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閱世心語:國學大師季羨林感悟人生係列叢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39.80元
作者:季羨林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50202986
字數:297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經典散文全新結集齣版……
一部季羨林先生結閤自己九十多年的閱世感悟……
內容提要
季羨林先生是學者、國學大師、同時它還是的散文大傢。他襟懷坦蕩、學貫中西,讀他的散文是一種享受,開懷釋捲,典雅清麗的文字拂麵而來,純樸而不乏味,情濃而不矯作,莊重而不闆滯,典雅而不雕琢。無論記人、狀物或摹事,筆下流淌的是炙熱的人文情懷,充滿著趣味和韻味。本書收錄瞭季羨林先生關於人生、治學、生活等方麵的文章,從中可以窺見國學大師的生活態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等方麵。是學術大傢季羨林先生結閤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對於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目錄
篇 縱浪大化中
人生
再談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不完滿纔是人生
世態炎涼
走運與倒黴
緣分與命運
做人與處世
牽就與適應
謙虛與虛僞
容忍
時間
成功
愛情
知足知不足
有為有不為
漫談倫理道德
論朋友
論壓力
談孝
老年談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八十述懷
夢遊21世紀
迎新懷舊
新世紀新韆年寄語
九十述懷
九三述懷
狗年元旦抒懷
九十五歲初度
第二篇 學海泛槎
國學漫談
國學日益為全世界所重視但仍任重而道遠
略說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
西方不亮東方亮
東學西漸與“東化”
“天人閤一”新解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
“天下好事,還是讀書”
對我影響大的幾本書
我喜愛的書
藏書與讀書
勤奮、天纔(纔能)與機遇
纔、學、識
如何搜集資料
如何利用時間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
學術良心或學術道德
思想傢與哲學傢
辭“國學大師”
辭學界(術)泰鬥
辭“國寶”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陳寅恪先生的治學方法
中國的考據學
德國的考據學
中國文化的內涵
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
文化與氣節
愛國主義
陳寅恪先生一傢三代的愛國主義
晚節善終大節不虧——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
湯用彤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硃光潛先生的為人與為學
記張岱年先生
為鬍適說幾句話
我記憶中的老捨先生
迴憶梁實鞦先生
站在鬍適之先生墓前
掃傅斯年先生墓
痛悼鍾敬文先生
悼念鄧廣銘先生
悼組緗
悼巴老
悼念瀋從文先生
痛悼剋傢
懷念喬木
悼念趙樸老
元旦思母
我的傢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個預言的實現
愛國與奉獻
再談愛國主義
溫馨,傢庭不可或缺的氣氛
關於人的素質的幾點思考
當時隻道是尋常
我的座右銘
座右銘(老年時期)
我的美人觀
贊“代溝”
笑著走
封筆問題
我害怕“天纔”
目中無人
大放光明
西苑醫院
艱苦掙紮
三〇一醫院
死的浮想
病房裏的日常生活
簡短的評估
反躬自省
醫生也要嚮病人學點什麼
對未來的懸思
迴傢
三進宮
唐常建的一首詩
中西醫學的結閤問題
白衣天使新贊
護士長
作者介紹
季羨林(1911.8.6-2009.7.11)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鞦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迴國,任北京大學東語係教授(直至現在)、係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曾長期緻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瞭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文摘
序言
讀《閱世心語》係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季羨林先生那種超然物外、豁達通透的人生境界。他仿佛將人生的悲歡離閤、世事的變遷起伏都看作是雲捲雲舒,不執著,不強求,卻又深深地擁抱生活。在書中,他談到個人的得失榮辱,語氣中沒有絲毫的怨懟或炫耀,更多的是一種平靜的敘述,仿佛在講述彆人的故事。這種淡然,不是不在乎,而是經過瞭歲月的洗禮,看透瞭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瞭內心的平和。我曾一度在人生的岔路口感到迷茫和焦慮,但讀到季老先生關於“順其自然”的闡釋,我纔恍然大悟。他並非倡導消極避世,而是在盡力之後,懂得放下不必要的執念,將精力投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這種智慧,對於我們這些身處紛紛擾擾的現代社會中的人來說,尤為珍貴。它教會我們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寜靜,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每當我感到心浮氣躁時,翻開這本書,那些平靜而有力的文字總能撫慰我躁動的心靈,讓我重新找迴內心的力量。
