装: 42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501967940

商品尺寸: 25.6 x 20.2 x 2 cm

商品重量: 699 g

《犯罪心理学(第7版)》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犯罪心理学(第7版)》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书中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39.8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9月1日)

平装: 26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122176141

商品尺寸: 23.6 x 16.4 x 2 cm

商品重量: 481 g

不动一刀一针,层层揭开犯罪者幽微的内心世界!

“罗斯托夫屠夫”——安德烈?齐卡提洛 

“密尔沃基食人者”——杰弗里?达默 

“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彼得?库尔滕 

“波士顿扼杀者”——阿尔伯特?德萨尔沃 

“大学生杀手”——埃德蒙?肯珀

“铁道强奸犯”—— 约翰?达菲

“约克郡开膛手”——彼得?萨特克利夫

作者布来恩·隐内博士以吸引人又具权wei的方式,检验二十世纪的重大案件。 书中不断出现犯罪个案,从英国的“开膛手杰克”“约克郡开膛手”,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美国震惊社会的“大学炸弹客”,再加上几部叫好叫座的惊悚犯罪电影穿插其中,有条不紊地陈述、分析个案之所以犯罪的原因,以及追踪这些个案时,实务工作者与心理侦查学者所运用的犯罪心理学理论。 通过布来恩·隐内丰厚的学养和流畅的文笔,读者可以走入犯罪心理学领域,将这些理论与个案相互对照,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    25.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1日)

平装: 24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条形码: 9787122127860

商品尺寸: 20.8 x 14.8 x 2 cm

商品重量: 358 g

犯罪侧写师(Criminal Profile)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殊职业。侧写师们通过对作案手法、现场布置、犯罪特征等的分析,勾画案犯的犯罪心态,从而进一步对其人种、性别、年龄、职业背景、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及至下一步行动等做出预测,以便警方缩小搜捕范围,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延续。

历史上很多连环杀人案就是借助犯罪侧写师的协助破案的。世界上*著名的该机构为隶属于FBI的行为分析科(BAU)。

……………………………………………………………………………………………………………………………………………………

编辑推荐

《犯罪心理学(第7版)》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巴特尔(Curt R.Bartol) (美国)Anne M.Bartol 译者:杨波 李林 等

