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 13版 刑法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刑法工具书 2017新版

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 13版 刑法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刑法工具书 2017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法条
  • 工具书
  • 教材
  • 总论
  • 中华人民共和國刑法
  • 13版
  • 2017
  • 法律
  • 法学
  • 刑法一本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凤凰新华书店旗舰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13195
商品编码:16832078390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3
字数:69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连续畅销十二版,久经市场考验不衰 
★超高使用率版本,2017年全新修订版 
★完美融入法学教研、司法实务、司考培训 
★专业实用、查阅功能强大的刑法工具至优之选内容简介本次修订增补了第12版以(至2017年8月14日之前)的所有刑法司法解释与刑法指导案例。增补了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新发布的刑法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指导案例共18件,新增了不易收集的高人民法院及其研究室、高人民检察院及其法律政策研究室发布的刑法规范性文件17件、公安部发布的刑法规范性文件2件,同时更正了第12版的细微失误。 
修订后的《刑法一本通》能够反映我国刑法法规及其解释的新全貌。此外,为了控制篇幅,本次修订删除了第12版前言、第12版附录中的刑法立法?立法解释总名录以及刑法司法解释总名录(可在公众号“刑法一本通”阅读这些内容)。 

本版附赠精美书签: 
为方便读者查阅标记的使用需求,本版特别设计制作了一组(两款)的精美书签,每本书随机加赠一枚,既实用又美观,为读者的工作和学习增添一抹清新之气。 
关于本书配套的公众号“刑法一本通”: 
与本书配套的公众号“刑法一本通”近期也有重大改进,除在第yi时间发布本书出版后新发布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刑法指导案例外,借助共享技术,公众号已经发展成为“刑法掌中宝”:用户可随时在公众号中查阅刑法典、单行刑法与刑法修正案,可查阅与刑法条文相关的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省级法院发布的立案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可查阅1979年刑法原文、1997年刑法原文等刑法资料,可查阅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乃至各罪的裁判规则,还可阅读《刑法一本通》各版前言,在公众号中留言以便与编者保持沟通。作者简介

