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长之 著
图书标签:
  • 李白
  • 道教
  • 诗歌
  • 痛苦
  • 文学研究
  • 唐诗
  • 宗教
  • 文化史
  • 诗人
  • 中国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967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404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3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罗曼。罗兰写过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合称“巨人传”。
  李长之写孔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合称中国版的“巨人传”。

内容简介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是近现代研究诗人李白的研究专著,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其中有敏锐的观察,有专题的阐发。本书勾勒了李白的求仙学道及与道家思想的密切关系,探析了小谢与李白的诗学脉络。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20世纪30年代“清华四剑客”之一,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中国20世纪伟大的批评家。
  李长之先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注目于那些“文化托命之人”: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李商隐、韩愈,留有《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陶渊明传论》,还有《红楼梦批判》、《孔子的故事》、《韩愈》等。

目录


一 导论
(1)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通与相异
(2)李白的本质:生命和生活
(3)异国的精神教养
(4)游侠
(5)所谓豪气
二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三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
四 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
五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
六 李白:寂寞的超人

精彩书摘

  1. 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通与相异
  我有许多时候想到李白。当我一苦闷了,当我一觉得四周围的空气太窒塞了,当我觉得处处不得伸展,焦灼与渺茫,悲愤与惶惑,向我杂然并投地袭击起来了,我就尤其想到李白了。
  游过泰山的人一定可以明白,一见那像牛马样大的石子,就觉得不知道痛快了多少,解放了多少。诗人李白的作品对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说真的,他的人生和我们一般人的人生并没有太大的悬殊,他有悲,我们也有悲;他有喜,我们也有喜。并且他所悲的,所喜的,也正是我们所悲的,所喜的,然而有一个不同,这就是他比我们喜、喜得厉害,悲、悲得厉害,于是我们就不能不在他那里得到一种扩展和解放了,而这种扩展和解放却又是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于种种压迫之余,所时时刻刻地在期待着,在寻求着的。
  像李白这样的诗人,早经有人说是疯子,或狂人了,我也不反对这句话。不但我,就是李白自己也不反对。你看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是他自己承认的;还有,在他作过“捶碎黄鹤楼”的句子之后,因为有人讥讽他,他便又有诗道:“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仙人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识。”看他一写到“一州笑我为狂客”的时候,多么得意,多么眉飞色舞,就因为这在他是最过瘾的事呵!不过,疯人和狂人有没有价值呢?这在普通人偶尔一想,好像是没有的,其实,太不然了,我敢说任何人需要着疯子、狂人。我只揭穿一句话就够了,就是,疯子和狂人的要求乃是人人所有的要求,不过不肯说出来,不敢说出来,天天压抑着,委屈着罢了。却逢巧有人能替我们冲口说出来了,难道这不是人类的功臣吗?倘若更进一步,不但能替我们说出来,而且能将那最要紧、最根本、最普遍的给道出来,而且再进一步,乃是把这最要紧、最根本、最普遍的要求,置之于最美妙的艺术形式之中,那么,怎么样呢?这只能说是功臣了!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却正恰恰是其中之一,而且属于最煊赫的之一!
  我们知道一般的疯子、狂人的价值,就更该知道一般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尤其该知道诗人李白的价值了。
  我们在通常生活里,被压抑、被幽闭的已经太多。我们的生命力,我们的生命上之根本的机能和要求,本来是像汩汩的泉水似的,便也终不能一涌而出,却是日渐减削地为我们的理智、知识、机械生活、人事周旋所毫无价值地雕琢殆尽了。可有一个地方能够为我们稍为慰藉的吗?也许有。这就是梦境了,在梦境里,我们或者可以有真情的笑,或者可以有感激的哭。——在那一刹那,那算是活的自我!
  疯子,狂人,有价值;梦也有价值。不过疯子和狂人,那表现是粗糙的,是没有分别、没有轻重、没有选择的。梦的表现又是支离的、破碎的、偶然的,太飘忽而不能把握的,况且最苦的尤其在它是不能客观化,成为第二人同样可以用作解救的凭藉的。然而满足了这所有缺憾的,却有伟大的艺术品,担承了这种工作的,便是伟大的艺术家。
  2. 李白的本质:生命和生活
  我说李白的价值是在给人以解放,这是因为他所爱,所憎,所求,所弃,所喜,所愁,皆趋于极端故。
  你打开他的诗集吧,满满的是: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渌水曲》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猛虎行》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横江词》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山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地白风色里,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泉明,不饮杯中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恨不三五明,平湖泛澄流。
  此欢竟莫遂,狂杀王子猷。
  ——《答斐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赠段七娘》
  ……

