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技术书籍全3册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高效养蜂+高效养中蜂 科学饲养 蜂病防治 的书

养蜂技术书籍全3册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高效养蜂+高效养中蜂 科学饲养 蜂病防治 的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继莲 等 著
图书标签:
  • 养蜂技术
  • 蜜蜂养殖
  • 中蜂养殖
  • 蜂病防治
  • 养蜂入门
  • 图文教程
  • 农业技术
  • 畜牧业
  • 高效养蜂
  • 科学养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南弘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61854
商品编码:11792403138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4-01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    22.8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4月1日)

平装: 15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条形码: 9787122261854

商品尺寸: 20.6 x 14.6 x 0.8 cm

商品重量: 281 g

本书详细介绍了蜜蜂养殖中的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蜜源的调查、蜂场场址的选择、蜂箱排列以及选购蜂群和蜂群检查等养蜂的基本操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蜂群的管理办法及注意事项,中华蜜蜂的活框饲养技术,花期和产浆期的蜂群管理及相关蜂产品的采收技术,以及蜂群饲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病虫害及其有效防治方法。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可供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特别是养蜂爱好者阅读参考。

高效养蜂    25.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月14日)

丛书名: 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

平装: 25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条形码: 9787111447962

商品尺寸: 20.2 x 14 x 1.4 cm

商品重量: 281 g

《高效养蜂(双色印刷)/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归纳总结了养蜂生产中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包括养蜂基本知识、日常操作技术、周年管理措施、蜜蜂良种繁育、蜂病防治技术、养蜂生产、蜜蜂授粉和产品销售等内容,旨在饲养健康蜜蜂,优质高产,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高效养蜂》适合广大养蜂技术人员、蜂场生产管理人员、养蜂专业户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高效养中蜂    25.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4月11日)

丛书名: 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

平装: 20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条形码: 9787111529361

商品尺寸: 19.8 x 13.8 x 1.2 cm

商品重量: 240 g

本书依据中蜂的生活习性,围绕高效、安全、优质这一主题,阐述无框和活框中蜂饲养技术,主要包括认识和利用中蜂、中蜂形态与生活习性、蜜源植物与养蜂工具、活框饲养管理技术、活框饲养良种选育、无框饲养管理技术、病敌害的综合防治、做好销售提高效益等内容,旨在提高蜂农收入,实现中蜂养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适合蜂农、农技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编辑推荐

1.本书利用大量一手高清彩色图片,以全彩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当前蜜蜂养殖中的关键技术。 

2.本书内容涵盖了蜜蜂养殖中的所有重点环节,内容新颖全面。

作者简介

李继莲,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所养蜂室主任,我国蜜蜂养殖领域知名专家。2001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所学专业为蜂学,2007年获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硕士学位,从事蜂病虫害方面的研究。201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在职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蜂学专业理论和养蜂管理实践知识。

2004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农科院蜜蜂所工作,从事蜂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目前是国内熊蜂病虫害方面的主要科研骨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50篇,其中SCI论文8篇,参编著作2部,获发明专利1项,主持课题5项,总经费147万元。参与课题有10多项。

目录

第一章 养蜂的基本操作001 

第一节 我国蜜蜂的种类002 

第二节 蜜源调查006 

第三节 蜂场场址选择006 

第四节 蜂箱排列008 

第五节 选购蜂群010 

第六节 蜂群检查011 

第七节 调整蜂群014 

第八节 迁移蜂群016 

第九节 收捕分蜂群017 

第十节 防止盗蜂019 

第十一节 预防蜂蜇020 

第二章 蜂群春季管理021 

第一节 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技术022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024 