李立众,教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

目录第一编总则(第1~101条) 
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1~12条) 
第二章犯罪(第13~31条) 
第一节犯罪和刑事责任(第13~21条) 
第二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22~24条) 
第三节共同犯罪(第25~29条) 
第四节单位犯罪(第30~31条) 
第三章刑罚(第32~60条) 
第一节刑罚的种类(第32~37条) 
第二节管制(第38~41条) 
第三节拘役(第42~44条) 
第四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第45~47条) 
第五节死刑(第48~51条) 
第六节罚金(第52~53条) 
第七节剥夺政治权利(第54~58条) 
第八节没收财产(第59~60条) 
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第61~89条) 
第一节量刑(第61~64条) 
第二节累犯(第65~66条) 
第三节自首和立功(第67~68条) 
第四节数罪并罚(第69~71条) 
第五节缓刑(第72~77条) 
第六节减刑(第78~80条) 
第七节假释(第81~86条) 
第八节时效(第87~89条) 
第五章其他规定(第90~101条) 
第二编分则(第102~451条)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102~113条) 
第102条背叛国家罪 
第103条第1款分裂国家罪 
第2款煽动分裂国家罪 
第104条武装叛乱、暴乱罪 
第105条第1款颠覆国家政权罪 
第2款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第106条里外勾结的从重处罚 
第107条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第108条投敌叛变罪 
第109条叛逃罪 
第110条间谍罪 
第111条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第112条资敌罪 
第113条本章之罪死刑、没收财产的适用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139条之一) 
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 
害公共安全罪 
第115条第2款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116条、第119条第1款破坏交通工具罪 
第117条、第119条第1款破坏交通设施罪 
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第119条第2款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第120条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第120条之一帮助恐怖活动罪 
第120条之二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第120条之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第120条之四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第120条之五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 
第120条之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 
第121条劫持航空器罪 
第122条劫持船只、汽车罪 
第123条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第124条第1款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第2款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第125条第1款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第2款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第126条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第127条第1款、第2款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第2款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第128条第1款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第2款、第3款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第129条丢失枪支不报罪 
第130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第131条重大飞行事故罪 
第132条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第133条交通肇事罪 
第133条之一危险驾驶罪 
第134条第1款重大责任事故罪 
第2款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第135条之一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136条危险物品肇事罪 
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138条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139条消防责任事故罪 
第139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140~231条)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第140~150条) 
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 
第142条生产、销售劣药罪 
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第145条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第146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第147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第148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第149条本节法条的适用 
第150条单位犯本节之罪的处罚 
第二节走私罪(第151~157条) 
第151条第1款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 
第2款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第3款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 
第152条第1款走私淫秽物品罪 
第2款走私废物罪 
第153条、第154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第155条以走私罪论处的情形 
第156条走私罪的共犯 
第157条武装掩护走私、抗拒缉私的处罚 
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第158~169条之一) 
第158条虚报注册资本罪 
第159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第160条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第161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第162条妨害清算罪 
第162条之一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第162条之二虚假破产罪 
第163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第164条第1款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第2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 
第165条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第166条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第167条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第168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第169条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第169条之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第170~191条) 
第170条伪造货币罪 
第171条第1款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第2款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第172条持有、使用假币罪 
第173条变造货币罪 
第174条第1款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第2款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第175条高利转贷罪 