目录

第一章 犯罪行为导论

犯罪理论的人性观

犯罪学的观点

犯罪行为的界定

联邦调查局的报告系统

自我报告研究

被害调查

本书的焦点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发展性因素

青少年司法简史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

青少年犯罪的性质和范围

校园犯罪

严重的青少年犯罪

社会冒险因素

心理冒险因素

智力与青少年犯罪

性别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总结和结论

第三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因素

天生犯罪人

体型与犯罪

双生子研究

收养研究

Eysenck的人格和犯罪理论

总结和结论

第四章 精神病态:生物心理因素的一个研究焦点

历史背景

行为描述

犯罪型精神病态

精神病态的心理测量

再犯率

治疗和康复策略

女性精神病态

人种/种族差别

青少年精神病态

心理生理上的差异

精神病态者的童年

总结和结论

第五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学习和情境因素

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

挫折引发犯罪

犯罪行为的情境促发和调节

总结和结论

第六章 犯罪与精神障碍

对精神疾病的界定

精神障碍与暴力犯罪

患有精神障碍的被告人和罪犯

作为特殊辩护的精神障碍

危险性与风险评估

总结和结论

第七章 人类的攻击和暴力

攻击的定义

攻击理论

攻击的认知模型

外显和隐蔽的攻击行为

环境因素

大众传媒的影响

被害者引发的攻击行为

攻击的生理因素

总结和结论

第八章 杀人、伤害与家庭暴力

定义

杀人犯罪的社会学相关因素

伤害的社会学相关因素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理论解释

家庭暴力的终止

总结和结论

第九章 聚焦刑事杀人犯罪

调查方法

画像

多重谋杀犯

系列谋杀犯

大宗谋杀犯

恐怖主义

一般暴力犯罪的心理因素

认知性自我调节和暴力

去个性化和群体暴力

总结和结论

第十章 性犯罪

性犯罪的相关立法

强奸

恋tong癖

暴露癖

窥阴癖和恋物癖

对性罪犯的治疗

总结和结论

第十一章 经济犯罪、公共秩序犯罪和其他犯罪

人室行窃

盗窃与机动车盗窃

欺诈与盗用身份

商店行窃

卖淫

抢劫

白领与职务犯罪

网络犯罪

劫持人质

纵火罪

爆炸案

总结和结论

第十二章 毒品与犯罪

毒品的主要种类

迷幻剂:大麻

兴奋剂

麻醉剂毒品

镇静剂

总结和结论

第十三章 矫正心理学

矫正心理学的职业生涯

矫正系统

惩罚罪犯的社会考量

分类和预测

监禁的心理效应

治疗和康复

总结和结论

……………………………………………………………………………………………………………………………………………………

编辑推荐

1、美国联邦调查局从未公开的高级别档案!

2、不动一刀一针,层层揭开犯罪者幽微的内心世界!!

3、美国联邦调查局*珍贵的密存照片!

作者简介

布来恩·隐内(Brian Innes)博士

自一九九六年便开始撰写有关犯罪的文章。他为周刊《尚无解》(The Unsolved)撰写文章后,曾为《真实生活中的犯罪》(Real Life Crime)撰写过有关法庭科学的专栏。他曾于一九九二年出版《克鲁克斯和孔门》(Crooks and Conmen)一书。隐内博士的著作还包括:《刑求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rture)、《死亡与来生》(Death and the Afterlife)、《身体的证据》(Bodies of Evidence)、《法庭科学》(Forensic Science)及《连续杀人犯》(Serial Murders)等。隐内博士是一名资深的科学家,曾经在工业界担任生物化学研究员,有关科学的著作众多。