一、治螨024 

二、蜂箱和巢脾的消毒025 

三、换脾025 

第三节 放王产卵026 

第四节 促蜂排泄027 

第五节 紧脾保温027 

一、箱内保温028 

二、箱外保温028 

第六节 早春喂饲029 

一、喂糖029 

二、喂花粉030 

三、喂水031 

第七节 加脾扩巢031 

一、扩大子圈032 

二、加空脾032 

三、加继箱033 

四、强弱互补034 

第八节 组织双王群035 

第九节 控制分蜂热036 

第十节 王种选育038 

一、人工育王的条件039 

二、育王用具039 

三、培育种蜂群040 

四、育王的方法041 

五、组织交尾群044 

六、介绍新蜂王046 

第十一节 人工分群046 

第三章 蜂群夏季管理049 

第一节 长江以北有主要蜜源的地区050 

第二节 在江浙等只有辅助蜜源的地区054 

第三节 长江以南无蜜源的地区054 

第四章 蜂群秋季管理055 

第一节 更换蜂王056 

第二节 培育越冬蜂057 

第三节 贮备越冬饲料057 

第四节 预防盗蜂058 

第五节 适时断子058 

第六节 防治蜂螨059 

第七节 秋季茶花期管理060 

第五章 蜂群冬季管理063 

第一节 越冬期蜂群的特点064 

第二节 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065 

第三节 越冬蜂巢的布置065 

第四节 调整越冬群势065 

第五节 越冬包装066 

第六节 蜂群室内越冬069 

一、入室时间及方法069 

二、入室后的管理069 

三、蜂群出室070 

第六章 中蜂的活框饲养071 

第一节 中蜂过箱072 

一、过箱的条件和时间072 

二、过箱前的准备074 

三、过箱的方法074 

四、过箱后的管理078 

第二节 中蜂蜂场基本操作技术079 

一、养蜂场地选择079 

二、蜂群的排列080 

三、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081 

四、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083 

五、防止盗蜂083 

六、防止蜂群飞逃084 

第三节 中蜂蜂群的管理085 

一、早春繁殖085 

二、流蜜期管理088 

三、越夏期管理090 

四、秋季蜂群管理091 

五、越冬期管理091 

第七章 花期蜂群生产管理093 

第一节 饲养强群094 

一、饲养强群的条件094 

二、饲养强群的方法094 

三、保持强群的主要措施095 

第二节 培育适龄采集蜂095 

第三节 组织采蜜群096 

第四节 采蜜群的管理097 

第五节 蜂蜜的生产098 

一、采蜜前的准备098 

二、分离蜜的采收工序099 

第六节 蜂花粉的生产102 

一、蜂花粉的采收工序102 

二、采粉蜂群的管理103 

第七节 蜂胶的生产104 

一、蜂胶的采收工序104 

二、采胶蜂群的管理105 

第八节 雄蜂蛹的生产106 

第九节 蜂毒的生产107 

第八章 产浆期的蜂群管理109 

一、产浆群的选育110 

二、产浆群的组织111 

三、补粉奖糖112 

四、产浆群温湿度的调节112 

五、王浆的生产112 

第九章 蜜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117 

第一节 常见蜜蜂病毒病118 

一、囊状幼虫病118 

二、慢性麻痹病120 

三、急性麻痹病120 

四、其他病毒病121 

第二节 常见的蜜蜂细菌性疾病及防治122 

一、美洲幼虫腐臭病122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123 

三、蜜蜂败血病125 

四、蜜蜂副伤寒病125 

第三节 常见蜜蜂真菌性疾病及防治126 

一、白垩病126 

二、黄曲霉病128 

第四节 常见蜜蜂寄生虫病及防治129 

一、蜜蜂孢子虫病129 

二、大蜂螨131 

三、小蜂螨134 

第五节 蜜蜂常见敌害及防治137 

一、巢虫137 

二、胡蜂139 

三、蚂蚁140 

四、蟾蜍141 

第六节 其他常见蜂群异常及防治措施142 

一、工蜂产卵142 

二、农药中毒143 

三、甘露蜜中毒145 

四、花蜜中毒146 

五、其他植物的花中毒 147 

参考文献 150

……………………………………………………………………………………………………………………………………………………………………………………………………………

编辑推荐

《高效养蜂(双色印刷)/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编著者张中印。

《高效养殖致富直通车:高效养蜂》特色如下:

双色印刷:突出显示重点步骤,重点提示,让读者一目了然

内容实用:穿插一些实际中常见到的问题、经验、技巧、窍门、注意事项等小栏目

指导性强:配备一些对实际养殖有指导作用的实例和试验成功的例子

图文结合:大量养殖图片,结合简略说明文字,简单明了

大量数据:大量养殖数据,简单易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认识蜜蜂

第一节 蜜蜂概述

一、蜜蜂的概念

二、蜂群的组成

三、蜜蜂的巢穴

四、蜜蜂的食物

第二节 蜜蜂形态

一、卵、幼虫和蛹

二、成虫的外部形态

三、内部结构与生理

第三节 蜜蜂习性

一、蜜蜂的活动特点

二、食物采集与加工

三、蜜蜂的语言信息

四、蜜蜂与气候环境

五、蜜蜂的个体活动

六、蜜蜂的群体生活

第四节 蜜蜂资源

一、蜜蜂的品种及特征

二、蜜蜂的近亲

第二章 养蜂工具

第一节 基本工具

一、蜂箱

二、巢础

第二节 生产工具

一、取蜜与产浆器械

二、脱粉与集胶工具

三、采毒与制蜡器具

第三节 辅助工具

一、管理与防护工具

二、饲喂与上础工具

三、限王与搜捕工具

四、运蜂与保蜂工具

第三章 蜜源植物

第一节 蜜源植物概述

一、蜜源植物的概念

二、蜜源植物花的结构特征

三、蜜源植物泌蜜和散粉机理

四、影响植物泌蜜和散粉因素

五、蜜源植物的分类与调查

第二节 主要蜜源植物

第三节 辅助蜜源植物

第四节 有害蜜源植物

第四章 基本管理技术

第一节 建立养蜂场

一、蜂群的获得

二、场址的选择

三、蜂群的摆放

第二节 蜂群的检查

一、箱外观察

二、开箱检查

三、注意事项

第三节 修、贮巢脾

一、巢脾的修造

二、巢脾的保存

第四节 蜂群的饲喂

一、喂液体饲料

二、喂花粉

三、喂水

四、喂蜂王浆

第五节 蜂群的转运

一、运前准备

二、装车起运

三、途中管理

四、卸车管理

第六节 其他日常管理

一、合并蜂群

二、防止盗蜂

三、防止工蜂产卵

第五章 周年管理措施

第一节 繁殖期管理

一、春季繁殖管理

二、夏季繁殖管理

三、秋季繁殖管理

第二节 生产期管理

一、春、夏蜜蜂的生产管理

二、南方秋、冬蜜蜂的生产管理

三、分蜂热的预防与解除

第三节 断子期管理

一、冬季断子管理

二、夏季断子管理

第四节 科学管理中蜂

一、活框养中蜂

二、无框养中蜂

第六章 良种繁育

第一节 育种素材

一、中华蜜蜂

二、西方蜜蜂

第二节 蜂种改良

一、引种与选种

二、蜂种的杂交

三、选育抗螨蜂

第三节 培育蜂王

一、挑选种群与种蜂培育

二、人工培育蜂王的方法

三、更换蜂王

第四节 人工分蜂

一、分群方法

二、管理措施

第七章 蜜蜂保护措施

第一节 蜂病防治概述

一、蜜蜂疾病概况

二、蜜蜂健康管理

三、药物治疗措施

第二节 蜜蜂病害防治

一、蜜蜂营养病

二、幼虫腐臭病

三、囊状幼虫病

四、幼虫白垩病

五、成年蜜蜂螺原体病

六、成年蜜蜂微孢子虫病

七、成年蜜蜂麻痹病

八、成年蜜蜂爬蜂综合征

第三节 蜜蜂天敌控制

一、蜂螨

二、蜡螟

三、胡蜂

四、老鼠

五、蜘蛛

六、蟾蜍

七、其他天敌

第四节 蜜蜂毒害预防

一、植物毒害

二、药物毒害

三、环境毒害

第八章 蜜蜂授粉技术

第一节 蜜蜂授粉概况

一、蜜蜂授粉的重要贡献

二、蜜蜂授粉的增产效果

第二节 蜜蜂授粉技术要点

一、大田作物蜜蜂授粉技术要点

二、设施栽培蜜蜂授粉技术要点

第三节 蜜蜂授粉实例

一、蔬菜类蜜蜂授粉实例

二、瓜果类蜜蜂授粉实例

三、果树类蜜蜂授粉实例

四、作物类蜜蜂授粉实例

五、牧草类蜜蜂授粉实例

第四节 熊蜂、壁蜂授粉

一、温室番茄熊蜂授粉增产技术

二、果树利用壁蜂授粉增产技术

第九章 蜂产品生产技术

第一节 蜂蜜的生产

一、分离蜂蜜

二、生产巢蜜

第二节 蜂王浆的生产

一、计量蜂王浆的采集

二、计数蜂王浆的采集

第三节 蜂花粉的收集

一、脱花粉

二、收蜂粮

第四节 蜂胶的积累

一、蜂胶生产原理

二、操作规程

三、蜂群管理

四、包装与贮藏

五、优质高产措施

第五节 蜂毒的采集