第175条之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第177条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第177条之一第1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第2款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第178条第1款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第2款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第179条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第180条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第181条第1款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第2款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 
第182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第183条第1款职务侵占罪 
第2款贪污罪 
第184条第1款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第2款受贿罪 
第185条第1款挪用资金罪 
第2款挪用公款罪 
第185条之一第1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第2款违法运用资金罪 
第186条违法发放贷款罪 
第187条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罪 
第188条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 
第189条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第190条逃汇罪 
《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1条骗购外汇罪 
第191条洗钱罪 
第五节金融诈骗罪(第192~200条) 
第192条集资诈骗罪 
第193条贷款诈骗罪 
第194条第1款票据诈骗罪 
第2款金融凭证诈骗罪 
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 
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 
第197条有价证券诈骗罪 
第198条保险诈骗罪 
第199条删除 
第200条单位犯本节之罪的处罚 
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第201~212条) 
第201条逃税罪 
第202条抗税罪 
第203条逃避追缴欠税罪 
第204条骗取出口退税罪 
第205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第205条之一虚开发票罪 
第206条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第207条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第208条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第209条第1款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第2款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第3款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第4款非法出售发票罪 
第210条第1款盗窃罪 
第2款诈骗罪 
第210条之一持有伪造的发票罪 
第211条单位犯本节之罪的处罚 
第212条优先追缴税款 
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213~220条) 
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 
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第215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第216条假冒专利罪 
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 
第218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220条单位犯本节之罪的处罚 
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第221~231条) 
第221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第222条虚假广告罪 
第223条串通投标罪 
第224条合同诈骗罪 
第224条之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第225条非法经营罪 
第226条强迫交易罪 
第227条第1款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第2款倒卖车票、船票罪 
第228条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第229条第1款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第3款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第230条逃避商检罪 
第231条单位犯本节之罪的处罚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232~262条之二) 
第232条故意杀人罪 
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234条故意伤害罪 
第234条之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第235条过失致人重伤罪 
第236条强奸罪 
第237条第1款强制猥亵、侮辱罪 
第3款猥亵儿童罪 
第238条非法拘禁罪 
第239条绑架罪 
第240条拐卖妇女、儿童罪 
第241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第242条第1款妨害公务罪 
第2款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第243条诬告陷害罪 
第244条强迫劳动罪 
第244条之一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第245条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第246条侮辱罪诽谤罪 
第247条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 
第248条虐待被监管人罪 
第249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第250条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 
第251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第252条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253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 
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254条报复陷害罪 
第255条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 
第256条破坏选举罪 
第257条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第258条重婚罪 
第259条破坏军婚罪 
第260条虐待罪 
第260条之一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第261条遗弃罪 
第262条拐骗儿童罪 
第262条之一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第262条之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263~276条之一) 
第263条抢劫罪 
第264条盗窃罪 
第265条盗窃罪 
第266条诈骗罪 
第267条抢夺罪 
第268条聚众哄抢罪 
第269条抢劫罪 
第270条侵占罪 
第271条职务侵占罪 
第272条挪用资金罪 
第273条挪用特定款物罪 
第274条敲诈勒索罪 
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 
第276条破坏生产经营罪 
第276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277~367条) 
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368~381条) 
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第382~396条) 
第九章渎职罪(第397~419条) 
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第420~451条) 
附录 
Ⅰ单行刑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涉及刑法部分) 
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 
Ⅱ司法解释的附则规定 
Ⅲ索引
前言/序言第十三版前言 
如果不能及时反映法律条文与司法解释的新动态,法规工具书基本就过时了,很快会被其他同类工具书取代。而且,同类工具书几乎每年都在修订,如果本书不想落后,定期修订就是难免的。 