目录

ChapterⅠ.寻找犯罪型人格 / 5 

犯罪者 / 7 

人体测量学 / 10 

体格和性格 / 12 

被边缘化的人 / 12 

犯罪方法 / 14 

案例:开膛手杰克 / 15 

汉斯·格罗斯博士 / 19 

ChapterⅡ.心理学家的调查 / 23 

吸血鬼犯下的错误 / 24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 26 

“炸弹狂徒”案件 / 30 

波士顿扼杀者 / 36 

被抓住的凶手 / 38 

一个周日早晨的谋杀 / 41 

ChapterⅢ.和邪恶作战的人们 / 45 

一个孩子的失踪 / 46 

团队的扩张 / 48 

致命的摄影师 / 49 

和邪恶作战 / 55 

案件研究:理查德·特伦顿·切斯 / 56 

逮捕切斯 / 58 

案件研究:埃德蒙·肯珀 / 61 

“大学生杀手” / 64 

发展调查技巧 / 65 

案件研究:卡尔米·卡拉布罗 / 65 

约克郡开膛手 / 68 

组织型个性和杂乱无章型个性 / 74 

对现场的改变 / 76 

通过改变现场索赔 / 78 

约翰·欣克利 / 80 

FBI对开膛手杰克的画像 / 84 

ChapterⅣ.识别体系的诞生 / 87 

亨利·李·卢卡斯 / 89 

VICAP提议被采纳 / 94 

VICAP犯罪分析报告 / 95 

逮捕涉及的6个步骤 / 99 

加拿大的体系 / 101 

荷兰人的手段 / 103 

法国的画像 / 104 

ChapterⅤ.直觉式犯罪分析 / 109 

抓捕“铁道强奸犯” / 111 

绘制犯罪 / 113 

伯明翰强奸犯 / 115 

因为她们的年龄 / 118 

校园攻击案 / 118 

“懦夫”和“霸气男” / 119 

强奸犯心理画像 / 120 

不同的手法 / 121 

“五角星杀手”再次出手 / 123 

案件分析:宠物和婴儿食物下毒者 / 125 

案情被公开 / 127 

案例分析:迈克尔·萨姆斯 / 128 

一场游戏 / 129 

信封上的一系列线索 / 131 

斯蒂芬妮是安全的 / 133 

案件分析:温布尔顿公园凶杀案 / 138 

“基督徒请远离” / 138 

“丽兹”和科林的见面 / 142 

警方的认同 / 143 

建立全国电脑系统 / 145 

ChapterⅥ.行为证据分析 / 149 

案件分析:杰罗姆·布鲁多斯 / 149 

谋杀和肢解尸体 / 150 

采访布鲁多斯 / 152 

归纳推理 / 153 

特维的演绎推理 / 156 

4个阶段 / 157 

ChapterⅦ.地域画像法 / 161 

锁定约克郡开膛手 / 162 

找出规律 / 162 

罗斯托夫屠夫 / 167 

猎杀的刺激 / 167 

连环杀手的类别 / 168 

从地点选择目标 / 171 

ChapterⅧ.罪犯有话说 / 177 

同样的信件 / 178 

罪犯的笔迹 / 181 

笔迹学简介 / 184 

案例分析:泰德·邦迪 / 188 

邦迪的笔迹 / 190 

案例分析:阿瑟·肖克罗斯 / 191 

案例分析:瑞士炸弹手 / 194 

确认写字人 / 196 

又一个“炸弹狂徒” / 198 

心理语言学 / 201 

案例分析:关键的纸条 / 202 

关键的声音 / 206 

科尔斯塔的频谱图 / 209 

ChapterⅨ.现代犯罪理论 / 213 

条件性行为 / 215 

案例分析:杰弗里·达默 / 216 

艾森克的理论 / 221 

人格测试 / 224 

人际成熟度测试 / 226 

童年创伤 / 227 

治疗的可能性 / 231 

ChapterⅩ.谈判和审问 / 235 

谈判 / 236 

武力手段――*后的选择 / 241 

对付恐怖分子 / 243 

人质谈判训练 / 245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247 

审问的心理元素 / 250 

审问达雷尔吉恩·迪威尔 / 253 

科林·爱尔兰:拒绝交流的嫌疑人 / 257 

法庭中的心理压力 / 261

……………………………………………………………………………………………………………………………………………………

编辑推荐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编辑推荐:侧写(profile),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从而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分析出罪犯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终锁定目标人。

侧写(profile),能让你用*短时间了解一个人,看穿他(她)的内心和行动。

相由心生,当一个人言行不一时,一个小小的微表情就会暴露真相。从此洞察一切,让对方没有秘密!

目录

Chapter Ⅰ.一种*强大的说服控制术——来源于犯罪心理学的侧写术

1,锁定你的目标人

2.在瞬间赢得好感的技术

3.引导他人说出真相的技术

4.用侧写术影响他人的想法和行动

5.用侧写术掌控谈判


Chapter Ⅱ.成为住在对方心里的魔鬼——侧写的关键在于侵入

1.“为什么”源于“做什么”

2.永远是条件换取合作

3.有限承诺更快被接受

4.假意制造对称信息

5.我是来帮你的

6.询问对方*在行的事

7.运用对方*熟悉、*感兴趣的语言

8.迎合对方的直觉判断


ChapterⅢ.侦破对手的真实想法——侧写的目标在于挖掘掩藏的真相

1.潜意识不能被精神强迫

2.让对手进入过度紧张或过度放松的状态

3.表情控制,总会晚一秒

4.身体不会说谎

5.无意识暴露真相的身体语言

6.潜意识掩盖真相的身体语言


ChapterⅣ.引导对手掀开底牌——侧写的过程在于说服和协商

1.寻找弱点或制造弱点

2.不置可否面对谎言

3.倾听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4.陷阱式提问

5.双重引导法

6.在人性上引起共鸣

7.亲切、微笑总是很有力量

8.多给对手说话的机会


Chapter Ⅴ.捣毁对手情感防线——侧写的价值在于让对手崩溃

1.注意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

2.抓住语言关键点重复

3.谎言倒过来说

4.沉默时间不宜过长

5.适时亮出手中的wang牌

6.恐吓与安抚并行


Chapter Ⅵ.气场压倒对手——拥有胜负师气质的强大自信

1.修炼气场,掌握主导权

2.捣毁他的堤坝,让他无路可退

3.无可替代才是价值所在

4.引导他人同意你的意见

5.站在他人立场给他人信服的理由

6.手势与动作的催眠与暗示

7.关闭谈话使对方恐慌

文摘

精神病态者无视真相,常常被称为“病态撒谎者(pathological liars)”。他们似乎没有内化的道德或伦理辨别力,不能理解诚实的含义,尤其是当欺骗能够带来个人利益时更是如此。他们可以狡猾地表现出正直、诚实和诚恳,但他们所宣称的诚实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精神病态者是不可靠、不负责、不可预测的。他们无视场合的重要性或冲动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冲动是精神病态者的一个基本的核心特征。但是,这种冲动行为模式具有周期性。冲动行为之后的几个月中,精神病态者可能表现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市民、体贴的配偶和可靠的雇员。他们可能像Demara和Heath那样有过成功的经历、受过提升、获得过荣誉。对于获得这些普通大众渴求的成功,他们显得经验老到。但是要断然结束原来的生活,他们却显得无计可施。他们会变得不负责任,使用假支票、暗中破坏公司电脑、醉酒寻欢作乐或者偷老板的车。他们“脾气很坏”,会突然发怒与人争执和打架。精神病态者随后可能会说他们很抱歉请求再给一次机会,而且基本上都得到别人原谅。始终不变的是,如果这个精神病态者还是个青年人,那么他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快就会故态复萌。 