一、蜂毒生产原理

二、操作规程

三、蜂群管理

四、包装与贮藏

五、优质高产措施

第六节 蜂蜡的榨取

一、蜂蜡生产原理

二、操作规程

三、蜂群管理

四、包装与贮藏

五、优质高产措施

第七节 蜜蜂虫的生产

一、蜂王幼虫的收集

二、雄蜂蛹和虫的生产

第十章 蜂产品的质量管理与销售

第一节 蜂产品基本知识

一、蜂产品的基本概念

二、蜂产品的理化性质

三、蜂产品的主要用途

第二节 蜂产品质量管理

一、非技术质量要求

二、技术性质量管理

第三节 蜂产品销售知识

一、定价与利润

二、渠道与方法

三、媒体与宣传

附录

附录A 养蜂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B 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

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

1. 内容系统、全面。 

2. 理论要简单明了,够用即可,重点突出实操性,紧扣生产实际,以指导养殖户快速上手为目的。 

3. 提炼要点 配有提示、技巧、注意、禁忌、小知识等小栏目,引起读者注意。 

4. 配有彩插 用黑白图不能清晰表示的内容做成彩插。、 

5. 国家现代农业蜂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中国养蜂学会中蜂饲养技术推荐教材

目  录

序前言第一章认识和利用中蜂第一节中蜂的历史与现状一、20世纪中叶前的中蜂二、20世纪中叶后的中蜂第二节中蜂的分布与价值一、中蜂资源二、饲养价值三、发展方向四、保障措施第二章中蜂形态与生活习性第一节中蜂的形态特征一、卵、幼虫和蛹二、成虫外部形态第二节中蜂的生活习性一、群体结构二、个体活动三、群体生活四、信息交流五、中蜂的食物第三章蜜源植物与养蜂工具第一节蜜源植物一、蜜源知识二、主要蜜源植物三、辅助蜜源植物第二节养蜂工具一、基本工具二、辅助工具第四章活框饲养管理技术第一节建立蜂场一、遴选场址二、获得蜂群三、摆放蜂群第二节中蜂过箱一、准备二、操作三、临时管理四、注意事项第三节检查蜂群一、箱外观察二、开箱检查三、养蜂记录四、预防蜂蜇第四节日常管理一、修造巢脾二、调整蜂群三、处理盗蜂四、工蜂产卵五、饲喂蜂群第五节繁殖与断子管理一、繁殖期管理二、断子期管理第六节生产期蜂群管理一、春、夏季生产期蜂群管理二、南方秋、冬季生产管理第七节活框蜂群运输一、蜂群准备二、运输准备三、途中管理四、卸车放蜂第八节蜂产品的生产方法一、生产蜂蜜二、榨取蜂蜡第九节三活养蜂方法一、工具二、管理三、生产四、越冬第五章活框饲养良种选育第一节良种来源一、引进良种二、选育良种三、杂交育种四、注意事项第二节人工育王一、人工育王原理二、人工育王方法三、培育优质蜂王的措施第三节更换蜂王一、导入蜂王二、邮寄蜂王第六章无框饲养管理技术第一节无框饲养中蜂的价值一、经济价值与饲养基础二、无框饲养中蜂的蜂箱第二节无框蜂桶养中蜂一、蜂具及用法二、检查与管理三、春季繁殖四、更新蜂巢五、养王分蜂六、割取蜂蜜七、蜂群运输第三节无框板箱养中蜂一、蜂具二、饲养方法三、选种分蜂四、蜂蜜生产五、蜂病防治第四节湖北神农架养中蜂一、蜂箱二、场地三、饲养管理四、敌害防治第五节格子蜂箱养中蜂一、饲养基础二、制作蜂箱三、操作技术四、蜂群繁殖五、蜂群越冬第七章病敌害的综合防治第一节中蜂病敌害概况一、中蜂病敌害的种类二、中蜂病敌害的预防第二节中蜂病害的防治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二、欧洲幼虫腐臭病的防治第三节中蜂天敌的控制一、蜡螟的防治二、胡蜂的防治三、其他天敌的防治第四节其他疾病的防治一、营养性疾病的防治二、生理性疾病的防治三、环境性疾病的防治第八章做好销售提高效益第一节蜂蜜的基本知识一、蜂蜜的概念二、蜂蜜的性质三、蜂蜜的检验四、蜂蜜的保存五、蜂蜜的用途第二节蜂蜜的质量管理一、蜂蜜的安全性二、生产过程要求三、监控措施第三节蜂产品销售知识一、定价与利润二、渠道与方法三、媒体与宣传附录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参考文献