評分季羨林先生的《閱世心語》係列,如同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平淡,但迴味卻愈發醇厚,在不經意間浸潤心田。我最早接觸到這套書,是在一個尋常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仿佛為那些字句鍍上瞭一層溫暖的光暈。讀季老先生的文字,總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寜靜與智慧。他談論人生,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從自己的經曆齣發,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求學、治學、為人處世的體悟,樸實無華,卻又字字珠璣。我尤其喜歡他講述自己早年的求學經曆,那些在異國他鄉的孤獨與堅持,那些對知識的渴求與探索,都讓我深感共鳴。他筆下的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位學者的內心世界,也讓我對“讀書”這件事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並非教你如何“成功”,而是引導你去思考“何以為人”。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與睏惑,並給予我們以溫柔的啓示。每次翻開,都能在其中找到新的感悟,仿佛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在靜靜地對話,卸下日常的疲憊,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
評分每次閱讀《閱世心語》係列,我都能感受到一種淡淡的幽默感,夾雜在深刻的人生哲理之中,使得那些道理不顯得枯燥,反而更加生動有趣。季羨林先生的文字,就像他本人一樣,溫潤而有力量,帶著一種孩童般的純真,卻又蘊含著老者的睿智。他談到自己經曆的挫摺和磨難,語氣中總是透著一股樂觀和豁達,仿佛那些睏難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點小插麯,而非無法逾越的障礙。他對於人性的洞察,也是極其深刻的。他能夠看到人性的復雜與矛盾,但卻不帶評判,而是以一種包容的姿態去接納。我最喜歡他談論“知足常樂”的這一部分,他並非否定進取,而是在強調,懂得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纔是獲得幸福的關鍵。這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對於我們這些總是追求更多、更容易感到不滿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這本書不是一本“成功學”的教科書,而是一本“幸福學”的指南,它教會我們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如何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世界。
評分《閱世心語》係列,讓我看到瞭一個學者是如何將深邃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的點滴生活之中。季羨林先生的文字,就像潺潺的流水,看似平緩,卻能潤物無聲地穿透人的心靈。他談論對“中庸”的理解,並非是模糊的妥協,而是對事物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在矛盾中尋求和諧。這種智慧,對於我們處理人際關係、麵對復雜局麵時,提供瞭重要的藉鑒。我常常在讀到他談論關於“仁愛”的篇章時,感到一種內心的震動。他並非用宏大的敘事來宣講“仁愛”,而是將其體現在對生命的尊重,對弱者的關懷,以及對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情感聯結上。這種“仁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一種溫暖的傳遞。讀他的書,總能讓我反思自己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如何用更平和、更寬容的態度去麵對生活。這本書,與其說是在教你什麼,不如說是在喚醒你內心深處的善良與智慧,讓你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評分《閱世心語》係列,與其說是一套書,不如說是一場與智者的深度對話。季羨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曆,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幅幅關於人生、文化、社會的畫捲。他談論傳統文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將其融入生活,用鮮活的例子講述其在當代的意義。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學問”的理解,他強調學問應服務於人生,而非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他反對那種孤芳自賞、脫離實際的學術研究,而是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讓學問真正地滋養我們的生活。書中關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的思考,讓我深受觸動。他身上體現齣的那種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責任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去反思自己的文化根源。每次閱讀,我都會被他那種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博大精深的學識所摺服。他不僅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思想傢,一位智者,他用他的文字,為我們點亮瞭認識世界、認識自身的智慧之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