少许的酒精就会使大多数精神病态者变得粗俗不堪、飞扬跋扈i狂暴无礼、吵闹不止、胡闹不休。cleckleY强调精神病态者不顾大多数人的感受肆意胡闹,粗俗怪诞、不合时宜。他们缺乏普通人的幽默感和自嘲能力,这毫不令人吃惊。 

Cleckley(1976)描述了这样一个有前途的、聪明的内科医生:他刚40岁出头,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深受患者的喜爱而且还管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诊所。然而,他败事有余的精神病态行为犯了大错: 

这个男人的历史展示了一种从成年早期就开始的无目的的愚蠢行为。因为在庄重的场合表现迟钝或者做出一些荒诞的举动,他失去了多次到好医院就职的机会。他常到妓院发泄在一段时间里积累下来的不满和郁闷,这些胡作非为曾使他被迫放弃了一个很有前途的私人执业机会。 

有一天,一个已有几分醉意的朋友陪着他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他喜欢的妓院。他们放肆地大喊要女人。安排到合意的房间后,他们的四人派对点了很多杯烈性酒。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只听到一阵玻璃的碎裂声、零散的咒骂声和偶尔的重击声,随后一声刺耳的尖叫,老鸨和她的伙计冲到了那个包间。他们看到妓女中的一个俯卧在地上,用毛巾捂着胸部痛苦地呻吟着。在后来的起诉书中,这个妓女说他非常粗鲁地咬掉了她的乳头。