《中华蜜蜂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本书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中华蜜蜂养殖专著,旨在为广大蜂农、养殖户及农业科技从业者提供系统、科学、实用的养殖指导。全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力求将复杂的养殖技术分解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环节,帮助读者从零开始掌握中华蜜蜂的饲养要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养殖,显著提升蜂产品产量和品质,有效规避养殖风险。 第一篇: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与品种介绍 本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生物学特性,这是科学养殖的基础。我们将从其生活史、生理结构、行为习性等方面进行细致介绍。 生活史与发育阶段: 详细阐述了蜂群的组成(蜂王、工蜂、雄蜂)及其在蜂群中的作用、数量比例的变化。深入解析了蜂王、工蜂、雄蜂从卵到成蜂的完整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期、幼虫期、蛹期等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不同蜂王产卵能力对蜂群发展的影响。 生理结构与功能: 重点介绍蜜蜂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如触角、口器、翅膀、足等在采集、筑巢、防御中的作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其对蜜蜂生存和活动的影响。特别强调了蜂王、工蜂、雄蜂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及其功能分化。 行为习性: 深入解读蜜蜂的社会性行为,包括信息交流(如震翅舞、圆形舞、尾摆舞)、分工协作、巢内劳动(如清洁、育子、酿蜜、守卫)、越冬行为等。分析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件下蜜蜂行为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行为对蜂群管理的重要性。 中华蜜蜂的品种特征与优势: 详细介绍中华蜜蜂与其他蜜蜂品种(如意大利蜂)在体型、颜色、攻击性、采集范围、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的区别。着重突出中华蜜蜂在中国本土的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采集野生蜜源能力强、蜂产品风味独特等优势,为读者选择和利用本土优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篇:中华蜜蜂的蜂场建设与设备配置 成功的养蜂始于科学的蜂场选址和合理的设备配置。本篇将指导读者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中华蜜蜂养殖基地。 蜂场选址原则: 详细阐述蜂场选址应考虑的各项因素,包括蜜源植物的丰富程度与分布、水源的便捷性、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风向)、地形地貌(避风、向阳、排水)、交通便利性、远离污染源(农药、化工厂)以及病虫害传播风险。提供不同地理区域的蜂场选址策略。 蜂箱的选择与制作: 介绍常用的中华蜜蜂蜂箱类型,如标准蜂箱、中蜂专用箱等,分析其优缺点。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蜂箱,并提供详细的蜂箱制作图纸、尺寸规格、选材建议及制作工艺要点,确保蜂箱的耐用性和保温性。 必备养蜂工具与设备: 列举并详细介绍蜂场必备的各项工具和设备,包括: 防护装备: 蜂衣、蜂帽、手套、蜂鞋等,强调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操作工具: 巢框、巢框钩、割蜡刀、排蜂器、喷烟器、蜂刷、镊子、蜂王浆采集器、蜂蜡融化器等,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检测设备: 湿度计、温度计、蜂箱称重设备等,用于监测蜂箱内外环境。 采集与加工设备: 蜂巢切割器、取蜜器(离心式、重力式)、蜂蜜过滤网、蜂蜡压滤设备、蜂蜜灌装设备等,为蜂产品加工提供指导。 蜂场布局与规划: 提供科学的蜂场布局建议,包括蜂箱摆放方向、间距、通道设计,以及蜂场内的绿化、防雨、防晒、防盗等措施,创造适宜蜜蜂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第三篇:中华蜜蜂的日常管理与技术操作 本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华蜜蜂在不同季节、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管理技术,以及各项操作的规范流程。 春季管理(培育与发展): 出房与检查: 详细说明春季出房时间的选择、检查内容(蜂群数量、蜂王活性、卵、幼虫、封盖子脾)、清理箱底、更换老旧巢脾等。 饲喂技术: 讲解春季饲喂的重要性、饲喂时间、饲喂物料(糖浆、花粉饼、蜂蜜)的选择与配比,以及饲喂量和频率的掌握,促进蜂群快速发展。 分蜂管理: 识别分蜂信号,掌握诱导分蜂、人工分蜂(分离法、并群法)的操作技术,防止自然分蜂造成损失。 蜂王培育: 介绍中华蜜蜂蜂王培育的原理、适宜时期,以及关键技术,如选择优良母本、移虫、育王台保护、移虫浆的配制等。 夏季管理(旺盛期与采集): 加强饲喂与采蜜: 强调夏季高温、蜜源充足时期的管理重点,保证充足的饲喂(如补充糖浆、花粉)以支持蜂群采蜜。 