读者的利益至上,修订版必须保证修订质量。本次修订增补了第12 版以来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新发布的刑法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指导案例共18 件,新增了不易收集的高人民法院及其研究室、高人民检察院及其法律政策研究室发布的刑法规范性文件17 件、公安部发布的刑法规范性文件2 件,同时更正了第12 版的细微失误。修订后,本书能够反映我国刑法法规及其解释的新全貌。此外,为了控制篇幅,本次修订删除了第12 版前言、第12 版附录中的刑法立法·立法解释总名录以及刑法司法解释总名录(可在公众号“刑法一本通”阅读这些内容)。 
如何清理已经失效的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是编撰法规类工具书的难题之一。当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刑法修正案不一致,或者原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新发布的司法解释不一致,或者原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失效问题。为了避免司法人员误用失效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处理案件,及时指出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失效之处,是法规类工具书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 年下半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做好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进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不过,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刑法条文可能被刑法修正案修订,新的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不断问世,自然陆续出现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失效问题,因而必须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本来,及时清理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是司法部门顺带即可处理的事情,因为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及其相关部门是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者,清楚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哪些内容已经失效。因此,在发布新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时,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及其相关部门只要顺带指出现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已经失效或者哪些内容已经失效,就同时完成了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或许是基于这一考虑,2015 年12 月31 日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工作规定》第24 条第2 款明确规定:“制定新的司法解释,以往司法解释不再适用或者部分不再适用的,应当在新的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规定。”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确实也在从事这一工作。例如,2017 年1 月25 日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 条规定:“本解释自2017 年2 月1 日起施行。《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8 号),《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1〕19 号),以及《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法发〔2002〕7 号)同时废止。”类似这样的规定,使人一目了然哪些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已被废止。 
令人遗憾的是,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并未一以贯之地进行上述工作。例如,2016 年11 月14 日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42 条规定:“本规定自2017 年1 月1 日起施行。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该条并未明文宣布2012 年1 月17 日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被废止,因此,2012 年1 月17 日《规定》是否已经整体失效,就成为问题。 
对于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中部分内容失效的情形,要在新的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原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哪些内容不再适用,就技术而言存在难度。尽管如此,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及其相关部门仍有各种机会完成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例如,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及其相关部门可以在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文件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明原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哪些内容已经不再适用。但是,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及其相关部门似乎很少进行这一工作。 
这样,及时清理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法规类工具书的头上。为此,就有必要明确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标准。根据多年的清理经验,本书按照下列标准进行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1. 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刑法修正案不一致时,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故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相关内容失效。 
2. 针对同一法律适用问题,新的司法解释规定优于原有司法解释规定,二者不一致时旧的司法解释规定应被清理。在已有司法解释的前提下,之所以发布新的司法解释,是因为对法律适用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只有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处理案件,发布新的司法解释才有其意义。正因为如此,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经常在司法解释后一条规定“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新的司法解释规定优于旧的司法解释规定意味着,如果旧的司法解释完全被新的司法解释取代,则旧的司法解释整体失效。如果新的司法解释与旧的司法解释仅是交叉关系,新的司法解释仅对旧的司法解释部分内容重新作了规定,则旧的司法解释中被变更部分的规定失效,其他部分规定依然有效。 
3. 针对同一法律适用问题,司法解释的规定优于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者不一致时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应被清理。 
这里首先需要厘清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所谓司法解释,是指经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或者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应在《高人民法院公报》或者《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和全国性媒体(如《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上登载,涉及法律具体适用的且有司法解释文号的司法指导性文件。1949 年至1997 年6 月30 日期间,由于缺乏司法解释形式和制定程序的明确规定,司法解释有多种形式。自2007 年4 月1 日起高人民法院单独或者联合有关部门发布的“解释”“规定”“批复”“决定”且以“法释”字编号的司法指导性文件为司法解释。自2015 年12 月31 日起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司法解释采用“解释”“规则”“规定”“批复”“决定”等形式,统一编排“发释字”文号。 