《跨越时代的思想火花:西方哲学经典导读》 导读: 本书并非对单一学科进行深入挖掘的专业著作,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座通往西方思想史的桥梁。我们聚焦于那些塑造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伦理和科学思维的奠基性哲学思潮。通过精选的文本片段和深入的导读分析,我们力求展现思想如何从古希腊的理性探索,历经中世纪的信仰与理性的交织,抵达近代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并最终在当代多元化的思辨中寻找新的立足点。 第一章:古希腊的理性觉醒与形而上学基石 本章将从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开始,追溯人类理性对世界本源的首次系统性追问。重点在于理解“逻各斯”(Logos)概念的起源及其对西方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不仅是道德探寻的起点,更是方法论的革命。柏拉图的“理念论”——那个超越感官世界的永恒实在——构建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深刻影响了宗教神学和后世的认识论。亚里士多德则以其严谨的逻辑学、对经验世界的细致观察以及伦理学(如《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中道”学说),为科学和实践理性奠定了基础。我们着重分析他们如何通过辩证法和逻辑推理,试图揭示宇宙的终极秩序。 第二章:中世纪的神学迷思与理性的挣扎 中世纪哲学是信仰与理性展开复杂对话的时期。本章将考察奥古斯丁如何将柏拉图主义融入基督教神学,确立了关于“原罪”、“自由意志”和“城邦与上帝之城”的经典论述。随后,我们将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如何成功地调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理性与基督教教义,构建了宏大而精密的经院哲学体系。 这一阶段的讨论核心在于:在绝对的信仰面前,人类理性能够或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我们探讨了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等试图用纯粹理性来论证上帝存在的经典尝试,以及对这些论证的局限性分析。 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主体性与科学的崛起 随着中世纪神学权威的衰落,人类的目光重新转向自身和可观察的世界。本章将首先概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古典价值的重估。 随后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我们将对比两条主要的认识论路线: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和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如何确立了主体意识的不可动摇性,开启了现代哲学的视角;而洛克对“白板说”的提出,以及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彻底怀疑,则将认识的边界牢牢锁定在感官经验之上。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本章的高潮。他的“哥白尼式革命”——即认识论从客体转向主体——试图调和理性与经验的对立。我们详细剖析其“三大批判”,特别是范畴理论和知性先验形式,解释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结构性限制。 第四章:现代思潮的转向:社会、权力与价值重估 十九世纪的哲学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知识论探讨,而是更关注人类存在的具体境遇和社会结构。本章将梳理黑格尔的辩证史观(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并分析其后涌现的对宏大叙事的反思。 我们将深入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即唯物史观的创立,考察其关于异化劳动、阶级斗争和未来社会的论断。紧接着,我们会探讨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和基督教道德的“重估”,理解“上帝之死”和“权力意志”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后世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影响。 第五章:二十世纪的碎片化与多元探索 二十世纪哲学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趋势。本章将介绍两大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是“分析哲学”的兴起,以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早期和晚期)为代表,强调语言的逻辑分析和精确性,力图清除形而上学的“迷雾”。我们将梳理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对科学哲学的贡献。 二是“欧陆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探讨胡塞尔的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海德格尔对“此在”(Dasein)的追问及其存在的本体论,以及萨特的自由选择与责任的伦理学。此外,我们会简要触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审视技术理性对人的规训和文化工业的批判。 结语:思想遗产与当代回响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总结西方哲学如何为我们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从古老的对“善”的追求,到近代的对“自由”的构建,再到当代对“意义”的消解与重塑,哲学思想的脉络清晰可见。我们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这些经典论断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生命力与局限性,认识到哲学并非一套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关于“如何生活”和“如何理解存在”的追问方式。 适用读者群: 本书特别适合对西方思想史缺乏系统了解的入门学习者、需要快速建立哲学知识框架的跨学科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对人类思维演变过程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它不要求读者具备深厚的古典学背景,但要求保持开放和审慎的阅读态度。通过对这些核心文本的导读,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辨识当代文化、政治和伦理争论背后的历史根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这几个字打动的。总觉得FBI的侧写师们就像是隐藏在幕后的侦探,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以及罪犯的行为模式,就能描绘出他们的画像,这简直就像是现代版的“读心术”。我一直对这种高智商的推理过程非常着迷,看过不少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次看到这本书,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能够深入了解这个过程的绝佳机会。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能够一步步地展示侧写师是如何从细节中推断出罪犯的性格、动机、甚至生活习惯的。如果书中能够揭示一些经典的犯罪案例,并且深入剖析其中的侧写过程,那绝对会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哇,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的感觉,让我对犯罪行为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但大多比较宽泛,没有深入到像犯罪心理学这样具体的领域。这次看到这套书,觉得“入门教材”这个标签非常适合我。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动机,以及这些动机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成因。同时,我也对“痕迹识人”这个说法感到非常新奇,我想知道,一个人留下的物理痕迹,比如他的生活习惯、甚至是物品的使用方式,如何能够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这本书能否给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能够从细微之处观察和分析一个人?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进入这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领域,让我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猎奇的心理,想了解犯罪心理学和侧写师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涵盖了犯罪心理学、侧写、以及FBI的实践案例,这让我感觉内容会非常“硬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幕后揭秘”的感觉,让我看到那些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精彩片段,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我不太喜欢那些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的理论书籍,我更倾向于那种有故事、有案例、有实操性的内容。这本书的“实录”和“分析”字眼,让我觉得它可能更贴近真实情况,能够让我感受到案件的紧张刺激,以及侧写师们破案的智慧。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真实的案例,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本非常成功的书。

评分

坦白讲,我一直认为人的表情是内心最直接的写照,而“微表情读心术”这个概念,更是让我觉得异常吸引人。我一直很想知道,那些转瞬即逝、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微小表情,到底能够透露出多少信息?这本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不同微表情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如何捕捉和分析它们?我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这本书,提升自己在日常交流中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践,逐渐掌握这项技能。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意图,那我绝对会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一些模糊的指纹和阴影,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神秘又紧张的氛围。拿到手里,书的纸张质感也挺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纸,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我一直对犯罪心理学这块儿挺好奇的,总觉得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那些隐藏在罪犯内心深处的秘密。这本书的目录看起来也很丰富,涵盖了从基本的犯罪心理学理论,到具体的侧写方法,再到案例分析,感觉内容应该挺扎实的。尤其是看到“微表情读心术”和“痕迹识人”这些关键词,就觉得这本书不光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注重实际操作和观察技巧,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吸引力。希望它能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人性的复杂和黑暗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