巢箱扩展与调整: 根据蜂群强弱适时增加副箱或巢箱,调整巢脾结构,防止拥挤导致分蜂或病害发生。 防暑降温: 讲解在高温季节采取的降温措施,如遮阳、通风、加盖湿布等,保证蜂群正常生产。 抗病防虫: 介绍夏季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预防,以及简单的处理方法。 秋季管理(越冬准备): 秋繁与壮群: 讲解秋季培育新蜂的重要性,确保越冬蜂群的健康和数量,确保蜂王产卵能力,为越冬打下基础。 淘汰老弱蜂群: 及时合并弱小蜂群,淘汰病弱蜂王,以节约资源,保证整体越冬成功率。 封箱前准备: 检查蜂群健康状况,清理箱内卫生,适量饲喂越冬糖浆,防止鼠、虫侵害。 冬季管理(越冬与休养): 越冬环境: 强调冬季蜂场选址的避风、向阳、干燥原则,为蜜蜂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越冬饲喂: 讲解越冬期间的饲喂时机、饲喂量和饲喂方法,保证蜜蜂能量消耗。 观察与防护: 介绍冬季对蜂群的观察方法(听声音、嗅气味),以及防止鼠、虫、贼蜂侵扰的措施。 越冬病虫害防治: 讲解冬季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蜂王管理与换王: 详细介绍如何识别好蜂王和劣质蜂王,掌握换王的时机、方法(如直接换王、隔离换王),以及如何利用蜂王浆采集器采集蜂王浆。 辅助繁殖技术: 介绍人工授精、超强群培育、蜂群迁飞等进阶技术,为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参考。 第四篇:中华蜜蜂常见病虫害防治与蜂产品生产 本篇专注于中华蜜蜂的健康保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系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和各类蜂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 中华蜜蜂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幼虫病: 详细介绍欧洲幼虫腐臭病、美国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囊状病等,包括病原、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环境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 成蜂病: 深入讲解孢子虫病(如白痢病、黑王病)、螨虫病(如蜂螨、蜡螨)、病毒病(如慢性呼吸道病、急性失王病),重点介绍蜂螨的识别、防治(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蜂群的抗病力提升。 其他病害: 如腹泻、冻伤等。 中华蜜蜂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天敌: 详细介绍蜡螟、大蜂螨、巢虫、胡蜂、蚂蚁、青蛙、鸟类等对中华蜜蜂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如加强蜂箱密封、使用诱杀设备、保护蜂场环境等。 鼠害: 介绍冬季鼠害的危害,以及防鼠措施。 蜂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 蜂蜜的采集与加工: 详细讲解蜂蜜采集的最佳时机、方法,以及蜂蜜的过滤、分离、储存、包装等技术,确保蜂蜜品质。介绍不同蜜源蜂蜜的风味特点。 蜂花粉的采集与加工: 介绍花粉采集器的使用、花粉的收集、干燥、储存和加工方法,以及花粉的营养价值。 蜂王浆的采集与加工: 详细介绍蜂王浆采集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优质母本、适时采集、低温保存等,以及蜂王浆的纯度鉴定和加工方法。 蜂胶的采集与加工: 介绍蜂胶的来源、采集方法,以及蜂胶的提纯和应用。 蜂蜡的回收与加工: 讲解旧巢脾、蜂蜡的回收利用方法,以及蜂蜡的提纯、加工技术。 蜂产品的品质鉴别与市场营销: 提供简单有效的蜂产品品质鉴别方法,并简要介绍蜂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帮助读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为有经验的蜂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们坚信,《中华蜜蜂养殖实用技术手册》将成为您中华蜜蜂养殖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助您在养蜂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特别关注技术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这本书在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经验。它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对比了二十世纪初欧洲农庄的传统灌溉方式和如今的滴灌系统之间的效率差异和可持续性差异。有一章专门分析了古代温室技术(比如罗马时代的“维特里温室”)与现代玻璃温室在热量保持机制上的异同,这部分内容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技术进步中那些被遗忘的智慧。它引用的许多案例都来自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档案,引用标注清晰详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我尤其喜欢它对“适应性创新”的探讨,即如何在接受新技术的冲击下,保留那些对特定地域气候最有效的古老做法。