前言/序言

null




《尘世霓裳:道家思想浸润下的李白生命乐章》 简介: 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李白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星辰。他的一生,如同其诗句一般,充满了传奇色彩,雄奇壮丽,飘逸洒脱。然而,在这份耀眼的光芒之下,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忧与挣扎?本书《尘世霓裳:道家思想浸润下的李白生命乐章》并非仅仅罗列李白的生平事迹或诗歌选集,而是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道家思想——是如何渗透进李白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他的诗歌风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他看似豁达奔放的生命旅途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们并非直接探讨“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这一特定命题,而是将视角放得更为广阔,从更根本的层面去理解李白与道家思想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个体生命体验中所激发的复杂情感。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一个充满想象与哲思的李白,一个在道家“道”的宇宙观、人生观、修养论影响下,不断追寻精神自由,同时又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羁绊的李白。 本书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道的初探——宇宙生成与精神源头 本部分将从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入手,而非直接套用“道教”的教义来解读李白。我们将探讨老子《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的无形无名、生养万物的特性,以及其“自然”、“无为”的哲学主张。接着,我们将考察先秦诸子,特别是庄子《庄子》中“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所展现的对个体精神解放的极致追求,那种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哲学境界。 在对道家思想进行溯源的同时,我们将审视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汉末魏晋以来,玄学盛行,老庄思想的复兴为士人提供了精神寄托与思想武器。李白作为一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士人,其早年的成长环境、阅读经历,甚至是其家族渊源(尽管关于李白家族与道教的具体联系尚存争议,但其所处的文化氛围无疑是重要的),都可能为他接触和理解道家思想提供了土壤。 我们将分析李白诗歌中早期出现的“天道”、“自然”等意象,以及他对于宇宙宏大、人事渺小的感悟。例如,他诗中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描绘,并非简单的写景,往往蕴含着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敬畏与体悟。我们还将关注他诗歌中流露出的,对个体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对比思考,这正是道家“道法自然”、“长生久视”等思想在个体认知层面的折射。 第二部分:逍遥与羁绊——道家精神在李白人生轨迹中的显现 本部分将重点聚焦于道家“逍遥游”的精神,以及它在李白的人生选择和生命体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深入分析李白诗歌中那些标志性的“飘逸”气质,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以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这些诗句,无疑是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极致颂扬,是对摆脱世俗束缚的向往。 然而,本书并非简单地将李白描绘成一个完全超脱世俗的“仙人”。相反,我们将着力揭示,在追求“逍遥”的过程中,李白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内心矛盾。他并非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的道士,他拥有政治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这种理想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之间,就存在着潜在的张力。 我们将探讨李白在长安的经历,他曾一度寄希望于朝廷,寻求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宫廷政治的复杂与尔虞我诈,与他率真、不羁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求仕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被排挤的失落,是否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的智慧,或是让他感悟到“名与利,人生之大患”的道理? 