所谓规范性文件(亦称司法解释性质文件),是指司法解释以外的由高人民法院或其研究室及各个业务庭、高人民检察院或其法律政策研究室及各个业务厅发布的未经审判委员会或者检察委员会审议的涉及法律的具体适用但无司法解释文号的司法指导性文件,有“意见”“纪要”“通知”等多种形式。当前,无论是高人民法院还是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司法指导性文件,只要没有司法解释文号,就不属于司法解释,应当划入规范性文件的范畴。 
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存在如下区别:其一,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司法人员必须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案,而规范性文件并无法律效力,仅对处理案件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其二,司法解释属于裁判依据,如果按照司法解释处理案件,在法律文书中就必须援引司法解释;而规范性文件并不属于裁判依据,虽可在法律文书说理部分作为说理的理由加以引用,但不是必须援引的。可见,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存在位阶关系,司法解释高于规范性文件。在以往的司法解释中,后一条常规定“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但近期发布的司法解释在表述上出现了细微变化,如2016 年12 月23 日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 条规定:“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之所以不再提及“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是因为规范性文件与司法解释本来就不是同一层次的东西,二者不一致时,理所当然应以司法解释为准。所以,仅在没有司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相关问题未作规定时,才能考虑参考规范性文件处理案件。 
据此,针对同一法律适用问题,先有规范性文件,后来发布了司法解释,或者原本就有司法解释,后来发布了规范性文件,如果二者不一致,一律应以司法解释为准。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提醒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不仅要避免规范性文件与现行法律规定不一致,而且应在现有司法解释的框架内制定规范性文件,以避免规范性文件与司法解释不一致。 
本书就是按照上述原则清理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的。公开这一清理标准,既有助于学界进一步讨论该清理标准是否合适,又有助于读者自行清理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还有助于读者检查编者的清理结果是否正确。 
近期,与本书配套的公众号“刑法一本通”也有重大改进,除在第一时间发布本书出版后新发布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与刑法指导案例外,借助共享技术,公众号已经发展成为“刑法掌中宝”:用户可随时在公众号中查阅刑法典、单行刑法与刑法修正案,可查阅与刑法条文相关的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省级法院发布的立案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可查阅1979 年刑法原文、1997 年刑法原文等刑法资料,可查阅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乃至各罪的裁判规则,还可阅读《刑法一本通》各版前言,在公众号中留言以便与编者保持沟通,等等。 
很多读者使用本书多年,并以各种方式就本书的修订、再版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完善建议,在此对这些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样,一如既往,对数年的合作伙伴张心萌编辑,表示谢意。 
李立众 
2017年8月14日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一份图书简介,该简介描述的图书内容与您提供的“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2017新版”完全不相干。 --- 《古罗马法源探微: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的演进与影响》 本书导言:穿越时空的法律回响 当我们审视现代世界的法律体系时,往往难以察觉其根基深植于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土壤之中。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法学教材,它更像是一场深入古罗马法制文明腹地的学术考察。我们试图剥离现代刑法条文的表象,直抵那些奠定了西方乃至全球法律精神的源头活水——古罗马的法源。 本书核心聚焦于古罗马法从其萌芽期到集大成阶段的发展脉络,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那些构筑了罗马法体系的基石性文献和思想,特别关注其在法律概念、制度设计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第一部分:万物之始——罗马法的早期形态与社会背景 本部分将读者带回罗马共和国的初期,深入剖析法律诞生的社会土壤。 第一章:城邦的诞生与法律的萌芽 我们将从罗马建城之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切入,探讨早期罗马社会如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重点分析了《十二铜表法》的地位。本书不以简单罗列条文为目的,而是深入探讨每一部铜表法背后的社会冲突、阶级博弈以及司法权力结构的初期形态。我们详细解析了如“物权保留”、“债务奴役”等核心概念在早期法律中的体现,并将其置于当时的罗马军事扩张和农业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 第二章:公民权与地域法的交织 随着罗马城邦的扩张,法律面临如何调整不同族群关系的挑战。本章重点探讨了“公民法”(Jus Civile)与“万民法”(Jus Gentium)的早期分野与融合。通过对早期“审判官法”(Praetor’s Edict)制度的细致梳理,揭示了罗马司法实践中如何通过“衡平”(Aequitas)理念来弥补成文法的僵硬性,展示了罗马法在灵活性方面的早期探索。 第二部分:共和国的成熟与学说的兴起 罗马法在共和国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法律实践与理论思辨的完美结合。 第三章:法学家时代的降临与法律解释学的奠基 本章聚焦于罗马法学家的群体——如西塞罗、拉贝奥等人的思想贡献。我们不再将法学家视为注释者,而是视为积极的立法者和思想的构建者。详细分析了他们对“合同”、“侵权行为”、“继承”等基本法律领域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工作,展示了罗马法如何从一系列零散的判例和指令,升华为具有内在逻辑的法律科学。特别对“遗嘱的效力”和“代理制度”的早期形态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程序的胜利——诉讼模式的精细化 罗马法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度发达的诉讼制度上。本书详细剖析了“诉讼阶级”(In Iure)和“审判阶级”(Apud Iudicem)的划分,探讨了“法定形式诉讼”(Legis Actiones)向“公式诉讼”(Formula Procedure)转变的深刻意义。我们运用大量的案例重构,向读者展示了罗马律师和法官是如何通过精妙的法律程序来构造和实现正义的。 第三部分:帝国的遗产——《查士丁尼法典》的汇编与不朽 罗马法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主持的法典编纂工作上。 第五章:伟大的集大成——《学说汇编》的结构与方法 本书将《学说汇编》(Digesta)视为罗马法古典智慧的“百科全书”。本章不仅描述了汇编的编纂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其中收录的法学论述进行了主题式的分类解读。例如,我们集中分析了关于“占有与所有权”的理论冲突、关于“债务的清偿”与“自然债务”的区分,以及在“家族法”领域中对父权(Patria Potestas)的逐步限制。我们强调,理解《汇编》的关键在于洞察不同法学家观点之间的辩证统一。 第六章: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罗马法在欧洲大陆的“复兴”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中世纪的欧洲。我们将探讨在博洛尼亚大学等地,罗马法典(Corpus Juris Civilis)是如何被重新发现、注释和教授的。重点分析了“注释法学家”(Glossators)和“注释续补法学家”(Commentators)的工作,揭示了他们如何将古老的罗马法原理融入到封建社会和早期商业实践的需要之中。本书认为,正是这种“复兴”奠定了大陆法系(Civil Law)在欧洲大陆的统治地位,其影响直至今日仍在持续。 结语:法律文明的永恒对话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且精微的视角,让读者理解法律并非一蹴而就的条文集合,而是一个在特定历史、社会和思想交汇点上不断自我建构和完善的有机体。通过对古罗马法源的追溯,我们得以审视法律概念的“纯粹形态”,反思我们自身法律体系中的继承与偏离。 --- 目标读者: 法史研究人员、法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对法律思想史有浓厚兴趣的法律从业者。 关键词: 古罗马法、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法学解释学、万民法、欧洲大陆法系。