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学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农业文明考察。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手工酿酒,尤其是那种复古的、需要大量酵母菌群控制的天然发酵。市面上大部分关于酿造的书籍都过于侧重工业化流程或者只停留在简单的配方介绍,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简直是微生物世界的“黑客手册”。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解析不同酵母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糖分浓度下的代谢产物差异,特别是对那些“野生”酵母的驯化和应用,描述得细致入微,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我尝试用书中介绍的一种低温慢速发酵法来制作我的第一批接骨木花酒,整个过程我像个老学究一样,每隔几小时就用专业的检测仪记录一次pH值和比重。最终成品风味层次异常丰富,那种微酸和复杂的花香融合得恰到好处,远超我之前粗放式制作的成品。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精良,那些关于显微镜下菌丝形态的插图,清晰到仿佛我能直接上手操作,极大地降低了高深科学知识的学习门槛。它真的让我对“发酵”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的详尽程度,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技术指导书范围。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如何量化你的成果并优化决策”。书中有一套完整的农事记录表格模板,涵盖了从播种密度、不同肥料配比的对照组实验,到最终的收成重量和品质评级。更绝的是,它附带了一个可以导入Excel或类似软件的简单模型,可以根据这些输入数据,自动计算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那种耕作组合。我用它来整理了我去年种植辣椒的数据,发现我一直以来坚持的“高频次小剂量施肥”方案,在经济效益上其实不如“低频次大剂量”方案,这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操作习惯。这种基于数据的反馈机制,让农业生产从一种经验艺术,转变成了一门可精确计算的科学。对于任何想要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量化工具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关于现代园艺实践的指南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对有机种植充满热情,但总觉得从理论到实践总有道鸿沟。这本书却把那些复杂的生物动力学概念,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来。比如,它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详细解读,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说土壤是活的,而不是一堆惰性的泥土。书中特别提到了一套自制的植物浸泡液配方,我按照步骤试着制作了几次,用来喷洒我的番茄幼苗,效果立竿见影,叶片明显更加健壮,而且在接下来的高温天气中,抗逆性也增强了不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伴生种植”的系统梳理,不仅仅是罗列哪些植物可以种在一起,而是深入分析了气味分子和根系分泌物在相互促进和抑制中的复杂化学机制。对于我这种有强迫症的园丁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深入理解自然平衡的哲学视角,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管理”我的花园,而是在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话”。它让我想起高中时读过的那些关于生态平衡的教科书,但这本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了不止一个数量级,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完美结合。

评分

这本书对于室内绿植的病虫害防治,简直是重新定义了“绿色疗法”。我住在城市高层,阳光有限,而且通风条件一般,我的多肉和一些热带观叶植物经常遭受介壳虫的侵扰,以往的经验都是一发现问题就大剂量喷洒化学农药,效果是有了,但对植物的损伤也很大。这本书的贡献在于它强调了“环境干预优先于化学干预”。它详细列举了十几种常见的室内病虫害,并针对每一种,提供了至少三种非化学的、环境友好的解决策略。比如,针对红蜘蛛,它推荐了一个包含矿物油和特定芳香精油的自制喷雾,并且强调了关键的喷洒时机——叶片背面的气孔关闭前。我按照它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的调整建议,配合使用这种喷雾,我的龟背竹在两周内就完全摆脱了虫害的困扰,而且叶片看起来比以前更有光泽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观察”——教会你像一个生物学家那样去解读植物发出的每一个信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