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勇著的《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理论思考和一线办案经验“发明”了“证据审查三步法则”,并在实务中试点运用,取得成功并逐步推广。全书以证据审查三步法则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将证据审查三步法则的具体应用方法融会贯通。内容分为三篇,以图示法展示简洁、明了。靠前篇分解验证,包括三章十节,主要围绕非法证据排除、分解验证的操作方法。第二篇双向对比,包括三章六节,主要涉及纵向、横向对比的方法,印证证明模式。第三篇综合分析,三章六节,内容涉及证明标准、图示法等。 李勇 著 李勇,1979年出生,刑法学硕士,检察官,现任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理论研究人才、江苏省检察业务专门人才、江苏省检察官学院兼职教师、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师、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实践教育基地见习导师、正义网十大影响力博主。先后主办“瘦肉精”系列案等重大案件。在《法律科学》、《河北法学》、《人民检察》、《刑法论丛》、《刑事法判解》、《法制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结果无价值论的实践性展开》(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获首届青年法学成果提名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这本书是关于刑事证据审查、分析方法的著作,以笔者所创立的“三步法则”为主线展开,可以说是对“三步法则”这一创新机制的总结和深化。笔者在2009年创立“三步法则”,后来以此为基础开发成培训课程,作为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在各地很多司法机关讲授(新消息,“三步法则”已被写入了《江苏省检察机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刑事案件审查指引)》)。相关媒体也对“三步法则”进行过报道,参见崔洁、肖水金、张金萍:《证据审查有了“三步法则”——南京建邺:起诉案件连续多年保持零无罪判决》,载《检察日报》2012年2月5日第2版;宋世明:《理性思考追求卓越——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公诉团队剪影》,载《江苏法制报》2013年5月27日;王丽丽:《李勇:像学者那样阅读》,载《检察日报》2013年2月3日第4版;王丽丽:《南京建邺:“三步法则”防错案》,载《检察日报》2016年2月24日第9版;徐晓红、陈等这本《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的出现,对我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刑事证据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走向,甚至是一个人的命运。然而,现实中,证据的审查过程往往复杂多变,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经验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经验的积累并非易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进行刑事证据的审查。我畅想着,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讲述着每一个步骤的要义。或许,第一步会聚焦于证据的“来源与合法性”——如何判断证据是否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取,是否存在非法取证的情况;第二步,则会深入“证据的真实性与关联性”——如何辨别证据是否真实可靠,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而第三步,很可能是在“证据的证明力评估与运用”——如何综合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度,以及如何在庭审中有效地运用这些证据。我期待书中能包含一些识别“虚假证据”和“证据瑕疵”的技巧,以及如何应对对方律师对证据提出的质疑。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及一些前沿的证据理论,例如数字证据的审查,或者科学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刑事证据法的学习过程常常是枯燥且抽象的。各种理论、原则、规定,虽然重要,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纱,难以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本书的名称,“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听起来就有一种清晰的指引感,仿佛能够将复杂的证据审查过程简化成三个可操作的步骤。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翔实的案例,来讲解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我希望能从中学到,在拿到一份证据时,我应该首先关注什么?如何判断它的“身份”是否合法?它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以及,它能否真正地“证明”我想证明或者对方想证明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证据审查思维模式,而不是零散地记忆各种规则。例如,在审查一份物证时,我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它的合法性?在审查一份证人证言时,我又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来判断其可靠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检查清单”或者“分析框架”,帮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审查,不遗漏任何关键点。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操作手册”,能够让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真正地应用于实践。
评分我对于刑事证据的了解,一直处于一种摸索和零散的状态。在各种模拟庭审和案例分析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证据方面的难题,例如某个证据的合法性存疑,某个证据的证明力不足,或者某个证据与其他证据之间存在矛盾。这时候,我就会意识到,拥有一个清晰、系统、可操作的证据审查框架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名称,恰恰点明了这一点——“三步法则”,这三个步骤听起来简洁明了,但我想这背后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标准答案”,或者说是一种“最优解”。它或许会从证据的“入口”开始,教我如何判断证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能够被采纳。然后,进入“加工”环节,如何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其潜在的证明价值。最后,到达“出口”,如何将审查后的证据有效地呈现在法庭上,说服法官和陪审团。我希望书中不仅有理论的阐述,更能穿插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鲜活的案例来印证和解释这些法则,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解如何识别和应对那些“陷阱式”证据,如何避免因为证据审查的疏漏而导致案件的失败。
评分我是一名刑事辩护律师,在工作中,证据审查是我最核心、最耗费精力的一环。我常常面临的挑战是,公诉方提出的证据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没有一套严谨的方法,很难有效地指出其弊端,并为我的当事人争取权益。因此,我对于《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这本书抱有极高的期待。我设想,这本书的“三步法则”并非简单的套路,而是基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务经验提炼出的精华。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从微观上审视每一个证据,如何发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蛛丝马迹”。比如,关于证据的“关联性”,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这个证据与案件事实有关”,而是要深入分析它与核心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其证明力度究竟有多大。对于“合法性”的审查,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指南,如何识别程序违法,如何有效地提出异议。我更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反击”的策略,当对方的证据非常“扎实”时,我如何通过证据的组合、对比,找出其矛盾之处,或者从法律适用上对其进行否定。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涵盖一些关于“排除合理怀疑”的审查标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证据分析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带着一种严肃而又充满力量的视觉冲击感。封面上“刑事证据审查三步法则”几个大字,字体稳重,颜色深邃,似乎预示着内容将是系统性的、逻辑严谨的。我对于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在学习和实践刑事证据审查过程中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导手册。我设想,它会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以及最终的运用,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体系。想象着书页翻动间,一个个经典案例被剖析,一项项法律条文被解读,一个个审查技巧被揭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对刑事证据的理解逐渐清晰,对案件的判断更加精准。这本书或许还会包含一些关于证据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司法管辖区在证据审查方面的异同,这将极大地拓展我的视野。我期待书中能有清晰的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审查过程可视化,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我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线索和答案,学习如何巧妙地规避风险,如何有效地对抗不当证据。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扇通往刑事证据审查精髓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一窥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