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多种实战兵器,包括长兵、短兵、远程兵器、卫体兵器和原始热兵器等。所录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绘图的基础上,深刻阐述其诞生渊源、发展沿革、性能特征等,并辅以战争故事,力图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兵器体系,清除小说、评书和戏曲带来的误导,还原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原貌。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前言
第一章 诸器之王:枪矛
第二章 伯仲句兵:戈戟
第三章 刀光剑影:短兵
第四章 百步穿杨:弓弩
第五章 军国重器:甲胄
第六章 雷霆之力:火器
颇为遗憾的是,宋代冷兵器出土实物依然稀少,而在遗憾之中值得庆幸的是,北宋流传下一部非常详尽、具体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这部军事著作对当时的大多数实用兵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甚至有图画作辅。我们对宋代枪矛的研究,都要基于此书展开。
书中所载的攻防器械有拒马枪、拐突枪、抓枪、拐刃枪这几种名目。
拒马枪的结构非常简单,以两排长枪互成直角穿过中间有孔的固定木桩,就可以抵挡骑兵的突袭。这种结构的器械可以降低士卒抵挡骑兵冲击时造成的伤亡。
拐突枪、抓枪、拐刃枪三种器械有些大同小异,枪杆长度多在两丈四五左右,枪头长约二尺。不过这三种武器枪头的形制都比较独特,枪刃或有倒钩,或有突棱,或有铁刺。拐突枪和拐刃枪的枪杆末端不再是常见的镦,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短小的木质握把,被称为“拐”。这些奇怪的构造,都是为了便利守城士兵用来袭击敌方攀城士兵,破坏攻城器械所创造。
在野战枪矛中,有捣马突枪、素木枪、鸦项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槌枪、太宁笔枪、锥枪、梭枪等等。而捣马突枪在书中跟单手剑一同出现,枪刃宽阔如剑,长度或许不大,可以单手操用。
单钩枪、双钩枪这类骑兵用枪在形制上有了新的特点,它们不但在枪头侧翼加了倒钩,而且还在枪杆中段附加了绳环。倒钩,是用来防止被人挟持夺枪的构造,倘若在宋代战场上还有人敢施展尉迟敬德的夺槊技法,那么被挟枪者只需要大力向后抽枪,带倒钩的枪刃就足以帮助其摆脱困境。显然晚唐五代已经有太多模仿尉迟敬德的军人,迫使兵器制造者们研发出这种防止被夺的构造。而枪柄上新出现的绳环,则是为了解决骑兵行军时携带不便的问题。过去的骑手们无论是否有警况,都要用右手将枪矛竖执或者横在马背上,非常容易疲劳。给枪柄中段加上绳环以后,骑手们在非战时就可以将枪环套在肩上,这种简单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省骑兵体力。这两处变化充分证明宋代兵器在细节上已经非常完善,而且比前代更为注重使用者的经验反馈。
素木枪和鸦项枪为宋代步兵用枪。这两种枪跟前代作品没有较大区别。鸦项枪之所以得名,则是因为在骹部用了一圈白锡,颜色上像是乌鸦脖颈的白圈。
槌枪的枪头没有常见的铁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球形的木制枪头,是校场教练、阅兵使用的练习用具。而所谓太宁笔枪,则是在普通长枪刃下数寸处加装带刺的小铁盘,也是起到防止被敌人夺枪的功用。
锥枪枪刃特殊,被打造成四棱锥体状,非常坚固锐利,形同破甲锥。在宋代,无论是中原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铁甲都已经非常普及,甲骑具装甚至有复兴之势。锥枪的出现,体现了当时军人为了极限化长枪破甲能力而做出的努力。梭枪就是标枪,长只有数尺,是南方少数民族惯用的武器。使用者往往单手执梭枪,另一手执盾,将梭枪投出数十步远,被刺中者几乎立时毙命。因其独特的战斗方式和强大的威力,也被北宋官方注意并且收录书中。
宋代长枪的衍生品不仅有此前常见的旗枪,还有将长枪与推车结合起来的枪车。旗枪一方面可以用作旗帜,发布号令,在紧急关头还可以用来格斗。而枪车则用途广泛,野外行军时可以用来布置临时营垒,防止骑兵冲突,而在巷战之中则可用来带头冲突,击溃密集的步兵。
除了《武经总要》中的记述,在宋代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此时的枪矛武器装备相当普及,比率上不亚于唐代。北宋的《大驾卤簿图书》,是描绘皇家仪仗队接受检阅场景的巨幅画作,其中官兵5481人,兵仗1548件,枪矛所占比例不小。在另一幅南宋作品《中兴瑞应图》中也随处可见执枪警戒、仪卫的甲士、骑兵。
……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而实战兵器就是其中一枚灿烂的明珠。分裂与统一的历史变革极易造就伟大的战争,在征伐中,各种实战兵器与军事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趋于完善。可以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数千年里,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在战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的双重驱动下不断推陈出新,生产与应用水平也与日俱增,不管是长兵器、短兵器、远程兵器、卫体兵器等冷兵器,还是原始热兵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自然而然,不能适应战争的古老兵器不再出现在战场,它们或成为仪仗兵器,或被直接淘汰,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实战兵器的发展与演变脉络自成体系,体现了我国古代恢弘的国力和民族力量。不过颇为可惜的是,明清之后,民间武术的大发展,使得中国古代战场实战兵器被混杂于众多民间器械之中。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就曾直言民间“花枪、花刀、花棍、花叉”不可用于战场。更甚者,进入近现代之后,在流传的各类文艺作品如演义和传说中,更是难觅中国古代实战兵器的真实身影和战场雄姿。
本书将通过史料记载、文物复原等方式,以精美的原创图片和文章,系统展示并讲解中国古代实战武器的诞生渊源、发展沿革、性能特征、战例故事,以及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以清除民间器械和文艺作品带来的误导,帮助读者从视觉感受和知识体系上,建立对中国古代实战兵器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翻开扉页,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年代。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插图,无论是锋利的青铜剑,还是厚重的战斧,亦或是威力无穷的弩箭,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作者对兵器形制、材质、制作工艺的考究,令人惊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长柄武器的部分,比如钩镰枪、方天画戟,那些繁复的设计背后,蕴含着无数战场搏杀的智慧。