用户评价

评分

《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很有分量。翻开来,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上去挺舒服的,不像有些书那么粗糙,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不少。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排版,字体清晰,行距适中,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眼。而且,那些法条的注释和解读,真的做到了“通俗易懂”,很多之前我一直模棱两可的概念,通过这本书的解释,一下子就清晰了很多。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复杂案例的分析,不仅列出了相关的法条,还详细阐述了法条的适用逻辑,以及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考量。这对于我这种法律小白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这本书的体量也恰到好处,不会显得过于庞杂,也不会过于简略,感觉内容上非常扎实,但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我之前尝试过看其他一些刑法书籍,但往往因为太专业或者太晦涩而放弃,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学习法律的乐趣。我把它放在床头,有空就翻几页,感觉每天都在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真的令人称道,每一页的纸张都厚实而光滑,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对法律书籍的装帧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所采用的装订方式非常牢固,即便经常翻阅,也不会出现散页的情况,能够保证书籍的长久使用。在内容方面,这本书对于刑法条文的解析,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并且非常详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法条,更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条法律条文的立法意图、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司法实践。特别是书中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法律的内在逻辑。我发现,这本书的案例引用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在实际中的应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质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刑法工具书。

评分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正在攻读刑法学的研究生。对于我们来说,一本优质的刑法教科书和参考书是不可或缺的。《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这本书,我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关注,直到现在依然是我的案头必备。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内容体系完整,覆盖了刑法学的各个重要领域,而且对于每一个概念的阐释都力求精准和深入。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学说争议的处理方式,能够清晰地呈现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分析其优劣,这对于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帮助。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参考这本书的资料,它提供的丰富案例和详尽的理论分析,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本书的时效性也很强,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法律修改和司法解释,这对于我们紧跟学科前沿至关重要。每一次版本的更新,我都会第一时间购入,因为我知道,这本书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符合学术研究的需求。

评分

作为一名在司法机关工作的基层民警,我平时的工作接触到大量的刑法案件。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实践的刑法工具书。《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的确给了我不少惊喜。首先,它的条文梳理非常清晰,每一个条文后面都附有权威的司法解释和最新的案例指导,这对于我们理解和适用法律至关重要。我经常会把书里的案例和我们实际遇到的案件进行对照,从中学习如何正确地适用法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书中的一些篇章,比如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分析,以及各种犯罪的具体认定标准,都写得非常详尽,而且逻辑严谨。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一些疑难复杂案件时,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不乏鲜活的实践指导。这本书对于提升我办理案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法条汇编,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囊团”。

评分

我对法律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平时也会关注一些法律新闻和热点事件。《刑法一本通(第十三版)》这本书,我是偶然间在朋友那里看到的,当时就被它严谨的体例和清晰的结构所吸引。这本书的内容,我感觉写得非常接地气,很多复杂的法律条文,通过书中的解释,都变得容易理解了。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一些常见犯罪的分析,比如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等等,书里不仅给出了法律的定义,还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犯罪行为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而且,书中的一些普及性内容,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每个人的权益的。我经常会把书里的内容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们法律是多么贴近生活,又是多么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法律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和价值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