此外,我们还将考察李白在宦海沉浮之后,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对“浮生若梦”、“人生如寄”的感叹。这些感叹,是否是在道家“万物皆空”、“超然物外”思想影响下,对世事无常的一种哲学式回应?他诗中对美酒的沉醉,对月亮的倾诉,对知己的渴求,这些看似放浪形骸的行为,是否也是他在现实失意时,寻求精神慰藉和超越途径的一种方式? 第三部分:物我与心境——道家修养论对李白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影响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道家“内观”、“守静”、“致虚极,守静笃”等修养方法,以及它们如何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留下印记。我们将分析李白诗歌中出现的“心”的意象,如“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朗诵青天篇。时人见我常称异,欲问仙源不见仙。”这首诗中的“狂人”形象,以及其“笑孔丘”的行为,是否是对传统儒家道德规范的一种反叛,同时又在追求一种更为高远的、精神上的自由? 我们还将关注李白诗歌中对“情”的描绘,无论是对友情的珍重,对家国的眷恋,还是对自然的热爱。这些“情”的表达,是如何在道家“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影响下,展现出更为宏大、更为开阔的胸怀?例如,他对山水的描绘,常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山水仿佛成了他精神的寄托,他与山水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游于物”的境界。 本书还将重点关注李白诗歌中的“愁”与“乐”。“愁”并非简单的忧愁,而是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深刻体悟,这种体悟与道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以及“顺其自然”的豁达,都有着微妙的联系。而他诗中的“乐”,也并非肤浅的欢乐,而是在历经沧桑后,对生命本真的一种领悟,是对“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一种追求。 我们还将分析李白诗歌中对“死”的看法。他诗中时常流露出对生死的豁达,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以及对“羽化登仙”的向往。这些,无疑与道家追求超脱生死、与道同寿的思想息息相关。然而,他在追求“不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努力(如服食丹药的传说),以及他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又将我们引向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 第四部分:尘世的痕迹——道家思想与李白诗歌的“痛苦”体验 在以上对李白与道家思想之间深刻联系的探讨之后,本书将回归到“痛苦”这一核心概念,但并非将其作为出发点,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结果,一种在道家精神浸润下,个体生命体验的必然回响。 我们并非要为李白制造“痛苦”,而是要理解,即使在道家思想的庇护下,个体生命依然会经历失意、孤独、不被理解、理想破灭的种种困境。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超越痛苦的哲学框架,但并不能完全抹去痛苦本身的存在。 本书将审视李白诗歌中那些看似“豁达”背后的隐忍,那些“洒脱”之下的无奈。例如,他对“功名”的渴望与其“功名心”的压抑,他对“归隐”的向往与其“入世”的挣扎。这种内心的矛盾,是否与道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哲学有所关联?他是否在以一种道家的智慧,来化解现实带来的巨大压力? 我们还将分析李白诗歌中对“孤独”的描绘。他常常在酒中寻求慰藉,在月下倾诉衷肠。这种孤独,既是对知音难觅的感伤,也是一种在精神上超越世俗的必然代价。道家强调个体的精神独立,但在个体独立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伴随着某种程度的孤寂?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展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李白。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如星辰般闪耀,他的精神如山川般壮丽。然而,他更是一位行走在尘世中的凡人,他同样会感受失落,承受压力,经历痛苦。而道家思想,就像一条若隐若现的河流,静静地流淌在他的生命之中,滋养着他的精神,也塑造了他的选择,并在他诗歌的字里行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尘世霓裳:道家思想浸润下的李白生命乐章》将带领读者,用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我们不回避他诗歌中的光辉,更不掩饰他生命中的挑战。通过对道家思想的深入解读,我们希望能呈现一个更加丰满、更具深度的李白,一个在“道”的引领下,在尘世的喧嚣中,吟唱出既有激昂乐章,也有低吟浅唱的生命之歌。本书所探讨的,是李白如何以一种道家的智慧,去观照和安顿自己的生命,去理解并超越那些他所经历的、以及我们所能想象到的,生命中无法避免的“痛苦”。