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想象着那些猛将挥舞着手中的利刃,在沙场上纵横驰骋的场景。书中对每一种兵器的起源、发展、演变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对中国古代军事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文字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点,更像是历史的回声,讲述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和军事题材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让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预期的只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兵器列表,然而它所呈现的内容,却远超我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看图说话”的指南,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战场的大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选择枯燥的学术化语言,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洪流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兵器在实战中的“威力”的描写,虽然没有血腥的场面,但通过对兵器结构和攻击方式的剖析,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它们在战场上所能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战役的简要介绍,将兵器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兵器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手法,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对话,他正在向我传授古代战争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很“硬”,但实际阅读起来,却意外地充满了一种历史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关于冰冷的武器,更是关于使用这些武器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我非常喜欢书中对兵器背后故事的挖掘,比如某一种特别的剑,可能与某位名将的传奇经历紧密相连,或者某种弩箭的设计,是为了应对特定的敌情而进行的创新。这些细节让冰冷的金属变得有血有肉,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智慧、勇气和对生死的思考。书中对工艺的介绍也让我着迷,那些匠人如何将一块块普通的金属,通过精湛的技艺,打造成守护家园的利器。这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中国古代工匠的精神。每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以及对古代人民智慧的敬佩。这不再仅仅是一本图鉴,而是一段流淌着汗水、鲜血与智慧的史诗。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国古代兵器知之甚少,以为无非就是刀枪剑戟。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在那个时代,兵器的种类如此繁多,功能如此细致,甚至还有很多我现在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设计。书中对一些非常规兵器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各种奇门兵器,还有一些针对特定战场的特殊装备。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攻城器械的描述,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它们的名称,但那种对巨型投石机、冲车等攻城巨兽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而且,这本书的图解非常清晰,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明明白白,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一目了然。不仅仅是外观,它还深入到了一些细节,比如兵器的保养,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兵器性能的变化。这让我意识到,古代战争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得多。
评分说实话,最初被这本书吸引,纯粹是因为它充满“硬核”的气息。我一直对冷兵器时代那种纯粹的力量对抗很着迷,而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完全满足了我对“硬核”的定义。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是简单罗列一下兵器的名字和图片,而是深入到了兵器背后的战术运用,以及不同兵器之间的克制关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弓箭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弓,比如强弓、劲弩,以及它们在战场上的射程、穿透力和射速。还提到了箭头的种类,比如 barbed arrow(带倒刺的箭)在战场上的作用,如何让敌人的伤口更难愈合。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分析了不同兵种如何协同作战,比如步兵如何配合弓箭手进行火力压制,骑兵如何利用长矛和马刀进行冲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兵器介绍,而是对古代战争一种更宏观、更深入的解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在战场的边缘,看着那些武器如何被运用,感受着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甚至能想象出刀剑碰撞时发出的金属摩擦声。
评分好看
评分这个还可以,价格也不贵
评分这个还可以,价格也不贵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很不错!我喜欢!
评分好书值得购买,相信指文水准
评分东西很不错的,还可以,一分钱一分货
评分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角回来是烂的 没有任何包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