用户评价

评分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这个书名,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李白。我一直以为,李白就是那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侠客,那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诗人。他的诗歌,如天马行空,不拘泥于形式,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然而,“道教徒”这一标签,却让我开始审视他诗歌背后更深层的心灵轨迹。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是否为李白提供了某种精神上的归宿,或者,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对人生、对宇宙的理解?更让我好奇的是,那位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人,究竟会有怎样的“痛苦”?是怀才不遇的压抑,是政治理想破灭的失落,还是他在生命体验中,所感受到的某种超越性的悲凉?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李白这位看似超凡脱俗的诗人,与道教的神秘主义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苦闷联系起来。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也更加真实,不再是单一标签化的李白,一个在精神探索与现实困境中挣扎的灵魂。

评分

读完《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的书名,我的脑海里瞬间涌现出无数的疑问和猜想。李白,那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名字,总是与“仙”联系在一起,他的诗歌如同九天神女遗落凡间的明珠,充满了浪漫与洒脱。然而,“道教徒”的身份,却让我窥见了他更为深邃的精神世界。道教,讲究的是“道法自然”,是“清静无为”,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脱。那么,李白是如何与道教结缘的?是偶然的感悟,还是有意的追寻?他是否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中找到了慰藉,又或者,道教的教义,是否为他那颗不安分的诗心注入了新的灵魂?而“痛苦”,这个词,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无法想象,那位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怎会与“痛苦”相伴?是政治上的失意,让他看到了人生的虚无?是离乡背井的漂泊,让他感到了无尽的孤独?抑或是,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让他无法摆脱某种宿命的悲伤?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作者如何深入挖掘李白的精神世界,如何将他的道教信仰与他那传奇的一生联系起来,揭示出隐藏在他诗歌光辉之下的,那份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

评分

这本《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光看书名就足以让人心生好奇。李白,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主义诗仙,我们熟知他的豪放不羁,他的游历山水,他的饮酒作乐,他的才情横溢。但“道教徒”这个标签,以及“痛苦”这个词,却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李白这位“谪仙人”深陷道教的玄妙之中?道教的思想,又如何在他那如惊涛骇浪般的诗歌中留下印记?更令人遐想的是,这位似乎总能挥洒自如的诗人,内心深处又藏着怎样的痛苦?是仕途不顺的失落?是怀才不遇的愤懑?还是面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抽丝剥茧,将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融为一体,勾勒出一位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李白。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些关于他入道求索的记载,那些关于他对生死、对宇宙的思考,以及那些在诗歌字里行间不易察觉的、源自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煎熬。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李白,更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在理想与现实、超脱与羁绊之间寻求平衡的永恒命题。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简直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李白这位传奇人物认知的新大门。我们熟知的李白,是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飞扬,是那个“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他的诗歌,总是洋溢着一股超脱尘世的仙气,仿佛他本就不是凡间之人。然而,“道教徒”的身份,让我开始思考,这份“仙气”是否有着更深刻的根源?道教所宣扬的“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是否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和艺术创作?他是否在道教的体系中寻找到了某种超越世俗的智慧,或者,是一种对抗现实不如意的精神支撑?而“痛苦”,这个词,更是在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我总觉得,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有其常人难以企及的敏感和深刻。李白那旷世的才华,又承载了他怎样的不为人知的忧伤?是壮志未酬的失落,是知音难觅的孤寂,还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无奈?我期盼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深入剖析李白的内心世界,如何将他与道教的联系,以及他所经历的种种不如意,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诗仙在光辉背后,亦有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悲欢。

评分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这个书名,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诗歌,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仿佛已将其形象定格在了那个潇洒不羁、仗剑远行的“诗仙”模样。但“道教徒”这个定位,却像是在我早已熟悉的面孔上,描绘出了新的轮廓,让我好奇不已。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炼丹养生、追求长生不老等理念,是否在李白的生命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是否曾潜心钻研道家经典,在云游四海之余,寻找精神的寄托?更让我心生探究的,是“痛苦”二字。这位似乎总是与豁达、豪迈为伍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痛苦?是壮志难酬的愤懑,还是红尘俗世中的烦恼?亦或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迷茫?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将李白的诗歌创作、他的道家情怀以及他个人情感经历融为一体,勾勒出一个更加丰满、更加复杂,也更加真实的李白形象。这本书,无疑是对我们理解李白的一次深刻的挑战和启迪。

评分

感觉还可以,比较满意吧。

评分

活动满减+优惠券 划算 好评

评分

李长之的书要读。不同凡响

评分

还没看,看过再来评价!

评分

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20世纪30年代“清华四剑客”之一,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中国20世纪伟大的批评家。

评分

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

评分

好书。

评分

李长之大家力作,喜欢得很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